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我自己」

2021-02-19 粒粒皆成長

為什麼會寫這篇文?

最近莫名其妙想寫,但今天沒有充裕的時間展開書寫。於是翻了翻過去我給學生寫的信,刪除涉及隱私的內容,把可公開的內容發出來,算是湊個數吧。

為什麼我會與學生討論這個話題

如何成為「我自己」,這是一個永遠的「現在進行時」思考題。自我們意識到這道思考題的那一刻起,它的答案在不同的時段、不同的場景、不同的心態下,會不斷更新、變化,且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更期待在學生心中植入一顆「做自己」的種子,讓他們有意識去思考這個問題,至於這顆種子什麼時節發芽、開花,會由每個人自己的成長節奏來決定,也許是未來三年、五年,甚至更久。考慮到文字留存的時效,所以我用了書信的方式。

以下是信的正文(有改動)

近幾年,有一句話很火:「成長,長成為自己的樣子」,這句話所表達的意思,與「我要成為我自己」的內涵是不謀而合的。對於我個人來說,這也是我一直不斷思考,不斷實踐的一件事情。

回想,我對「成為我自己」的探索之路,第一步和你是相似的,也是從「我不要什麼」開始的。我最初的想法是「我不要成為老師」。因為學生時代,在我的生活中,最頻繁接觸到的職業就是老師,我看到的老師是日復一日重複地上課、備課,生活猶如車輪一樣一刻不停地在運轉,卻始終在原地打轉,未能駛向遠方。那時候的我雖然不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大,卻心比天高。我想:未來,我一定不要過這樣的生活。所以你說,對於這個問題正向思考如何想,目前沒有更多的想法,我十分的理解。

以我自己的成長為例,我當年之所以第一步想到的是「我不要什麼」,是基於我當時所在的環境,只能看到「老師」的生活場景,並且確定這是我不喜歡的。除此以外,世界上還有什麼?我可以做什麼?我都不了解。如果今天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我會首先努力打開自己的視野。網絡,書籍,人物訪談、旅行、實踐……都是擴展自己視野的方式。想知道自己要什麼,首先要知道這個世界有什麼?當你的視野更為寬廣,看到的就更多,可選擇的就更多。這是向外的探索。

在向外探索的過程中,有沒有哪些事、哪些人是讓你怦然心動的?讓你好奇的?讓你認為是有價值的?我想做教育,源自最初,有一份報紙《中國少年報》,上面有一個欄目《知心姐姐》信箱。我看到當時的知心姐姐盧勤老師在上面回復了很多青少年關於成長中的困惑和疑問,我當時就冒出一個想法:如果未來,我也能做這樣的事情,該多棒!這個偶然的發現,影響甚至決定了我如今的職業發展方向。如果現在,你還沒有遇到這樣讓你覺得怦然心動的事或人,也不要緊。當你還沒有選擇的時候,就先盡力去擴展自己的視野。

當你在向外探索的同時,可能還會遇到另一個困惑:這麼多選擇,哪一個是我最想要的?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需要你了解自己:我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我的優勢是什麼?生命中,哪些東西對於我來說是最為重要的?或者說對於你最為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當你擁有相應的能力,你才有可能去選擇你想要的。當你清楚自己的優勢,做起事情來你會更容易勝任,或者更容易讓你在競爭中獲勝。當你知道自己最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當你面對多項選擇時,就可以更為清晰地選出你想要的。只是不同的階段,能力,優勢,以及價值觀是不斷變化的。同時也是需要你不斷思考、發現、學習、積累的。

隨著不斷的成長,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會越來越豐富且立體,適應變化,甚至引領變化,才是我們實現夢想的核心競爭力。這讓我想起自己在追夢道路上走過來的歷程。大概18歲,我開始像模像樣地思考關於夢想這件事,不知天高地厚地寫下了一份《十八歲的宣言》。在那份宣言裡我寫的其中一件事是:未來,我要幫助青少年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後來幾經波折,幾經努力,現在的自己,終於在實踐著我當初的夢想。其實對於每一個追求夢想的人來說,實現夢想不是夢想的結束,而恰恰是夢想的另一段開始。

以上的內容並不能完全回應你:我要如何成為「我」自己。只是向你提供了進一步思考的方向。成長為自己的樣子,這句話很容易讓人熱血沸騰,因為它聽起來很酷,很容易讓人誤以為做起來也很帥。事實上,真實的「做自己」是一件並不容易的事情。因為這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發現、實踐、努力。真正的「做自己」,不是任性妄為。因為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們可能會同時承擔不同的角色。而每一個角色,都意味著一份責任。「自己」這個角色,是我們一生都至為重要的角色,卻不是這一生唯一的角色。未來,有無限的可能,給自己一些時間,給夢想一些時間,總有一天,你們會相遇。

也許會有部分人認為,實現夢想就等於實現成功。其實在我看來,並非是這樣。追逐夢想並實現夢想,是為了讓我們感受幸福,收穫幸福。幸福和成功卻是不同的兩回事。成功與否多來自外界的標準和評價,而幸福來自我們內心的感受和期待。如若未來的生活,你既可以幸福又可以成功,這當然是值得開心和祝福的事情;如果幸福和成功的實現有先後次序,我希望你先擁有幸福,再懷抱幸福去追求成功;如果這兩者你只能擁有其一,我希望你能擁有幸福!

