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蘿蔔、摘豆子,沈有蘭用長滿老繭的雙手託起大學夢。扛水管、搬水泥,吳燕新用瘦弱的肩膀敲開大學門】
剛剛過去的暑假,相信許多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孩子們,都過得非常輕鬆和愜意,要麼在父母倍伴下去國內外旅遊,要麼天天和同學聚會,但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前不久認識了這樣一位女孩,她也拿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但她的暑假生活卻是,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然後到幾十裡外的地方去挖蘿蔔。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位過著不一樣暑假生活的女孩。
青海女孩挖蘿蔔賺取學費 一天收入六十元
這個正在挖蘿蔔的女孩叫沈有蘭,今年剛剛考上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為了籌集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早上六點不到,沈有蘭就從家裡出發,坐車幾十裡路來到這裡挖蘿蔔,這是目前沈有蘭能夠找到的唯一工作。
記者:挖這一袋能掙多少錢?
青海省湟中縣高考生沈有蘭:6元錢。
記者:6元錢,那一天挖的話能挖多少?
沈有蘭:我的話可能就是十袋不到吧。
記者:十袋。
沈有蘭:對。
記者:那就是60元錢。
沈有蘭:嗯。
高考填報志願之後,沈有蘭就到處尋找打零工的地方,之前她和同學在離家十多裡的地方摘豆子,但是這個零工僅僅做了十幾天。
沈有蘭:一筐子豆子的話是15元錢。
記者:多大的筐子?
沈有蘭:就是那麼大那個,就是這麼深那個。
記者:有多少斤?
沈有蘭:我估計不出來。
記者:那一天能摘多少?
沈有蘭:要是快的話就是三筐子,要是摘得慢一點就是兩筐子。
記者:掙了多少錢?
沈有蘭:好像就是650元錢。
到了中午吃飯時間,沈有蘭和其他村民一起,坐在地頭的田埂上。她拿出從家帶來的發麵餅,就著開水吃起來。
沈有蘭在挖蘿蔔
學校快開學了,沈有蘭連上學的車票都買好了。可是她的學費至今還沒有著落。沈有蘭的家在青海湟中縣共和鎮達草溝村。她坐車回到家後給我們拿出了大學錄取通知書。
沈有蘭:學費的話,我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的話,一年是5200元,住宿費是1200元,這下面就是寫的這裡是軍訓費什麼的,耳機費用什麼的。
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後,沈有蘭看到自己所上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學費是5200元,住宿費1200元,再加上體檢費180元,軍訓服裝及夥食費285元等,要交的費用接近7000元,她有點後悔當時填報的志願。
沈有蘭:我比較後悔的是,那個有幾個學校是,他們的專業也比較好,學費根本就是免的,就像那個哪裡的師範學校,我同學還說他們學校還補生活費什麼的,就是太好了對我來說,但是沒報成結果。
今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沈有蘭是抱著試一試的念頭,填報了中國石油大學(北京),當真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卻高興不起來了。
讓沈有蘭感到沉重的通知書
沈有蘭:因為那時候我爸爸已經在上面打了小工之後,但是那個老闆根本就沒錢,他說是要在過年的時候才給,掙的四千多那個樣子,幾個月,那時候心情就是覺得低下來了,剛開始喜悅心情就是就沒了。
拿著大學錄取通知書,沈有蘭開始發愁自己的學費,打工到現在只賺到八百多元錢。離7000元的大學費用還有相當大的距離。自己家裡種的小麥、土豆僅僅夠一家人吃飯,根本賣不了什麼錢,爸爸十多年前出了車禍後身體一直不好,在外面打零工也掙不了多少錢,她更不想因為自己的學費讓家裡的生活更困難。
沈有蘭:今年的話因為爸爸根本就沒找到什麼工作,也沒掙到幾個錢,學費本來就比較緊,對家裡來說,大冬天還要拉煤什麼的,用錢的地方比較多,而且今年的話爸爸的病沒有犯,如果是跟以前那樣犯的話就要掛鹽水,老是要掛的話就花錢比較多,而且我不想把我爸爸手裡的錢都拿走了。
