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秦晉之好」,那麼歷史上的秦國與晉國究竟有多好?

2020-12-20 七弦泠泠上

秦晉之好,實則是政治聯姻,跟歐洲王室們互相聯姻,卻又打得不可開交,沒有什麼本質區別。

目前文獻中可見的第一次秦晉聯姻發生在春秋中期,晉獻公與齊姜所聖的女兒、申生的同胞姐姐伯姬與秦穆公任好締結了婚姻。

二者的聯姻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首先,這與秦獻公制定的對外政策有關。自叔虞封唐以來,晉國最初不過是個「河汾之東方百裡」的小國。曲沃代翼後,晉國的小宗獲得了國家的統治權,對內實行「盡殺群公子」的無公族制度,對外開始徵伐周邊同姓小國,開疆擴土。

而這時候,晉國周邊戎狄對晉的騷擾也十分嚴重,而在對戎狄的作戰過程中,晉國也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在政治上尋求一個同盟就十分必要,通過聯姻無疑是一個較好的方式。

晉秦聯姻,不僅可以達到上述目的,亦可與其夾擊在山西境內的戎狄,獲得一個穩固的後方,並可街機將勢力向西方擴展。

其次,這也符合秦國的鱷梨已選擇。秦穆公為了與中原諸侯國家加強聯繫,提升其在諸侯國的影響,以及參與爭霸戰爭,採取政治聯姻的外交策略,不僅可以緩和晉國對秦地的擴張吞併勢頭,也可以獲得一個有利外援。

這場聯姻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十分成功的,因秦獻公崇信驪姬、廢太子申生從而引發了長達二十年的晉國內亂開始,秦穆公一方面在努力經驗秦國、另一方面通過扶持夷吾、重耳,藉此想幹預晉國內政,實現自己的霸主之夢,雖然結果並不如意,但是秦晉聯姻的關係卻繼續地持續下來。

晉國與秦國的第二次聯姻發生在韓原之戰後,晉國作為戰敗一方,將太子圉送到秦國為質,希望藉此可以延續雙方友好關係。而秦國則力圖通過掌控晉國未來的國君,達到幹預晉國的政治目的,所以有了這次聯姻。

然而這次聯姻並未達到雙方的目的。從太子圉個人的身世來看,他對秦國印象並不好,梁國是太子圉母親的國家,然而被秦所滅,加上自身在秦國為質,生存環境並不如意,即便秦穆公將女兒嫁給他,也未能與秦有親近之感。歸國後的太子圉不久就繼位國君,也就是晉懷公,但他對內無力平定混亂的局面,對外也無法處理好對秦的關係。從秦國來說「子圉之亡,秦怨之」,這不僅傷害了秦國的大國尊嚴,也為妻繼續插手晉國政治提供了接口。

晉文公重耳流亡時,只有秦國接納了他,秦穆公還把五個宗室女嫁給了他。這一次聯姻無疑是成功的,雙方保持著友好和平的關係,但晉文公死後,雙邊關係就迅速破裂了。秦國首先滅掉晉的邊邑「滑」,這引起了晉國的不滿。雙方在殽發生大戰,以秦之敗結束。

殽之戰,雖給秦國以沉重的打擊,但晉國在這次戰役中也有疏漏。之前嫁給晉文公的秦國女文贏被立為夫人,她向晉國新國君求情,把俘虜的秦國將領給放回去了,從而為秦國保留了實力,也給晉國的安全埋下了了隱患。不久之後,秦國重整旗鼓,秦將孟明視率師伐晉,報了殽之仇。

秦晉之好,不過是兩國尋求共同利益組建的同盟手段之一,隨著利益的分歧,當事人有可能成為政治聯姻的犧牲品。而且,秦晉聯姻確實一度影響了兩國的政治局勢,發揮其特有的政治輔助功能,但它卻無法擺脫其局限性而左右政治局勢。隨著爭霸戰爭的發展,秦晉兩國都會拋棄彼此的恩惠及姻親,來捍衛其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

