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朱棣文小學,牛!這位「大咖」更是了不起

2021-02-20 太倉論壇

 朱棣文小學,是太倉人心目中「很牛」的一所學校! 

朱棣文小學創建於1999年5月,是江蘇省實驗小學,江蘇省實施素質教育先進學校,二十一世紀中國學校體育發展研究實驗學校,江蘇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實驗基地,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團體會員,蘇州市德育先進學校,蘇州市科技特色學校,蘇州市雙語實驗學校,新教育實驗學校……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注重學校內涵和特色的發展。學校在教學常規管理上求實求細,在教學研究活動中求深求活,通過與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研人員的合作,努力將朱棣文小學打造成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基地,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教育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的舞臺;同時,將在朱棣文精神的指引下,建設起具有朱棣文小學特色的學校文化——發展的文化、合作的文化、參與的文化、對話的文化、和諧的文化、創新的文化。

朱棣文(Steven Chu),1948年2月28日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1970年畢業於羅切斯特大學,獲數學學士和物理學學士學位,1976年獲得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9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2008年任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主任,同時兼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教授。曾任美國第12任能源部長。現任史丹福大學物理學教授。

「我在美國出生、長大,當然是美國人。但我的祖籍在中國江蘇太倉,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國人。所以,有許多基本的價值觀,我想我是中國的。按照科學術語的說法,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朱棣文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位於蘇州太倉市區柳州路的朱棣文小學,右手邊一條綠蔭環繞的校園小道被命名為「朱棣文之路」。道路兩旁的文化牆,布置了圖文並茂的展板,展示著朱棣文的生平事跡,包括他的成長經歷、求學歷程、科學成果等。

這是太倉市第一所以個人名義命名的學校。朱棣文小學校長陸莉玲告訴記者:「朱棣文小學前身是太倉市新區小學,199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為了表達家鄉人對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朱棣文的尊敬,也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經朱棣文本人的同意後,學校更名為朱棣文小學。」

(朱家三兄弟,左起為二哥朱棣文、小弟朱欽文、大哥朱築文。朱棣文小學供圖)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市一個學者之家,他的祖籍與著名的華裔物理學家吳健雄一樣,同為江蘇太倉。

朱棣文出身於「學術之家」。祖父朱築巖是太倉城廂鎮的一位讀書人,十分重視培養後代。朱棣文的大姑媽朱汝昭曾留學日本;二姑媽朱汝華早年留學美國任芝加哥大學化學工程教授,是中國第一代化學家;三姑媽朱汝蓉1943年留學美國攻讀化學,也是一名化學教授。

朱棣文的父親朱汝瑾194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1946年獲該院化工博士,先後任美國聖路易斯、紐約、新澤西的三所大學教授,歷任美國和歐洲60多家石油、化學、飛彈、核子工程及太空公司的顧問。朱棣文的母親李靜貞出生於天津一名門之家,1945年清華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工商管理;朱棣文的外祖父李書田是20年代清華大學畢業生,1923年公費留美,回國後投身教育事業,曾任國民政府教育部長。

「父兄輩中至少有12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大學教授職位,我家裡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你常常會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笨蛋、一隻『黑羊』(寓意為另類)哈哈。哥哥和弟弟加起來有6個高等學歷,而我只有一個。不過我後來得了諾貝爾獎,就差不多打平了!」朱棣文風趣地說。

1997年朱棣文以「光束蜜糖(雷射製冷捕捉技術,Laser CoolingTrapping)」抓住了原子,從而擁有了學術界最閃亮的光環。而在獲得諾貝爾獎的幾天後,朱棣文又像往常一樣,騎著自行車,在校園附近山路上騎行,到達山頂後吹風享受愜意。這種攀登高峰的艱辛和樂在其中,只有努力後才能「抓住」,而他的聰慧和淡定,也是蘇州人一貫的性格稟賦。

朱棣文 圖片來自網絡

朱棣文是家中的老二,他的哥哥朱築文為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現在是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教授;弟弟朱欽文是哈佛大學博士,現為洛杉磯執業律師。1997年,當朱棣文獲得諾貝爾獎後,一位朋友給朱棣文的弟弟發去一封有意思的電子郵件:「你父母是用什麼樣的食物餵養出了你們這些天才呢?」

朱棣文雖然在美國長大,但從小父母就告訴他們兄弟三人:「你們是中國人,你們的家鄉在蘇州的太倉,很多親人都在那邊。」他們兄弟仨也都是中西文化共同浸染下成長起來的,繼承了中西文化的精髓。朱棣文的內心深處既有西方人的率真、幽默,也有東方人的謙虛、含蓄。

