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賭氣不吃飯,只因為爸媽沒幫她盛飯
同學女兒上初中了,自己從未去廚房盛過飯,都是大人幫她盛好,備好筷子,直接坐下來吃就行,更別說洗碗了。有時吃慢了連把碗放到水池裡都要再三叮囑,還不一定奏效。
同學昨天喊她吃飯,千呼萬喚從房間出來,到餐桌轉了一圈卻一聲不吭地返回房間。同學以為她哪裡不舒服,趕緊去敲門詢問。女兒陰沉著臉說:「我吃什麼?飯桌上又沒有我的飯。」原來這一次同學忘記給女兒盛飯,自己先吃了,女兒就生氣了。
大人一直以來事無巨細地照顧孩子,啥事都替孩子做好,結果稍有差池便遭來孩子的怨恨,完全補體恤父母。能怪孩子自私嗎?我們說有問題的不是孩子,是家長。孩子自私懶惰,這都是家長平時愛包辦替代、保姆般伺候、凡事以孩子為中心造成的,孩子在習慣了享用之後,就會認為大人為他們做任何事都是理所當然的。
看過《變形計》的觀眾都知道,現今18的女孩劉思琦被父母慣養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到什麼地步呢?吃飯要大人喂,穿衣服要大人幫忙,腳趾頭要大人修剪,連逛街都要大人隨同幫忙提東西,活生生被家長以「女孩就要富養」的觀念,嬌縱成一個生活上的白痴、巨嬰。
讓男孩做家務,有利於健康成長
而對比以上兩個大姐姐,美國加州三歲小男孩Tydus卻非常能幹,在大多數同齡孩子走路尚且被父母牽牢的年紀,他能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精心為媽媽做一頓晚餐。而為了做這頓晚餐,小Tydus必須獨自去超市購買麵包和千層面等食品,到家後利索地使用微波爐加熱千層面,並將長麵包放進烤箱裡,還不忘為媽媽倒杯果汁。
一個年僅3歲的小男孩兒能如此獨立,並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必定是在一次次獨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逐漸內化形成的一種能力。這和父母對他的有意識訓練是分不開的。
孩子不可能永遠在父母的庇護下生活,當我們用嬌慣把孩子養成了一個缺乏獨立性、沒有主見、甚至沒有基本自理能力的人,讓孩子以後拿什麼去面對激烈的社會環境呢?真正愛孩子,為孩子著想的父母都懂得儘早訓練孩子獨立,而孩子的獨立就是從做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從勞動開始。
如果你家是養育一個男孩兒,更應該讓他做家務。
首先讓孩子儘早學會做家務,比如整理房間、打掃房間、做飯、洗衣服等等,都是為以後獨立生活做好準備。很多孩子讀完初中,就過集體寄宿生活,吃住在校。儘早學會自理,能讓孩子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學習當中。而參加工作後,會做可以避免天天叫外賣,長期吃不衛生的食品,給身體健康埋下病根。再說遠一點,男孩會做飯,會做家務活兒,對女孩來說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是婚姻穩定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是學會一些實用的本領,可以幫助男孩兒建立自信,贏得自尊。幫助男孩兒贏得自尊,建立自信的最好辦法就是做一些實際的的事情,學一些實用的本領。比如做飯,掃地、會簡單的修理等等,做這些事情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有用有價值,能夠很好地建立自己的尊嚴和自信,保護一個男子漢驕傲的內心。
三是能夠促進親子關係發展。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孩子大一點之後,你想和他談論學習情況,交友情況和他說些貼心話,孩子要麼不耐煩,敷衍幾句,要麼就是報喜不報憂,學校挨老師批評或者和同學相處不愉快的事都會避而不談。為此我曾經困惑很久,但是如果我在廚房給孩子做好吃的,她自己跑到我身邊轉悠,我們聊得很開心時,她就會自己主動的告訴我這一切,我想可能是女兒不喜歡我專注地盯著她,談論有關她的事,那會讓她感覺有壓力。
而男孩子更要面子,想讓男孩和我們親密無間,幫助他們卸下思想包袱,和他們一起感受他的情緒變化,家長不妨邀請孩子一起做家務,在共同協作和配合當中,大家把彼此當成朋友坦誠的交流,不僅能使家務變成促進孩子學習本領,表達情緒,收穫快樂的過程,還能使親子關係變得更加深厚。
學做飯,不同年齡段,男孩可以在廚房做些什麼呢?
研究表明:在眾多家務活中,男孩對做飯會情有獨鍾,不僅是因為愛吃是孩子的天性,男孩還喜歡食物散發的香味,喜歡食物的顏色。所以家長訓練男孩做家務,不放把廚房作為基地,教會男孩做飯,畢竟男孩會做飯的好處顯而易見。
臺灣女作家吳淡如曾經說過,一個pizza看起來大得很恐怖,但是如果將它一片片切開,你就可以慢慢的比較不費力地把它吃掉。
你要讓一個小男孩兒一下子掌握做飯的技巧是不可能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家長可以用切披薩分段制的辦法,循序漸進地教會孩子做飯的技巧。
八個月以後男寶寶能坐會爬了,父母在廚房做飯時,不妨讓孩子坐在廚房地板上給他各種不同的瓜果蔬菜,讓他去觸摸,並用語言告訴他是什麼。像胡蘿蔔,黃瓜之類的蔬菜還可以洗淨,和水果一起放在孩子面前。給他們玩,並提供給他們吃,小孩是用手和嘴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在訓練孩子的觸覺和味覺的同時,其實也是在發展他們的智力。
2-4歲的小男孩能走會跑,能和大人無障礙交流了,能聽懂大人的指令了,家長可以讓孩子幫忙擇菜呀,撿垃圾呀,3歲左右的男孩可以教他洗碗,不過大人要在旁邊陪護,注意孩子安全。
5-7歲的小男孩手部協調能力發育得比較好了,可以教他們使用微波爐烤箱等工具,比如烤麵包、炸薯條什麼的。教他們使用電飯煲來煮飯,教會他們多少米需要打多少水的技巧,掌握什麼辦法才能做到飯至於太稀或太稠。畢竟把飯煮得剛剛好,軟硬適中也是一門技術。
8歲以後有一定的安全意識,家長可以教男孩進行簡單的烹飪,比如西紅柿炒蛋,或者煮麵條、煮水餃等等,等到簡單的食譜學會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可以再教孩子一些複雜一點的,費時一點的菜餚的做法。儘量做孩子喜歡吃的,讓孩子興趣更濃。
不管菜的味道如何,一定要記住多誇孩子,肯定孩子,男孩會在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當中獲得足夠的自信和滿足感,從而會有更大的興趣在廚藝上獲得更多技能。
當然,在教男孩做飯時,家長應該具有防範意識,任何時候安全第一,家長應確保孩子在廚房的一切行動都是安全的。以下幾點需要注意:一是小心燙的食物,在取食物時要注意用毛巾或者手套隔開做好保護措施。二是菜刀水果刀的使用,儘量在十歲以後,並且要小心謹慎,切菜要注意四四指併攏於手背成90°角,這樣刀不容易把手傷到,同時教孩子養成切菜聚精會神的習慣,另外在菜刀水果刀使用完之後,應該養成刀口朝內,刀背朝外放置的習慣。三是鐵鍋的把手也應該朝裡放,防止走路時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