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最長壽的兒子和雲南沐王府的血淚鬥爭史

2021-02-07 古見其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古見其談」,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三月,明太祖朱元璋26個兒子中最後一個在世的兒子岷王朱楩去世,享年72歲,此時距離他父皇朱元璋去世已經52年。訃聞,代宗朱祁鈺輟視朝三日,賜諡號曰莊,朱楩也被稱為岷莊王。

先封甘肅,改調雲南

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三月,皇子朱楩出生,生母未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四月,13歲的朱楩被冊為岷王,封國甘肅岷州(今甘肅省岷縣)。五月,受命往山東臨清訓練軍士,並置岷府護衛官軍為西河中護衛。八月,太祖朱元璋任命岷府文武主官,觀察使鬍子厚封為岷府左長史,兗州護衛指揮使王福調任岷州護衛指揮使(兗州護衛是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魯王朱檀的護衛官軍,由於朱檀在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去世,因此將兗州護衛指揮使調任岷王府)。

說句題外話,這位王福也不是普通武官,他的叔父都督僉事王寬是正二品高官。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王福本來因為有罪將謫戍會川,正好王寬去世,王福被召回負責處理王寬的喪事。隨後得到寬大處理,免罪降級還職,由指揮使降至指揮僉事。

洪武二十五年是個多事之秋,本年四月皇太子朱標去世,六月長期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英也去世了。雖然朱元璋派沐英的兒子沐春繼續鎮守雲南,但考慮雲南收復時間不長,朱元璋認為需要再派一位親王前去坐鎮。於是洪武二十六年五月,置雲南中護衛,並建珉王府於雲南。

但是在洪武二十七年十月,太祖朱元璋認為"雲南土曠民稀,軍餉轉輸,民力甚勞。若復加以興造之役,非惟時力未可,於民情亦有所不欲。"命令工部通知雲南守臣罷建岷王官殿,"岷府姑為棕亭以居,俟十五年後民富力紓,作之未晚。"—《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五》。朱楩童鞋也夠慘的,堂堂親王不但連個王府都沒有,還要在棕亭住上十五年。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正月,17歲的朱楩娶都督袁洪之女為岷王妃。成親意味著成年,當年九月岷王朱楩正式之國雲南。除了原先的雲南中護衛,太祖朱元璋又將雲南左衛改為雲南左護衛,指揮僉事王福(雲南中護衛改由指揮同知賀安掌之)。雲南前衛為雲南右護衛,指揮僉事李謙掌之。由於路途遙遠,岷王歲祿僅六百石。

黔寧王沐英畫像

岷王府與沐王府的矛盾

岷王朱楩之國雲南,最不爽的當然是嗣封西平侯沐春。朱楩還沒到,沐春就開始下絆子了。他上奏太祖朱元璋,表示"雲南左、右二衛官軍久居雲南,習於徵戰。若為護衛,則不可調遣,宜仍其舊。"—《明太祖實錄-卷二百四十一》朱元璋認為有道理,於是改馬隆衛為雲南左護衛,景東、蒙化二衛,以一衛為雲南右護衛。通過這次上奏,沐春把最精銳的雲南官兵又抓回到了自己手裡。而在朱楩到了雲南之後,沐春的小動作依然不斷。他以雲南境內姚安府多荒田為由,請調岷府護衛軍士屯種,立為中屯千戶所。岷王府的護衛官軍不但被打法去種田,還脫離了岷王的掌控。對此朱楩當然不能容忍,在打了小報告之後,洪武二十九年四月,太祖下詔姚安府境內屯田軍士,仍撥隸雲南護衛。朱楩算是扳回一局。

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從沐春的父親沐英開始和皇太子朱標一家的關係就很好。沐春仗著和新皇帝朱允炆的關係,再加上皇帝要對付皇叔們,他要對付岷王,雙方一拍即合。建文元年,西平侯沐晟奏岷王朱楩過,朱允炆順杆而上,趁機將其廢為庶人,徙居漳州。

