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元帥——晉國先軫,為何要選擇有尊嚴的自殺?

2020-12-20 常棣tandy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一、崤之戰

1、秦穆公最後的努力

公元前 628 年 12 月,晉文公重耳去世,一代霸主撒手人寰。雄心被長期壓抑的秦穆公覺得機會來了,正好,三年前留守鄭國的秦大夫杞子給穆公打報告:鄭國人讓我把守他們的北城門,如果我們出兵突然襲擊,鄭國就是我們的了!這可謂是正中下懷的信息。 於是出兵襲擊鄭國,穆公年紀已經這麼大了,再不賭一把者輩子也就沒機會稱霸了。

於是在前 628 年這年的年底,他派大將孟明視(百裡奚之子,秦國執政)、西乞術、白乙丙率領大軍向東進發。其實,戰爭之前,勝負就已經決定了。

秦國老臣、八九十歲的蹇叔已經把情況分析得很清楚了:這樣長途奔襲,軍隊必定疲憊,而且保密工作不可能完全到位,如果別人事先察覺,基本沒有得手的希望。面對出發的秦軍,蹇叔不僅失望的大哭,他告訴孟明視:孟子,我能看見你出去,卻看不到你回來了!他告訴自己的兒子:孩子啊,晉國人一定會在殽山(今河南洛寧縣內)攻擊我們。

殽山有兩座山陵,南面呢個是埋葬夏代國君皋帝的地方,北邊那個周文王曾經在那裡躲避風雨,你一定會死在兩座山陵之間的某個地方,我就在那裡去收你的屍骨吧!利令智昏的秦穆公對這個烏鴉嘴極其不滿:你老糊塗了,知道什麼啊?如果 70 歲就死了,你墳上的樹都一抱粗了,回家養老去吧!——孔子說:人之老時,血氣衰竭,要戒貪婪的毛病。這個話的確很有道理的。

2、無功而返

正如蹇叔所預料的,秦國的保密工作一點都不嚴謹。前 627 年春,秦國軍隊大大咧咧路過周王城洛陽北門。連周人看了都說,這樣紀律渙散的軍隊,怎麼去打仗呢?

部隊行軍到滑國附近,鄭國的愛國商人弦高就發現了問題,一方麵糊弄秦軍,一方面派人火速通知政府。這時候鄭文公已經去世,鄭穆公也是去年剛剛即位,馬上派人宣布:杞子、逢孫、揚孫為「不受歡迎的人」,三個人連秦國也不敢回去了,逃亡而走。等秦國軍隊到來,發現別人早準備好了,覺得沒什麼便宜可佔,只好回去。

又覺得空手回去難以交差,還順手滅掉了小國滑國。

3、全軍覆沒

正如蹇叔所預料的,秦國的保密工作一點都不到位。很快,晉國的諜報人員就把詳細資料(甚至包括蹇叔反對出兵的情況)報送到朝廷。當時晉襄公剛即位,文公的靈柩還沒有入土,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時刻,於是如何應對,在朝堂引起了爭論。

先軫對三年前秦穆公的作為一直都耿耿於懷,機會來了,作為晉國元帥,他當然是主戰的。而欒枝(這時候已經是上軍主將)覺得,當前國內比較緊張,狐偃、文公剛剛先後去世,這時候正式和秦國決裂,恐怕不完全妥當。

況且,秦穆公對先君文公有恩,文公屍骨未寒就打別人,有點對不起文公的意思。但先軫堅決認為:秦國在我們國喪期間發兵,本來就是不尊重我們的先君了,是他們先無理的,我們有什麼好講的。況且,一朝放縱敵人,就可能是後代幾代人的禍患,我們為後代謀慮,先君怎麼能怪我們呢?於是,襄公正式發令出擊,並聯合姜戎部落,共同攻擊秦軍。4 月,晉國人、戎人在殽山突然發動攻擊,麻痺大意的秦軍全軍覆沒,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主將五一漏網。

4、勝利成果的喪失

本來這是一次無可挑剔的漂亮仗,甚至比 5 年前的城濮大戰還要成功,但是這一次由於晉襄公的失誤,勝利成功被白白拋棄了。嫁給文公的秦國公主畢竟是秦國人,現在為秦國說話了,她對襄公分析,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是罪魁禍首,秦國君還是不錯的。如果把他們「引渡」回去,秦國會自己懲辦他們,那麼秦晉之間的關係就依然良好,晉國就不會喪失一個重要盟友了。

二、先軫之死

1、先軫的憤怒

第二天早上先軫上朝,正準備和大家研究如何處置秦國的俘虜。卻聽到襄公對自己說:夫人要求放人,我照辦了。這一下先軫的確惱火了,自己親手創造是戰爭成果白白喪失了不說,日後會有多大的麻煩啊!