外面的世界很廣闊,變化也很快,甚至還有一點喧囂,我們要站在未來看現在,站在高處觀全局,我們要適應變化、引領變化,但這所有一切的前提和目標是,我們堅守自己內心的聲音:我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去往哪裡?祝願未來,如你所願!

相關焦點

  • 《人生六大秘密·如何成為自己》之《成為自己六大密碼》
    這是在學習《人生六大秘密•如何成為自己》基礎上,如何實現成就自我、成為自己的行動實踐綱領!《成為自己六大密碼》就是要解決通過行動由明白到做到的突破!使我們真正做到擁有成功人生幸福人生!在《人生六大秘密•如何成為自己》培訓過程中,我們發現很多學員認為找到了人生成功的秘訣,但一回到現實生活中去,卻屢屢想改變現狀而無能為力依然故我!為什麼很多人不甘平庸,卻不能馬上行動改變命運?
  • 該如何給自己定位?自己如何成為品牌?
    答案很明顯:給自己做定位方案然後落地運營。 他們都拿到了一個有價值的關鍵詞,成為了細分領域的第一。如何做到的呢? 仔細分析他們的路徑,包含了4個部分: 1,清晰的定位方向 2,視覺 3,打造了一套細分領域的知識體系 4,持續的傳播 定位理論教給我們,要找到一個能讓自己成為數一數二的領域,然後去佔據心智
  • 成為媽媽後,如何做自己?
    對於我們這種又要養娃又要上班還沒人幫忙的勞動婦女而言,節必須是沒得過的,倒是借著過節的契機思考了的一個問題:成為媽媽後,如何做自己?「做自己」是如何定義的呢?成為媽媽後,我發現了新的「自己」不知是生物本能還是孩子天然自帶治癒屬性,在成為媽媽之後,我之前時刻準備著與全世界對抗的稜角和鋒芒都漸漸鈍了起來,反而能夠更加溫柔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了。
  • 這個人,曾經引導我如何成為自己
    直到有一天,我在表姐的書櫃看到劉墉老師寫的書以後,我似乎明白自己為什麼要上學,要用功讀書。劉墉老師當時是臺灣有名的作家,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畫家,更是一名受人愛戴的教育家!在他的作品裡頭最啟發我的是劉墉老師寫的《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創造自己》當時在表姐家看到的是厚厚的集合版,後來因為銷量很好,再版之後就分成了三本。但是,我始終喜歡表姐家珍藏的那本!
  • 謝謝你使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廊坊九中    902班 張晶     指導教師:劉治霞      縫補人生,繡出自己。
  • 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而那些擁有堅強心靈的人,即使他們沒有好的身體,也能夠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找到只屬於自己的生活。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沒有一個人天生就擁有堅定內心的人。我們都要經過挫折的打擊和苦難的磨練。那麼如何成為一個強大的人呢?1,拒絕舒適,持續挑戰。前一段時間,有一個熱門話題:如何殺死一個年輕人。
  • 我是為了成就自己,才選擇成為母親
    在《女人30+》中,馬伊琍談到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卵子只是成為它自己!就像女性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母親一樣,她完全可以是為了自己。她在節目中談論到「子宮膨出不可恥,陰道啞鈴不可恥。」、「女性的生理問題需要丈夫的理解和支持,這些話題並不可恥。」
  • 讀書丨讓我明理、知己、升級成為「未知的自己」
    也從來沒有思考過究竟該如何看書和提升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書籍到底是怎麼來的,看書究竟有什麼用。最近覺得自己的閱讀有問題,覺得書太多,我的認知太少,想提高一些看書的速度和效率以後,選擇看了幾本書,突然明白現在看書於我有三個作用:明理、知己、升級成為「未知的自己」。
  • 中考滿分作文:《謝謝你,使我成為更好的自己》
    正如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所說,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遇到了什麼,而是你記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銘記的。請以《謝謝你,使我成為更好的自己》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除詩歌、劇本以外,文體不限;②不要少於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現(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 如何使自己成為一位淡定從容的女人?
    1如何使自己成為一位淡定從容的女人?在我看來,一位淡定從容的女人,首先要能欣然接受自己的全部,好的和不好的,其次要讓身邊的人感受到快樂。3一位淡定從容的女人,對子女和善,耐心陪伴和教導孩子成長,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給予他足夠的空間,尊重孩子,與孩子平等的進行交流與溝通。讓他從小養成尊敬長輩,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她知書達理,熱愛讀書,有自己的愛好,有穩定的經濟來源。堅定,自信,能夠讓自己快樂,同時也能讓身邊的人快樂。
