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交換生寶島印象:處處充滿溫暖和驚喜

2021-01-07 中國臺灣網

  作者介紹:劉洋帆,吉林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以交換生身份赴臺灣逢甲大學交流學習。

  

  筆者在臺北101大樓附近

  2013年9月到2014年1月,我在臺灣過了一個很長的夏天。可以說這四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臺灣交流學習,就像臺灣的天氣一樣,處處充滿著溫暖和驚喜。  

  溫暖是一下飛機就感受的到的,來接機的是逢甲大學的志願者們,為一下飛機疲憊卻充滿好奇的我們一一解答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什麼電話卡打電話會很便宜?是不是到處都用無線網?由於生活上的一些差異,有些問題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解答,但是他們會細細地詢問,非常有耐心。

  逢甲大學位於臺灣的中部地區臺中市,來臺之前就知道逢甲大學附近有個著名的觀光「景點」——逢甲夜市,這也是我對臺灣和臺灣夜市文化的第一印象。

  當車開到逢甲夜市那條街上的時候,車裡累的七扭八歪的同學全都瞪大了眼睛,發出了「哇」的感嘆。真的好熱鬧,很多新奇的小吃讓遠在東北的我們覺得很興奮。整理好東西的第一站就是逢甲夜市。

  對逢甲夜市永遠記憶猶新的並不是多樣的小吃和長長的隊伍,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麼熱鬧的地方地面上竟然沒有一點兒垃圾。這讓我們一行人很是感嘆,也讓我們更急切地希望了這裡的人和這裡的文化。

  第一節課上的是古代小說賞析,一個研究室,老師和幾個同學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和我們從前的上課方式有些不同,同學各抒己見,老師再幫助大家整理思路。課後留下每個人需要準備的課題,這就是我們這學期的主要任務,每個人要給大家介紹一本著作,而想要講好這本書我們需要查閱的資料和整理的內容都是要精心準備的,這是一次嘗試,更是一次挑戰。這讓我體會到了臺灣的學習方式與老師的教學導向,課堂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與自我展示,學到多少東西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學懂學通這些內容。一學期的課程下來,我讀了很多本書,也聽同學們講解分享很多本書,並在老師的指導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課後準備很緊張,但課上的氣氛卻是輕鬆活躍、各抒己見的。

  

    集集小鎮的蒸汽小火車

  每到節假日就是我們這些交換生遊臺灣的日子。臺灣雖不大,但卻十分精緻。四面環海,南北橫縱山脈使得臺灣東西南北的山和海都各有特色。

  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臺北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臺灣最美的便是海!東有花蓮清水斷崖,廣袤的太平洋衝擊的山脈,鵝卵石的海灘,細膩的海風和乾淨的海水是我在臺灣的第一站。讓我們非常感動的是民宿老闆半夜開車接我們到住處,還熱情地請我們吃好吃的公正包子和巧克力。

  還有北部的野柳,那裡最美的不是鋪滿珊瑚的海灘、不是迎著海浪釣魚的漁夫、也不是爬滿巖石的小海螺,那裡最美的是千百年被海風雕琢出來的各種奇石,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女王頭像」了。聽說在有兩年,「女王」的脖子就會斷掉了,政府有詢問大家的意見,是人工補救還是任由她斷掉,這裡的人們不希望打擾她的生活,讓她隨著自然的規律而發生變化,這讓我又近一步認識了臺灣。

  

