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總結社交軟體歸納出了6個關鍵環節的核心和一些通用打法,寫出來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討論、補充~
這是當前社交軟體市場主要app日活數據:
包括:
(1)本身有價值的用戶
即三大價值:外形、經濟、生活價值 較好的用戶。
如陌陌一開始時候只有iOS版,當時iOS用戶都十分優質;探探冷啟動用戶大多來自ceo王宇原來做時尚街拍社區P1;
(關於三大價值詳見之前我的這篇文章:社交領域不會有終局,除非人類停止前進)
(2)自身價值一般但對平臺有價值的用戶
即自身價值可能不是很高,但在平臺上較為活躍和健康,符合平臺需要的用戶。
比如:那些常常點讚、評論女性用戶(此處的評論指友好型評論,如「你真美」;「你真美,約嗎」這是屌絲騷擾型;)的普通男性用戶,沒有他們,女性用戶在社交平臺上虛榮心也得不到充分滿足。
如何獲取?
(1)自然增長
(2)精準買量
根據目標用戶針對性準備素材、推廣渠道,如soul在知乎上的靈魂測試投放;陌陌探探在頭條、趣頭條上的「睡不著找個附近喜歡的」「離異少婦找真心人」素材等。
獲取了一批有價值的用戶之後,還需要知道他們的價值,要引導他們做以下的事情:
(1)展示自身價值
引導用戶產出內容或完善信息,顯示自己三大價值:
(2)讓用戶本人為平臺提供價值(貢獻內容、良性互動)
一般有幾種辦法:
(3)利用用戶關係鏈為平臺創造價值
讓用戶使用其關係鏈為平臺進行傳播,如:探探的匿名暗戀表白功能等。
獲取用戶關係鏈以優化推薦,這個水比較深,不方便公開講。
用戶展示了其價值之後,平臺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分層:
(1)根據用戶內容、信息,其他獲取的信息(如機型、GPS等)給用戶貼標籤
用戶自身價值相關的標籤:如男用戶填寫身高185,則對其打上「高」的標籤;用戶通過清華大學學歷認證,則打上「名校」的標籤。
用戶初始沒有填寫太多信息時候,也可以初步打上一些標籤,比如機型是iphoneX,位於北京,這些信息也很重要。
以上舉例僅是一級標籤,其實還需要更多二級、三級標籤。運營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維度多元的標籤體系。若團隊一開始比較小,資源較少,可以先人工打,後續資源多了再訓練機器打。
(2)根據用戶標籤、行為,大致判斷用戶價值區間
根據用戶不同維度的標籤,可以逐步構建一定的用戶畫像,加上用戶行為的積累,大概可以判斷其價值區間。
如某用戶上傳了3張照片,但沒有填過多的資料,發現其收穫了較多用戶的喜歡,則判斷其一定概率為外形價值較高用戶。
某用戶收穫的喜歡較少,但聊天較為活躍,對話中消息數較多,且與其聊天的用戶解除匹配或舉報的很少,則判斷其一定概率上比較有趣比較能聊,生活價值較高。
(3)不同價值區間用戶在不同的行為上對應不同的權重
不同標籤、不同價值區間的用戶,在不同的用戶行為上會有不同的推薦權重,比如:一個標籤、行為較多,多方面價值更高的用戶,能刷到的其他優質用戶,會比一個價值較低的用戶多。
之前有篇文章,作者寫自己在探探的24小時遇到多個騙子,以此來論證探探已經廢掉,其實這是挺片面的。
一個剛進來的男用戶,平臺不知道這個人什麼信息的情況下如果就推一大群高質量女性用戶,這會很影響女性用戶的體驗。再加上估計他本人在進入後的曝光中沒有獲得太多女生右滑,並且急於體驗產品而存在大量騷擾行為(他的截圖裡反映了他發送大量聊天消息給對方),導致平臺給他曝光的女用戶在平臺中下部。
所以好的社交軟體,跟好的內容軟體一樣,不同的人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社交軟體解決的最大痛點就是認識陌生人的需求,而認識陌生人抽象來說就是兩個人的價值在一定維度、一定時空下存在交換的可能。因此好的社交軟體,必須能讓用戶可以交換價值,甚至實現自我價值的增值。
上面所說的獲取有價值用戶、用戶價值獲取和分層,為的也是能更好的實現價值交換或增值。
(1)價值交換
要讓用戶更高效、更精準的實現價值交換,需要基於大數據上的機型學習模型、精準多維度的推薦算法。
大家常常說的匹配,是價值交換的一種方式,匹配效率高就是用戶能以較高效率找到價值相近的用戶,從而實現潛在的價值交換。除了一對一私聊外,很多功能都體現著協助用戶進行價值交換。
如廣場上好看的人照片獲得的贊多,本質上就是一個高顏值用戶,通過外形價值,換取其他用戶的注意力、誇獎(可以理解為生活價值),從而得到虛榮心的滿足。
探探上左右滑就是讓用戶實現雙方外形價值上的交換;soul所謂的靈魂社交,其實是在倡導生活價值交換。但價值交換未必只能通過匹配,如陌陌上高顏值女用戶可以通過直播,把外形價值交換為經濟價值。
(2)價值增值
幫助或者刺激用戶實現價值增值,是很多社交軟體較為忽視的點,但也是平臺能給用戶帶來的重要積極作用,也能提升留存。
如keep上要吸引更優質的人,用戶要努力鍛鍊,提升自己外形價值(肌肉),普通女孩在陌陌上的直播賺零花錢,提升經濟價值等等。
兩個價值相當,並且有較強價值交換機會的人,即使軟體把兩個人匹配了,也可能因為羞於開口無疾而終。用戶價值交換,在社交軟體上,主要的載體和過程就是聊天。
而聊天,核心就在於動機(更高的收益預期)和能力(更低的付出成本):如何讓用戶有更強的聊天動機?如何降低聊天的能力門檻?
(1)提升聊天動機
把對方更多的信息展現給用戶,給予更強烈的刺激,提升用戶聊天的動機:比如marryu對方發來的第一句話下面還有對方的頭像,以及「有n條符合你的擇偶標準」;如soul的匹配度n%等等。
(2)降低能力門檻
大部分中國人都羞於開口,因此降低能力門檻十分必要,目前市場上有以下辦法:
隨著AI的發展和訓練語料的大量積累,個人認為後面會有社交軟體訓出針對每個用戶自己的智能聊天機器人,先自己的機器人代聊,破冰後聊得來的再轉真人聊。
好的產品必須有自己的商業模式,社交軟體的商業化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
以上為我對社交軟體6大環節的思考和總結,工作較忙時間有限,很多東西只能高度概括,歡迎感興趣的朋友交流討論。
楊家俊,微信號公眾號:思考的楊咩咩(ID:yangjiajun0621),校招時獲得騰訊、阿里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offer;3年騰訊產品經理、一年字節跳動產品經理經驗;大學曾公眾號創業「吃喝茶山劉」,經歷過創業小團隊幾萬用戶的產品到騰訊上億用戶的產品。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