「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技能育人、情感育人」強管理——石林彝族自治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四個特色育人工程」

2020-07-30 雲南網

石林彝族自治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位於石林縣城與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石林景區之間,佔地129.46畝。學校始建於1983年,是一所國立縣級直屬公辦學校。學校於2011年2月與雲南理騰投資有限公司合作辦學,辦學規模進一步擴大。學校以「傳統文化育人」,秉承「禮貌、傳統、勞動」的校訓,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成為一所專業齊全、師資力量雄厚、在昆明市內有廣泛影響的職業學校。

建校迄今,已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十多萬名中專生,在這裡學習、工作過的市縣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達60多人。學校設有文科、理科、政教、管理、經濟、藝術、醫學、旅遊、信息、工程十個教研單位,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與技術科學、管理科學、藝術科學、醫學科學等學科門類在內的完備學科體系。

學校高度重視實踐教學,擁有完善的教學、實訓、科研設備。學校開辦近40個專業,每年招收新生2000餘人,現有68個教學班,在冊學生5400餘人。校園環境優雅,布局合理緊湊,規劃建築面積為36900平方米,規劃總投資9000萬元。學校新建學生公寓A棟男生樓、B棟和C棟女生樓,共計住宿3400餘人;建有教學樓1棟,有30個教學班;配有服裝設計縫紉實作室2間、計算機機房4間,配置300餘臺液晶顯示器計算機作為教學用機;教學樓4層設為辦公區域;建有綜合樓1棟;有教學班28個;護理實作室4間,美容美髮室1間,財經實訓室1間,建工實訓室1間,茶藝室1間,形體室1間;建有三層樓學生食堂1棟,可同時容納2000人就餐;食堂三樓設有烹飪實作室1個,模擬餐廳1間;建有佔地1200平方米的汽車實作車間,內設300餘萬元汽修設備。建築區、活動區、綠化區分布科學、合理,相得益彰。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169人。在職在編教師7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6人;中學一級教師29人;雲南省省級教學名師1人,各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人數佔專任教師總數的33%。

學校開辦有三校生高考班,配備資深教師教學,根據升學考試科目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圓學生一個大學夢。

學校近年來通過實施「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技能育人和情感育人」強管理,使學校育人環境更加優化,人際環境更加和諧,精神面貌更加向上,培養質量更加提高,學生光彩就業全面實現。

第一,文化育人。該校的教學工作的出發點是經典文化融入人才培養。學校實施的文化育人工程緊扣一條主線,那就是 「人才培養」,但還需有一個靈魂,即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還要堅持校園文化 「三融」,即融入企業文化、儒家文化、非遺文化,把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對學生的 「仁和敬信」素質教育結合起來。

學校依託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立項課題「立德樹人——石林職中『禮貌、傳統、勞動』傳統文化教育實踐」課題組研究,發揮優勢,傳承儒家文化 「仁和」精髓,遵循孔子 「學以致用、 學以致道」 技道兼修的教育思想,培育 「仁愛、 和諧、 敬業、 誠信」 儒風雅韻校園文化。作為彝族自治縣,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走在了全省中職學校的前列,彝族大三弦舞、霸王鞭舞、彝族古樂、彝族撒尼刺繡、

彝族摔跤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作為石林縣民族職中,承擔非遺保護與傳承責無旁貸,正在開發非遺文化校本課已初見成效。

其次是文明禮儀化為自覺行動。為強化學生文明禮儀,學校實施了「道德禮儀建設工程」,推進愛德、誠德、孝德、仁德 「四德」 建設。先後開展 「忠心獻給祖國、 愛心獻給社會、關心獻給他人、孝心獻給父母、信心留給自己」 等為主題,以團課、班會、徵文、演講比賽為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培養學生 「通世達理」 的做人品格、「志存高遠」 的立業精神、「敬事而信」的紮實作風。

對學生的文明禮儀培養,從學生入學就開始重視,並始終貫穿於每一位師生的腦海中。新生入學「拜師禮」等教育滲透儒家文化思想,讓學生明了在校怎麼做,將來從業做什麼,怎麼做得更好。全面開設禮儀實訓課,培養學生文明禮儀養成習慣。讓學生真正理解禮儀的核心是敬,即敬人、敬己、敬業。禮儀講做人的規矩、做人的教養和做事的道理,禮儀是人際交往的藝術,是有效溝通的技巧,是約定俗成的規範。同時,它也是做人做事之道,是溝通的橋梁。一個人的著裝打扮、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等反映了自身的修養和品位。

