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前年現編的一則悲情故事,一幫公知如喪考妣

2020-12-23 風雲銳評

昨天,有公知在美國社交網絡上截了一張圖,然後集體高潮了。

這圖呢,其實還是中國的律師發的。

這讓這些律師、公知們集體高潮的,是一個悲慘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女孩8歲,腦炎,她爸媽治不好,怕花錢,給扔在醫院裡,獨自走掉了。終於腦炎引起發燒,小女孩快不行了,臨走的時候,雙手捧著她父母的證件證的大頭貼,握的緊緊的,貼在嘴角,小聲的說:爸媽再見,爸媽再見。

然後,公知就「轉內銷」,發到了國內的微博上。瞬間,公知就集體高潮。雖然,這種高潮是以一種看上去非常痛苦的樣子顯示的。

比如@羅小衛 說:受不了這個!想說粗話!砸鍋賣鐵,老子去死!也無法忍受這個!TMD!

而@淮海浪子 則說:想罵人!

看好,都是紅V哦。而且,猛一看,哇,都好有正義感哦!

接著,@八哥是只鳥333 說:父母最多是遺棄罪,醫院是什麼罪?醫院難道是市場化的嗎?

@羅小衛 回覆:癥結所在,其實很簡單,不想說。

然後惡名遠揚 的@李不白的微博 也轉發,還用了三個!

怎麼樣?僅僅幾句話,就把這個悲劇的故事聯繫到了中國衛生制度,特別是中國體制上。

這手法、這套路,熟悉啊!

接著看,有更多的公知上場了。

比如紅V@歷史冷幽默 說:正想歌頌,轉眼心碎!

這起手、這轉折,絕對牛逼!你是不是受到極大的心靈的、靈魂的震撼呢?然後,就會感覺原來「被歌頌的是讓人心碎的」!

然後,比如@洛兵 、比如@上帝愛子 等,進一步在增加情緒。

還有更多更多。

然而,真相是什麼呢?

知名博主@無為李爺 發帖闢謠:說這是知乎網友在2018年寫的段子、編的故事。「我說公知們,等等,先別哭」!

哈哈,原來這些公知哭喪哭錯地方了!

這直鉤,公知居然也上鉤!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啊?難道是給中國的網民上一節鑑別公知腦殘的課麼?

在2018年3月3日,一名名字為「狸窩喵弟」的網民,在回復一個「100字內能寫出怎樣令人悲傷的故事?」時,編了這則小故事!

就是這則網民編出的小故事、小段子,在中國公知那裡居然成了「轉內銷」,還瞬間一起高潮的哭喪!

確實表現的如喪考妣!

對此,中國的網民有神評:

想要三隻小熊熊:感覺就是扔出一泡 然後一群盼望已久的XX迫不及待地撲上來,旁邊人圍觀作樂[笑而不語]

謹言防封--熊生好南:公知不管真假哭是哭,錢是一分錢不會給的[笑cry]

飛翔的虎兔:總之一句話,積極的、向上的、陽光的,基本跟它們不靠邊。而消極的、向下的、陰暗的,它們就像「飛蛾撲火」一樣奮不顧身的衝上去了。它們還標榜自己是正確的。其實,它們是腐朽的,是骯髒的,是一定要被淘汰的!

飛羽飛凡1:一個段子都能令他們哭成這樣了, 他們知道是段子後,又能讚嘆說:幸好這不是真的,我的眼淚無所謂。

這隻熊有點意思哈哈000:真扶貧的時候他們卻沒人參與,只會在旁邊指手畫腳雞蛋裡挑骨頭。

扯評了:好不容易在外網翻到了素材,剛轉回來就被打臉[二哈]

堅定不壹·:公知最會演,一邊造謠一邊裝富有同情心的好人[吐]

偷得梨蕊三分白i:公知遲早要被釣魚的人玩死[怒]

艾茵哈特_斯崔特斯:等你闢謠了,他們又說假的沒關係,他們憤怒、悲傷的不是這個事件本身,而是會造成這種情況的社會。[二哈]

白衣御流:公知嘛,一堆食腐生物,人生但凡有點陽光也不至於這樣,恰點爛錢什麼的簡直不要太輕鬆[汙][汙][汙]

謝敘暖36923:限電都能哭喊出亡國滅種的節奏,這種人還能指望他們幹什麼?

記憶時空jysk:公知會哭?怕不是看見了這個謠言的時候笑得嘴都合不攏了

明德先生:應該讓歌德出來講幾句:賤人就是矯情。莫非這群摳腳大漢是看謠婆今年混得風光無限,就迫不及待的要當謠棍?[費解]這年頭,不混個社會頭銜就造謠,你也配姓汪?