  野柳女王頭像

相關焦點

  • 大陸交換生的寶島印象:處處充滿溫暖和驚喜
    可以說這四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臺灣交流學習,就像臺灣的天氣一樣,處處充滿著溫暖和驚喜。   溫暖是一下飛機就感受的到的,來接機的是逢甲大學的志願者們,為一下飛機疲憊卻充滿好奇的我們一一解答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什麼電話卡打電話會很便宜?是不是到處都用無線網?由於生活上的一些差異,有些問題他們可能不知道如何解答,但是他們會細細地詢問,非常有耐心。
  • 大陸交換生寶島印象:臺灣人活得更加瀟灑自在
    原標題:大陸交換生寶島印象(5):臺灣人活得更加瀟灑自在作者介紹:趙晨竹,吉林大學文學院匡亞明班本科生,我們到臺灣的第一天晚上就被房東姐姐載去購買大包的生活用品,熱情的幫我們介紹住處周圍的各種設施;很多次我們出去玩不記得回去的路,卻總是被好心的機車騎士帶回捷運站;第一次去北投泡湯,被熱心的阿姨招待......這些,都讓我覺得臺北是一個讓人感到很溫暖的城市。臺灣的生活節奏全然不似「北上廣」的快節奏,臺灣人有著自己的生活步調,每天辛苦工作之餘會想著安排自己的度假休閒時間。
  • 寶島臺灣處處藏寶藏,環島自駕是最好的了解方式
    推薦路線:臺北出發→途經清水服務區→臺中→日月潭→阿里山→嘉義→臺南→高雄→墾丁→最後返回臺北自駕小貼士:1.和大陸同方向,路標同文。2.臺灣較大的租車公司有AVIS、格上、和運以及小馬。3.臺灣不承認大陸駕照,租車自駕需持有國際駕照或香港駕照,這兩者都可以在網上辦理。4.臺灣全島的加油站都支持Visa信用卡。5.停車費可以憑計費條去7-11繳費。
  • 一大波遊記已在路上:繁華又寧靜的寶島印象
    愛在臺灣炫彩之行青島嘉峪關小學趙晗溢這一次我有幸參加了青島晚報和臺灣聯合報舉辦的臺灣文學營活動,來到了美麗富饒的寶島臺灣。臺灣同胞留給我的印象是真誠、善良、熱情、和諧,彼此尊重待客禮貌,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善與美吧。
  • 大陸交換生體驗臺灣: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臺灣同學:熱情有禮 怪問題多  在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生劉致君的幫助下,記者在淡江大學淡水校區見到了8位來自大陸復旦大學和吉林大學的學生,他們中有本科生也有碩士生,分別就讀於淡江大學的相關系所,時間是一學期,所修學分可以帶回各自的母校。
  • 大陸學生寶島印象:臺灣「學霸」與大陸全然不同
    作者介紹:趙晨竹,吉林大學文學院匡亞明班本科生,2013年8月—次年1月以交換生身份赴臺灣師範大學遊學。時間走的太快,無聲無息,讓人抓不住它的腳步。轉眼間,我已經從臺灣回來了半個多月,在臺灣生活和學習的景象仍舊曆歷在目,這特別的140天將會成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惜的美好回憶。
  • 陸生都要沒有了,交換生還會有嗎?
    客觀來說,臺灣媒體較少報導大陸積極新聞,貧窮落後的刻板印象依然停留在多數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認知中。即使大陸經濟的高速發展已讓「茶葉蛋」和「榨菜」觀念逐漸淡化,但大陸的文化氛圍和政治氛圍仍被誤解。以至於有次聊天,臺灣同學驚訝地表示:「原來你們那邊也可以看韓劇啊,我以為只有陸劇。」還有同學以為在大陸完全不能談論政治,不能有任何譴責政府的言論。
  • 通訊:聽大陸「交換生」講述在臺遊學生活
    中新社臺北1月22日電 題:通訊:聽大陸「交換生」講述在臺遊學生活  中新社記者 關向東 黃少華  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大陸交換生」鄭玉冰,22日和遊學了半年的臺灣海洋大學(簡稱「海大」)告別,從桃園機場啟程回大陸了。
  • 探訪寶島感悟中華文明「臺灣印象」之一
    所到之處,都受到臺灣友人熱情接待,感受到了濃濃的兩岸同胞情誼和中華傳統文化。本報今起推出「臺灣印象」系列報導,敬請讀者垂注。  雖然同文同種,嚮往已久,而一旦身臨其境,忽然而至的卻是那既陌生又似曾相識的感覺。臺灣寶島,濃縮了中華文化和城市文明的精粹。  那一刻從飛往臺北的班機上就已開始。偌大的機艙,300多個乘客,沒有習以為常的喧譁,只有小聲卻有禮的問候。
  • 臺灣交換生在大陸的難忘時光
    臺灣交換生在大陸的難忘時光輔仁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二年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半年期交換生。在大陸交換的時光裡,他的「瘋狂」足以令他引人注目——自己手繪的臺灣景點明信片風靡人大校園,和朋友們親手放飛自己做的天燈,「世界末日」那天在學校腳踏車棚辦烤肉派對,組織兩岸學生一起拍攝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微電影。
