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腥報復:二戰末期中東歐德意志人被大規模驅逐

2020-12-15 網易軍事

核心提示: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戰後初期,被驅逐的命運落到了德國人和中東歐各地的德意志族人頭上。一方面由於美英蘇這3個反法西斯盟國在規劃戰後歐洲秩序過程中錯誤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飽受希特勒鐵蹄踐踏的歐洲各國出於對法西斯德國的仇恨。

一九四二年強迫遷入特萊津猶太隔離區的猶太人。

二戰之後被驅逐的蘇臺德地區的德裔人家。

希特勒德國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歐洲各國人民造成深重災難的種種事實,世人皆知。近一些年來,隨著歐洲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檔案的公開,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背景見諸天日,而一些多年被淡忘的歷史也漸漸浮出水面。其中一個主要議題就是戰前曾廣泛分布在中東歐地區的德意志族居民在二戰末期和戰後被驅逐出其祖輩生活的家鄉問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中東歐地區各民族混居現象相當普遍。據1931年的統計,波蘭東部1160萬人口中,波蘭人僅佔38%,而62%是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和其他少數民族,僅烏克蘭人就有440萬。捷克斯洛伐克1921年人口普查時,捷克人僅佔50%,斯洛伐克人佔14.7%,其他則有德意志人、匈牙利人、喀爾巴阡烏克蘭人、波蘭人等等。德意志族也廣泛分布在東歐各地,在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就有400多萬,僅在捷克斯洛伐克與德國和奧地利接壤的蘇臺德地區就有350多萬。此外,在南斯拉夫、羅馬尼亞、蘇聯等都有不少德意志族人。二戰前,由於各國都普遍奉行歧視少數民族的政策,因而民族矛盾尖銳。而希特勒正是利用保護德意志人利益為德國擴大所謂的「生存空間」為藉口,從蘇臺德德意志人的地位下手,拉開了納粹侵略歐洲的序幕。在法西斯德國侵佔了波蘭西部之後,希特勒為實現其建立「千年帝國」的迷夢,發起讓散居在東歐的德意志人「回歸帝國」的行動,移居了約100萬德意志人到其侵佔的波蘭領土上,而為了給他們騰出地方,約120萬波蘭人或慘遭殺害,或被驅逐出去。

但是到了二戰後期,尤其是戰後初期,被驅逐的命運落到了德國人和中東歐各地的德意志族人頭上。一方面由於美英蘇這3個反法西斯盟國在規劃戰後歐洲秩序過程中錯誤的民族政策,另一方面飽受希特勒鐵蹄踐踏的歐洲各國出於對法西斯德國的仇恨,德國的和德意志族平民成為新形勢下的受害者。而最突出的例子是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

早在1943年11月,美國、英國和蘇聯在德黑蘭會議上,就決定把波蘭的版圖向西移,波蘭東部的領土劃歸蘇聯,而波蘭將從德國獲得領土。同時還決定,波蘭人從劃歸蘇聯的領土上遷出,德國人則從劃歸波蘭的領土上遷出。1945年7月—8月的盟國波茨坦會議同意從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把德意志人遷出。而當時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在考慮戰後重建問題時,也主張以驅逐德意志族人作為「一勞永逸」的解決民族矛盾的辦法。當時美英蘇三國的指導思想是,要在德國和其鄰國之間創造「永久的和平」,惟有通過建立民族單一的國家才能實現。其實,這種「淨化民族國家」的思想早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廣泛存在於歐洲各國的政界和思想界。英國首相邱吉爾早在德黑蘭會議前很久,就主張仿照1923年希臘土耳其「交換」居民的辦法,來構建戰後的歐洲國家格局。