中國的公知啊,是真的越來越智障了!直鉤都上,這以後還怎麼從美國政府那裡領狗糧啊!

轉自俠客棧

相關焦點

  • 知乎大v被封號怎麼回事 被封號原因及聊天記錄曝光
    日前,一批知乎大V因集體幫百度洗地,被知乎永久封號【附:知乎永久封禁多名大V帳號事件始末過程 被封大V號名單】。昨天下午,知乎發布了一則題為《知乎社區管理組關於處理部分破壞社區秩序帳號的決定》的消息,稱經用戶舉報和調查取證後,知乎社區管理組決定對嚴重違反知乎社區管理規範、幹擾社區正常秩序的 6 個帳號,進行永久封禁處理。
  • 一天一個成語——如喪考妣.傷心的程度是最高級別嗎?
    【近義詞】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反義詞】喜笑顏開、喜形於色【成語造句】1.聽說兒子犯了案,他立即如喪考妣。2.你只不過被偷了一部電腦,何必哭得如喪考妣般呢?3.聽了股票下跌的消息後,這個股票商如喪考妣,眼淚刷地流下來。4.貪婪卑鄙無恥的他被領導批評後如喪考妣。
  • 如喪考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如喪考妣,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出自:《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近義詞有:悲痛欲絕、痛不欲生,反義詞有:喜笑顏開、喜形於色,如喪考妣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緣何會有「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
    禪門中有所謂:「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吾人未徹本來面目,惛蒙不明,誠足可悲!為何已破無明殼子,返路歸家時,仍舊涕淚悲泣呢?《華嚴經》第三十六彌勒菩薩告童子言:「譬如有人得無畏藥,離五恐怖。何等為五?所謂火不能燒,毒不能中,刀不能傷,水不能漂,煙不能燻。
  • 「你在知乎上剛編的故事」,真的可以賺錢了
    在知乎不斷擴張的幾年裡,故事與知乎之間似乎出現了一定程度上的不兼容。根據知乎創作者北邙的回憶,知乎社區裡的小說創作實際上興起於2016到2017年期間,而這個期間知乎對於文學性內容的認知,處於「對名著的探討、對文學創作手法的理解以及對文學的評價上,而不是你自己去寫故事」。因此,許多小說創作者從知乎向其他平臺流散。不過,2019年年底起,事情發生了變化。
  • 明賢法師:未悟以前如喪考妣,大悟以後更如喪考妣
    古人云:「未悟以前,如喪考妣(注2);大悟以後,更如喪考妣。」此皆破本參後,重起疑情,猛求上進。悟後用工,有兩條路:一條路到此,還依初路前進,即最初用工之路,此是大人工夫。若悟後修行,只是修而無修,無修而修,可稱保任工夫,此為不住而住之見地。若求真住,必須真行,至更進一重門戶。
  • 胡錫進:老胡納悶,美國的「公知」都跑哪裡去了?
    老胡納悶的是:美國的「公知」都跑哪裡去了?一場經常發生的風災死這麼多人,還會有對這麼多對政府救援如何如何完美的歌功頌德。悲傷在哪裡?憤怒在哪裡?對預防疏漏、轉移危險地區人員不及時的責任追究又在哪裡?哈哈,看來美國兩黨鬥爭挺激烈,就是缺一幫中國網際網路水平的真正「公知」。
  • 一個悲哀的故事:一個公知,死在了美國!
    近些來年,美國似乎成為許多公知的樂土,似乎只有在美國,他們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炎黃子孫的血液,似乎早已從體內消失。在他們看來,中國是守舊的,無法與時共進,因此,他們選擇了美國,覺得美國才是自己的」祖國「。
  • 知乎,漸漸長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
    2018年8月知乎完成2.7億美元E輪融資以後,開始全面布局商業化用戶付費知識分享平臺。在這樣的時間節點上,知識付費看起來依然處於隨時可以起飛的「風口」。 但隨著知乎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勢必會阻礙知乎精英知識分享平臺的進一步搭建。
  • 知乎啟動上市程序?故事多的知乎能講好自己的故事嗎?
    原標題:知乎啟動上市程序?故事多的知乎能講好自己的故事嗎?   從成立開始就在做上市準備的知乎這次終於要上市了?
  • 知乎告訴你 《長夜難明》才是《沉默的真相》
