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沐王府:曾經統治雲南300年的貴族,為何走向衰落?

2020-12-13 格子道歷史

提起沐王府,大家都會想到《鹿鼎記》上的沐王府。其實,在那個時候,沐王府早已經不復存在,只是民間依舊懷念沐王府,流傳著關於沐王府的傳說。

眾所周知,沐王府是明朝唯一一個世代不被削藩的王朝,從明朝建立到明朝覆滅,沐王府從未被削藩。可以說,從沐王府出現到消失,它幾乎一直處於鼎盛的狀態。

然而,沐王府位於雲南,曾經統治雲南將近三百年的雲南貴族,為何會逐漸走向衰落呢?

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雲南沐王府的出現和發展開始說起。

一、沐王府的出現

當時,朱元璋剛剛死裡逃生,得以加入郭子興的義軍,並和馬大腳結婚。然而此時,朱元璋還不是穩定天下的吳王,也不是開創大明王朝的朱重八,而是一個剛從和尚轉變為當兵的苦命人。

可以說,當時朱元璋的心境,還不是當皇帝以後的殘暴不仁、誅殺功臣。這時的朱元璋宅心仁厚,充滿俠義心腸。就在這個時候,朱元璋遇到了自己第一個兒子,也就是他收養的兒子——朱英

毫不否認的是,朱元璋對於這個兒子投注他所有的父愛,儘管朱英只是他的養子,但朱元璋卻對朱英視同己出,可以說,在當時朱元璋的心裡,朱英就是他的繼承人。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曾回憶:「朕憐其孤且幼,特撫育如兒,夜臥同榻,數番鼾睡於朕懷。」由此可見,歷史上殺伐果斷的皇帝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

隨著朱元璋在起義軍中勢力不斷擴大,他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兒子。尤其是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後,他對朱英的感情就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此時,為了打消朱英將來跟自己親生兒子爭奪皇位的念頭,朱元璋特意上演了一番苦情大戲。

就在朱元璋登基那年,他連忙召見朱英,並逼問朱英的親生父母是誰。此時的朱元璋眼神堅定,目的明確,其實就是想讓朱英改姓。看著自己的父親朱元璋,朱英也很無奈,他也想知道自己原來姓什麼,但因當時自己年紀尚小,實在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誰。

最終,無可奈何下,朱英跪在地上,衝著朱元璋磕頭,並對朱元璋說到:「孩兒承蒙陛下和皇后收養,才得以苟活於世。一直以來,孩兒得以沐陛下、母后聖恩如天地。」

此時此刻,朱元璋落淚了,他看著養子朱英,心中難免有幾分不舍。隨後,朱元璋靈機一動,就讓朱英姓沐,有沐受皇恩的意思。可以說,沐姓達到朱元璋和朱英的共識,之後,也再無朱英,只剩下沐英。

據史料記載: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藍玉和沐英三員大將率領三十萬精兵,平定雲南的殘元勢力。

僅僅一年時間,雲南地區平定,因為時局原因,沐英自然而然成為鎮守雲南的將領。關於這一點,明史之中有過相關記載:「朕觀自古雲南諸夷,叛服不常,蓋以其地險而遠,其民富而狠也。馴服之道,以寬猛適宜。」

也就是說,以當時的局勢和人員而言,作為朱元璋養子的沐英都是最合適的人。

1376年,沐英受封西平侯,後世子孫得以承襲此爵位。到了朱棣統治時期,沐英次子沐晟南徵大虞國立功,進封為黔國公,允世襲罔替。

就此,統治雲南將近三百年的沐王府出現,並且正式開啟它的故事。

二、沐王府的發展

沐英主政雲南時期,不僅要進行經濟建設,辦學校、課農桑、疏浚水道,也要帶兵平叛,在雲南各族人民中建立威信。可以說,當時的沐英就是雲南的「神」,沒有多長時間,就把雲南的擾亂處置的服服帖帖。

據悉,沐英把雲南分為52府、63州。54縣,軍民邊戍衛邊屯田,解決糧食問題,興修水利、招募商販入滇發展商業,又興辦學堂,傳播中原文化。可以說,沐英對於雲南的發展有著不可忽略的巨大功勞。