於是他對新君發火了:夫武力而拘諸原!婦人暫而免諸國!墮軍實而長寇讎!亡無日矣!!

這席話向機關槍掃射一樣出來了,氣勢逼人,一點沒留什麼面子。那口氣真的還不好翻譯,大概是說——將士們浴血戰鬥在疆場上抓住了他們,現在你因為一個女人就在國內給放了,丟失自己的戰鬥成果去幫助我們的仇敵,晉國快完了!還覺得不解氣,他狠狠對著國君啐了一口。

一陣頭暈之後,襄公也回過一點味來了,趕忙派自己的老師陽處父去追,但是到黃河邊,敵人已經在船上了。陽處父倒是反映神速,馬上解下架車的馬匹,對著船喊:三位,我們國君怕你們走路累,給你們送馬來了!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剛從鬼門關回來,哪裡還會再上當?他們對陽處父說:謝謝了!如果我們回去被國君殺了,沒什麼好說的;如果還用我們,三年之後咱們再來報答晉國的恩情吧!誆騙俘虜上岸不成,陽處父只好回來。

2、選擇最有尊嚴的死法

氣話是說了,唾沫也吐了。回來後,先軫卻是寢食難安:是的,自己的言行的確是為了國家,沒有一點別的意思。但是新君剛立,作為第一大臣,自己帶頭這樣不把國君放在眼裡,別人會怎麼看,怎麼想怎麼做呢?這就是自己對國家的忠嗎?國君寬容,不處分自己,如果

自己這樣心安理得的接受寬容,將來晉國會怎麼樣呢?

就在這一年八月,晉國與逐漸囂張翟人開戰。先軫的軍隊又一次大獲全勝,晉國的軍、政治新秀郤缺還俘虜了白翟的國君。戰爭的最後時刻,看到自己最後一戰即將順利完成,先軫脫去盔甲衝進敵人的軍隊,「主動」死在了敵人的手上……

這就是他 4 個月痛苦思索的決定。對於一名將軍,死在疆場上是一種光榮,同時這個光榮的選擇也讓晉軍、讓所有的人徹底相信了他是個什麼樣的人。可以想像,這個崇高的死亡選擇對於當時人們心靈的震撼。《左傳》記載,敵人後來歸還了先軫的首級,死後的他「面如生」。不禁聯想到《三國演義》對關羽的相似描寫——這也許是中國人表達崇敬的一種特殊方式吧。

先軫是春秋時期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在外交謀略、戰爭部署戰略方面的才華都是驚人的。而在政治方面,文公時期執政的一直是狐偃,可能先軫是個比較純粹的軍事家,但是從城濮之戰他表現的出的政治才華與詭異手段來看,我們真的不能否認他的政治謀略。最合理的解釋是,晉文公作為一位霸主型的國君,與其他強有力的統治者一樣,他是不會喜歡下面有一個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大臣的。

而在襄公即位後,先軫面臨著比 8 年後的趙氏有利地多的機會,而他和他的兒子之所以沒有增強自己的權力,則完全是出於其固有的道德品質。

晉國軍政合一體制的確立,是在 8 之後由趙氏實現的。趙氏的價值選擇和先軫決然是不同的,所以他們最終能化家為國,而先軫得到的,卻是 2600 年無數人由衷的喟嘆——性格決定著命運。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復。