朱棣文的廚藝很高,喜歡下廚做菜,被同事戲稱為「諾貝爾級的大廚」,中國菜、義大利菜、法國菜、墨西哥菜都會燒,但以中國菜和墨西哥菜最為拿手。朱棣文回憶說,三兄弟跟媽媽在家裡廚房包餛飩,「大家排成一列,媽媽負責調餡,大哥在前頭擀麵皮、放餡,我跟小弟在後面負責包餛飩,好像工廠的生產線一樣,很有趣」。小時候常在廚房裡跟母親學做菜,中學起朱棣文就常單獨下廚,做盒飯帶到學校去。與美國學生千篇一律的牛奶、三明治不同,朱棣文的盒飯花樣翻新,香氣誘人,有時候是中國菜,有時候是墨西哥料理,常常引來同學羨慕的眼光。在研究所裡,朱棣文偶爾也會「秀」一把廚藝,讓朋友們一飽口福。

少年朱棣文考試成績平平,動手能力卻超乎常人。朱棣文自己也說:「親手建造模型的遊戲體驗,使得我總能生動地想像分子和物理模型,在腦子裡把它們轉來轉去。」高中最後一年,他靈感突發,自己動手做了一個懸錘測量重力大小,25年後,他造出原子噴泉幹涉儀,恰恰優化了同樣目的的測量。

博士後期間便展露出傑出的科研才能,後來領導AT&T貝爾實驗室量子電子學部,正是那時開創了用雷射冷卻並捕捉原子的方法,使朱棣文當仁不讓獲得了1997年諾貝爾獎。他不到三十歲便任史丹福大學教授,2004年開始總管美國資源部資歷最老的國家實驗室,在他的領導下,國家實驗室完成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環境及能源問題報告。

2008年12月15日,美國當選總統歐巴馬宣布新政府能源環境團隊名單,華裔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朱棣文被正式提名為能源部長。談及工作轉型,他說:「開始的時候我只是作為一個公民對這個問題感興趣,但我逐漸看到氣候變化的後果是多麼危險非常擔憂,作為一個科學家,一個負責任的科學家,我們必須思考切實做什麼改變這一局面。」

朱棣文小學的朱棣文之路。

「朱棣文是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他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為我們的教學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朱棣文小學校長陸莉玲告訴記者, 2000年8月朱棣文到訪學校後,老師們就開始在報紙雜誌上搜集朱棣文的有關資料和成長故事,編輯了兩本校本課程教材,作為學生的必修課。「我們從朱棣文精神上總結出『格物致知、書香致遠』兩條,注入到校園文化中。」

在陸莉玲的校長辦公室,牆上掛著朱棣文當時的題詞:Primary school is the first school, and asthe first school, it is the first important step forward in a lifelong quest ofknowledge. May the students learn to love learning during this first step——朱棣文(中文譯義「小學是基礎教育,是一個人在學習生涯中邁出的最重要一步,要在這裡讓學生熱愛學習,學會學習——朱棣文」)記者注意到,在這份特別的英文版題詞最後,寫著三個中文字「朱棣文」,這也是朱棣文為數不多會寫的漢字。

「當時,我們本想請他題寫關於創新方面的內容,但他在參觀完校園後,寫下了這兩句話。現在看來,這兩句話才是小學教育的真諦。」王曉春,朱棣文小學的首任校長,2000年朱棣文到訪學校,正是由他陪同接待的。

「我們陪同他在校園裡走了一圈,他穿著白襯衫,說一口流利英語。和我們想像中的嚴肅的科學家不同,他非常隨和幽默,眼睛裡透著睿智。」回顧17年前的場景,王曉春依然記憶猶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當時拿一臺數位相機,在參觀校園時,不時給學生們拍照,他還拿相機給學生看合影,場面非常溫馨。」

凌鼎年是太倉作協主席,2000年8月朱棣文到訪太倉,他全程陪同。他在《朱棣文教授返鄉記》裡也提到朱棣文給家鄉的叔父拍照的細節:「為了取一個好角度,朱棣文毫不猶豫單膝跪在地毯上,他每拍一張照片,都要與被拍的親戚一起看一下,如有不滿意,他堅持重拍。」

