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維尼媽媽沐瀅
2019年10月,我終於大膽地對家裡原來的格局和裝飾風格動刀了!
兩室兩廳一衛105平的空間,當初是以婚房的樣式裝修,有娃了之後,越住越「擠」。
親子共讀4年,攢下的家當除了書沒別的,加上我本來就有的那些書,簡直就是無處安放的精神養料!
跟設計師閨蜜一商量,她大刀闊斧地改了我家的原有格局,最終,客廳回歸了它本來的功能,並依照我的生活習慣保留了它書房的作用。
至於孩子那滿滿一牆的書,最終被塞進了北面房間的兒童房中。
原本孩子是和我們在南平臥室一起住的,雖然有自己的兒童床,但是越大我越覺得,她應該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了。
尤其是今後上小學,一個獨立安靜的學習環境,更有助於她的成長,哪個孩子不需要一個不被打攪的空間來思考人生呢?
這是一間原本用來做次臥的14平米臥室。
原來是一張雙人床+一個大衣櫃+一個書架的搭配。
因為最初沒有計算好面積,書架和它的配套轉角書桌始終是分離的,大桌面放不下,孩子都坐不到書桌前,更別提成年人!
把雙人床大衣櫃全都撤出來之後,我翻遍了萬能的某寶、閨蜜的設計資料、最終設計出了給維尼的獨立小空間,也終於在她生日這天,當作生日禮物送給她一個大驚喜!
以下是結合3-12歲兒童發展的環境需要、總結的經驗心得和收納乾貨。
我不是專業設計師,所以只能從個人所需的角度去設計,個案僅供各位寶爸寶媽參考。
(我的兒童房案例不適合二胎又住房條件緊張的家庭,一屋住一娃,我的愛與經濟條件掛鈎,只夠給這一個孩子的了)
14平房間一共被我劃分了6個區域:
休息區、衣物整理收納區、閱讀區、學習區、遊戲區、繪畫區
一、休息區+衣物整理收納區
一張1·2米的單人床,是兒童房的標配。
但因為我家書太多,所以最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合理安排一個2米長、2·2米高的書架。可以說,整個空間裡,書架是佔絕對C位的,因為這個書架收納了維尼上千本繪本。
基於這個考慮,兒童房去掉了常規的大衣櫃。我選擇了下邊可以儲物的50釐米高半高床。
如果孩子的衣物比較多,可以選下方高80釐米或者更高的半高床,跟單人衣櫃的收納量無差。
半高床的儲物功能是非常強大的,就我的使用感受,抽屜式的收納要實用於開門櫃。
下層空間相當於把一個單人衣櫃躺著放在床下,根據不同柜子的深度,還能空出幾十釐米寬的自由空間。
這個空間可以充分利用,用來存放整理箱。
或者乾脆給孩子做一個床下的「秘密小基地」。
可以定製一個帘子遮擋雜亂的空間。
以我小時候的成長體會和維尼對帳篷的喜愛來看,孩子在1-4歲成長過程中,都喜歡一個相對逼仄的狹小空間,有的孩子喜歡呆在床底下,有的孩子喜歡鑽到桌子下方,有的喜歡鑽進帳篷裡。
狹小空間不僅給孩子帶來安全感,還能夠滿足孩子對空間的敏感。
只是需要注意的是,這個狹小空間的頂部要結實,床、桌子、帳篷要牢固不易倒,而且不能出現被反鎖的危險。
例如,有孩子躲進箱子裡,箱子關上的時候卡扣自動扣上了,孩子被悶死在箱子裡的真實案例。
避免這樣的危險,狹小空間最好是半開放的,有帘子做以遮擋。
休息區床上的布置可以隨孩子的喜好,維尼一直嚷嚷要一個公主一樣的帳篷,我在萬能的某寶花100多元給她實現了!
關於分床及分房,我一直不認為對於孩子有一個一刀切的年齡。
維尼和我一直分床睡。我通過維尼的以下幾個特點來判斷是否可以分房:
在帳篷等獨立小空間裡可以獨自入睡。母女分床而未分房間的情況下,入睡前主動「攆」我離開房間。在夜半起床的時候可以不用再喊我而獨自去衛生間。基於以上3個特點,我覺得她已經具備了分房睡的能力。
可能接下來的時間孩子會有些反覆,循序漸進之後,再總結更多分房經驗吧!
區域滿足孩子成長需求及能力培養:空間感、生活自理能力、順利分房
二、佔據C位的閱讀區
書架是用了2年多的舊貨,純實木板,美中不足的是原來沒有分隔,這一次讓木匠師傅做了升級,打了分隔,這樣書的收納更方便,分類也更加明晰。
關於繪本的收納擺放,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
1、適齡的書放下邊,屯書及讀過的不適齡舊書放上層
從下往上數3層是依照孩子身高最好拿取繪本的高度,因此我會把她喜歡的、適齡的、復讀率高的書放在最好拿取的位置。
因為工作的關係會屯一些尚不適合維尼年齡閱讀的經典書,這些書就放在4層以上,等維尼到了適合的年齡再調整擺放位置。
另外給維尼配了一個矮爬梯,她可以爬上去拿自己想要的書。
安全起見,最高層的書需要我拿給她,但通常這一層都是她小時候讀過的書、又捨不得送人的。
2、同一類別的童書放在同一區域
我做了以下幾個分隔:詩詞繪本放在一個格子裡,
英語分級讀物及英文繪本放在一個區域裡,
數學繪本放在一起,
橋梁書放在一起,這樣孩子找起來非常方便。
3、按照作者、大獎、出版社等分區
例如:樂樂趣的揭秘系列放在一個區域、
凱迪克大獎繪本做歸類放在一起、
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佩羅童話原著繪本放在一起、
宮西達也的作品放在一起、大衛·香農的作品放在一起……
關於開放式書架,很多媽媽認為就是一個巨大的接灰層,打掃起來甚是頭疼。
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開放式書架的易拿取和展示性對我的誘惑。
書本類的打掃不能用溼抹布,此時真的需要一個漂亮的雞毛撣子。
閱讀區的沙發坐墊擺放可以隨意一些。
我喜歡和孩子席地而坐,怎麼舒服怎麼來。
一般來說,家庭閱讀角的標配就是書架(初期用能展現封面的繪本架)+坐墊+充足的照明。不用多大,家裡的一個角落即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環境真的很重要!