  • 湘警院初印象,聽聽北京警察學院交換生怎麼說?
    時間似沙,不經意間從指尖滑落,一個學期的交換生生活,轉眼已過了大半。從北京警察學院過來的5名交換生對湘警院有什麼樣的初印象?是否充分融入到湘警院學習與生活中?近日,金盾宣傳中心特派小記者專訪5名交換生,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北京警察學院交換生怎麼說?
  • 身為交換生的你們,也在影響著臺灣.
    某天,班上來了一位大陸交換學生。那時我擔任班代,負責照顧這位交換生,帶著她參觀研究室,引薦她與其他同學和學長姐認識。當時的我完全沒有想到,我所做的這一切,竟然會為我的人生添上濃重的一筆,足以影響我接下來的人生軌跡。於是,在她離開後,我決定正式參與交換生學伴活動。2013年的某個周四,我和一位學弟搭檔去接機交換生。
  • 臺灣友善熱情 大陸交換生受寵若驚
    陸生赴臺尚未完成立法,臺灣許多大學已有大陸交換生。臺灣民眾的友善熱情,讓陸生對臺灣留下好印象,被問到是否會推薦其它人赴臺求學,大都毫不猶豫說「肯定會」。     世新大學2009學年度共招收49位陸生,其中人數最多是中國傳媒大學大學部與碩士班共29位學生,其次為南京審計學院14人,山東大學威海分校也有6位學生。
  • 交換生日記海峽兩岸的牽掛
    一一東林有許多交換生的項目,或許nefuer們還不甚了解,不過一定會對去異地他鄉學習的體驗感到好奇。松松杉杉採訪了一下交換到其他地區或國家學習的nefuer,將他們的經歷整理下來,供有計劃交換的同學作參考。一一今天採訪的是交換到臺灣中興大學學習的王健宇同學,在寶島臺灣交換學習的他,在剛開學的這段時間都有哪些見解與收穫呢?
  • 我與寶島臺灣的親密接觸
    金秋十月,我有幸赴臺灣進行參訪和交流,領略了祖國寶島的風土人情。訪臺歸來,願將我在臺灣的感受、見聞獻給讀者朋友。 寶島處處是親人首次踏入寶島臺灣,臺灣民眾對大陸赴臺人員的態度和情感是個什麼樣,心裡沒有底。然而,通過短短的幾天接觸,由衷地感受到臺灣處處像家鄉,寶島處處是親人。
  • 靈芝:懷揣著一顆好奇的心,生活便會處處充滿驚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靈芝的心靈舞蹈成長營,ID:lzwd221】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喜歡新鮮事物,且充滿好奇所以在工作,舞蹈之餘,有碎片的時間,總喜歡花在對其他領域知識的探索上
  • 臺灣大學甄選交換生 大陸學校受青睞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消息 臺當局「教育部」研擬承認大陸大學學歷,臺灣大學最近辦理交換生甄選,發現以往不受青睞的大陸學校,今年卻有許多學生擠破頭想去,還有人指明要報「大陸組」。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大學工作人員郭芠今天表示,臺大去年試辦與大陸10餘所學校籤訂交換生計劃,卻因學分不被系所承認,不受學生青睞,總共60多個名額,最後只有不到20人交換至大陸學校。  郭芠說,最近接受同學報名交換生甄選,發現不少人在讀書計劃中,將申請目標放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大陸頂尖學校,還有來自義大利的外籍生想到北京交換,屆時臺大生恐怕擠破頭。
  • 大陸學生在臺灣:溫暖的他鄉寧靜的城(圖)
    今年9月,林楠成了臺灣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大陸學生,攻讀碩士學位。   說起與輔仁大學的緣分,林楠說是在2009年的全國首屆心理學博士論壇上,輔大哲學系教授劉兆明的學養折服了他,於是決定畢業後報考輔大研究生。不巧次年劉教授沒招生,林楠為此還先工作一年專門等待,到今年終於如願以償。
  • 【赴臺交換生心得】⑧政治大學篇
    可能是因為教國際商法的緣故,許老師常年來往於海峽兩岸,對大陸的風土人情多有了解,時常在課堂是講解大陸的文化,作為陸生,常常被老師點名問:「大陸法律在這方面是這樣這樣規定的……我說的對不對呀」,期末的時候,許老師還約了班上的幾個陸生一起吃飯,對我們非常地關照。
  • 大陸學生臺灣緣─陸生的臺灣成長記憶
    小編看著看著也不禁感動,我想這也是每位大陸同學為何會選擇到臺灣讀書學習,臺灣或許就是他們的夢想之島吧!又如另一篇由世新大學交換生張昊同學書寫的「臺灣印記」提到,雖然已經回到大陸一年有餘,但對於臺灣校園交換的印記卻依舊深藏在心坎裡,本以為漸漸淡忘臺灣,但在一次報導的臺灣新聞中看到那熟悉的街景熟悉的臺北,頓時熱淚盈眶回想著那些年的臺灣印記,原來我從未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