朱棣靖難,岷王復國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自焚殉國,朱棣隨即登基為帝。朱棣為建文朝被廢的幾位弟弟一一平反,朱楩也被從漳州召回南京,復封岷王。同年七月,"命左都督袁宇往四川、雲南整肅兵備,撫安軍民。俟邊境寧靖,就鎮守雲南。" 袁宇是岷王妃袁氏的兄弟,朱楩的小舅子。朱棣同時賜書朱楩:"今遣都督袁宇赴雲南整肅兵備,鎮撫一方。凡事可與計議而行。夫藩屏至重,賢弟宜慎出入,謹言,節飲。庶諸夷有所瞻仰,而不負兄之所望。"—《明太宗實錄-卷十下》對於沐家在靖難戰爭中的站隊,朱棣是深為不滿的。所以這次派朱楩復回雲南的同時,讓他小舅子袁宇隨行保護。此時沐春已死,接任西平侯鎮守雲南的是他弟弟沐晟。沐晟繼承他兄長遺志,堅決要和朱楩鬥爭到底,讓朝廷染指雲南的企圖徹底落空。八月,朱楩和沐晟的矛盾便集中爆發。沐晟"所為滷莽,間信小人,幹犯岷王",對此朱棣"但念乃父佐命開疆之力,不忍罪之。特召至京,已懲戒之,其下小人亦不輕宥。"將沐晟特地召回南京嚴詞斥責,但是對於沐家在雲南的龐大勢力,人心未穩的朱棣也不敢過於緊逼,只能"又思雲南重地,昔倚任其父,而蠻夷率服,故仍遣晟往。"仍然讓沐晟鎮守雲南,雲南都司屬衛聽其節制。對於弟弟朱楩只好稍作安撫:"吾弟亦宜念黔寧之親,及其安邊之功,晟雖有罪,置之度外可也。"同時加岷王楩祿米,歲通二千石,在經濟上給予了一定補償。

兩府相爭,徹底失敗

在和西平侯沐晟的較量中,岷王朱楩最終落敗。永樂元年九月以岷王楩有罪,雲南左、中、前三護衛被全部革除。永樂六年正月,又以岷王梗慢侮無禮,屢訓不悛,只存軍士、校尉各百人隨之,罷其長史司審理等官。朱棣去世後,仁宗朱高熾徹底放棄依靠岷王管理雲南的策略。永樂二十二年十月,遣中衛官送氓王楩父子居武崗州,命戶部歲給祿米千石、鈔二萬貫。—《明仁宗實錄-卷六》岷王移居武岡州之後也是沒有王府,只能住在武岡州州治,還年久失修,到了宣德六年才稍作修理。此後的岷王一脈也是多災多難。宣德二年,岷王世子朱徽焲因誣告弟弟鎮南王朱徽煣誹謗仁宗皇帝和朝廷,被免去世子,廢為庶人。景泰二年十二月,岷王剛去世一年多,另外兩個兒子廣通王朱徽煠和陽宗王朱徽焟就因為勾結苗人意圖造反,被廢為庶人。

當然朱楩也有高光時刻,正統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被俘,弟弟郕王朱祁鈺在北京登基成為新皇帝。當時朱楩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唯一在世的兒子,在宗室之中資格最老。朱祁鈺派人奉書叔祖岷王楩曰:"茲者大兄皇帝親徵虜寇,命侄孫居守京師。不幸大駕為奸臣所誤,留陷虜庭。聖母皇太后欲慰安人心,已立皇庶子見深為皇太子,命侄孫代總國政。…皇太后以太子幼衝,未遽能理萬機,移命侄孫君臨天下。雖避讓再三,不獲。又不敢固辭,…於九月初六日,即皇帝位。惟宗室至親,謹用奉報。"—《明英宗實錄-卷一百八十三》

明代宗朱祁鈺畫像

另外再說個小花絮,洪武二十八年十月,"上(註:指朱元璋)以子孫蕃眾,命名之際慮有重複。乃於東宮、諸王世系,各擬二十字,每一字為一世。以某字為命名之首,其下一字其下一字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水、木為序,編入玉牒。至二十世後,復擬續增。"

