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南昆明的沐王府坐鎮雲南近300年,是明朝一段短小、相對獨立的歷史。其奠基人是沐英。
沐英,漢族人,字文英。1344年出生於濠州定遠縣(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家裡十分貧苦。沐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父親的早逝,無疑使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此後,沐英跟著母親一起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辛。1351年爆發戰難,沐英的母親死在了逃難的路途中,年僅八歲的沐英在沒有父親後也失去了母親,徹徹底底成為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孤兒。沒有家可回的他到處流浪,靠著乞討存活。說此時的沐英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幸運的是流浪到濠州城的沐英被朱元璋發現並收他為養子。
那一年,年僅二十五歲的朱元璋收養了一個八歲的孤兒。此時的他還只是紅巾軍起義軍中的一員,只是一個小小的、毫無權勢可言的打工仔。尚無兒女的他和妻子為了保護這個鮮活的小生命,決定將其帶回家,把他收做養子。並為尚無姓名的他取名為朱文英,那一刻,他擁有了姓名,也獲得了重生。朱元璋和妻子都十分疼愛這個苦命的孩子,視如己出,並將人生中的第一份父愛和母愛,全心全意的貢獻給了這個無父無母的孩子。他們教他讀書識字,教他軍事知識,甚至教他帶兵打仗的技巧和謀略。
朱元璋夫婦對沐英的教導和栽培,使從小受到軍事薰陶的他長大後成為了軍中的一員大將。1356年,當時只有十二歲的沐英首次跟隨養父朱元璋一起出徵,侍奉其左右,不辭辛苦;1362年,年僅十八歲的沐英開始擔負起自己的職責,承擔國家的軍事要任,先後被封為帳前都尉、指揮使,鎮守鎮江、廣信;1367年,二十三歲的沐英率兵進攻福建,攻破分水嶺、十八寨,俘虜馮谷保;1368年,二十四歲的沐英被朱元璋賜沐姓,從今往後,他不叫朱文英,而叫沐英。
1370年,二十七歲的沐英深受朱元璋的器重,在軍中擔當重任,被授予鎮國將軍之稱,任命為大都督府僉事,掌管天下軍馬;1376年,三十二歲的沐英代替養父朱元璋前往關陝體察民情,施恩百姓。同年,擔任徵西副將軍,出徵吐蕃;1377年,三十三歲的沐英隨鄧愈一起領兵進攻川藏,後來成功攻打至崑崙山,得勝而歸的沐英被封賞,官位提高、年俸增加,還被授予世襲憑證;1378年,三十四歲的沐英於農曆八月出徵西番,擔任徵西將軍一職,平定土門峽、洮州…等地,為明朝成功開拓了領地,俘獲兩萬餘勞動力以及各種牲畜;1380年,三十六歲的沐英奉命出兵屯兵和林,消滅元朝殘餘勢力,沐英將軍隊分為四小支,分別從前後左右對敵軍發動攻擊,一舉戰勝;1381年,三十七歲的沐英與大將軍徐達一起率兵北徵,獨當一面,一人率軍成功攻下公主山長寨,俘獲李宣及其部眾。
同年九月,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消滅元朝在雲南的殘餘力量,派兵平定雲南。任傅友德為將軍,沐英、藍玉為副將,並親自參與排兵布陣、安排軍隊進攻路線等。明軍等人率先領軍到達曲靖地區,攻打達裡麻,明軍渡河與敵方軍隊展開大戰,成功拿下達裡麻,並將被俘的兩萬敵方士兵放還故鄉,明軍的此番善舉是其名聲大增。元軍大敗明軍,梁王聞訊潛逃,隨後自殺而亡。此後帶軍進攻昆明,明軍毫無吹灰之力拿下昆明。自此,殘留在雲南的元朝勢力被全部消滅。