凌鼎年還告訴記者當時一個有趣的場景——朱棣文用英文對鄉親們說:「這次我特別高興能與我太太一起到太倉來。我太太出生在英國的威爾斯,我還沒去過她的家鄉,她卻先到了我的家鄉,這確實是令人愉快的。」接下來,他的太太吉恩教授卻是用中文接的話:「我是他太太,英國人,我喜歡中國文化,我喜歡到他的家鄉來,謝謝。」末了,她又補充一句:「我講的中文要比朱教授多一點。」

當太倉市領導把朱棣文祖父母的大幅照片贈送給他時,朱棣文欣喜萬分,他把祖父的照片捧在胸前,一個勁地問太太:「像不像?你看我們像不像?」當天,朱棣文的叔父、姑媽、堂兄、堂弟、表弟、表妹等6個家庭的23位親戚,從上海、蘇州、崑山、鎮江等地趕到太倉與他會面。原本因為感冒想早點休息,但他一見到老家的親朋好友,開心極了。

朱棣文請堂妹朱文靜給他詳細介紹6家親戚的每個人,他向長輩們鞠躬敬禮,和同輩兄妹握手致意,然後用自己的數位相機把6家親戚一家一家全部拍好照片。朱棣文說,這是珍貴的留念,要帶回去給因身體原因無法回故鄉的父母看。「我想念你們的時候,也可以打開相機或電腦,在螢屏上與大家相會!」

第二天,下起了小雨,朱棣文和親戚們來到太倉公墓,為祖父母掃墓。按照當地的習俗,他和太太恭敬地把手捧的鮮花獻到祖父祖母的墓前,深深鞠躬。他說,這次回鄉是我們家庭的一次大團圓。我將永遠記住這一刻,記住這個地方!他還用相機把祖父母的墓地和親戚們祭掃的場景拍了下來,他要帶回美國給父母看。

初夏,朱棣文小學裡的朱棣文之路綠蔭成林,希望更多有創造力的孩子能快樂長成最好的模樣。

1998年朱棣文第一次到太倉時,受父親朱汝瑾的囑託,曾看過老宅的宅基地。那時,這條始建於明代的老街在老城區改造中拆除不久,新樓剛剛豎起,給尋根訪祖的朱棣文多少留下了點遺憾。2000年朱棣文回鄉,太倉建築設計院設計了兩個方案,準備在老宅原址上建一個「朱棣文祖宅」紀念場地。朱棣文選擇了其中一個以翻開的書本的設計方案,上面用簡單的文字介紹朱氏家族。他說,紀念場地要簡樸,邊上要有讓人休息的椅子,讓人感到舒適溫暖。

在太倉的時間很短,但朱棣文還抽午餐前的一點時間去參觀了軍旅畫家高仁歧的個人油畫藝術館。這裡展出了60副油畫精品,但讓朱棣文最欣賞的並不是軍事題材的畫作,而是一副《江南水鄉》小品。畫面上,高高的石拱橋、清清的河水、古老的石駁岸,以及老屋、馬頭牆,構成了詩意的水鄉。也許,這就是朱棣文夢中的故鄉縮影吧。

於是,朱棣文選擇在這幅畫前和油畫作者高仁歧合影,高仁歧也讀懂了朱棣文眼神中的故鄉情結,當即取下這幅畫贈送給他,並請他題詞。朱棣文思索片刻,用英文寫下了一段話,中文譯義為「藝術與科學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去發現,去欣賞這世界上存在的一切美好事物。它們在個人類帶來歡樂與享受的同時,本身也將百世流芳。」文末,同樣是「朱棣文」三個漢字籤名。

朱棣文說:「我在美國出生、長大,當然是美國人。但我的祖籍在中國江蘇太倉,我是完完全全的中國人。所以,有許多基本的價值觀,我想我是中國的。按照科學術語的說法,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來源:交匯點新聞 作者:潘朝暉 《家鄉人眼裡的朱棣文:從他的一言一行裡讀懂鄉情》。太倉論壇綜合整理。 