岷王府的二十字世系是:"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理原諮訪、寬鎔喜賁從"。也就是第十七代子孫名字中間為鎔,下一字以土為偏旁。大傢伙可以想一想有哪位著名人物既姓朱,名字又符合這個起名原則的。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雲南沐王府的鐵桶江山:記朱元璋祖孫三代對雲南失敗的摻沙子行動
    次年閏二月,沐英攻破大理,將盤踞雲南數百年的段氏勢力徹底消滅。到了七月雲南大部平定之後,傅友德和藍玉奉旨班師,朱元璋將鎮守雲南的重任交給了他最信任的養子沐英。當時朱元璋所有的成年皇子中,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楚王朱楨、齊王朱榑、潭王朱梓和魯王朱檀都已經各自就藩,剩下的兒子中年紀最大的蜀王朱椿也只有16歲,顯然無法勝任雲南複雜多變的政治局面。萬般無奈之下,老朱想起來此前已經被罷黜的侄孫朱守謙。
  • 明朝除盡功臣,為何在雲南留了個沐王府?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農民皇帝,此人在建立明朝之後,先是對功臣進行了一一剷除,又把自己的兒孫們分封到各地為王,這或許是分封制在古代最後一次榮光。從朱允炆時代開始,明朝的削藩就開始了進程。一直到明成祖朱棣的時候,基本上把削藩工作完成了。
  • 連朱元璋都不敢動的沐王府,為何會終於緬甸
    電視劇《木府風雲》的播出,讓雲南納西木氏土司和木府因為這部電視劇再一次聲名遠揚。實際上除了木府,雲南還有一座名氣稍遜一籌的沐王府。此「沐」非彼「木」,它們的歷史也大相逕庭。「沐王府」是雲南老百姓對黔國公府的稱呼。它不同於木氏土司和木府,因為黔國公和黔國公府的緣起與雲南並沒有太多的直接聯繫。
  • 大名鼎鼎的雲南沐王府,曾統治雲南300年,為何走向了衰落?
    朱元璋和妻子都十分疼愛這個苦命的孩子,視如己出,並將人生中的第一份父愛和母愛,全心全意的貢獻給了這個無父無母的孩子。他們教他讀書識字,教他軍事知識,甚至教他帶兵打仗的技巧和謀略。朱元璋夫婦對沐英的教導和栽培,使從小受到軍事薰陶的他長大後成為了軍中的一員大將。
  • 沐王府的功績:世襲王公鎮守雲南,把雲南從土司天下變成大明一省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大明王朝26#中國古代史31沐府看過《鹿鼎記》的朋友都知道,劇中反清的大勢力之一就是沐王府,其實所謂沐王府的沐家,封號不是王,而是國公,只因沐家在雲南紮根200餘年,伴隨著大明王朝的始終,儼然成為雲南地方上的藩王,所以尊稱為沐王
  • 鎮守雲南兩百多年的雲南沐府,歷經整個明朝不倒,到底什麼來頭?
    這個地方就是雲南的沐王府。那麼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為什麼沐王府得以在明朝屹立二百多年呢?沐王府之所以屹立數百年不倒,主要原因是因為沐王府的第一代沐王,也就是沐英。沐英十八歲時,開始在軍中擔任相對比較重要的職務,沐英先是被朱元璋封為帳前都尉,後來被提拔為指揮使,後來朱元璋派水軍和陸軍攻取福建,沐英參與了此戰,沐英率軍先是攻下了江西與福建交界處的分水關,後來又接連攻下了崇安和閔溪十八寨,同時了還俘虜了兩位重要的將領,後來朱元璋恢復了沐英的沐姓,同時命沐英鎮守福建。
  • 潭王朱梓:究竟是明太祖朱元璋親兒子?還是梟雄陳友諒的遺腹子?
    前言:大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三月,長沙潭王府。皇帝朱元璋派來的使臣正在王府門外等著潭王殿下啟程回京,突然一團濃濃的黑煙從承運殿頂上升起。龐大的王府內隨即響起哭喊聲,腳步聲,令使臣震驚的是王府的主人,皇帝陛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和他的王妃于氏一起在大火之中灰飛煙滅。
  • 最後的沐王府:曾經統治雲南300年的貴族,為何走向衰落?
    然而,沐王府位於雲南,曾經統治雲南將近三百年的雲南貴族,為何會逐漸走向衰落呢?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雲南沐王府的出現和發展開始說起。一、沐王府的出現當時,朱元璋剛剛死裡逃生,得以加入郭子興的義軍,並和馬大腳結婚。
  •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共有26個兒子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活得最長的皇帝,活了71歲,而且,他的子嗣很旺,共有26個兒子,這些兒子後來又繁衍成百萬之多之多的明朝宗室子弟,而明朝的藩王之中最長壽的當屬代府襄垣王朱成鍨,活了整整92歲,他是代王朱桂的後代。
  • 朱元璋將一個8歲乞丐收為義子,從此得一員猛將,明朝多一個省份
    如果你看過《鹿鼎記》一定對反清復明的沐王府小郡主有印象,那麼你知道這個在明朝滅亡,依然終於明朝,高舉 「反清復明」 大旗的沐王府,究竟是什麼來頭嗎?
  • 大明皇室輩分的二十字世系:強迫症晚期患者明太祖朱元璋的傑作
    他們在位的時間雖然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二人都是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孫子。在所有的孫輩中朱允炆倫序第三,朱高熾倫序第四。排在兩人上面的分別是太祖嫡長孫、太子朱標嫡長子朱雄英和晉王朱棡嫡長子朱濟熺。在這裡大家可以發現同為太祖之孫,朱棣的兒子是「高」字輩,晉王的兒子是「濟」字輩。而太子的兒子卻似乎一個是「雄」字輩,一個是「允」字輩,這其中又是什麼原因呢?
  • 初代沐王一生戎馬,造就兩百餘年沐府的傳承