隨後,沐英長子沐春承襲爵位鎮守雲南,但是沐春晚年時期因無子嗣,所以由弟弟沐晟承襲。然而,沐晟也是沐王府的奠基人。在永樂時期。沐晟數次徵討東南亞各國,晉封黔國公,授世襲丹書鐵劵。也可以說,沐晟是沐王府的直接建立者。

崇禎皇帝時期,沐天波是最後一位沐王爺,可以說,他對於明朝也是盡心盡力。正值明朝覆滅。沐天波收留了朱由榔,並一起逃入緬甸,但最後卻因遭到陷害,慘死在緬甸。

最終,沐王府被吳三桂佔領,並且改名為平西王府。就此,也意味著統治雲南將近三百年的沐王府一去不復返。

然而,沐王府從1383年,西平侯沐英鎮守雲南,到1647年,孫可望、李定國等率大西軍餘部入滇的兩百多年間,沐氏家族十二世十六人,襲封黔國公、雲南總兵官,掌握著雲南的軍政大權。

那麼,為何如此強大的沐王府會逐漸走向衰落呢?

其實,與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地方政權發展的弊端有著不可分割的原因。

三、沐王府走向衰落的原因

(1)明朝逐漸的落寞

可以說,沐王府的興衰和明朝始終相輔相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從土木堡之變後,明朝已經由盛轉衰,但在此時,明朝還有強大帝國的軀殼,其本質的貧弱尚未展現出來。

然而,等到明朝後期,之前所有的弊端紛紛呈現出來。當時難以解決的土地兼併問題,和各地源源不斷的農民起義,始終困擾著歷代皇帝。而沐王府作為鎮守邊疆要塞的王朝代言人,因為明朝的落寞,其聲名地位自然也受到損失。

(2)天下大勢所趨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此時各地起義軍的數量不比元朝末年少。尤其是崇禎皇帝統治末年,堪稱古代王朝最為動亂的一個時期。當時關內起義軍已經讓明朝無能為力,加上關外隨時準備席捲天下的清兵,使得明朝迎來了覆滅。

隨著朱由檢吊死煤山,也意味著明朝覆滅,此時的沐王府想要報仇雪恨,但天下大勢的發展,已經不是一個「小小的沐王府」可以改變的。最終,就連曾經盛極一時的沐王府也未能改變覆滅的命運。

(3)存在著信任危機

在明朝初期的幾位皇帝,對於西南邊陲的沐王府可謂是非常信任。毫不誇張的說,當時中原王朝對於沐王府的信任,深知超過朱姓王爺。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隨著明朝皇帝的更替,也在潛移默化的發生改變。

到了明朝後期,雲南沐王府所擁有的自治權力下降,並且時刻受制於中央政權。當時明朝中央高調宣布地方和中央政令一統,但其實已經存在信任危機,對沐王府產生一定的懷疑。

結語:

通過沐王府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一部精彩的消亡史。在古代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下,任何一個王朝都不可能千秋萬代。就連盛極一時的王朝最終也會消亡,更別說位於西南邊陲的沐王府。

其實,沐王府從出現的時候開始,它的的命運早已經和大明王朝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可以說,明朝的興盛和覆滅也就決定著沐王府的走向。所以,在明朝逐漸走向衰弱的同時,沐王府也在朝著最終滅亡邁進。從明朝滅亡的那一刻起,沐王府終究迎來自己的末日。