當二戰炮火在歐洲剛剛停歇、波茨坦會議尚未召開之時,中東歐、巴爾幹各地即掀起迫害德意志族平民的風潮。德意志族人成為發洩對法西斯仇恨的對象,曾在各地發生了不少被槍殺、搶劫、凌辱,甚至被活活燒死的暴行。據德國聯邦統計局上世紀70年代通過調查確認,在當今德波邊界奧德—尼斯河以東的地區約有3300個城鎮鄉村發生過這類暴行,受害的多是無辜的老人、婦女和兒童。例如,1945年7月3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的奧西格,在光天化日之下發生了德意志族人被圍毆、殺害、從橋上推到河裡淹死的慘劇,數十人死亡。據現在的調查結果,這完全是捷克斯洛伐克新領導人煽動的結果,而非當地個別人背後挑唆的偶發事件,更不是所謂群眾「自發」的行動。捷克斯洛伐克戰後首任總統愛德華·貝奈斯早在流亡倫敦期間就號召捷克斯洛伐克人「要加倍地向德意志人無情地討還他們自從1938年以來欠我們國家的債」,「把他們趕出家門,德意志農民不許擁有哪怕一寸土地」。

以類似希特勒法西斯對待被侵略國家人民的手段,來對待戰後的德意志族和德國平民的政策和行動當時十分普遍。例如,波蘭領導人瓦迪斯瓦夫·哥穆爾卡就任伊始,宣布首要任務就是把「德國人趕出去」。當時德國人必須佩戴白色袖標,禁止用德語交談、使用德國標記、演奏德國音樂,波蘭人禁止與德國人握手,等等。1944年11月,在德國法西斯軍隊被狄托領導的反法西斯武裝趕出南斯拉夫之後,狄托宣布德意志族人為「人民公敵」,剝奪其公民權。當時留在南斯拉夫的德意志族約20萬人受到殘酷報復,被關入集中營的約為16萬人,到1948年3月,被殺害、折磨致死的達5萬人。

戰爭一結束,有關國家的管理當局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驅趕一切德國的和德意志族居民。在最野蠻和最混亂的驅逐初期,往往是限他們在幾個小時之內集中,而後或趕上悶罐車或令其步行到德國的邊界之內。被驅逐的德國人和德意志族人與戰爭末期逃避戰火的700萬難民擠在德國各佔領區,局面極為混亂,一度甚至引起饑荒。死於逃亡和被驅逐路上的人數無法統計,估計要以10萬計。美國《時代》雜誌當時用「歐洲從歷史上最恐怖的戰爭過渡到最可怕的和平」這樣的話,來形容當時的形勢。1946年10月,《紐約時報》的報導評論道:「這種範圍的遷移和它實施的條件是歷史上無可比擬的。誰若是直接經歷這種恐怖,他會毫不懷疑這是對人類的犯罪。歷史將會給予它可怕的報復。」