沈有蘭不願拿走家裡僅有的一點錢,是因為在高中時,爸爸把所有的錢都給了她交學費,但是當爸爸生病的時候,家裡連100塊錢都拿不出。
沈有蘭:那段時間我並不知道,我爸爸沒有告訴過,我是到家裡才發現的,他是上鄰居家借錢,要借100元都很難,而且我爸爸他在我考回來之後,聊起那些事情的時候都哭了,我覺得實在是,太不懂事了感覺就是。
沈有蘭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爸爸打工時出了車禍,傷到了腰椎和腿部。不久媽媽離家出走,留下年幼的自己和有病的爸爸。
沈有蘭:本來我們家房子在那,在那一塊是土房,當時回來的時候已經塌掉了,後來把那些東西都拆出去,然後在那裡種了蔥。
因為沒有錢,沈有蘭自家的房子一直沒有重修,現在院子裡已經長滿了雜草。而奶奶家的房子也是年久失修,前段時間下雨的時候,雨水將院子的一段圍牆泡塌,沈有蘭打工之餘還要幫著爸爸修補坍塌的院牆。
沈有蘭雖然長得瘦小,而且還是一個孩子,但是搬磚、提水、和泥這些體力活她都是搶著幹,這些修牆用的土坯都是她幫著父親一塊一塊打出的。
沈有蘭:我的力氣比較小,然後這個的話,和泥的時候力氣用不上,不過可以幫忙這個,一起抬這個就可以了。
沈有蘭在幫父親修牆
沈有蘭的父親一向少言寡語,由於身體有病,顯得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這些年他不僅要照顧老人和孩子,耕種家裡的十多畝土地,還要利用農閒的時間到外面打一些零工,但是打工掙的錢連家用都不夠。
沈有蘭的父親:每年就是打零工,一年錢也沒存下來。
沈有蘭:這些家裡的家具什麼的,叔叔什麼的,我的姑姑什麼的,他們都會接濟,姑姑叔叔他們都會買一些放到家裡面。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沈有蘭就幫著奶奶做飯,初中時家裡的髒衣服也都是沈有蘭來洗,即便在上高中住校的時候,也是等她周末回家再洗。在奶奶和爸爸的眼裡,沈有蘭是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但是面對貧困的家庭和無助的父親,很多時候她卻覺得自己太不懂事,甚至有些奢侈。
沈有蘭:我在學校裡面我還是太奢侈了一點。因為你想,早上的話,我要一碗稀飯的話兩元錢,吃不飽的話,我還要去買花卷什麼的,要一元錢,但是我吃一個不飽,所以我吃兩個,早上就花四元錢那麼多。
除了購買書本,沈有蘭輕易不向爸爸張口要錢,然而高中一次購買練習冊的經歷讓她至今還覺得,當時的自己太不懂事。
沈有蘭:就是那天早上要走出家門的時候,我就跟爸爸要錢,我說今天一定要要,如果不要的話,那些練習冊都會被退回去,對我來說那個練習冊被退回去太難受了,後來的時候我就耍了一場脾氣走的。但是我爸爸後來出去借錢,哭了,晚上的話其實我也後悔了,因為我出去買了一本本子,把同學那些練習冊上面的那些東西給抄下來了,拿回家來做,但是我爸爸已經把錢給我籌回來了。就是一個一百塊錢那時候,那時候一百塊錢就是太多了。因為那時候什麼花費都比較少,
正是這樣的經歷,讓沈有蘭覺得不應該再讓爸爸為自己的學費到處去求人借錢,她想用自己的能力掙一部分生活費。她嘗試過各種各樣的掙錢方式,到山上去採地耳,跟著表妹學繡十字繡,甚至還想著畫漫畫掙錢。
目前沈有蘭已經申請了助學貸款,如果拿到助學貸款,上大學就會有希望。沈有蘭相信自己能夠走進大學的校園,她在自己創作的漫畫上這樣寫道。
沈有蘭:我不夠堅強,抵制不住憂傷,但不夠堅強的我依然還有微笑的力量。
扛鋼管打零工一天幹滿十小時 收入九十元
一個如此懂事的女孩,卻始終在自責和內疚,認為自己不太懂事,這讓我感到心裡非常不是滋味。雖然家境貧困,但是沈有蘭並沒有抱怨,而是用自己的雙手努力為家裡分擔,我們希望,你我的關心和幫助,能讓這個懂事、堅強的小女孩看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讓她在實現夢想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前面我們認識了一位家境貧寒,但是依然微笑面對生活的小女孩沈有蘭,接下來我們隨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再認識一位同樣的男孩,為了給家裡分擔困難,他高考一結束就跑到工地上打工掙錢。
這個正在給管子上螺絲的小夥叫吳燕新,是青海省海東市平安中學的高三畢業生。今年高考過後沒幾天,他就來到這個建築工地打工賺學費了。
吳燕新:今年剛高考畢業,然後假期也比較長了,然後就想找點活幹,減輕一下家裡的負擔,然後我媽剛好也在這個工地上,所以就介紹我過來了。
記者:那在這兒都做的什麼?