    大明王朝有一個延續了兩百多年而又毫不衰弱的王府,那就是沐王府。那麼沐王這一爵位源於何處呢?沐王府又是如何得來的呢?這要從大明王朝的建立過程說起。大明王朝建立後,朱元璋命令自己的兄弟、子侄繼續南徵北戰、開疆擴土,恢復漢家土地。
  • 朱元璋兒子朱檀究竟犯了什麼錯,為什麼朱元璋要用髡刑羞辱他
    本來郭山甫和朱元璋並無交集,只是當初朱元璋落難之時,到處漂泊,在一次路過郭山甫的府宅時,郭山甫見其面貌異與常人,於是提出給他相面。在一番掐算之後,郭山甫大吃一驚,說到:「公相貴不可言。」朱元璋走後,郭山甫又對兩個兒子說:「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於是,他的兩個兒子郭英和郭興追攆了出去,一直追隨朱元璋。後來,兩人果然封侯拜爵,一生顯赫。
  • 明朝「沐王府」根本不姓朱,憑什麼世襲坐鎮雲南,長達200多年?
    01沐王府奠基人沐英要講沐王府,我們便一定要講到沐英——沐王府的第一任主人。直到他遇見了農民起義的將領朱元璋,被尚且無子的朱元璋夫婦收養為了義子。在被收為義子之後,沐英被冠以朱姓。朱元璋也對他極好,教他讀書寫字,軍事謀略,而這些,便為沐英未來徵戰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同時,作為一個清晰地知道自己父母雙亡,前路渺茫的人,沐英對朱元璋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真摯與忠誠。
  • 「名人百科」乞丐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統一消滅東吳張士誠後,朱元璋大體上佔據了今天的湖北、湖南、河南東部、江西、安徽、江蘇和浙江,這些是全國最富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因此,進行大規模南徵北伐的時機成熟了。據說,這個名稱,或者說是這種叫法,最早的發明者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他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皇城,其中最重要、規格最高的朝會大殿,被他命名為「奉天殿」。後來,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燕王朱棣篡奪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並把明朝的首都改遷北京。又在北京按照南京城的形式,建了一座規模更加宏大的紫禁城。
  •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
    劉伯溫一句話,朱元璋義子當了雲南王,300多年後,成明朝救命符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雖然在歷史上,朱元璋毀譽參半,但是,不得不說的是,此人相當會籠絡人心,在打天下的過程之中,率領了大批的開國朝臣,每一個都相當有能力,而劉伯溫,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個
  • 來看明太祖朱元璋對此怎麼說?
    明太祖朱元璋君臣接到如此激動人心的戰報,當然都非常高興。中書省(行政院)將這個戰報添油加醋、無限拔高后,發到全國各地,以示普天同慶,也算是為洪武皇帝朱元璋歌功頌德。再說了,元朝的興亡是由氣數決定的,和我個人沒有半毛錢關係,元朝豈是我個人能夠推翻的?你們向天下人說推翻元朝是我個人的功勞,有識之士雖然不會公然反駁,但其內心未必認可是這麼回事,馬上將戰報好好改一下。」
  • 歷史上的「趙敏」:嫁給朱元璋次子秦王,捲入宮鬥,被逼殉葬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金陵(今江蘇南京)。雖然當時元朝已經被推翻,但蒙元勢力同時還佔據漠北,時刻可能對明帝國產生威脅。同時,朱元璋打江山主要依靠的是功臣宿將,建立明朝時年齡最大的太子朱標也年僅14歲,所以朱元璋對功臣宿將非常警惕。
  • 朱元璋的兒子,歷經明朝6位帝王,還曾經造過反,他是誰呢?
    朱元璋趕走了蒙古人,建立大明一朝。當上皇帝後,開始享受人生了,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生了近二十個兒子,再加上之前生的,總共有二十六個兒子。 除了太子外,朱元璋把這些兒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希望他們能夠拱衛大明,預防外敵。
  • 看明太祖朱元璋稱帝後如何對待昔日的恩人
    前言: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大一統王朝是明朝,而這個朝代的創立者朱元璋更是一代傳奇。像朱元璋這樣「開局一個碗」的情況,不要說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之中沒有,恐怕連最大膽的穿越文小說都不敢寫。朱重四的妻子王氏帶著小兒子朱驢兒(即朱文正)逃回了娘家。原本的七口之家,突然間只剩下朱五四的小兒子朱重八。朱五四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老二重六和老三重七已經入贅別家。聽說家中出了如此慘事,只有老二朱重六匆匆趕回,而沒有回來的重七估計也已經兇多吉少。當時兄弟二人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安排父母的喪事。所謂的葬禮自然是不可能了,現在唯一的奢望是向田主劉德討一塊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