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合作學習」這個話題而言,它如今已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自2001年推行新課改開始,「自主、合作、探究」就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實施和學習方式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近二十年來,國內的教育理論研究者和一線教師們,對「為什麼要開展合作學習」「什麼是真正的合作學習」「如何針對中小學生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如何在教師培訓中設計和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等問題也一直在不斷探索,「合作學習」從一種口號和理念,逐步走進課堂、走進培訓現場,產生了諸多寶貴的本土經驗與實踐創新。
《合作學習有講究》一書為大家揭示了實踐合作學習過程中可能涉及的一些結構上的複雜性。這本書向我們表明,合作學習絕不僅僅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學習。此外,這本書還表明,如果我們能夠在課堂上完整、充分地實施合作學習,那麼學生在學業上可取得的成就將會是驚人的。
本書主要包含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合作學習概述」,主要介紹合作學習的各種定義和相關研究背景。對於在合作學習領域經驗不是很豐富的老師來說,這一部分有助於你們對合作學習形成概括性的認識。
第二部分為「合作學習的課前準備」,主要回顧和介紹了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前老師們需要考慮的各方面的因素。對於那些已經踏上實施合作學習旅程的老師,我在這一部分為你們提供了一份可以利用的工作清單。
第三部分是「合作學習的活動設計」,主要為老師們提供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合作學習活動設計,以便你們在任何年級、任何學科的任何課堂上都能設計和實踐合作學習。這一部分,我們將這些合作學習活動劃分為面向全班學生的活動、面向兩人一組的活動和面向三至四人一組的活動,老師們將看到實施合作學習的多種選擇與可能性。
第四部分是「合作學習對學生社交技能的培養」,主要介紹了在課堂上成功實踐合作學習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社交技能的益處。在正確合理地實施合作學習的前提下,學生在溝通交流、組建團隊、達成共識以及領導力等方面的社交技能都會得到巨大的提升。我們認為,要想讓合作學習取得成功,學生社交技能的培養至關重要。這就意味著在開展合作學習之初,教師就要明確地教授學生一些社交技能,讓學生清楚合作學習所需的社交技能具體包含些什麼。
我們希望這本書能夠激發起大家的閱讀興趣,也希望本書所提供的豐富且實用的工具能幫助每一位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開展合作學習,更希望伴隨著合作學習在課堂中的有效開展,學生能夠取得卓越的學業成就。
你們好!我是《合作學習有講究》這本書的譯者譚文明,目前在北京市海澱區教師進修學校從事教師培訓工作。很高興能通過音頻的方式,藉由這本書和大家結緣。這段音頻,是應本書責任編輯、教育科學出版社殷歡老師的邀請錄製的,既是對這本書一段小小的導讀,同時,我也想借這個機會和大家聊聊「合作學習到底講究在哪兒」這樣一個話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是一本譯著,原著作者是美國資深教育諮詢顧問與培訓師布魯斯·威廉士先生。原著書名是「Cooperative Learning: A Standard For High Achievement」,如果直譯過來,可以說是《合作學習:高水平學業成就的標誌》。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對如何翻譯這個書名思考了很久,在出版社朋友們的建議下,我們最終決定用「合作學習有講究」這樣一個譯法。這樣的翻譯未必是最符合原著書名的,但在我們看來,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原著作者在研究、實踐、培訓合作學習方面一貫秉持的態度,體現了合作學習本身的嚴謹與複雜特質,同時也表明,合作學習的設計與實施任重而道遠,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成人學習培訓者在實踐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在自己的課堂上不斷探索優化和改進的空間。就「合作學習到底講究在哪兒」這個話題,我想從三個方面和大家聊一聊,一是「什麼是真正的合作學習」,二是「為什麼要有講究地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三是「如何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才算是有講究的」,概括起來也就是一個what問題,一個why問題和一個how的問題。首先,什麼才是真正的合作學習呢?我想,對於每一位有興趣閱讀本書的朋友而言,在你們的實踐體驗中,在你們的思考深處,一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在本書中,對合作學習的概念,作者布魯斯先生在開篇處就提出,「這本書向我們表明,合作學習絕不僅僅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組,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學習。」接著,他引用了合作學習研究者、明尼蘇達大學的兩位教授羅傑·詹森和大衛·詹森(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詹森兄弟)的定義:「合作學習是一種小組教學應用形式,旨在通過讓學生共同學習,來實現學生個體以及學生彼此之間的學習效果的最大化。」此外,布魯斯先生又強調,實施效果良好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教學策略,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們可以在與同伴的互動中學得更好。由此可見,從研究或者說概念定義的視角來看,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策略,是一種學生開展集體學習的形式,也是一種集體學習的環境氛圍。這其中,有著高度結構化的設計和實施,也伴隨著具有挑戰性的、需要依靠團隊合作完成、並且能夠調動每一位學習者參與的學習任務。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學習的定義、內涵、要素等,也是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本書對合作學習的分析介紹,也是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展開的,閱讀過後,你或許對合作學習的理解又會有新的發現。說完了定義,再來思考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要有講究地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大家知道,相比個人自主學習、競爭模式下的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更具社會性的學習,學習者不僅要在完成結構化的任務中貢獻自己的力量,保證自己學有所成,還需要幫助其他學習者,發揮各種社交技能共同完成任務,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各種可能的互動,由此也會給我們教育工作者帶來很大的挑戰。此外,複雜的、差異化的學情也會增加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的難度,這些難題常常影響著教育工作者實施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而伴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技術的日益革新,世界範圍內的教育教學研究正在不斷地走向深入,人們對於人在社會情境中如何發生真正的學習、深度的學習,如何培養學習者的高階思維等問題有了越來越多的新發現,合作學習的內涵也在不斷地豐富,這些變化對教育工作者又帶來了新的持續性的挑戰。不過,當你閱讀了本書,我相信你會對合作學習的課前準備、活動設計和社交技能培養等方面的內容有更進一步的體會,也相信你會對why的問題即為什麼要有講究地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產生自己新的思考和理解。最後,說說「如何設計和實施合作學習才算是有講究?」。如果你翻開這本書至目錄頁,你會發現,全書主體共4個部分,最後一部分是結語。認真閱讀第一章總體概述部分,你會對合作學習的研究基礎、合作學習的六個核心要素產生初步的理解和內化;閱讀第二章「課前準備」部分,你則可以進一步了解在合作學習正式實施之前,我們需要做怎樣的設計和準備,經驗豐富的教育工作者會發現,好的設計、好的開始,會為成功的教學實踐打下良好的基礎,就合作學習來說,如何進行必要而有效的前期溝通、如何準備合作學習所需要的空間物料、如何劃分小組以及預設必要的課堂支持、如何對包括個人和小組兩個維度的學生成就進行監控,這些方面都需要精心細緻的準備;在本書第三章「活動設計」部分,你會看到適合不同規模、適應於不同情境的活動設計,有面向兩人一組的,有面向三至四人一組的,還有面向全班學生的。這些將極大地豐富你的合作學習活動設計工具箱,讓你的合作學習課堂形式常新、多變、靈活、多樣,適應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最後,在「社交技能的培養」部分,你還會就如何直接教授社交技能得到一些具體的範例支持,也能進一步感受到社交技能培養對於成功開展合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和價值。好了,以上「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做」的問題,我就和諸位讀者朋友分享到這裡。這些僅僅是我的觀點,你對合作學習又怎麼看呢?歡迎把你的閱讀發現、實踐應用和反思改進通過書中的郵箱和微信與我們聯繫!願我們藉由這本書,能夠更好地支持我們的教學、培訓和更多的學習者,實現「有講究」的學習!謝謝大家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