相關焦點

  • 秦國與晉國通婚稱為「秦晉之好」,背後真的友好嗎?
    秦晉之好這個成語是指兩家幾代聯姻,寓意著有兩家關係極為親密。然而真正的秦晉之好是這個樣子嗎?秦國與晉國幾代聯姻不假,但這種政治聯姻只是表面現象,兩國為了各自的利益使聯姻成為陰謀,其實充滿了戰爭與算計。申生的兩個弟弟夷吾與重耳也因害怕被陷害而過上了流亡的生活。這件事情史稱「驪姬之亂」。晉獻公死後,國內發生叛亂,此時在秦國避難的夷吾看到了機會,請求姐夫秦穆公派兵護送他回去繼位,並答應劃給秦國五座城池作為代價,於是秦穆公愉快的答應了。夷吾回國後順利繼位,史稱晉惠公。
  • 中原霸主晉國對秦國仁慈,西陲蠻國秦國對晉國殘忍,兩國恩怨上演
    秦晉之好有多好,背後就有多大利益。秦國與晉國的摩擦,不過是你來我往的利益糾紛罷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各國皆是如此,每每想起司馬遷在《史記》中說的這句話,真假歷史回聲腦海中都會浮現出春秋戰國這個金戈鐵馬、英雄浪漫的歷史時期。今天要說的就是春秋秦晉之間的激流洶湧。
  • 結婚對聯上,常寫「秦晉之好」,有何寓意?翻開典故,風雲詭譎
    在如今的山西、陝西大地上,結婚的對聯上,常常會寫「秦晉之好」的橫批,一看應該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秦國和晉國有一定的關係,究竟有何寓意呢?這個典故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文史君就來和大家聊聊。眾所周知,春秋戰國在我國歷史上共存在了400年。前200年稱作春秋時期,後200年成為戰國時期。
  • 都說秦晉之好?可厚道秦穆公卻攤上無恥晉惠公!
    如果有兩家人成為親家,人們往往會說他們結為秦晉之好了。這個成語中的典故就來自春秋時期的秦國與晉國之間的故事,這個故事可謂是曲折又深刻!秦晉之好首先說的是秦晉兩國之間聯姻,當時的兩個國家之間經常互相嫁娶,比如秦穆公的夫人就是晉國的公主,而後來的晉文公重耳也娶了秦穆公的女兒懷贏。如果是普通人家像這樣世代婚姻,那兩家人豈不是好得跟一家人一樣了?然而兩個大國之間畢竟還是利益為先。
  • 「秦晉之好」到底有多好?看小舅子晉惠公怎麼戲弄姐夫秦穆公
    晉獻公、申生、奚齊、卓子都死了,重耳和夷吾逃亡在外,晉國就出現了權力真空。這時候,重耳和夷吾都想到了姐夫秦穆公,作為大國國君,秦穆公完全有能力左右兩人的命運。秦穆公問公孫枝意見,公孫枝說:「夷吾妒忌心強,氣度狹小,就算回到晉國,估計也穩定不了局勢啊,我看還是扶持重耳吧。」
  • 成語釋義:「秦晉之好」與「朱陳之好」 有什麼不同?
    作者:朱新渝在中國傳統的婚慶文化用語中,人們往往會用「秦晉之好」或「朱陳之好」來表達婚慶祝福之意,恭賀秦晉,賀繼朱陳,也是經常被當作結婚賀詞來使用。那麼,這個成語中間到底蘊含了什麼意思呢?而說到的「秦晉之好或「朱陳之好」,雖然同樣是代表婚慶祝賀,它們又有什麼不同呢?(一)秦晉之好秦晉之好,出自春秋魯左丘明撰《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距今兩年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正是中國歷史上各諸侯國間相互攻伐爭霸圖強的歷史時期。
  • 崤之戰,秦國在春秋最大的敗仗,為何被晉國斷了歸路?