本平臺新開原創專欄,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2422790788@qq.com

投稿請留下姓名(筆名)及聯繫方式

相關焦點

  • 朱棣文:我的基因百分之百屬於中國
    資料圖片 初夏時節,走進位於蘇州太倉市區柳州路的朱棣文小學,右手邊一條綠蔭環繞的校園小道被命名為「朱棣文之路」。道路兩旁的文化牆,布置了圖文並茂的展板,展示著朱棣文的生平事跡,包括他的成長經歷、求學歷程、科學成果等。這是太倉市第一所以個人名義命名的學校。
  • 江蘇太倉最好的三所小學
    經濟發達的太倉,其教育資源狀況如何呢?下面,為大家盤點一下太倉最好的三所小學。 太倉市實驗小學創辦於1922年,辦學初期是太倉師範的附屬小學,1981年被命名為江蘇省首批辦得好實驗小學。
  •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 「我身上百分之百的基因是中國的」
    初夏時節,記者走進位於太倉市區柳州路的朱棣文小學,右手是綠蔭環繞的校園小道「朱棣文之路」。道路兩旁的文化牆上,展示著朱棣文的生平事跡等。朱棣文小學校長陸莉玲告訴記者:「朱棣文小學的前身是太倉市新區小學,199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為了表達家鄉人對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科學家朱棣文的尊敬,也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的熱情,經朱棣文本人同意,學校更名為朱棣文小學。」
  • 太倉學區房劃分
    弇山幼兒園 城一小 市二中 華源上海城 婁江幼兒園 新區三小 新區中學 海域天境苑 科教新城南郊幼兒園 科教新城實驗小學 科教新城良輔中學 景瑞望府 婁江幼兒園 新區三小 新區中學 新舟金郡 藝術幼兒園 朱棣文小學 市一中 景瑞翡翠灣 偉陽幼兒園
  • 【他們改變世界】傳奇人物朱棣文
    他就是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1948年,朱棣文出生於美國密蘇裡州聖路易斯,一個典型的學者之家。他的外祖父李書田畢業於康奈爾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是中國近代水利工程科學的開拓者之一。他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發明了用雷射冷卻和俘獲原子的方法」,因此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作為美國開放式教育的踐行者 朱棣文:我得益於它也喜歡它
    自此他成為繼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李遠哲之後第五位獲得諾獎的華裔科學家,而獲知消息的朱棣文卻異常平靜,他騎上自行車一如往常去教早上的課。物理學工作之於這位年近古稀的學者究竟是何種意義?解說:30歲進入貝爾實驗室,40歲成為史丹福大學首位華裔教授,50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任美國能源部部長。朱棣文:我認為真正重要的是當你回顧生活,會否覺得「不枉此生」。
  • 「美國最牛華人家庭」一家12個博士、三代都是教授,如何做到的?
    朱棣文」這個名字,對很多國人來說可能並不熟悉。可他實際是美國極負盛名的華裔科學家,更是「華人參政」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深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賞識。朱棣文出生於一個美國華人家庭,40歲就成為斯坦福第一位華人教授,50歲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被歐巴馬任命為能源部長。朱棣文有兩個兄弟,也都擁有博士學位,而他們的父母,也是麻省理工的學者。
  • 這位中國學霸要在哈佛演講了! 史上首次! (附哈佛曆年大咖演講視頻)
    大寫的牛!  當天,與他同臺的大咖將是鼎鼎有名的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他買了一本英文版的《亂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讀到不懂的地方,就在書本旁邊進行大段大段的標註。來到哈佛以後,英語同樣是一個令他焦慮的問題。不過,「一根筋」要拿下英語的他硬著頭皮,申請給哈佛的本科生當輔導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多講講英語」。
  • 「美國牛華人家庭」一個由12名醫生和三代教授組成的家庭
    朱棣文的名字可能很多中國人並不熟悉。然而他實際上是美國的華裔科學家,是「華人參政」的代表人物之一,深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欣賞。朱棣文出生於美國華人家庭,40歲時成為斯坦福的第一位中國教授,50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60歲時歐巴馬任命為能源部長。
  • 太倉小學一覽表