#山西發掘一晉國晚期高等級大墓#

相關焦點

  • 春秋漫談8,鼎盛的晉國繼續稱霸
    我在前幾篇的時候就說過,春秋的歷史其實就是晉國的稱霸史和衰落史,從重耳稱霸這點來看,基本上可以說,晉已經取代了東周。像那些被楚國蹂躪的小國,找東周沒有啥用,但是找晉國可能就相對好使點。我們所謂的「春秋五霸」其實有很多都是名不副實的,至少大部分晉國君主都是霸主。
  • 元帥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元帥這個地位顯赫的頭銜在歷史上曾經有過兩種含義一是官職名稱二是軍銜稱號。法文元帥一詞源自古上德意文「馬」和「僕人」。在中世紀的法國和其他一些歐洲國家元帥是軍隊中的一般官職他負責軍隊的行軍隊形和作戰隊形監督警衛勤務的執行管理軍隊庶務以及指揮前衛選擇營地等工作。
  • 盤點歷朝歷代最牛逼的官職,天下兵馬大元帥只能排第三!
    歷朝歷代有很多很牛逼的官職,這裡小編就給大家列出三個。天下兵馬大元帥大元帥也就是一軍的最高統帥,指揮全軍打戰。元帥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而晉國的先軫使我們歷史上第一個被封為「元帥」 大將。但那時候元帥還不是官職,只是對中最有權力的將領的稱呼。
  • 流亡半生的公子重耳是如何回到晉國重掌大權成為春秋霸主的
    驪姬得知重耳與夷吾兩位公子不辭而別,馬上向晉獻公誣告他們兩個有陰謀,晉獻公大怒,聽信驪姬之言,認定他們有陰謀,於是就派勃鞮去討伐蒲城。公子重耳品德高尚、才能出眾,在他被陷害出逃時依然有不少賢士跟隨,其中比較出名的有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犨五人。
  • 1991年,老大哥蘇聯解體,元帥自殺,為何留下了5封遺書?
    今天,我們聊聊蘇聯的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91年8月22日,在八一九事件失敗以後,這位戰功赫赫的老元帥,穿著元帥禮服,在辦公室自殺。自殺之前,寫下了5封遺書,遺書的內容見證了老元帥的信仰和絕望。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這位阿赫羅梅耶夫元帥。1922年,阿赫羅梅耶夫出生於坦波夫州的首府坦波夫市。
  • 崤之戰,秦國在春秋最大的敗仗,為何被晉國斷了歸路?
    對周襄王來說,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自己可以恢復以前的領土,而晉國無論是否拿下河內郡,都將給姬帶沉重的打擊。動兵之前,晉文公邀請嶽丈秦穆公一道出兵,請秦軍做個偏師,吸引姬帶的兵力。秦穆公早有兵臨中原的願望,豈能錯過這個機會,立即整軍待發。
  • 宋遼停戰,蕭峰功不可沒,為何卻選擇自殺?看主角們名字的含義
    金庸武俠,最大的特點就是家國大義,人生情懷,最後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要學會放下。俠骨柔情、英雄本色,說的就是金庸筆下的那些男主人公。可其中最令人敬佩的,不是重情重義的楊過,也不是為國戰死的郭靖,而是自殺而亡的蕭峰。
  • 唯一死在中國的日本元帥,只給女兒留下4句遺囑,意義深刻
    大將之上所封的元帥,是個榮譽性軍銜。從建軍到投降,70多年中,日本陸軍元帥共有134枚,其中17人受封元帥。這17人中,有1人死在了中國。他,就是武藤信義。(關東軍司令武藤信義在發言)一、武藤信義,日本關東軍總司令、偽滿特命全權「大使」、關東廳長官,一身兼三職,偽滿實際最高控制者,溥儀的太上皇,死時65歲。
  • 都說「秦晉之好」,那麼歷史上的秦國與晉國究竟有多好?
    自叔虞封唐以來,晉國最初不過是個「河汾之東方百裡」的小國。曲沃代翼後,晉國的小宗獲得了國家的統治權,對內實行「盡殺群公子」的無公族制度,對外開始徵伐周邊同姓小國,開疆擴土。而這時候,晉國周邊戎狄對晉的騷擾也十分嚴重,而在對戎狄的作戰過程中,晉國也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在政治上尋求一個同盟就十分必要,通過聯姻無疑是一個較好的方式。
  • 晉國六卿魏氏的存在感很低,為何分晉後魏國能碾壓群雄稱霸中原?
    春秋末期,如果論實力在晉國六卿中排個名次的話,範氏、中行氏、智氏的實力遠遠要超過韓氏、趙氏和魏氏,尤其是智氏聯合韓趙魏把範、中行打跑之後,智氏逐漸呈現出一家獨大的局面。最開始其實分的城池和土地很散,韓趙魏三家各自都有成片的「飛地」。飛地,並不是指會飛的土地,而是指土地和自己的封邑不接壤,後來三家為了方便管理,進行過多次換地行動,但有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城池和土地,三家中誰都不會妥協,比如晉國的上黨郡。
  • 我國第一個女中將,父親元帥丈夫上將,網友:家庭軍銜全球最高
    《梁紅玉祠聯》說道:「紅顏摧大敵,鬚眉有愧。」說的正是女子比男子強的意思。從古至今,中國歷史上的女英雄雖然不多,但每個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替父出徵的花木蘭,徵戰沙場的樊梨花,用兵如神的穆桂英,寶刀不老的佘太師,各個都是我們的女英雄。不過這些英雄離我們的生活實在是太遠了,我們對她們的英雄事跡很難感受得到。
  • 二戰,德國著名元帥照片,圖七是「沙漠之狐」隆美爾
    【空軍元帥:赫爾曼威廉戈林(Hermann Gring,1893年1月12日—1946年10月15日)】納粹德國空軍元帥,也是二戰時德國的二號人物,希特勒的接班人。二戰後作為戰犯在紐倫堡審判中,被判處絞刑。令人意外的是在行刑前,戈林在獄中服藥自殺,逃過了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