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轉3萬轉錯帳戶錢如何追回難住儲戶
男子3萬元轉帳轉錯對象;銀行稱為保護隱私不能提供客戶電話等信息;警方稱不構成立案條件
新京報訊 手機銀行轉帳,一不小心轉錯對象。想追回款項,卻不知對方是誰聯繫不上。求助於銀行,銀行稱涉及隱私無法提供,讓找警方;警方稱,不構成詐騙等立案標準無法立案。昨日早上,租住在豐臺區的鄭先生遇到上述情況。如何追迴轉錯帳戶的3萬元,鄭先生傷透腦筋。
轉帳轉錯對象 對方聯繫不上
今年29歲的鄭先生是浙江溫州人,昨日早上9時許,他打開農行手機銀行,給朋友「倪某霞」工商銀行帳戶上轉了3萬元。「這是我之前欠她的」。
轉帳完後,他讓對方查收,結果被告知未收到。他打開手機一查,發現轉到了另一位名叫「倪某娜」的人頭上。「她在我手機轉帳歷史聯繫人裡,轉帳時我沒看清」。他想聯繫對方追回這筆款項,但只有對方銀行卡號、姓名及開戶行,卻始終想不起來對方是誰,「可能是以前的客戶」。
9時20分,他撥打了農行客服電話。但客服告知,為保護客戶隱私,不能提供對方電話,並建議他報警。隨後,他撥打了110。馬家堡派出所民警隨後出警,在了解情況後,告知他不構成立案條件,無法立案,並讓他與銀行協調解決。
緊接著,鄭先生趕往中國工商銀行總部,但因節假日放假無人上班,只得求助工商銀行客服。客服拒絕提供聯繫方式,理由同樣是「為保護客戶隱私」,告知他向警方求助。「客服說,只要警方立案,銀行一定會配合警方並提供幫助。」
民警「義務幫忙」 未查到電話
昨日下午2時許,鄭先生無奈之下,前往馬家堡派出所求助。早上曾出警的「那」姓社區民警,再次告知他無法立案。見鄭先生心情焦急,民警陪同他前往距離派出所300米左右的工商銀行鎮國寺支行。
櫃檯工作人員了解情況後,表示需請示負責人。隨後,一位胸口佩戴副行長銘牌的女負責人出現並告知:「客戶信息屬於隱私,根據規定我們無法提供。」但她表示,若警方能出具相關證明,則可以配合工作。
「這不構成立案條件,我也是義務幫忙。」民警解釋,鄭先生遇到的情況系個人疏忽造成,「不屬於詐騙,也不屬於刑事案件。」最終,在民警和鄭先生多次請求下,銀行負責人答應幫忙查詢對方身份證號。
在取得對方身份證號後,鄭先生與民警返回派出所。最終,查詢到對方戶籍信息登記在「石家莊藁城市丘頭鎮」,但並未登記有聯繫方式。
民警和鄭先生致電丘頭鎮派出所,對方表示戶籍室民警周一上班才能查詢,讓鄭先生周一帶上證據、個人身份證等前往派出所,「但願他們那登記有電話」,鄭先生稱。
■ 說法
律師:可要求銀行提供聯繫方式
北京慕公律師事務所主任助理曹寒冰提醒,公民在發現匯錯帳戶後,應儘快到就近銀行櫃檯,憑轉帳當天轉帳信息向銀行核實對方帳戶是否存在。若不存在或無效,則款項將在一定時間內自動回到匯款人帳戶。若真實存在且有效,匯款人可要求銀行工作人員提供對方聯繫方式。
「銀行作為轉帳服務平臺提供者,有義務提供相關轉帳信息。」他稱,鄭先生因自己失誤轉帳給了其他人,根據目前有關規定可能確實無法立案,但「不夠立案並不是說達不到立案標準的案件不予處理,警方的職責是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他稱,若鄭先生確實無法聯繫上實際收款人,或者聯繫上但對方不願歸還,可通過法律途徑追回。他表示,若聯繫上了,鄭先生可先同收款人協商,讓對方返還;若對方拒絕,鄭先生可以民法上的不當得利為案由起訴對方,從而追回這筆錢。「憑藉匯款單,在被告住所地石家莊提起訴訟。」
■ 追訪
四大銀行:不立案無法提供信息
針對鄭先生遇到的情況,記者昨日聯繫了其帳戶所在銀行。農行客服稱,為保護客戶隱私,無法提供客戶個人信息,建議找當地派出所。而對於派出所對這種情況不予立案的問題,客服回答稱,此事系個人行為,只能自己想辦法。
就此問題,新京報記者又相繼諮詢了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客服熱線,得到的答覆基本一樣:為保護客戶隱私,無法提供客戶信息,建議報警,若警方不立案只能自己想辦法。
招商銀行客服也同樣表示無法提供客戶信息,但「如果聯繫不上對方,招行可幫忙聯繫。」新京報記者向招行客服提供了一個朋友的招行卡號,隨後,朋友收到招行打來的兩個電話。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楊鋒 實習生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