針對學生的就業、創業,學校注重學生個人形象禮儀、商務禮儀、面試禮儀、通聯禮儀、社交禮儀的培養。通過開展 「文明禮儀我先行」、 「誠信伴我行」等活動,促進學生文明習慣的形成,培養知書達理、文質彬彬的「石林職中人」。

第三是課程活動貫徹育人始終。百善之師即是貫徹落實石林職中打造中職學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基地的要求。學校實施 「1234」 百善之師培育工程,即一個崗位:教師崗位;兩種身份:亦師亦學;三項職責:教學工作、學生工作、社會服務;四項計劃:國學經典浸潤計劃、職業能力提升計劃、企業工作經歷計劃、學生工作經歷計劃。

文化育人工程,實現這個目標的總路徑是 「課堂+活動+實踐+項目」 四位一體素質課程體系。在「傳統文化教育實踐」課題組的帶領下,目前,學校已開發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讀本》為中心的課程群,培養學生「仁者愛人」君子人格、「文質彬彬」 儒雅氣質、「盡善盡美」 做事風格、「士當弘毅」做人品質,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核心競爭力。

學校每年成功舉辦了一屆 「傳統文化科技藝術節」,「挑戰杯——創青春」專業技能展示等,打造出特色鮮明、形式多樣、感召力強、參 與性廣的文化精品。這些活動的開展,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素質提升滲透到文化、藝術、體育、科技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中,培育了校園文化活動的品牌,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

通過四年努力,學生從思想、人文、科學、身體、心理以及職業素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如今,學校課程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目標更加明確,職業通用能力訓練的效果更加顯著,學生基本能力與職業素質評價更加有效,為培育出一大批 「敬信」 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礎。校園內東方文化,西方文化、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在校園裡綻放。

第二,管理育人。「管理育人」則是教學工作的著力點。打造管理育人工程提高青年學子思想道德素質。管理既是一種手段,更是一種理念。近年來,該校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寓管理於教育之中,突出學生的個性需求,突出學生在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引領青年學子道德素質的提升。學校實施半封閉式軍事化管理,班主任實行24小時跟蹤管理制度,建立安全檔案。實行學生自治管理,有團委、學生會、校衛隊、宿舍層樓長等,實施學生模塊化晨會管理制度,周末及節假日學生去留校登記清查制度,實行教職工校外護送學生離校制度。依託校團委,組建學生校衛隊,大力實施自主管理工程,造就理想、信念堅定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人才。學校還根據不同學習階段的不同需求,實施了「新生入校教育-引航工程、中職學生文明養成-修身工程、中職學生心理健康-陽光工程、中職學生就業輔導-助航工程」等四大教育工程;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日常教育工作,助推學生成長成才。學校啟動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創品牌、創特色活動,探索、歸納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並不斷提升,推進了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發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湧現出了以「技術之星」、「自強之星」、「最美女學生」、「創業新秀」等為代表的優秀中職學生群體。

該校進一步規範合作辦學模式下管理工作,抓好制度建設,分不同類別學生進行課程管理,依託團學會,校衛隊進行學生自治管理,加強後勤管理。

第三,技能育人工程。「技能育人」則是教學工作的支撐點。本著「努力讓每一位師生成為『有文化、有技能的職中人』」的理念,學校深化「兩學一做」主題教育,堅持黨建引領,建好黨員之家、工匠工作室,完善實踐育人體系,創新專業技能競賽機制;搭建實習就業服務平臺。學校高度重視教師技能培訓,開展經常性的技能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進一步規範實訓課和實訓室管理,專業課要做到理論和實訓課各佔一半,加強了專業建設。

學校首先是打造實踐技能育人工程,提升青年學子動手創新能力。實踐育人是中等職業學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該校在狠抓教學質量提升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逐漸探索出一條以「五級平臺」為依託的實踐創新育人新途徑。

學校以各級各類專業技能競賽為依託打造一級實踐平臺,通過各級各類比賽的鍛鍊,培育學生創新能力。以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為依託打造二級實踐平臺,學校依託各級黨團組織和各類學生社團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搭建了良好的第二課堂平臺。以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依託打造三級實踐平臺,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礎。以不斷提升專業技術實訓實習效果為依託打造四級實踐平臺,學校通過採取建章立制、增加經費投入等措施,確保實習、實訓紮實有效開展。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依託打造五級實踐平臺,充分利用其作為石林縣唯一一所中等職業學校的優勢,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教育模式,不斷拓寬與地方的合作方式,為實踐教學搭建新平臺。學校結合教師「國培計劃」、「省培計劃」等項目開始探索「頂崗實習」新模式,不斷探索教育實習新途徑。

