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大學文化集中體現了一所大學的個性、辦學理念和精神追求,是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載體、建設文化強國的動力源泉、是創新思想文化的發展高地,不但服務於社會,也可以引領社會。
上海交通大學在124年發展中,始終秉承「國強催生名校,名校服務強國」的理念,堅持「文化引領」,不斷豐潤「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的校訓和「求真務實、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建設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陣地和載體,積極發揮文化的凝聚、引領、輻射作用,為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提供動力和思想保證。
在「雙一流」大學文化專項支持下,實施「文化引領」戰略,連續五屆獲評「上海市文明單位」,連續五屆榮獲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2017年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
學校明確責任守住「紅色底線」,注重體系建設完善「內部治理」,加強供給鑄就「堅強堡壘」,把支部建在最活躍、最基層的教學和科研組織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在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之下,2017年學校榮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並作為獲獎單位代表受邀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並接受習近平總書記會見,上海交通大學作為高校唯一代表受到《焦點訪談》專題報導。
為了鞏固全國文明校園創建成果,學校自2018年起特別設立「雙一流」大學文化建設專項,從校園公共景觀建設、樓宇文化建設、校園導視系統建設、學術文化空間示範點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學校也於2019年獲評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
「雙一流」大學文化建設——教學樓樓宇文化建設
學校早期建築獲評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形成以「四史」教育為主題、以歷史建築為載體的「國保校園」建設理念,以文化薰陶構建育人格局。
牢築交大人「紅色底色」,學校發揮檔案文博校史資源的育人效能,完成以八卷本校史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出版項目和工程;深入挖掘交大紅色傳統,打造紅色文化資源高地,將志願服務與紅色文化傳播納入育人體系,引領青年學子在紅色基因傳承中塑造精神品格。
圍繞徐匯校區跨越三個世紀的豐富資源,上海交大設計「星火燎原之路」紅色參觀路線,打造「行走的思政課」,推出由師生參與排演的校史主題沉浸式體驗劇;價值引領塑造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將個人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在2020屆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籤署工作中,1-10號籤約者均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這10位籤約學生將愛國情轉化為報國行,走上國家重點行業建設崗位。
《上海交通大學史(1-8)》獲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全國優秀校史研究成果「特等獎」
依託全國高校博物館育人聯盟創立的「堂【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吸引了滬上高校內外的諸多年輕人場場不落,構建校園文化育人的氛圍。學校還先後與故宮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國家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把文博育人打造成開展傳統文化教育的長效載體,在全國高校「禮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活動中先後3次獲得全國示範項目;高雅藝術引領校園博雅之風,創立「菁萃·高雅藝術」、「菁萃·大家講堂」品牌,引導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傳播美;原創話劇《錢學森》榮獲中國校園戲劇節最高獎。融合交大校史、西遷精神的原創音樂舞臺劇,以話劇黨課、電影黨課、音樂黨課、戲曲黨課為主要內容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藝術黨課成為深耕理想信念傳播的生動載體;重點推進傳播非遺傳統文化,鼓勵更多人關註上海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傳承、創新傳播,交大攝畫入選閔行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海派連環畫」入選上海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計劃,彰顯傳統文化之美。
創建「堂【TANG】·世界博物館館長文博講堂」,邀請文博專家走進交大
創立「菁萃·高雅藝術」品牌,每年引進各類經典劇目20餘場,覆蓋觀眾20000餘人次
創立「菁萃·大家講堂」,邀請人文藝術名家走進交大開設分享課,引領大學生感受美、理解美、傳播美
開設包括話劇黨課、電影黨課、音樂黨課、戲曲黨課為主要內容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系列藝術黨課
