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只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
2018年8月10日-12日,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第12任能源部部長、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朱棣文將出席世界科技創新論壇,與參會人員分享他的智慧,共話未來大勢。
此次論壇活動共邀請了二十位諾獎得主,我們將持續以文字、視頻的方式採訪報導,敬請關注,更多信息參見文末。
30歲進入貝爾實驗室,40歲成為史丹福大學首位華裔教授,50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任美國能源部部長,他所獲成就是許多人努力的標杆,卻自稱「家族失敗者」。
他就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1948年,朱棣文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一個典型的學者之家。他的外祖父李書田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中國近代水利工程科學的開拓者之一。
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朱棣文成為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之後,第五位獲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與他同獲該獎項的是美國科學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國科學家科昂·塔努吉。
朱棣文從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雷射致冷捕捉技術研究,有著非常廣泛的實際用途,這項研究為幫助人類了解放射線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深入理解氣體在低溫下的量子物理特性開闢了道路。
該技術可以用來做精確測量,特別是"重力測量";人們還可以利用此技術做成重力分析圖,由此解開地球上的許多謎團:例如觀察油田的內層、勘探海底或地層內的礦物質,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讀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碼;科學家還可以藉此研究「原子雷射」,製造精密的電子元件;也可以測量萬有引力,進一步發展太空宇航系統,進行準確的地面衛星定位。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研究成果。
朱棣文雖然在美國長大,但父母從小就告訴他們兄弟三人:「你們是中國人,你們的家鄉在蘇州的太倉,很多親人都在那邊。」他們兄弟三人也都是在中西文化的共同浸染下成長起來的,繼承了中西文化的精髓。朱棣文的內心深處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也有東方人的謙虛、含蓄。
朱棣文出身於「學術之家」。祖父朱築巖是太倉城廂鎮的一位讀書人,十分重視培養後代。朱棣文的大姑媽朱汝昭曾留學日本;二姑媽朱汝華早年留學美國任芝加哥大學化學工程教授,是中國第一代化學家;三姑媽朱汝蓉1943年留學美國攻讀化學,也是一名化學教授。
朱棣文的父親朱汝瑾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1946年獲該院化工博士,先後任美國聖路易斯、紐約、新澤西的三所大學教授,歷任美國和歐洲60多家石油、化學、飛彈、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顧問。
朱棣文的母親李靜貞出生於天津名門之家,1945年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書田是20年代清華大學畢業生,1923年公費留美,回國後投身教育事業,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
「父兄輩中至少有12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大學教授職位,我家裡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你常常會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笨蛋、一隻『黑羊』(寓意為另類)。哥哥和弟弟加起來有6個高等學歷,而我只有一個。不過我後來得了諾貝爾獎,就差不多打平了!」朱棣文風趣地說。
2008年12月15日,第56屆美國總統歐巴馬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為能源部長。
談及工作轉型,他說:「開始的時候我只是作為一個公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但我逐漸看到氣候變化的後果是多麼危險非常擔憂,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家,我們必須思考切實做什麼改變這一局面。」
歐巴馬看中了朱棣文帶頭做出的貝爾實驗室的環境及能源問題報告,更看到了他對生物燃料和太陽能科技的熱情和執行力。這一點與歐巴馬本人不謀而合,要知道,歐巴馬的口頭禪就是 「Let’s do this」,是一個一旦得出結論馬上付諸實踐的執行者。
他們兩人達成了共同目標——讓美國變得更加能源高效,減少碳排放量,應對全球環境危機。朱棣文是繼勞工部趙小蘭後第二位華裔部長。
這個毫無政治經驗的科學家並不羞怯,也絕不逞強。他儘自己所能領導「太陽神」計劃,用革命性的方法,將各種纖維直接轉化為能源,最大限度地獲取太陽能。
「現在,大多數人寧可花1000美金修一個大理石廚臺,也不願用這筆錢來改善廚房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就職期間,朱棣文力推清潔能源產業與核電發展,並在多個場合呼籲個體重視這個問題。
四年後歐巴馬連任,朱棣文適時地請辭。歐巴馬發文感謝並讚揚朱棣文的工作,也支持他回校繼續教學和學術研究。
這是朱棣文唯一一次的淺嘗輒止,然而也是令人佩服的急流勇退。
在2009年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朱棣文發表了演講,他對哈佛大學的學生們提出幾點忠告。演講詼諧、睿智,也引發我們有關人生的一些思考:
第一,取得成就的時候,不要忘記前人。要感謝你的父母和支持你的朋友,要感謝那些啟發過你的教授,尤其要感謝那些上不好課的教授,因為他們迫使你自學。從整體看,自學能力是優秀的文科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將成為你成功的關鍵。你還要去擁抱你的同學,感謝他們同你進行過的許多次徹夜長談,這為你的教育帶來了無法衡量的價值。
第二,在你們未來的人生中,做一個慷慨大方的人。在任何談判中,都把最後一點點利益留給對方。不要把桌上的錢都拿走。在合作中,不要把榮譽留給自己。成功合作的任何一方,都應獲得全部榮譽的90%。
第三個忠告是,當你開始生活的新階段時,請跟隨你的愛好。如果你沒有愛好,就去找,找不到就不罷休。生命太短暫,所以不能空手走過,你必須對某樣東西傾注你的深情。我在你們這個年齡,是超級的一根筋,我的目標就是非成為物理學家不可。
我還有最後一個忠告,就是說興趣愛好固然重要,但是你不應該只考慮興趣愛好。當你白髮蒼蒼、垂垂老矣、回首人生時,你需要為自己做過的事感到自豪。物質生活和你實現的佔有欲,都不會產生自豪。只有那些受你影響、被你改變過的人和事,才會讓你產生自豪。
2018年8月10日-12日,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第12任能源部部長、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朱棣文將出席世界科技創新論壇,與參會人員分享他的智慧,共話未來大勢。
此次論壇,將有20位諾獎得主到場,我們希望以思想的共鳴引領變革方向,為企業家和科學家搭建一座完美的橋梁,進一步促進「產學研用」的結合,打造全新的創新生態,助力中國的創新發展。
屆時,世界科技創新論壇將持續跟蹤報導,敬請關注。
·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報名連結
編輯:Sug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