    對周襄王來說,這是一次很划算的交易,自己可以恢復以前的領土,而晉國無論是否拿下河內郡,都將給姬帶沉重的打擊。動兵之前,晉文公邀請嶽丈秦穆公一道出兵,請秦軍做個偏師,吸引姬帶的兵力。秦穆公早有兵臨中原的願望,豈能錯過這個機會,立即整軍待發。
  • 秦晉之好到底是怎麼回事?晉惠公是如何登基的?為何秦穆公發起...
    夷吾很有頭腦,懂得借力打力。於是他去求秦穆公派秦兵,保護自己回去當「皇上」。還說,事成後把晉國的河西的五座城池都給秦國。 秦穆公不但答應了,還把妹子許配給了惠公。最後派百裡奚帶兵送夷吾回國。自此夷吾同志,終於改稱:晉惠公。可不對勁,如今晉惠公是晉國國君了,還給不給秦國那五座城池呢?這等於賣自己了啊。糾結哦。可偏偏這時,秦穆公派人來索要河五八城。
  • 秦晉之好的背後,晉文公重耳的煩惱,這個老婆到底要不要呢?
    晉文公重耳現在我們都用「秦晉之好」來比喻婚姻,可是,在最開始的時候,這「秦晉之好」中的「晉」之主角晉文公重耳可是很煩惱的。當時,在外流浪了將近二十年的重耳借道楚國,來到了秦國,馬上就可以回到晉國擔任國君了。可是呢,到了秦國之後,當時的秦穆公「看上他了」,想讓他「叫爸爸」。於是,秦穆公便給重耳送了五個妹子,其中之一便是自己的女兒懷嬴。想必,這個時候的重耳很是無奈吧。
  • 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為何從秦晉之好走向了決裂?
    在春秋時期,有四個大的國家,楚國、齊國、晉國和秦國。在春秋前期,秦國的勢力範圍已經發展到了渭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區。隨著齊桓公、晉文公的出現,秦國也出現了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就是秦穆公。在秦穆公的帶領下,秦國蓬勃發展,想要走出狹隘的關中,想要走進中原,想要稱霸諸侯!
  • 從《羋月傳》到《大秦賦》,略說秦國強盛之路
    電視劇《大秦賦》演繹了統一中國的秦始皇嬴政,孫儷主演的《羋月傳》說的也是秦朝的事。羋月的原型是秦惠文王的嬪妃羋八子,她是秦始皇曾祖父秦昭襄王嬴稷的母親,歷史上有名的宣太后。秦朝的前身是秦國,君主稱為公和王,秦朝時稱為皇帝。
  • 春秋時的一小國,被秦國消滅,疆域卻被晉國佔據!
    在春秋時期,周天子的權威和地位急劇下滑,這導致齊國、晉國、楚國、秦國等大國不斷兼併周邊的小國。換而言之,在春秋時期,眾多小國相繼告別了歷史的大舞臺,這才有了後面的戰國七雄。
  • 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為何不直接將秦國滅掉?
    戰國初期,強大的魏國為何不直接將秦國滅掉?在歷史上的戰國初期,魏國是當時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國家。但是他們卻沒有一舉將秦國殲滅,這才有了後來秦國一統六國的局面。說到秦國和魏國之間的關係,還略有些複雜,他們之間的各種糾葛還延續了春秋時期秦晉兩國的關係。也就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了解到的秦晉之好。
  • 春秋霸主之秦穆公2-2 秦國打敗晉國威震天下