第四,情感育人工程。該校師生來源廣泛,構成複雜,要開展好教學工作,首先要講情感,要相互服務好,要講誠信。教職工要走進學生心靈,要走進學生家庭,關心家庭困難學生,關愛少數民族學生,讓我們的校園成為學習的樂園,生活的家園。

老師在會議室與學生開展座談活動。勉勵同學們:要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理想信念;要承擔起新時代賦予中職學生的使命和責任,勇攀技能高峰;要勇於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努力去拼搏、追求,創造無愧於時代的精彩人生。

學校就是同學們的家,老師就是同學們的家人,同學們在學校不僅收穫了知識,還收穫了友誼,實現了夢想。學校通過活動搭建交流平臺,為學生樹立自信,激勵學生創造一個有信念、有夢想、有奮鬥、有奉獻的人生,努力使自己成為祖國建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材,為實現中國夢奉獻智慧和力量。老師們悉心的問候、真摯的祝福,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學校的溫馨、黨的關懷。

學校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己任,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堅持「學做人之道,修立業之本」的辦學理念,讓學生就業有門,升學有望,創業有路,石林彝族自治縣民族職業高級中學目前正朝著合作共贏、辦大辦強的奮鬥目標闊步邁進!

雲南網通訊員 李偉才

相關焦點

  • 以文化的力量鑄魂育人——寧夏職業技術學院文化育人創新典型案例...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15年9月,教育部門全面實施《職業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動計劃(2015—2018年)》,其中,「學校文化育人創新行動」作為《行動計劃》的主要內容和重要舉措之一,受到了學校的高度重視。
  • 以文化的力量鑄魂育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年來,寧夏職業技術學院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大力實施「文化鑄校」工程,將文化的種子播進育人沃土,精心培育,構建了獨具特色的核心文化體系,為實現偉大夢想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力量,也為我們樹立了一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高職育人典範。
  • 文化育人:構建 「質量·創新·融合」特色文化育人體系
    作為徐州地區唯一一所以工業命名、工科為主的高職院校,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認識到培養製造業緊需的大國工匠和創新型技術人才,應具有精益求精的質量意識、追求卓越的創新思維和兼收並蓄的融合能力,為此,學校凝練出了「崇德尚技、守正出新」的核心文化理念,構建起了從樹立質量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到發展融合能力一體化的工業文化特色育人體系,形成了以「質量立本、創新樹魂、融合賦能」的育人模式,貫穿價值觀培育、思維方式培養到行為能力養成全過程
  • 「匠心築夢」——電力工匠思政育人工程
    二、宗旨——以匠心育匠人(一)「獨具」匠心鄭州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堅持弘揚「嚴謹篤學、敬業樂群」校訓精神,聚焦「三大素養」培養,通過傳承大學文化、融通企業文化、融入中原文化,豐富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載體和平臺,濃厚育人氛圍,努力實現培養理想信念堅定、職業技能卓越、職業文化自信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中心化,旗幟領航。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
    原標題:「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結碩果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創辦於1953年,2002年4月升格為高職院校。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奮力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結碩果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2007年,學校對文化建設制定了宏觀規劃,確定了「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的特色辦學方向;同時又在《校園文化建設「十二五」規劃》《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意見》等綜合性指導文件中對文化育人提出了具體要求;相繼配套出臺了《大學生文化活動項目化實施辦法》《「青青時政」學習平臺實施方案》《「立雪」品牌活動實施方案》《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等制度,進而制定了《校園文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
  • 以文化人 以制育人
    走進龍陵縣龍江鄉大漢壩小學,濃濃花香撲鼻而來,朗朗書聲不絕於耳,草坪綠地四季如畫,教室宿舍墨香四溢,一牆一文化、一花一景色,文化教育與自然環境完美相融,讓牆壁說話、讓文化育人,「潤物細無聲」無處不在……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校園文化則是學校的精神標識。
  • 統籌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 全面提升育人實效
    同年9月,在學校四屆六次理事會上,正式通過了《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5G智慧校園建設實施方案》,以升級版的AIRobot科技館和5G校園建設為依託,利用「網際網路+教育」和「區塊鏈+教育」的思維方式,融合校內四網,構建集智慧環境、智慧管理、智慧教學、智慧科研、智慧學工、智慧生活、智慧服務為一體的綜合信息平臺,實現哈爾濱、牡丹江、上海三個校區互聯互通。
  • 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實施四個「育人工程」,培養「三能」人才
    巴中職業技術學院始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提升學生素質為目標,以實現內涵式發展為主線,實施「四個育人」工程,即文化育人、教學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狠抓教學質量,努力培養「站起來能講、坐下來能寫、走出去能幹」的「三能
