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0到3歲的餵養指南,摘取之社區醫院嬰幼兒體檢中心發的《0到三歲嬰幼兒照護服務家長手冊》,分享給更多的爸爸媽媽,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4個月的我正在發生快速的變化:爸爸媽媽抱著我時,我的頭能穩穩地直立起來。趴著時,我能抬頭挺胸,對聽到和看到的東西都很感興趣,能伸手抓到東西,並且把東西放到嘴裡去「品嘗」。這就是我學習的方式。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如何餵養
(一)合理餵養
繼續堅持母乳餵養。媽媽如需要上班,請訓練寶寶及時適應奶瓶餵養。四個月寶寶奶量一般120-150ml/次,每日保持6-7次,每日奶量800ml以上。
(二)營養素補充
繼續添加維生素D400T/日,母乳餵養寶寶每日補充元素鐵1mg/kg,乳母每日補充800-1000m鈣元素。
二、關注發育
(一)體格發育
1.體重。4月齡男嬰平均體重7.0kg,女嬰平均6.4kg。月增長600g。
2.身高。4月齡男嬰平均63.9cm,女嬰平均62.1cm。月增長2.3-2.5cm.
3.頭圍。4月齡男嬰平均41.6cm,女嬰平均40.6cm。月增長1.0cm。
(二) 心理行為能力發育
1.大運動。(1)俯臥抬頭90度,頭部穩定居中,轉動靈活,俯臥時能用手撐起頭和前胸。(2)寶寶能從仰臥翻成側臥,再俯臥。
2.精細動作。(1)主動抓握:會主動用手抓碰桌面上一定距離的玩具並緊握。(2)拍打:揮動、拍打玩具或抓取玩具。
3.認知能力。寶寶開始慢慢會區別顏色,偏愛的顏色紅、黃、綠、橙、藍。對遠近目標聚焦的能力接近成人,會跟蹤室內走動的人。能辨別不同音色,區分男聲女聲,對不同的人能出現不同反應。能從成人手中拿玩具。
4.語言能力。有人逗弄時,會以明確的笑聲回應,會咿咿呀呀無意義自言自語,會敏銳地聆聽特別的聲音。
5.社會適應能力。能笑出聲,利用臉部表情引起爸爸媽媽注意,感到高興時會自然發出聲音;見生人盯著看、躲避、哭等。喜歡用手觸摸看到的東西,進行探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異常信號預警及意外傷害預防
1.寶寶坐位時頭後仰,豎頭不穩。
2.拇指內扣明顯,雙手緊握,完全不會抓握。
3.不會轉向聲源。
4.不會咿呀學語或發出聲音。
寶寶如有上述任一異常現象,請家長及時攜帶寶寶前往醫院檢查就診。
1.異物窒息。睡覺儘量保持側臥位,確保嬰兒遠離任何線繩類、體積小的物品,確保嬰兒遠離塑膠袋或氣球。
2.墜落。對於已經自由翻身的寶寶,永遠不要把嬰兒獨自放置在高處以避免跌落。
四、常見問題護理及建議
(一)流涎
生理性流涎會隨著牙齒的出齊,口腔深度的增加以及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的現象會逐漸消失。護理要點:保持頸部和胸部皮膚乾燥和清潔,避免皮膚因受到延水刺激發生糜爛。病理性流涎多見於口腔炎、皰疹性咽峽炎等,需及時至兒科就診。
(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嬰兒生長發育旺盛,骨骼生長發育迅速,維生素D不足,會導致鈣磷代謝失常,嬰兒會出現全身出汗多、睡後易驚醒、喜搖頭,驚哭或者煩躁不安。處理方式:在補充維生素D的同時,可適當補充鈣元素。若病情加重影響嬰兒精神、面色、胃納等,需醫院就診明確診斷。
(三)口腔護理
寶寶乳牙約在出生4-10月開始萌出,少數會出現低熱、煩躁、睡眠欠安、流延等症狀。護理要點:注意口腔清潔,餵奶後可適當餵幾口溫白開,避免含著奶液入睡。
(四)培養按時吃睡習慣
如果嬰兒不能按時吃和睡,也不必著急。每到該吃的時候,餵他吃,但不必強迫他吃;到該睡的時候,仍然把他放在床上自然入睡。 請將寶寶的吃奶和入睡分開,當寶寶做得好的時候就稱讚他,長時間堅持下去,就能使嬰兒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五)中醫推拿
家長輕柔進行手腳、頭面部及胸腹部按摩,幫助寶寶舒展四肢,緩解拇指內扣,放鬆心情,促進神經系統發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五、親子遊戲
(一)主動抓握
準備柄狀或環狀玩具,逗引寶寶看到玩具,讓寶寶練習揮動雙手主動抓握,增加手指靈活度,鍛鍊寶寶手眼協調、雙手配合能力。
(二)滾湯圓
寶寶平躺在方形毛毯中間,爸爸媽媽分別抓住毛毯四角,上下交替拉動毛毯讓嬰兒像湯圓一樣在毛毯中輕輕滾動。此遊戲可增強嬰兒的空間感、協調感及平衡感。
(三)聽樂搖擺
選擇優美的音樂給寶寶聽,注意節奏、聲音,觀察寶寶能否自己使勁,身體左右擺動。家長可輕輕做旋轉動作,讓寶寶學習旋轉平衡。
(四)趴著照鏡子
鏡子會吸引寶寶注意力,寶寶會用手觸摸及拍打。此遊戲可提高視覺、觸覺能力,促進孩子運動能力。
(五)電筒裡的圖案
利用光感及圖形變化可以吸引寶寶感受外界。該遊戲可促進寶寶視覺發展培養其注意力。
所有遊戲請在家長看護下進行,保證寶寶的安全!
六、溫馨提示
4月齡寶寶,應攜其前往當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脊髓灰質炎疫苗第3針和百白破疫苗第2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