本文來源:網易軍事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東歐各國驅逐1200萬德國人,屠殺50萬
    二戰後的德國人這還沒完,中歐和東歐的德意志人,滾蛋吧,但問題在於這些德意志人並不一定是侵略者,他們很多人世世代代就住在這裡長達數百年甚至上千年了,是原住民!這是怎麼回事呢?但是,在東歐人眼裡,二戰就是德國人發動的,整個德意志民族都要背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及戰爭結束時候,多達數百萬德意志公民(不論民族或是否與納粹德國有聯繫)以及德意志裔人(不論國籍)被迫從其他歐洲國家遷徙回德國。
  • 德意志人居蘇臺德地區近千年,為什麼卻被捷克一夜間趕走了?
    ▲ 利迪策村慘案紀念雕塑,國際兒童節為紀念這次慘案而設立利迪策村慘案至今仍深深印刻在捷克人的腦海裡,納粹的瘋狂屠殺和掠奪徹底讓捷克人和德意志人對立起來,並在戰後表現為對蘇臺德德意志人的仇恨和報復。四、二戰後的大驅逐1945年5月,納粹德國滅亡,捷克斯洛伐克恢復了戰前的疆域,流亡英國的前總統貝奈斯回到布拉格,重新擔任總統。早在流亡時期,他就認識到,一個德意志人佔多數的蘇臺德地區始終是威脅國家領土完整的不穩定因素。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蘇臺德問題,他擬定了「第五計劃」,決定把蘇臺德德意志人驅逐出境,這就是《貝奈斯法令》的雛形。
  • 驅逐,拘留與屠殺:二戰後捷克德國裔居民的悲慘境遇
    阻止他們跨國邊境,無奈之下他們又返回到原住地,而這時,捷克斯洛伐克的軍隊趕到,德意志人臉上露出了絕望的神色,捷克士兵將他們趕下拉貝河(易北河的捷克名稱),試圖爬上岸的人又遭到了機槍掃射,很多人當場喪命,成為非戰爭狀態下的犧牲品。
  • 冤冤相報:二戰後捷克對日耳曼人的屠殺與驅逐
    因此二戰前夕,希特勒大力慫恿並支持蘇臺德地區的日耳曼人進行分裂,在時機成熟以後,於1937年制定計劃了吞併蘇臺德地區的方案,並以蘇臺德為題,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歐洲格局進行挑戰。1938年在慕尼黑會議後,在英法兩國妥協和同意之下,捷克斯洛伐克被迫將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這一舉動更加助長了希特勒侵略中歐的野心。1939年3月, 納粹德國肢解並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從而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 捷克驅逐大國外交官遭報復,白宮求情也沒用,日媒稱西方霸權不再
    據俄塔斯社6月7日報導,近日俄聯邦對外情報局長向媒體表示,捷克驅逐俄方外交官是挑釁行為,俄羅斯必將做出反擊。5日捷克總理安德烈·巴比什表示,捷克決定驅逐兩名俄方外交官,這兩人必須在48小時之內離開捷克。
  • 土耳其發動血腥報復,F16攜大批炮彈轟炸醫院
    圖為土耳其F16 近日,據媒體報導,亞美尼亞遠程火箭炮襲擊亞塞拜然後,長期支持後者的土耳其發動血腥報復,出動F16戰機攜帶大批炮彈,轟炸了亞美尼亞一座婦產科醫院,
  • 捷克斯洛伐克:曾經的東歐富國,為何選擇和平分手?
    ▲捷克造」即ZB26式輕機槍,是捷克國營兵工廠所生產的一款輕機槍,在抗日戰場上被廣泛使用二戰後,捷克斯洛伐克創造了經濟增長的奇蹟,成為了東歐經濟最發達的國家。然而,該國卻在1993年1月1日這一天宣告分手,分別成立了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不同的國家。
  • 200萬德意志人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去哪了?
    德意志!14#中亞洞察5#東歐洞察28▲5世紀末,日耳曼人已經完成封建化,斯拉夫人仍處於部落時期此時的斯拉夫人仍然處於原始的部落社會,剛剛走出其發源的東歐平原,向中歐和巴爾幹半島遷徙。伏爾加德意志人因為同族聚居,較好地保持了德意志民族的傳統,後世有些資料索性把所有俄籍德意志人都稱為伏爾加德意志人。不幸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了,納粹德國對蘇聯發起大規模進攻。伏爾加德意志人乃至全部俄籍德意志人的忠誠度受到了蘇聯政府的懷疑。
  • 許二斌丨15 世紀末至 16 世紀的德意志長矛兵
    許二斌摘 要:在 15 世紀末至 16 世紀初,歐洲野戰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奧地大公馬克西米連一世效仿瑞士長槍方陣的戰術和組織方式創建了德意志長矛兵。德意志長矛兵除了效力於哈布斯堡王朝以外,還不加選擇地為神聖羅馬帝國內外的其他僱主效力。