    作為爆款劇《隱秘的角落》的接棒者,《沉默的真相》不但憑實力在知乎、豆瓣等平臺收穫9.2的超高分。  「《沉默的真相》評分高開高走,你認為好在哪裡?」「對比原著《長夜難明》,如何看待《沉默的真相》的改動?」「紫金陳能否成為中國的東野圭吾?」……在知乎上,隨著《沉默的真相》的熱點話題一浪高過一浪,原著小說《長夜難明》和作者紫金陳也再次被推上了輿論風口。
  • 從群捧到群嘲,「公知」到底經歷了什麼?
    相信對於經常在網際網路上衝浪的人來說,"公知"這兩個字一定不會很陌生,現在我們經常可以在各大涉及政治的新聞媒體的評論欄裡看到有關公知的評論,而且其中99%的內容都是在辱罵和批評,好像一提起公知就各種負面情緒湧上心頭。
  • 中國文藝界為何容易出公知?看中國公知的高光與末路
    這說的就是那些成天在網絡平臺上不分青紅是非,喜歡張口就來的公知們,各國都有噴子。並且多多少少都帶點文筆,不然也不能顛倒黑白,誤導他人,所以這也導致了文藝界出現的公知比其他領域更多。這正是自古就有這種批判的習氣,近現代中國受清王朝末期的落後形象,使得國民在最初對於我國傳統文化沒有自信,更由於中華傳統美德裡有著自謙的行事態度,給了公知可趁之機。在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網絡平臺上更多充斥著西方社會的美好,與國內環境的惡劣,林林總總的字裡行間,都可以從網絡平臺上找到公知的批判文章。
  • 話說教育「公知」
    部分知識分子樂於充當意見領袖,熱衷於對社會現象作評說與批判,人們把他們稱為「公知」。「公知」者,公共知識分子的簡稱,他們以各種理念作為自己的依託和工具,指摘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是,表達自己的種種不滿,認為該按他們的意願作修改或糾正。教育學界的某些專家,便很有這種「公知」的色彩。「公知」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就其本質而言,它是社會進步的產物。
  • 知乎答主「laq是只倉鼠」:在知乎,每個人都有故事
    上知乎,能收穫什麼?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1月13日的2021新知青年大會上,知乎答主「laq是只倉鼠」(以下簡稱「倉鼠」)作為演講嘉賓,分享了他在知乎的「意想不到的收穫」:除了數不清的知識和故事,更有表達自我的天地和友情、愛情以及50斤「幸福肥」。
  • 川普當選,「高曉松們」為何「如喪考妣」?
    前天看了期《曉松奇談》,高曉松描述了川普當選後,他眼中的場景,實在令人印象深刻,高先生完全頹了:他說知識分子都在憂慮,憂慮世界的未來,自己能夠給這個世界做些什麼,美國精英階層受到重創,所有的精英都「如喪考妣」,所有的大城市從紐約到洛杉磯、從波士頓到芝加哥都「如喪考妣」(還有很多,老苗只記得這幾個地名,是看NBA看的,感謝CCTV5)。
  • 為「公知」一詞正名的時候到了,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稱作公知
    他們的任務就是站在西方國家利益的立場上真心實意販賣西方的價值觀,說到底,都是骨子裡已經背叛了國家和人民,一心想出賣國家和人民利益的人,把這些人貼上公知的標籤是不妥的,掛上漢奸的頭像倒是十分恰當。真是好奇怪,明明是一群站在西方利益立場上說話的人,最後被貼上的『』公知『』的標籤,於是,現在只要有人販賣崇洋媚外的狗皮膏藥,大家就說他是公知,這是不對的,不能這樣去說,因為他們這些人不能稱作公知,他們不代表公眾利益。
  • 知乎啟動「職業故事大賽」徵集真實職業故事
    央廣網科技11月26日消息 今天,知乎啟動職業故事大賽第一季,以「講述親歷故事,記錄真實人生」為主題,面向全網徵集真實的職業故事。參賽作品經過初步篩選、用戶投票、評委評選和真實性核查後,作者不僅可以獲得最高15萬元的獎金,還可以通過內容版權合作的形式,獲得更多的作品呈現和商業收益。
  • 周濂:當「公知」成了罵人的詞
    在一篇廣為流傳的博文裡,「公知」的形象被簡化成幾個漫畫式的特徵,比方說「初級公知」需要熟練掌握的概念有七個:自由、民主、人權、體制、憲政、選票和普世價值;「中級公知」需要天天掃射專制、極權和暴政;而「高級公知」私下裡要佔盡體制內的所有便宜,但是表面上要為普天下的老百姓做義務代言人。
  • 央視女主持,從公知女神到全網群嘲,移居美國7年後,現狀怎樣?
    柴靜:從公知女神到全網群嘲,移居美國後,如今過得怎樣?何為公知?公知便是公共知識分子,民國時期,魯迅、胡適、朱自清等一些學者都可以被稱為公知。就像魯迅那樣,就算如今已經離世80多年,留下的文學作品依舊影響著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