1382年,三十八歲的沐英和藍玉於閏二月率兵進攻雲南西部大理地區,攻打大理時,沐英呈現其將領風範,身先士卒,策馬渡河,眾將士被勇往直前的沐英所打動,全隊士兵一個不落的緊隨其後。最終段氏大敗,明軍成功拿下大理,成功平定了雲南西部地區。同年七月,率兵返回滇池,與大部隊匯合,此後,眾將領有分別平定了烏撒、建昌…等地。同年八月,沐英的養母、明朝的皇后、朱元璋的妻子馬皇后因病去世,遠在邊疆的沐英聽聞此消息後悲痛欲絕,心情十分低沉。同年九月,沉浸在失去養母悲痛中的沐英重新振作起來,與傅友德一起率兵攻打其他地區,在平定的過程中,由於叛軍集結攻打昆明,又重返昆明,成功守住了昆明。自此,於洪武十五年,也就是1382年,明軍成功平定雲南全境。
明朝平定雲南全境後,在雲南設衛、所…等,建立了完整的行政系統,朱元璋還命令一部分巨族富人遷移至雲南居住,增加雲南當地的人口數量。朱元璋心想:雲南位於邊境地區,距離明朝都城甚是遙遠,不容易看管打理,派軍千裡好不容易才平定了全境,拿下來它,得派一個信得過的大臣來鎮守它。於是在平定雲南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383年,朱元璋下令讓傅友德和藍玉帶領自己的部隊班師回朝,封沐英為西平侯,永世鎮守雲南地區。
沐英初領聖旨鎮守雲南時,時常有各地區領頭帶頭叛亂。1384年,曲靖酋長發動叛變,沐英成功將其降服;此後,長期鎮守此地的沐英將那些有作亂之心的領頭全部降服,並打通了各地的糧道。兩年後,也就是1368年,沐英上書請奏朱元璋,允許讓其軍隊開墾田地,朱元璋同意了他的請奏。1387年,四十三歲的沐英奉旨再次出兵平定海穹蠻族,並在永寧至大理的間距中設立堡壘,留兵看管、開墾田地。1388年,麓川國主發動叛變,入侵明朝地區摩沙勒寨,寧正率領軍隊將其擊敗。次年,麓川國主再次發動戰爭,沐英親自出徵討伐敵軍,最終大獲全勝。
沐英鎮守雲南時,在雲南各地展開手腳大幹了一番,對雲南各地的基礎設施進行了修建和整改。開墾田地、修理河道、招商引資、開發副業,興辦學校…等等。沐英下令士兵在防守自己陣地的同時,邊開墾田地,耕種糧食,在吃這一方面實現自給自足;組織修理河道,興修水利,滿足人們的日常用水需求;招引商人來到雲南,既帶來了豐富的商品,有帶動了雲南當地的商業發展;在雲南境內挖井開採食鹽,為居民發展副業提供了渠道,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沐英修建大小學校幾十所,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的場所;此外,沐英還規劃修整了各地的道路,便於糧食等商品的運輸,為雲南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的但也是最重要的道路設施,甚至於緬甸等境外地區都有了一定的接觸。
1389年,沐英回朝覲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為其設宴並給予賞賜,稱讚道:「自沐英鎮守西南,朕就高枕無憂了。」1392年6月,皇太子朱標外出視察返回途中因風寒病逝,沐英得知此事後傷心欲絕,日日沉浸在悲痛之中,不久後,便因病離世,享年48歲。
沐英死後靈柩運回京城安葬,並被追封為黔寧王。其子沐春、沐晟子承父業,先後接手鎮守雲南,一直世襲繼承至明朝末年。由於封地距離京城千裡,再加上前輩打下的殷實的基礎,世襲鎮守雲南的沐氏一族日子過的富足安逸,但也是這種富足安逸的生活使之後的沐氏子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導致了整個沐氏家逐漸在走下坡路,直至的衰敗。沐英死後,其長子沐春立即走馬上任,將父親留下的事業打理的井井有條,所創造出來的政績一點也不輸給他的父親;但從次子沐晟上位之後,就開始呈現衰敗跡象,沐氏子孫逐漸腐敗墮落。