  • 德國對"源頭"負責捷克為"驅逐"道歉 反省化解積怨
    捷克總理彼得·內恰斯2月21日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議會發表演講,代表捷克向當年蘇臺德地區德意志族居民被驅逐的歷史事件道歉。德國和捷克各界對此表示讚賞,認為捷克在歷史問題上的坦誠態度為兩國關係進一步深化提供了條件。  內恰斯20日—21日訪問了巴伐利亞州,商討雙邊政治經濟關係。他也是第一位在巴伐利亞州議會發表演講的捷克總理。
  • 柯尼斯堡,德意志人龍興之地,是如何成為俄羅斯加裡寧格勒的?
    在德意志民族的歷史上,普魯士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位於東普魯士的首都柯尼斯堡則是其民族成長的核心所在,被譽為德意志民族的龍興之地。但這個柯尼斯堡,在二戰後短短的三年時間裡,就被蘇聯人徹底地抹去了一切德意志存在的痕跡,完完全全成為一個地地道道的俄羅斯城市加裡寧格勒。
  • 21年前,美國轟炸中國大使館引發民憤,為何我國卻不報復
    二戰後,美國不僅在軍事上成為世界老大,而且依靠在二戰中大量出售軍火,美國的經濟也引領全球。作為一個綜合國力無人能敵的國家。二戰後美國對很多國家都發動過戰爭。美國一手建立的北約組織更是打著「公平正義」的旗號在世界各地不斷介入他國內政,甚至挑起戰爭。
  • 地圖看世界;德意志第二帝國為何無法贏得一戰?
    德意志第二帝國通常指從1871年布蘭登堡-普魯士完成德意志統一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為止的德國。 德意志第二帝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
  • 最強陸軍締造者:德意志貴族與軍事的不解之緣
    即便如此,一直到18世紀末,德意志各邦國軍隊和各種僱傭兵部隊的軍官幾乎全是貴族。七年戰爭之後,普魯士和薩克森軍官的貴族比例分別為90%和70%。歷史學家克里斯多福·克拉克說,普魯士的「軍官團就是穿軍服的地主統治階級」。傳奇軍事家弗裡德裡希大王指揮下的普魯士陸軍堪稱軍事史的傳奇,當時普軍的戰鬥力受到歐洲普遍的尊重和敬畏。他麾下的普魯士軍官絕大多數為貴族,他用貴族精神與榮譽感來約束和調教自己的軍官。
  • 二戰中最慘烈的戰場:蘇德戰場
    蘇德戰爭在軍事史上以殘酷而聞名,在二戰期間是交戰國之間死傷最為慘烈的一場衝突。看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納粹德國3950344人陣亡,蘇聯5097552人陣亡。在我國戰場上的數字當然也很大。據戰後統計,我國在戰爭中共計傷亡35000000,其中半數犧牲。各抗日部隊共計擊斃日軍1330000,俘虜一百二十八萬。不過要說一句,我國那個巨大傷亡裡面還有很多的平民百姓,而且這是八年的數字。
  • 200萬德意志人曾經生活在俄國,後來他們都去哪裡了?
    ▲二戰前,德意志人在歐洲的自然分布,越靠近德國越密集一、斯拉夫人與日耳曼人的緣份提起古代的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對應到現代,俄羅斯人和德意志人是這兩個古老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後裔。不過在古代歐洲,他們都曾是古羅馬人眼中的蠻族。
  • 二戰時德軍在東歐有多暴虐?屠殺的斯拉夫人竟達數千萬
    二戰時期出現的納粹德國是一個意識形態相當極端化的政權,也正是因此,其犯下了不少種族主義暴行,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猶太人大屠殺,超過600萬猶太人被「以工業化的形勢成體制消滅」,這極為令人深思,至今很多歷史學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在通往現代化的道路上,還會有如此恐怖的國家形態出現。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二戰爆發前,捷克的軍火出口曾佔世界30%多,不僅為捷克政府賺取了大量的外匯,同時也對世界軍事發展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二戰結束後的冷戰時期,捷克斯洛伐克是蘇東集團的成員。在蘇聯的支持下,捷克的武器生產數量仍有所增加。1950年,捷克軍工產值在機械製造業的比重為4%;1953年,這一數字就增加到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