吳燕新:就亂七八糟的事都幹,然後有活就幹,比如說扛管子什麼都幹。
吳燕新所在的施工隊,主要負責整個小區的水電安裝,由於吳燕新沒有任何技術,也沒有安裝經驗,只能幹一些力氣活。
吳燕新:一直在學校裡面,也不幹這些,然後再加上高三學習壓力比較重,身體也不是很好,剛來確實有點累,有點不適應。
剛開始的時候,吳燕新很不適應這裡的工作,一些重體力活讓消瘦單薄的吳燕新有些吃不消,尤其是扛著這些幾十斤的鋼管上樓。
吳燕新用瘦弱的肩膀扛鋼管
吳燕新:回家這肩膀比較疼,然後就衣服拉下來一看,然後就是青一塊紫一塊那樣,就是本來就瘦,然後這就全都骨頭,也沒多少肉,然後抬管子就比較硬,所以就青一塊、紫一塊那樣。
作為剛剛高中畢業的學生,吳燕新並不懂得如何保護自己。工地上的有些工作有時還存在著巨大的危險,吳燕新就曾經多次有驚無險。
吳燕新:有一次,就是抬東西,抬著一個板子,然後往後面退的時候,他那個剛好一樓和二樓那麼個樓梯,然後也沒有護欄,沒修好那會兒,然後往後退的時候,往後退也沒看,然後一不小心就從二樓都差點掉下去。然後下去抓住了旁邊的,用手抓住了,要不然就從二樓掉一樓上了。有時候拿那個電錘打眼的時候,它鑽頭裡面進去,鑽頭卡住,然後後面就開始轉過來,臉上就打了一下,一下把眼鏡給打掉,眼鏡打到地上去。
吳燕新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幹滿一天就有90元錢的工資。從六月中旬到這裡,他已經幹了將近兩個月時間。這兩個月的時間,讓吳燕新看起來更黑更瘦。不過儘管工作又髒又累,但是他覺得這是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吳燕新:工資是按天算的,還可以,比起那些餐館,餐廳裡面還是比較多一點的,餐廳裡面比較,反正時間也差不多,苦點累點也可以堅持,多掙點也比較好。
吳燕新的家在農村,家裡地不多,父親在外面打工掙錢,母親則在家裡照顧他和妹妹,空閒時在縣城打些零工,但是父母打工的微薄收入僅僅能夠維持一家人平時的生活費用。
吳燕新的媽媽王繼蓮:我老公打工,我又胃不好,幹不了什麼活,出去打點工,主要把娃娃兩個操心上,給他們做點飯。
吳燕新一家租住在縣城的邊上,這裡的房租便宜一些。當時為了兩個孩子能夠在縣城讀書,吳燕新的父母從農村搬了出來。這麼多年過去,家裡卻沒有什麼像樣的家具,大房子的兩張單人床,是吳燕新和妹妹的,另一個是吳燕新父母居住的房間,兩個柜子拼成了臨時的床。
王繼蓮:想租兩間單間的沒租到,租了這個太貴了。
記者:多少錢?
王繼蓮:一個月一個房間一百塊錢,租了沒辦法先住著,過兩天再找便宜點的。
吳燕新的媽媽說,家裡生活本來就比較困難,結果今年年初的一場變故更是將全家的生活推向了無助的深淵。
2013年,吳燕新的父親借錢購買了一輛二手貨車,打算在煤礦上跑運輸多掙一些錢交孩子的學費,然而剛剛乾了幾個月,就出了嚴重的交通事故。
王繼蓮:初七他說要去打工,多掙點錢,上去就幾天就把人家撞了,賠了二十五萬,我當時也沒辦法,嚇也嚇壞了,錢沒有,我就到處去借,有的親戚給借了,有的親戚不給借的。
2013年對於吳燕新一家來說,可以說是禍不單行。上半年吳燕新的父親胃出血,下半年吳燕新的爺爺腦梗塞,兩個人住院幾乎花去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如今又要償還這麼一大筆賠款,當時吳燕新的媽媽幾乎絕望了。
王繼蓮:我就罵他埋怨他,不讓你買,不讓你買,借錢偏要買,買了出車禍咋辦,娃娃明年還要考學,然後今年娃娃要考學校,我說你咋辦,那沒辦法就只有哭。
為了還債,全家人都到外面打工掙錢。吳燕新正是在工地上得知自己被華東石油大學錄取,當時全家人高興得一晚上沒有睡覺。
吳燕新:然後剛查完那天,我就給我爸打電話,我說我已經被錄取了,然後他就特別高興。
王繼蓮:也特高興,也高興也著急,沒學費娃娃考上,就去打工掙點錢給娃娃出學費,寧叫我們苦也不讓孩子苦,我就每天打工。
吳燕新的母親打工為兒子攢學費
不過等到錄取通知書拿到手的時候,全家人又發愁得睡不著覺,他們不知道該怎麼籌集這麼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
吳燕新:裡面是一些入學須知,看了一下學費五千多,差不多六千多,也比較貴,然後既高興,又比較那個,又因為這個學費比較貴。
吳燕新被錄取的專業是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一年的學費是5700元,住宿費是1200元,再加上體檢、軍訓等費用,已經超過了7000元。到外地上學,一年的生活費還得幾千塊錢。
吳燕新:如果在本地上學的話,偶爾回家的話也可以帶點吃的,可以節省一下,但是內地去了以後,幹什麼都需要錢,也比較,需要的錢比較多。
為了給兒子籌措學費和生活費,吳燕新的媽媽到處找工地打工。現在雖然湊了一些錢,但是交學費還不夠。