    歷史很繁,我來把它簡化;歷史很亂,我來把它梳理;歷史很枯燥,我來讓它有趣起來!就在秦國大軍路過晉國邊境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叫弦(音同賢)高的牛販子,看著秦軍的氣勢,行軍路線,估計就是奔鄭國去的。不好,剛才衝動了,馬上派人去追,等追兵追到黃河岸邊,三人剛剛上了船,偏巧,那天岸邊就那麼一艘船,追兵無船可用,只好眼睜睜看著他們遠去。再說秦軍三位將領,一路有驚無險的回到了秦國,秦穆公已經在城外恭候他們多時了,三人一見秦穆公,撲通跪倒在地,請主公處置。秦穆公親自把他們扶起,三人才發現,秦穆公今天身著喪服,神色凝重。
  • 秦晉之好?秦國連送六個媳婦,62歲老人扶額嘆息,都是演技派
    原因嗎也很簡單,晉國太混亂,國君更迭不斷,內鬥不止,但卻是能左右春秋格局的首席大國,無論如何混亂,實力依舊。 錯綜複雜的晉國格局,讓國際上有野心的政治家暗中觀察,押注,這才是晉文公成功最大仰仗。
  • 晉國公子重耳亡命天涯19年,不禁讓人感慨敗也秦穆公,成也秦穆公
    在晉獻公年老的時候,有一位名叫驪姬的妃子。她受寵到什麼程度?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還不夠,看看晉獻公為她做的事情,大家就知道有多喪心病狂了!少年重耳殺子立子喜歡一個人自然是要把最好的東西都給她。那時驪姬生有一子名為奚齊,但晉國當時的太子為申生,她的母親一點都不受寵。
  • 主宰了整個春秋時代的最強霸國,竟源於一個被秦國扶持的流亡政權
    原來,晉惠公得以即位,全靠秦國外部勢力幫忙,但他一即位就對秦穆公背信棄義;最過分的是,晉國鬧饑荒的時候向秦國借糧,秦國傾力相助;等到秦國鬧饑荒向晉國借糧的時候,晉國卻顆粒不出。這也就罷了,後來晉惠公的兒子圉娶了秦穆公的女兒,雙方結成「秦晉之好」,可圉最終卻拋棄老婆偷偷溜回晉國即位為晉懷公,並馬上宣布與秦國斷絕一切關係,撕毀一切不平等條約,總之是當起陳世美,背叛老嶽父,翻臉不認人了。
  • 【歷史】三代之治4-----晉國 #6261
    史官的作用,是當「國王不在位」的時候,記錄大臣們都做了些什麼。類似於獨立董事,免得發生監守自盜的事情。 一開始,史官記錄的事情很簡單。無非某年某月某王即位,但之後,就流傳下來的國家大事就越來越多。 因為史官的設立,中國古代歷史的記錄。遠遠超過各大文明古國。
  • 秦國和晉國用行動給出答案
    你要是不向秦國割地,你就回不了晉國繼位,晉國雖大,那都是別人的,拿別人的土地換你的國君之位,有什麼不捨得的?這句話,乍聽之下好像沒錯,是一道簡單的數學題,但是實際上卻是狡辯之詞,漢奸言論。我們國家歷史上,每每遇到這種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這些官僚就是按照這句話的思維處理自己和國家之間的關係的,在他們心裡,小團體的私利大於國家利益,比如割讓幽雲十六州的石敬瑭,還有漢奸汪精衛都是這樣做的。這些大臣們平時表現的一個比一個正義,但那都是嘴上說說,在真的利益面前,他們就露出了狐狸尾巴,仁義道德,距離他們很遙遠。
  • 真正讓崤之戰秦國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是晉文公的亡靈
    所以才在死前與太卜郭偃商量搞了這麼一出,來讓晉國好名正言順的跟秦國開戰。畢竟,晉文公當年是在秦國的扶持下才即位為君的,且晉與秦已聯姻盟好近三十年,秦穆公的夫人是晉女,晉文公的夫人則是秦女,兩家打斷骨頭連著筋,晉國若突然翻臉打秦軍,這實在有點說不過去,如果不整兩齣神奇戲碼,如何向國內國外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