  • 樹高鐵特色文化品牌,構立體文化育人體系
    ,傳播、普及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與高鐵文化,構建文化育人宣傳體系;最後,學院以「四個校園」營造文化育人氛圍,將文化建設、文化活動、文化設施、文化環境、校園精神有機結合,構建文化育人環境體系。依託高鐵專業特色、社團和校企合作平臺,建設特色鮮明校園文化。湖南高鐵職院將育人主線貫穿校園文化活動開展始終,形成了學術文化、文體文化、實踐文化、社團文化、公益文化、寢室文化等在內的文化體系。學院擁有國風藝術社團15個,包括南風漢服社、武術協會、書法協會、圍棋協會、旗袍社等,其他類型社團45個,社團類型多樣,活動形式豐富。
  • 「三色文化」育人 「四賽體系」育才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學校以「三色文化育人、四賽體系育才」為核心文化理念進行的探索與實踐——以紅色文化鑄魂、綠色文化培根、藍色文化強技,構建「校省國世」四級技能競賽體系,提升整體育人水平。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創辦於1953年,2002年4月升格為高職院校。
  • 科研育人·立德鑄魂|經濟與管理學院科研育人團隊
    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電子商務系科研育人團隊始終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切實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科研育人、立德鑄魂錢宇是電子商務系的黨支部書記每周她都要召集支部成員開展支部活動提及科研育人項目的初心,她說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 樹立文化強校目標 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實效
    在近70年的辦學歷史中,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當前,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導下,學院提出了「文化強校」的新要求,通過升級校園文化內涵、打造校園文化品牌和創建特色校企文化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 三全育人:「三個抓好」打通育人最後一公裡
    中國江蘇網訊 徐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出臺了《「三全育人」綜合改革方案》,明確各部門及各類人員在育人體系的中職責、任務,充分調動各類人員的積極性,形成同向同行、協同有力的育人合力。(一)抓好學生工作治理體系改革。一是重塑學生發展評價體系。
  • 築水文化育人體系 育高素質技能人才——重慶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水之德主題寓意為像水一樣做人,包含了水利萬物、海納百川、冰清玉潔、至量必平、積水成淵等5個主題。水之行主題寓意為像水一樣做事,包含了滴水穿石、弱之勝強、兵形象水、盈不求概、流水不等5個主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培養職業精神高度融合。
  • 讓校園文化成為育人的無言之師 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文化引領育人的...
    上海交通大學在124年發展中,始終秉承「國強催生名校,名校服務強國」的理念,堅持「文化引領」,不斷豐潤「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和「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建設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載體,積極發揮文化的凝聚、引領、輻射作用,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動力和思想保證。
  • 東北農業大學:特色校園文化育人實踐思考與探索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承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踐。彰顯學校特點、歷史淵源、地域文化及發展創新的特色校園文化建設,對加強與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東北農業大學作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始終秉承「育人為本」,既重視對人「才」的要求,更注重人「德」的完善。
  • 【校園文化】嶗山區實驗小學:和美育人,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價值
    全市中小學校不斷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學校「特色辦學、精緻管理、品質立校」水平的新思路、新方法,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湧現出一批校園文化建設典型學校。近期,市教育局將推出「校園文化」建設專題,帶領大家走進中小學校園,通過典型引領,為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水平提供樣板和參考。
  • 讓校園文化成為育人的無言之師,上海交通大學構建文化引領育人的...
    上海交通大學在124年發展中,始終秉承「國強催生名校,名校服務強國」的理念,堅持「文化引領」,不斷豐潤「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和「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建設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載體,積極發揮文化的凝聚、引領、輻射作用,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動力和思想保證。
  •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以文育人 為學生成才提供良好的「精神土壤」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實施文化育人工程,通過挖掘學校文化底蘊、豐富文化育人內容、創新文化育人載體等,不斷提升校園文化育人內涵,潤物無聲地滋養了學生心靈、涵育了學生品行,造就了許多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