參考資料:《明史》 《明朝那些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大名鼎鼎的雲南沐王府,曾統治雲南300年,為何走向了衰落?
    位於雲南昆明的沐王府坐鎮雲南近300年,是明朝一段短小、相對獨立的歷史。其奠基人是沐英。沐英,漢族人,字文英。1344年出生於濠州定遠縣(今天的安徽鳳陽縣),家裡十分貧苦。沐英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了父親,父親的早逝,無疑使這個本就貧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此後,沐英跟著母親一起生活,生活條件十分艱辛。
  • 歐洲最傳奇的家族,曾叱吒風雲數百年,卻因近親結婚走向衰落
    因此,很多歐洲的貴族,為了確保自身血統的尊貴,一般歐洲的很多家族,都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與其他國家的貴族聯姻,而另外一種,就是近親結婚。然而由於當時歐洲各國貴族都有著一定的血緣關係,因此無論是貴族聯姻還是近親結婚,都存在著一定的危害。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中國的摩託車市場,曾經是世界第一,為何逐步走向衰落?
    2016年,中國的摩託車總數,被印度超越。那麼,中國的摩託車數量為何越來越少,逐步走向衰落呢?其實,這件事應該從兩頭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並不是壞事。首先,我們聊聊摩託車的發展。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間,內燃機開始被用於人們的生活,進而出現了汽車和摩託車。起初,摩託車主要是軍事用途,裝備偵查部隊。
  • 曾經的北府兵氣吞萬裡如虎,為什麼最後會走向衰落?
    既然北府兵這麼厲害,為什麼最後會走向衰落?今天我就帶大家看看北府軍從組建到衰落的全過程。中層人群都是以各家流民帥為首的(每個家族的領頭人為流民帥),這對於東晉政權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如果掌握得當,那麼就可以借用流民帥的力量來達成偏安的目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得當,那流民帥很有可能危及東晉的統治。當時東晉的政治格局就是「王與馬共天下」,但是這也只是權宜之計,司馬睿隨後就開始重用流民帥(劉隗、刁協),試圖牽制琅琊王氏。
  • 長安為何在唐朝之後走向了衰落
    但任何事物都逃不過盛極必衰的規律,長安在極盛之後也迎來了自己的衰落。一座千年古都到底遭受了怎樣的打擊,會在唐朝之後走向衰落? 01 繁華 要想理解長安的衰落,首先要明白長安的繁華,諸多衰落的原因都藏在繁華的背後。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明朝「沐王府」根本不姓朱,憑什麼世襲坐鎮雲南,長達200多年?
    01沐王府奠基人沐英要講沐王府,我們便一定要講到沐英——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可以說,沒有沐英,就不會有沐王府的存在,也更不可能會有世襲200年的恢宏偉績存在。沐英的一生,並不是一路平坦,他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父親早早地便去世了,母親將他帶大,貧寒艱辛。而幼年的不幸還在繼續,當沐英八歲,民間爆發了起義,在起義的暴亂洪流中,沐英的母親不幸去世,年幼的沐英獨自流亡。
  • 明朝除盡功臣,為何在雲南留了個沐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農民皇帝,此人在建立明朝之後,先是對功臣進行了一一剷除,又把自己的兒孫們分封到各地為王,這或許是分封制在古代最後一次榮光。從朱允炆時代開始,明朝的削藩就開始了進程。一直到明成祖朱棣的時候,基本上把削藩工作完成了。
  • 「夾縫求生」的都鐸王朝,身為舊貴族,怎樣穩固對新英國的統治?
    政治改革方面,建立了以國王為絕對領導核心的統治機構,同時將國王的親信分布在各級行政機關,藉此將國王的意志貫穿到整個封建體制當中,由此實現了英國封建君主專制國家的建構。亨利八世時期針對英國天主教會進行了封建化的改革,使得國王實現了對英國國家的專制統治。
  • 戰國初期,魏國人才濟濟國力強盛,為何最終逐漸走向了衰落?
    導語:戰國初期,魏國人才濟濟國力強盛,為何最終逐漸走向了衰落?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持久的戰亂時期,當時雄踞在我國各地的大大小小諸侯總共有十幾個。他們原來都是周天子的僕人,但東周王朝衰落後,周天子所分封的這些諸侯小國也趁機稱霸一方。這也就是歷史上所謂的「禮崩樂壞」。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德·波旁是亨利四世的本名,他本來是納瓦拉的王儲,但與當時的法國統治者盧瓦盧王朝的瑪戈王后結為姻親,當盧瓦盧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逝世之後,盧瓦盧王朝再無後人,於是亨利四世名正言順繼承了王位。波旁王朝在其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傳千古的統治者,奠定了一個又一個興盛的時代。那麼如此強大的王朝,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亡的呢?