學校堅持將自身發展置身於國家發展的大舞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交大故事、中國故事,提升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學校在全國高校率先成立融媒體中心,獲批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致力於構建立體傳播體系,與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媒體融合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深化合作,堅持講好「交大故事」;學校舉辦「聚交戰疫」線上展覽,組織「戰疫英模進校園」專題報告會,傳播交大抗疫故事,彰顯醫者擔當;舉辦「國之脊梁、交大之光——黃旭華吳文俊主題展覽」,致敬交大英雄模範,傳播交大人精神品格;設立「高水平學術期刊支持計劃」,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做精做強一批交大優勢學科領域期刊,助力國家科技話語權建設;學校將多年來對口幫扶洱源縣、使其成為雲南省首批「脫貧摘帽」單位的真實事跡改編拍攝微電影《彩雲之交》,講述交大近年來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積極發揮高校人才和科研優勢、持續服務滇西地區發展、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為社會貢獻「交大智慧」的故事,微電影中所講述的雲南(大理)研究院為洱海保護提供科技支撐長達數十年之久,於2019年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學校獲批教育部首批教育融媒體建設試點單位
舉辦「國之脊梁、交大之光——黃旭華吳文俊主題展覽」,致敬交大英雄模範,傳播交大人精神品格
學校在實現學校英文主頁版面總體優化的基礎上,增設「交大智慧」、「國際大師」、「留學生風採」等欄目,通過學術要素的國際傳播,並且持續增強與國內外知名媒體的合作,持續推出有特色、有溫度的新聞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在俄羅斯舉辦「錢學森: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專題展、在新加坡舉辦「東方明珠——上海高校博物館珍品故事海外展」、中國書法海外藝術巡展等,不僅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也為文明互鑑、文化交流搭建舞臺。
作為全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試點單位、全國網盟網絡文化專委會會長單位,持續開展「大學生網絡文化節」、「全球華語短詩大賽」、「e品e領」網絡文化項目培育等品牌工作,為。
舉辦「全球華語短詩大賽」
學校注重價值引領,堅持發揮思政課鑄魂育人作用,書記、校長帶頭上好思政課,開展「學習新思想千萬師生同上一堂課」活動,積極推動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轉變;從英烈祭掃到新時代先進人物進校園,從「奮鬥的我,最美的國」系列主題活動到「青春告白祖國」行動計劃,學校致力於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統一,強化價值引領。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楊振斌為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
舉辦「奮進新時代、築夢寫忠誠」航天員先進事跡報告會
組織「我和我的祖國」創意快閃
學校著力發揮「榜樣的力量」,通過「校長獎」「三好學生標兵」「學生年度人物」等評選培育、選樹,宣傳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學校建立健全教書育人、科研成果和管理服務三大獎勵體系,以師德正能量引領立德鑄魂,弘揚師德正能量;學校共有兩院院士四十多位,每年都有一批諾獎級的學術大師來校講學,彰顯「以今天的大師孕育明天的大師」育人理念。
建立健全獎勵體系,發揮「榜樣的力量」
學校亦不遺餘力發揮環境育人功效,設立「雙一流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專項,從校園雕塑到樓宇,從道路到標識,從綠化管理到垃圾分類,力求讓「校園的每一處景觀都會『說話』」;徐匯校區早期建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四史」教育為主題、以歷史建築為載體的「國保校園」建設理念逐漸深化,校園環境成為無言之師;校園慢跑道、賽艇道等公共設施為師生提供強身健體的多樣選擇,跑蟲俱樂部、綠茵風暴等30多個體育社團為同學們帶來享受運動的快樂激情,熱愛體育已經成為校園風尚。
徐匯校區早期建築入選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慢跑道、賽艇道等公共設施為師生提供強身健體的多樣選擇
文化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築魂工程。踐行文化引領,塑造全體交大人的價值共同體,是交大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時代需求。未來在學校增強硬實力的同時,要繼續提升文化軟實力,踐行發揮大學文化的引領作用,凝練交大精神、塑造交大人品格,進一步增強和凝聚全體交大人的價值認同、使命認同和情感認同,講好交大故事、傳播好中國故事,全面提升學校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使交大文化成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載體、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鮮明標誌、成為文化強國建設的不絕源泉。
作者:江倩倩
編輯:姜澎
責任編輯:樊麗萍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