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價值15萬元快遞包裹被銷毀,德邦物流:賠償300元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賈天榮
近年來,快遞保價矛盾事件頻發,因為快遞公司運輸管理不規範、快遞賠償標準不一、消費者和商家利益訴求的不一致等一系列原因,很多消費者誤將「保價」當成「保險」,最後卻難免因賠付問題與快遞公司產生糾紛。
最近,來自大連的李女士就遇到了這樣的事,她通過德邦物流寄了總價值15萬左右的快遞到長沙,可是包裹卻被快遞員將其送到了湖南省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舊衣回收廠銷毀,事後德邦回應只能按保價賠付三百元。事情一經曝光後,很多網友表示無法理解。
18日上午,李女士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目前德邦方面仍然未聯繫自己商討理賠事宜。
15萬元包裹被銷毀,德邦表示只賠300
據李女士8月17日在微博爆料,剛剛畢業的她從大連來到長沙工作,將全部家當一併打包寄到了長沙。
8月5日寄出的包裹直到14號都遲遲沒有收到取件通知,李女士便打電話詢問,卻被告知包裹已被運往了湖南省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舊衣回收廠。
隨後李女士來到該舊衣回收廠,通過監控錄像她發現,包裹已被分解銷毀,並且在員工宿舍裡找到了自己所寄包裹中的插線板、專業書、檯燈等物品。
對此該舊衣回收廠工作人員回應稱,運送來的包裹都是當垃圾回收處理的。該工作人員也表示,公司有相關規定員工不能私自帶離回收物品,目前正在通過監控視頻配合李女士詢問員工,進行退還。
李女士說,重達27公斤的包裹中包括未開封的化妝品、日用品以及一些漢服、首飾、手辦,總價值在15萬左右。而德邦方面則告訴自己,只能按保價賠付300元。李女士也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自己已報警處理此事,但警方表示按理賠只能陪300元,他們也沒有辦法。
德邦物流:快遞員失誤操作,會儘快出理賠結果
為何德邦的包裹會被送到舊衣回收廠?李女士說,因為德邦和舊衣回收廠有合作,快遞員沒有看單號就直接把貨物扔到了車上送了過去。德邦物流長沙暮雲站點工作人員也在採訪中稱,快遞員剛入職一個月,分揀包裹時沒有仔細辨別面單,誤送到了這裡。
今天(18日)上午,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就此事撥打了德邦物流的客服電話,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包裹如果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損失,會有理賠專員定價後和客戶協商處理,「不是說沒有保價就不陪了。」
關於李女士遲遲沒有接到收貨通知,德邦客服也表示,快遞員私自籤收的行為的確存在失職。「一般我們會聯繫收貨人,由收貨人親自籤收,或者授權他人籤收。如果(快遞員)沒有聯繫,把貨物隨便放到一個地方,那肯定是我們這邊的問題。」
德邦物流工作人員表示,目前27公斤只找回3公斤,仍然在幫李女士找貨,賠償金額還要根據理賠小組的定價來決定,若是找不回來就全部上報理賠。「預計這兩天,賠付結果會出來,該承擔的會承擔。」
18日上午,李女士告訴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德邦物流方面仍未和自己聯繫商討賠付事宜。「我還是希望找回來,但已經不可能了。但至少理賠三百是不可能接受的,連一件衣服的價格都不夠。」
快遞保價矛盾頻發,保價是否多餘?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並非德邦物流首次發生快遞保價賠付矛盾。
今年3月,杭州的張先生通過德邦物流送一件貨品,進行了2萬元的保價,而在運輸過程之中貨品受損,在理賠的時候德邦物流告訴張先生雖然你是保價兩萬,但是只能賠張先生兩千元。對此德邦方面表示,張先生的缸蓋只是部分變形,所以他們才定損理賠了兩千元。
2017年,報料人深圳市南山區的高女士通過德邦快遞寄了臺蘋果一體機到甘肅隴西,保價10000元。可送達後,收貨人卻發現貨物出現了破損,屏幕一角卷折起來,變彎了。據理賠記錄顯示,德邦「根據市場維修價格暫定15%的比例賠付,確認損失13498×0.15=2025。如有異議,必須補充破損或無維修單。」因為高女士保價10000元,算下來的理賠金額為1500元。
對於這些快遞保價矛盾,有業內人士指出,「對於沒有保價的快遞,快遞企業希望按照《郵政法》賠償,消費者更在意快遞本身或者是快遞產品對應的實際價值,到最後就變成扯皮了。」快遞賠償標準不一,直接加高了消費者合法維權獲取應得賠償的門檻。
圖/東方IC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了解到,2015年修訂的《郵政法》第四十七條從郵政企業對給據郵件的損失做了賠償的相關規定:(一)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或者全部損毀的,按照保價額賠償;部分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保價額與郵件全部價值的比例對郵件的實際損失予以賠償。(二)未保價的給據郵件丟失、損毀或者內件短少的,按照實際損失賠償,但最高賠償額不超過所收取資費的3倍;掛號信件丟失、損毀的,按照所收取資費的3倍予以賠償。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到目前為止,業內給出的比較中肯的建議,仍局限在消費者這一側:貴重物品選擇保價服務,郵寄物品保留郵寄憑證和物品的價值憑證,以便之後出現糾紛情況時儘可能多地獲得與原有物品價值相當的賠償。
圖/東方IC
同時業內人士表示,大部分快遞丟失或者破損的情況,按照《合同法》、《郵政法》都沒有問題,消費者和商家都希望儘可能多地保證自己的利益,因此在理賠當中會產生分歧。這個問題最終的解決方式是在業內建設一個明確的標準,期望快遞條例儘快出臺,在條例當中將這部分內容儘可能明確細化。此外,還是呼籲早日修改《郵政法》。
對李女士的遭遇,很多網友表示不能理解,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寄快遞時所遭遇的「扎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