  • 縱橫北方草原數百年的契丹人,為何最後卻出現在雲南?
    今天中國的56個民族當中,為何沒有契丹族?這個曾經雄霸北方草原的遊牧民族,為何最終銷聲匿跡了?一、部族興衰契丹起源於中國東北,最初分為8個互不統屬的部落,稱為「八部契丹」。唐朝初年,契丹部族開始強盛起來,《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等史書中,均有關於契丹等部族襲擾邊境的記載。後來,契丹先後接受過唐、突厥、回紇的統治,並不斷積蓄部族力量,以圖爭霸天下。
  • 東歐大國慘遭歐洲列強瓜分,走向消亡
    17世紀前期的波蘭立陶宛聯邦是歐洲大國之一,在東歐有巨大的影響力,但此後逐漸衰落。18世紀的波立聯邦已經淪為俄羅斯的附庸,最後被俄、普、奧瓜分,在歐洲消失。那麼波立聯邦是如何被俄、普、奧瓜分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一,走向衰落
  • 曾經繁榮一時的莫臥兒王朝,是什麼導致了它的衰落?
    奧朗則布於1707年死去,之後王位繼承的鬥爭延續了好幾年,最後是巴哈杜爾·沙登基。在他之後又有幾代無能的君主,莫臥兒王朝的實際控制範圍越來越小,僅限於德裡周圍的一小片地區。這個小朝廷一直延續到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18世紀印度南北再次出現封建割據的局面。同時西北方向又來了兩次入侵。另外,錫克農民在班達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與莫臥兒軍展開遊擊戰。
  • 千年拜佔庭的隕落:歷經兩大黃金王朝,失去軍事保障後走向衰落
    戴克里先去世之後,皇帝和奧古斯都之間的關係,開始走向破碎,雖然勉強能夠共同存在,但是這已經不是維持帝國平穩統治的方式裡。 公元324年,繼任羅馬皇帝的君士坦丁大帝,在經過了激烈的帝國統治戰爭之後,終於脫穎而出,並且成為了羅馬帝國公民和政治勢力公認的皇帝。 這好像表明經過了分裂威脅的羅馬帝國,在君士坦丁時期終於又穩定了統治基礎,但這也僅僅是表面現象。
  • 鎮守雲南兩百多年的雲南沐府,歷經整個明朝不倒,到底什麼來頭?
    無論統治集團內部怎麼爭鬥,它都屹立不倒,雖然在歷史上知名度不是特別高,但是卻在明朝屹立了二百多年。這個地方就是雲南的沐王府。那麼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沐王府得以在明朝屹立二百多年呢?沐王府之所以屹立數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因為沐王府的第一代沐王,也就是沐英。
  • 夏普:高端品牌變成了便宜貨 夏普是如何走向衰落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淺草財經,本文首發鈦媒體自夏普成立100年之際,漸漸投入鴻海集團的懷抱後,提到它的人少了許多。不過曾經主打高價的夏普再次進入觀眾視野時,已經變了一幅模樣。10月17日下午,據中國臺灣地區媒體報導,鴻海集團在2016年8月收購日本夏普後,由於鴻海想藉助夏普品牌,讓鴻海集團脫離對專業電子代工(EMS)依賴,反而造成在中國大陸市場的低價戰略中,使夏普品牌蒙受其害,直接被貼上了「便宜貨」的標籤。那麼,百年企業夏普是如何走向成功,然後漸漸走向衰落,這背後又有哪些深層次的原因呢?
  • 為什麼說明清是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
    儘管它在產生時是脆弱稚嫩的,並從一開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礙,但由於它是新型的生產關係,表明舊的封建生產關係正在走向衰落。預示歷史發展的趨勢,正日益瓦解著封建制度賴以生存的經濟基礎。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正是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反映。 二、政治方面。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是封建社會政治上的主要特點之一。到明清時期,這一特點更為突出。
  • 從「射禮」到「投壺禮」的演變,看周王室統治地位是如何衰落的
    公元前531年,齊、衛、鄭等諸侯國國君前去晉國祝賀新君初立,晉昭公設享禮招待各國來賓。期間,晉昭公與齊景公舉行宴會,以箭投入壺中為樂。晉昭公先投,晉國大夫穆子說:「我們國君如果投中壺,就統帥諸侯。」結果晉昭公真投中了。齊景公不甘示弱,也舉起箭說:「如果寡人能投中壺,我齊國就興盛不眠。」結果齊景公也投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