    太倉小學一覽表 來源:來自網絡      2011-05-27 09:21:36 / 小學 0512-53524845 小學 0512-53102353 http://www.tcsx.cn/
  • 大咖秀歐陽超活動回顧
    大咖到來前大家都已經焦急地坐在位置上等候,就想一睹風採。終於大咖出現了,一開始歐陽超就給我們展現了他的脫口秀,簡直就是奇葩說現場,引發我們學員和老師們的陣陣爆笑,完全被他的個人魅力所傾倒。大咖秀其實是想給我們的學員分享牛人如何一步步成為牛人的,他有哪些地方是值得借鑑的。英語學習之路漫漫,堅持和努力才能讓人不斷進步。直擊精彩現場,沒來現場也能感受!!
  • 美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請辭 望繼續從事學術研究
    朱棣文表示自己希望返回加州繼續從事教學和學術研究工作。    本報訊 當地時間2月1日下午,美國華裔能源部長朱棣文加入了歐巴馬第二任期一系列準備辭職的內閣部長行列,宣布將辭去能源部長一職。  自從朱棣文走馬上任以來,圍繞著美國新能源政策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尤其是歐巴馬政府在上臺伊始,面對著經濟危機造成的財政資源捉襟見肘的窘迫局面,仍極力敦促國會通過了給太陽能和風能企業提供上百億美元的貸款,而其中索林德拉公司卻在2011年花費了政府提供的5.35億美元貸款之後宣告破產,更是引發了軒然大波。
  • 浙傳學子的配音秀太牛了,「聲音大咖」丁文山連贊「了不起」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莊小蕾「浙傳了不起」這句話,湖南衛視「頻道聲」丁文山都記不清自己說了多少字。但浙傳配音系學生的配音大秀,確實讓他震撼,頻頻豎起大拇指。另外,他還現場演繹了一段精彩的《康熙王朝》,大秀配音功底令全場真正「聲臨其境」。這兩段驚豔「亮聲」引得臺下掌聲雷動。浙江傳媒學院的學子們作為聲音行業的後備力量,也不甘示弱,兩組學生現場進行了一場「配音秀」PK。
  • 朱棣文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原子物理學上
    在史丹福大學,朱棣文的研究興趣擴展到了單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物理和聚合物物理。他利用螢光共振能量轉移、原子力顯微鏡和光鑷等技術研究了酶活性、蛋白質和RNA摺疊。他的聚合物物理研究使用單個DNA分子來研究聚合物動力學及其相變。他繼續研究原子物理學,並開發了雷射冷卻和俘獲的新方法。朱棣文對棒球、遊泳和自行車等運動感興趣。
  • 太倉這位女性入選「蘇州市十大女傑」候選人,等你來打CALL!
    2000年起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工作,現任太倉市朱棣文小學校長、書記。二十多年的從教歷程中,她始終秉承「讓每一朵花兒都安然綻放,讓每一顆金子都閃閃發光,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機會和發展空間」的教育信仰。她把自己看成教育路上的朝聖者,教育園地裡的耕耘者。她愛教育、愛學生,以讓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和童年的快樂為己任、努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一、不斷追求自我實現,做教育之旅的領跑者。
  • 陽澄湖50公裡外——太倉特產肉鬆
    陽澄湖50公裡外——太倉特產肉鬆現在的上班一族,尤其是正在創業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精力花時間做飯,職場上的你爭我奪已經透支了大部分人的耐心。也許可以煮一碗粥,養胃又補氣,不過總歸太清淡,可以加點兒肉鬆,鹹甜口味的鮮爽能瞬間讓你食慾大開;涼拌皮蛋作為夏季一道最常見的家常菜,它不僅可以促進你的食慾,還能改善腸道、咽喉等問題,可依舊有不少人因為它的氨水味不愛吃,這個時候只要撒一點兒肉鬆,立馬香味撲鼻,美味又營養的一道菜就這麼誕生了。
  • 牛聽聽讀書牛早教機親測體驗——是孩子的老師,更是玩伴!
    其實這真的是目前年輕家長的常態了,中國人口多,競爭壓力大,哪裡有那麼多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呢?這幾年二胎政策放開,可是很多家長都不願生二胎了,可見一斑了。我家孩子今年3歲,平時陪伴的時間真的不多,偶然經朋友介紹,買了"牛聽聽讀書牛"之後,真的解決了孩子教育的大問題了。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使用體驗。
  • 太倉歷史:太倉不僅有一座山 山上還有廟
    太倉歷史:太倉不僅有一座山 山上還有廟,給大家講講太倉的歷史。不少外地來的朋友說,「天下糧倉」的太倉,什麼都好,有長江考上海,唯獨缺了一座山!其實,今天告訴你其實太倉不僅有座山,山上還有座廟。相傳在遠古時代,當太倉尚處一片汪洋之中時,穿山是一座小海島,來往海船穿過山間大洞。據桑悅《太倉州志》記:明正統時,近山居民景升氏鑿池得桅,其末徑尺有二寸。
  • 他是中國最牛演員,5個兒子都成娛樂圈大咖,大兒子比周星馳還火!
    就像今天小編說的這位中國最牛的演員,他不僅本身了不得,還給華語影視培養了5個優秀的兒子,孩子長大後子承父業,在影視圈影響很大,都是大咖級別的人物,大兒子甚至比周星馳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