  • 歐文·亞隆:成為我自己 | 生長物語
    儘管只有最優秀的學生才有資格進入醫學院,亞隆卻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過人之處。相反,在整個大學和醫學教育中,亞隆一直覺得自己無足輕重,因為身邊的同學們都非常優秀、還十分努力。然而在醫學院的第三年,一次研討會上的案例報告突然讓亞隆意識到了自己的特殊之處。
  • 如何利用零碎時間,讓自己成為更加優秀的人?
    原因是我們經常性的在潛意識裡告訴自己,我是一個寶媽,要帶孩子,要料理家務,還要照顧家裡老人,我想成為優秀的人,可我只能被困於目前的家務瑣事裡!寶媽的確事務繁多,而且很多事情不是隨著自身的自由意志來的,是以孩子的意志為轉移的。那麼我們怎樣可以利用好我們各個階段的碎片時間,來使自己達到優秀呢?我們很多寶媽在哺乳期時因睡眠不足,多數時間是在補覺和看手機中度過的。
  • 「爸爸,我有自由意志,你不能強迫我」,如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
    一.自我在兒童成長中是如何表現出來的?有兒童研究者認為,嬰兒出生時同世界是一體的。但是長到2歲左右,嬰兒開始發現自己同世界實際是分離的。自我就這樣開始稍無聲息地萌芽。換句話說,幼兒從2歲開始,就驚人地以自我為中心。
  • 讀《人性的弱點》英文版,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該書用大量詳實生動的真實故事揭示人性的弱點,歸納總結處事技巧原則,教導人們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理解他人、如何討人喜歡以及如何讓他人認同自己的觀點等等。這是一本行動的書。卡耐基告訴我們,當你閱讀本書的時候,時刻提醒自己:你並非在汲取知識,而是在培養新的習慣,尋求一種新的生活態度。這需要時間、堅持和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斷實踐。「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 因為抗擊抑鬱症,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成長與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的自卑也源自於在成長過程中總是被拿來和別人做對比,也因此在很多的時候,我聽到的都是別人如何優秀,而我如何糟糕,我看到的都是那些被放大的缺點。所以,每當在人多的地方,我都會深深自卑。為了極力掩飾自己的自卑,我會強求自己去做一些能夠展示自信,但是卻讓我感覺到難受的事情。
  • 如何讓「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成為一句空話(下)
    也許還可以給我們對於如何幫助年老的父母適應生活方面帶來不同的啟發。艾倫蘭格和朱迪斯·羅丁在養老院裡隨機挑選了兩組老人。一組對任何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療養院會根據老人的意見調整。塑造健康的人格,成為更好的自己離不開對自我的探索學習與成長。
  • 李崇建: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
    分享TEDx上一位臺灣老師--李崇建的視頻演講《教育孩子如何成為他自己》,孩子需要學習,其實父母也需要學習如何跟孩子更好地相處,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我是一個老師,我經常要和孩子談話,也要和父母談話,偶爾也會和老師談話。我常常看到孩子面臨抉擇的時候,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不知道我自己要什麼。」或者「我不知道我自己要選擇什麼。」
  • 如何讓自己家孩子成為情緒管理高手?
    所以想自己的孩子成為管理情緒的高手,父母的言傳身教必不可少。如果父母脾氣暴躁,孩子耳濡目染,一樣會遇事急躁、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美國專注全球教育創新的公益組織WISE曾經用一系列的數據分析出:到2030年,對學生來說,最有價值的財富是人際交往能力。未來的大部分工作將可能專注於社會和情商。
  • 先成為自己,再成為媽媽
    《成為》是2019年一度拉我走出困惑、迷茫和低落的稻草。分享書中最有共鳴的段落:1、「我受過傷、憤怒過、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對這種事情都是一笑置之。」2、「關於人生,關於未來,我都還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我了解我自己。」3、「對我哥哥來說,籃球似乎能打破所有界限,它教會他如何接近陌生人,以便加入一場臨時球賽。
  • 馬斯克:母親是我的英雄|媽媽,你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應該再度向前,但你已忘了如何邁步。因為長久以來,都沒有人叫你動。你自己也忘了要動。 」這是電影《廊橋遺夢》女主角的一段經典臺詞。我卻無法苟同。一個女人,結婚生子後,真的只能圍繞著孩子和老公轉嗎?知乎高關注話題很多媽媽在下面留言:有些媽媽說:「我是在成為媽媽之後才找到自己的。」有些媽媽說:「成為媽媽以後,我變得堅強了……我不停地改變自己,擯棄我的陋習,想要成為一個還不錯的榜樣;我真正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