區域滿足孩子成長需求:閱讀習慣、專注力
三、學習區
原來的書架和書桌終於合體了!這個學習區是為了孩子上小學準備的。
參加家庭教育指導師資格考試面試的時候,我被考官問過一道題,因為答錯了,所以考官給的答案我能記一輩子。
這道題是問布置孩子的學習空間時,書桌什麼樣的擺放位置能夠使得孩子的學習效率更高,而答案則是書桌最好面衝書架。
基於我家的條件,這個無法實現,不過也給各位父母做個參考,市面上有賣那種書桌書架一體的學習桌,可以考慮給孩子入手一個。
在學習的時候,把最常用的書放在案頭隨手就可以拿到的地方,在全屋有光源的情況下,再在書桌上擺放護眼燈,可以讓孩子光線更舒適的環境中學習。
小孩寫字都會犯「眼睛要貼在紙面上」的毛病,我試過幾種方法:
用學習椅配的背帶對坐姿進行矯正、
時刻提醒孩子一尺一拳一寸、
買護眼視力架輔助糾正
最後發現,第二種方法最不可行。破壞孩子的專注力不說,本來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一件雞飛狗跳的事兒,再因為坐姿問題對孩子耳提面命,孩子會極度討厭家長討厭寫作業,親子關係也就是這麼被破壞的。
所以,必要時還是把嘴閉上,神器輔助吧!
區域滿足孩子成長需求:獨立學習能力、獨立思考空間、專注力
四、遊戲區+繪畫區
畢竟是學齡前的孩子,玩還是第一要務。
對於玩具收納,很多家長表示頭疼。
因為孩子會在一秒鐘內將收納好的玩具抖落出來,屋子裡就像被盜現場一樣又亂糟糟了。
維尼的遊戲區式完全開放式的,玩具收納就是一個又一個的收納箱,每個箱子分門別類,擺放在架子上。一些玩具就直接放在架子上方便拿取。
1-2歲是孩子建立秩序感最關鍵的時期,尤其當孩子在2歲後進入秩序敏感期時,如果在那時父母就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做「玩具回家」的遊戲,帶孩子讀小熊寶寶系列的《收起來》繪本,建立孩子的秩序感,那麼孩子今後就很少會出現邋遢、丟三落四的問題。
但如果在這個階段忽略了這個能力的培養,就需要平時用行動鼓勵和引導孩子,帶著孩子將玩具分門別類,在每次遊戲結束的時候,增加把玩具放回原位的儀式感。
並且在孩子丟三落四的時候,讓孩子承擔自己因為沒有及時把玩具放回而造成的後果,要麼自己找到玩具,不會再重新買新的。
維尼房間的遊戲區和繪畫區是相連的。空出一面牆給孩子畫畫,是每個家庭都有必要考慮的細節。
因為沒有孩子不愛畫畫,6歲前孩子是通過具體的圖形圖像來學習和認知的,而他們表達自己的方式也是通過具體的圖形和圖像。
因此,繪畫是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獨特方式。
1-2歲孩子會經歷手的敏感期,更需要通過抓、握、戳、捏等精細運動來鍛鍊手指靈活度和手部力量。
在整個學齡前階段,隨著孩子的手腕力量逐漸增強,他們對繪畫的方法和技巧會不斷地完善。
6歲前孩子會經歷「塗鴉期」、「象徵期」,並在上小學之後逐漸進入「圖式期「。
給孩子一支畫筆,他會創造各種意想不到的作品。
很多父母頭疼孩子喜歡在家裡牆上亂塗亂畫,並且加以阻攔。
與其這樣,不如給孩子做一面塗鴉牆,在這個相對較大的空間裡讓孩子隨意繪畫。
既滿足了孩子對繪畫的喜好、滿足孩子獨特的表達方式,給孩子的「藝術細菌」種下種子,也讓孩子懂得邊界意識,規則意識,在被允許的範圍內恣意塗擦是自由,超出了界限的自由只能叫隨意。
我入手的塗鴉牆不能定製大小,所以上下做了毛氈的設計,掛一些孩子的畫。
想她將來長大了,還能自己貼點愛豆的海報照片什麼的(哪個青春期的孩子不追星呢?)
空間滿足孩子需求及能力培養:秩序感、繪畫、規則意識、想像力創造力、分類整理收納能力
維尼對她的小空間超級滿意,我也算沒白折騰。
這個空間會伴隨孩子的成長而隨時做小的調整。
生活物質條件有限,但希望在有限的條件裡創造無限的價值!
也希望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