王繼蓮:剩下的錢,等那個再去借。老闆也說了,到時候娃娃的學費我也給湊點。
眼看距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吳燕新卻沒有打算休息的想法,他說會一直幹到開學前幾天,因為多幹一天,就距離大學的校門更近一點。
吳燕新:就儘量多幹幾天,幹到9月9日開學,幹到差不多9月5日,儘量多幹一點,學費雖然不能全部掙出來,但是也能掙個80%,多掙一點也好。
吳燕新在工地上肯吃苦賣力,也得到了老闆的認可。
工地水電安裝老闆:行,可以,我說實在的。個子也高,體力挺賣力的,總的來說不錯。說實在的,大學生,我開始認為的時候是,沒什麼體力,幹不了什麼活,後面幹著幹著也覺得還行,就讓他幹了。
打工時的吳燕新
馬上開學了,吳燕新想早點購買去青島的火車票,於是他向老闆提出,希望能提前支取一些錢,用來購買上學的火車票,老闆也很爽快地答應了。
工地水電安裝老闆:在這裡籤個名。錢先看一下,錢看一下數一下。
吳燕新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顯得非常開心,他說靠自己的能力、靠自己的勤苦勞動,也靠全家人的努力,一定能夠湊夠上學的學費。
吳燕新:很開心。自己也能靠自己的能力掙這麼多錢,可以為家裡面減輕一部分負擔,生活支出可以自己解決。
我們看到吳燕新的家庭,由於一連串的家庭變故,使得這個家庭的生活雪上加霜,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吳燕新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擔起了家庭的一份重擔。其實在青海,還有很多這樣的貧困大學生,他們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連上學的學費都湊不齊。
在青海湟中縣多巴中學,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的記者看到很多學生正拿著一些材料,在學校的學生資助辦公室排隊辦理手續,裡面也擠滿了學生。
青海省湟中縣多巴中學學生資助辦主任張延庭:這些學生過來辦大學生的助學貸款,是生源地的助學貸款。
張延庭告訴記者,困難學生大部分可以通過助學貸款解決學費和住宿費,但是對於要到外地上學的貧困大學生來說,生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張延庭:關於生活費,如果家庭特別困難的話,還有社會的一些幫助、資助。
記者:也不能全部都能解決?
張延庭:對,也不能全部的完成,大概也需要他們自己的努力,自己要去掙一部分然後去完成。
由於地處邊遠貧困地區,青海省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比例要遠遠高於內地,在一些貧困的農牧區,這一比例更高。
青海省教育廳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張普權:根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像全省我們每年,這個考上大學的學生,在三萬人左右,其中大約有30%家庭比較困難,那麼特困的學生,應該佔到我們這個考生總數的大概5%左右。
目前青海省對於家庭困難的大學生,主要通過三個方面的資金進行資助,一個是生源地助學貸款負擔學費和住宿費,另外一個是國家財政公益金負擔一部分路費,考到省外的發放1000元交通費,考入省內的大學給予500元的交通費。另外對於特別困難的大學生,青海省投資集團給予4000到4500元的經濟資助。
張普權:現在從我們青海省投資集團的助學基金,每年只有一百萬元,今年是最後一年了,加上這個中央財團公益金是112萬,整個全部加起來只有212萬,所以這212萬對我們全省考上大學的一萬多名貧困生來講的話,真是有點杯水車薪。
【半小時觀察】溫暖在路上
青海省是一個經濟欠發達地區,這裡的貧困大學生規模龐大,但我們希望當地的教育部門能切實摸清人數,對他們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認真落實教育部所承諾的保證每一個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綴學。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機構和個人能關心、關注這些在貧困生活中奮發向上的孩子,在他們人生最關鍵的時刻,給他們溫暖和希望,幫助他們實現人生的夢想。
聯繫方式:
沈有蘭:13909722653
吳燕新:13195738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