關於沐王府斂財害命等醜聞層出不窮。但由於沐家掌握軍權,在雲南擁有絕對的領導權,許多官員因為不敢得罪沐家而無所作為。直到1571年鄒應龍的到來,剛上任雲南巡撫的他接到一樁陳年舊案,近郊村名控告沐氏近四十年霸佔水源、勒索百姓。雷厲風行的他,立馬展開調查,發現情況屬實,立馬作出公正裁決,以沐氏和村民的田地實際用水量為標準,合理開出兩條水溝,並立下界石,防止沐氏耍賴。這種真正為百姓解決問題的官員實屬少見。
根據徐霞客的記載:崇禎年間,公正無私的巡按餘瑊以肆意欺凌百姓為由將沐家的一名家奴逮捕,但還沒等到審案這一天,巡按公署就被沐英十世孫沐啟元的軍隊包圍,對餘瑊進行威脅,最後以餘瑊請求調停為終,野蠻無理的沐啟元引起了公憤,最後怕事情進一步惡化而連累沐氏全族,沐啟元被其母親毒死,其子沐天波襲位。被迫上位的末代黔國公沐天波當時只有十歲,他面對的不再是那個擁有繁華、權貴的沐氏,而是祖祖輩輩留下的即將走向滅亡的沐氏。
1644年,又是一個亂世,存在276年的大明王朝迎來了它的末日。末代黔國公沐天波因張獻忠領導的大西軍在四川擁有浩大的聲勢而感到恐慌,於是派武定參將李大贄領軍前往前線防守,抵禦張獻忠的大西軍。但這個李大贄並不是一個可用之才,胸無大志、有勇無謀的他,在此次出兵過程中襲擊對頭吾必奎,因自己的私人恩怨引發了一系列的叛亂。沐天波派遣各土司聯合討伐吾必奎,當時對沐府圖謀不軌的蒙自土司沙定洲也參與其中。經常聽聞他人誇耀沐府的金銀財寶之多的他,早已對其垂涎三尺。
據統計,當時的沐府莊田約佔當時雲南總田地的三分之一,大約有八千餘頃;珍寶更是品類繁多,讓人眼花繚亂,確實是十分的有錢。沙定洲的軍隊到達時,叛軍已被消滅,但心懷不軌的他堅持不肯撤兵,而是趁著因剛剛結束一場戰爭,城內防禦不嚴之機攻入城內,對早已垂涎的沐府財產進行劫掠。此時的沐天波才知道自己引狼入室,但悔之晚矣。他聽信讒言往城外逃竄,而被其拋棄的母親、妻子以及一些家人因來不及逃跑而舉火自焚而亡。作戰的沐府軍隊也在統領沐天波跑路後紛紛作鳥獸散。沙定洲輕易拿下省城昆明,並獲得了沐府所有的金銀財寶。
沙定州佔據昆明三年期間,多達三十萬百姓死於戰爭,民不聊生。此時的大西軍由張獻忠的養子孫可望以及李定國等人領導,進軍貴州。當時也參與圍剿行動的石屏土司龍在田便派人私下與素有交情的孫可望聯繫,請求他為沐家報仇。隨後孫可望以沐天波的小舅子請求復仇為名,派將領李定國帶兵攻入雲南。毫無戰鬥力的沙定州繳械投降並被處置以死刑。孫可望平定昆明後,百姓在城門外設香案,雲南巡撫親自迎接孫可望及大西軍進城,都對其表示了熱烈歡迎之意。進軍昆明的孫可望寫信讓沐天波安心回城,還以勳貴之禮優待。此時,歷經276年的大明朝亡了,雲南的軍政大權也不再屬於沐氏一族,蹉跎的歲月只留下了這個獨立於世的傷心人。
1656年,大西軍將領孫可望與李定國決裂,李定國擅自迎接南明永曆帝朱由榔進入滇池,但由於清軍進攻雲南,雲南的殘餘力量無法與之相抗衡,最後以失敗告終,返回昆明時日不長的沐天波再次與永曆帝朱由榔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南下至緬甸。因此,這座城市迎來了第二個傷心人。初入緬甸的沐天波因沐氏家族的榮耀而獲得當地人的尊重,人們紛紛前來參拜。但隨著一行人在緬甸漂泊一年多後,迎來的是緬甸王室對他們的羞辱,甚至淪為客囚。緬甸王更以風俗為由,逼迫沐天波八月十五日以臣屬的身份前去朝賀,以此來向周邊的其他小國炫耀。
1661年7月,吳三桂要求緬甸方歸還永曆帝朱由榔等一行人,並聲稱如若不還就率兵過江屠城,欺軟怕硬的緬甸王以同飲咒水盟誓為由要求永曆帝等人渡河。雖然永曆帝知道這其中肯定有詐,但身處他國、寄人籬下的他,不得不讓沐天波等一行人前去赴約。果不其然,眾人一到場,緬甸士兵就將其團團圍住,將其所有人殺的片甲不留,孤身一人的永曆帝被緬甸王送往雲南,獻給了吳三桂。最終成為吳三桂向清朝獻媚的「工具」,死於這個明朝叛臣之手。攻入雲南的吳三桂更是為了鞏固統治,追殺了沐氏一族的所有殘餘力量,沐氏被滅族。
自此,一個統治雲南將近300年,曾經煊赫一時的傳奇家族—沐王府,就此煙消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