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戰後初期,被驅逐的命運落到了德國人和中東歐各地的德意志族人頭上。一方面由於美英蘇這3個反法西斯盟國在規劃戰後歐洲秩序過程中錯誤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飽受希特勒鐵蹄踐踏的歐洲各國出於對法西斯德國的仇恨。
一九四二年強迫遷入特萊津猶太隔離區的猶太人。
二戰之後被驅逐的蘇臺德地區的德裔人家。
希特勒德國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各國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的種種事實,世人皆知。近一些年來,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檔案的公開,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背景見諸天日,而一些多年被淡忘的歷史也漸漸浮出水面。其中一個主要議題就是戰前曾廣泛分布在中東歐地區的德意志族居民在二戰末期和戰後被驅逐出其祖輩生活的家鄉問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東歐地區各民族混居現象相當普遍。據1931年的統計,波蘭東部1160萬人口中,波蘭人僅佔38%,而62%是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僅烏克蘭人就有440萬。捷克斯洛伐克1921年人口普查時,捷克人僅佔50%,斯洛伐克人佔14.7%,其他則有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喀爾巴阡烏克蘭人、波蘭人等等。德意志族也廣泛分布在東歐各地,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有400多萬,僅在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和奧地利接壤的蘇臺德地區就有350多萬。此外,在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蘇聯等都有不少德意志族人。二戰前,由於各國都普遍奉行歧視少數民族的政策,因而民族矛盾尖銳。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保護德意志人利益為德國擴大所謂的「生存空間」為藉口,從蘇臺德德意志人的地位下手,拉開了納粹侵略歐洲的序幕。在法西斯德國侵佔了波蘭西部之後,希特勒為實現其建立「千年帝國」的迷夢,發起讓散居在東歐的德意志人「回歸帝國」的行動,移居了約100萬德意志人到其侵佔的波蘭領土上,而為了給他們騰出地方,約120萬波蘭人或慘遭殺害,或被驅逐出去。
但是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戰後初期,被驅逐的命運落到了德國人和中東歐各地的德意志族人頭上。一方面由於美英蘇這3個反法西斯盟國在規劃戰後歐洲秩序過程中錯誤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飽受希特勒鐵蹄踐踏的歐洲各國出於對法西斯德國的仇恨,德國的和德意志族平民成為新形勢下的受害者。而最突出的例子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早在1943年11月,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就決定把波蘭的版圖向西移,波蘭東部的領土劃歸蘇聯,而波蘭將從德國獲得領土。同時還決定,波蘭人從劃歸蘇聯的領土上遷出,德國人則從劃歸波蘭的領土上遷出。1945年7月—8月的盟國波茨坦會議同意從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把德意志人遷出。而當時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在考慮戰後重建問題時,也主張以驅逐德意志族人作為「一勞永逸」的解決民族矛盾的辦法。當時美英蘇三國的指導思想是,要在德國和其鄰國之間創造「永久的和平」,惟有通過建立民族單一的國家才能實現。其實,這種「淨化民族國家」的思想早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廣泛存在於歐洲各國的政界和思想界。英國首相邱吉爾早在德黑蘭會議前很久,就主張仿照1923年希臘土耳其「交換」居民的辦法,來構建戰後的歐洲國家格局。
當二戰炮火在歐洲剛剛停歇、波茨坦會議尚未召開之時,中東歐、巴爾幹各地即掀起迫害德意志族平民的風潮。德意志族人成為發洩對法西斯仇恨的對象,曾在各地發生了不少被槍殺、搶劫、凌辱,甚至被活活燒死的暴行。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上世紀70年代通過調查確認,在當今德波邊界奧德—尼斯河以東的地區約有3300個城鎮鄉村發生過這類暴行,受害的多是無辜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例如,1945年7月3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的奧西格,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了德意志族人被圍毆、殺害、從橋上推到河裡淹死的慘劇,數十人死亡。據現在的調查結果,這完全是捷克斯洛伐克新領導人煽動的結果,而非當地個別人背後挑唆的偶發事件,更不是所謂群眾「自發」的行動。捷克斯洛伐克戰後首任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早在流亡倫敦期間就號召捷克斯洛伐克人「要加倍地向德意志人無情地討還他們自從1938年以來欠我們國家的債」,「把他們趕出家門,德意志農民不許擁有哪怕一寸土地」。
以類似希特勒法西斯對待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手段,來對待戰後的德意志族和德國平民的政策和行動當時十分普遍。例如,波蘭領導人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就任伊始,宣布首要任務就是把「德國人趕出去」。當時德國人必須佩戴白色袖標,禁止用德語交談、使用德國標記、演奏德國音樂,波蘭人禁止與德國人握手,等等。1944年11月,在德國法西斯軍隊被狄托領導的反法西斯武裝趕出南斯拉夫之後,狄托宣布德意志族人為「人民公敵」,剝奪其公民權。當時留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族約20萬人受到殘酷報復,被關入集中營的約為16萬人,到1948年3月,被殺害、折磨致死的達5萬人。
戰爭一結束,有關國家的管理當局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驅趕一切德國的和德意志族居民。在最野蠻和最混亂的驅逐初期,往往是限他們在幾個小時之內集中,而後或趕上悶罐車或令其步行到德國的邊界之內。被驅逐的德國人和德意志族人與戰爭末期逃避戰火的700萬難民擠在德國各佔領區,局面極為混亂,一度甚至引起饑荒。死於逃亡和被驅逐路上的人數無法統計,估計要以10萬計。美國《時代》雜誌當時用「歐洲從歷史上最恐怖的戰爭過渡到最可怕的和平」這樣的話,來形容當時的形勢。1946年10月,《紐約時報》的報導評論道:「這種範圍的遷移和它實施的條件是歷史上無可比擬的。誰若是直接經歷這種恐怖,他會毫不懷疑這是對人類的犯罪。歷史將會給予它可怕的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