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上將「磁性戰術」究竟是什麼鬼?彭總如何防禦?第四戰見分曉

2020-12-15 春哥讀史

史海拾記

【筆記君按: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韓戰的一部分,不僅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的群眾性運動。這一場戰爭的硝煙雖然早已散盡,關於這場戰爭的原因、經過和結果,不斷有新的史料做出判斷,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的隧道,重新回到那激越的年代。】

前面說到朝鮮金日成主席希望得到志願軍指揮權而遭到彭德懷當面拒絕之後,曾將此情況報告給史達林,希望史達林出面,而史達林已經和毛主席通過電話,大致了解了情況,於是當場指示金日成,以及蘇聯駐朝鮮的軍事代表,「一切行動聽從彭德懷的指揮,他是久經沙場的統帥。」至此,這場紛爭才算告一段落,但雙方內心都已經存下芥蒂。

第三次戰役後,志願軍按計劃轉入休整。此時,我軍經過三次戰役的勝利,已取得了一定的對現代化裝備之敵的作戰經驗,士氣異常高漲。但是,我軍減員很大,沒有得到補充,且9兵團尚在元山、鹹興一帶休整,我軍第一線兵力只有志願軍6個軍2l萬餘人,人民軍3個軍團7萬餘人,而「聯合國軍」有23萬餘人,我軍在數量上僅略佔優勢。同時,隨著戰線南移,我軍運輸線已長達550公裡至700公裡,在敵機狂轟濫炸下糧彈物資補給十分困難。

「聯合國軍」在中朝人民軍隊連續打擊下,丟失漢城退至三十七度線附近地區,內部越加混亂,失敗情緒越加嚴重。為挽回頹勢,美國在國內大力擴軍備戰,從美國本土和其他地區迅速抽調大批老兵補入在朝鮮的部隊。同時,積極準備實施反撲,企圖奪回漢城,將中朝軍隊壓回「三八線」以北。李奇微制定了代號為「獵狗行動」的作戰計劃。

1月15日,僅僅是在志願軍全線停止追擊一個星期後,李奇微的「獵犬行動」即開始實施了。為了使美軍官兵更加明確自己的戰術思想,李奇微把「聯合國軍」今後與中國軍隊作戰的戰術原則定義為「磁性戰術」。他催促位於前沿的所有部隊立即採取行動,派出小規模的部隊,大膽地向北出擊,直到發現中國人的真正防線為止。並且,他們很快發現了中朝軍隊糧彈物資補給困難及第一線兵力不足的問題。李奇微總結出了對付中國軍隊的有效辦法,向他的部下提出要求:「接近他們!打擊他們!」

1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正在君子裡聯合召開高級幹部會議,出席會議的人員有122人,杜平為大會秘書長。會上,金日成首相作了《朝鮮勞動黨今後的工作方針》的報告;彭德懷司令員作了《三個戰役總結和今後任務》的報告,並傳達了毛澤東給志願軍的批示,要求志願軍全體指戰員要「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要與朝鮮同志「親如兄弟般地團結在一起,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為戰勝共同的敵人而奮鬥到底」。會上,與會人員還聽取了樸憲永的「人民軍的政治工作」、鄧華的「對美軍和南朝鮮軍作戰的初步經驗」等8個報告。

這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中朝雙方高級幹部惟一的一次「歡聚」。

也就在這一天,李奇微指揮美軍第1、第9、第10軍和南朝鮮軍第1、第3軍團共16個師又3個旅、1個空降團,計23萬餘人,由西至東逐步在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同時,針對志願軍迂迴穿插的傳統戰術,敵人這次改變了過去只沿公路冒進的戰法,採取互相靠攏、齊頭並進、穩紮穩打的戰術。

彭德懷對此十分驚訝和懷疑,他命令前線部隊密切監視敵人的動向。第二天,前線傳來的報告更加明確:「敵人開始全面進攻了!」彭德懷最不願意看到的情況發生了——此時,中朝軍隊剛剛轉入休整,準備兩個月後再發動春季攻勢,沒想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先我展開了攻勢。無奈之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只經過短時間匆忙準備,即趕赴預定出擊位置,在「三八線」南北地區拉開了第四次戰役的帷幕。

這是一場被動展開的戰役,因此也會面臨諸多困難。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美軍升級版防禦戰術最終被志願軍冷炮戰術完美破解
    志願軍讓美軍領會到是什麼叫頂級輕步兵美軍曾和德日等昔日強敵屢屢決戰並取勝,而當時美軍也不是沒有多次失敗,但美軍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們除了武器火力和後勤外,還具有較為靈活的思維轉換能力,甚至常常反過來模仿對方的優秀戰術。
  • 知己知彼,戰術靈活!志願軍在這方面,要甩美軍好幾條街
    試問給美軍設定一個極度缺乏後勤補給、沒有制空權、徒步強行軍,還要進攻火力是自己幾十倍、上百倍對手的環境,美軍能拿出什麼有效的戰術。 結果韓軍第1師團主力及配屬美軍跑了,美軍騎兵第1師第8騎兵團戰鬥隊及部分掩護的韓軍則倒了黴,損失大半;美軍騎兵第5團在救援途中也遭到打擊,銳氣盡失。 這便是中美兩國陸軍在朝鮮戰場上的首戰,志願軍39軍打韓軍打出來了美軍來,而且還打贏了。此戰獲勝後,彭總非常高興。
  • 針對李奇微「磁性戰術」,志願軍也有高招,零敲碎打讓敵防不勝防
    就在李奇微準備按照指示撤離朝鮮半島的時候,盯著地圖的他忽然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那就是後勤補給問題,原因在於前幾次戰役中,志願軍只能連續追擊8天,時間一到,就只能休整補充,在發現了這個秘密以後,李奇微著手制定「磁性戰術」,在志願軍進攻前8天裡有序撤退,到了第8天以後再展開反攻。
  • 美軍上將警告:一旦開戰,美軍基地將被瞬間抹殺!
    而在這之後美軍上將突然發出警告:一旦真的開戰,關鍵的美空軍基地將被瞬間抹殺!這位上將究竟是發現了什麼?為何在緊要關頭對美發出這樣的警告呢? 據環球時報報導可知,提出警告的是美國專門負責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印太指揮官、海軍上將菲利普·戴維森,這個美軍高官毫不客氣的指出,如果戰爭一旦爆發,那麼美軍在印太地區極為重要的關島軍事基地就會被我們瞬間從地圖上抹去
  • 防禦時志願軍有一種戰術,美軍每次都中招,可就是破解不了
    事實上,志願軍武器裝備都遠遠落後於美國,按理說更優良的武器會更容易取得戰鬥的勝利,但美軍又緣何頻頻失利,志願軍又靠什麼總能玩弄美軍於股掌之間呢?答案其實就隱藏在戰術當中,戰鬥講究的是戰術策略,依靠的是戰士的英勇無畏和驍勇善戰,憑藉的是優良的武器裝備。
  • 差點把美軍上將趕下大海,打敗德軍沒問題
    朝軍畢其功於一役,投入全部主力部隊向防守釜山的韓軍和美軍第8集團軍發起連續進攻,差點把美軍上將,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趕下大海。沃克指揮美韓聯軍拼死抵抗,還出動航空兵轟炸朝軍的坦克和後方補給線。最終,朝軍的攻勢撐不住了,美韓聯軍轉守為攻。從6月25日戰爭爆發,到7月底美韓聯軍退守釜山防線。
  • 學霸麥克阿瑟對陣「泥腿子」彭總,一敗塗地,年齡大還是性格問題
    他西點軍校畢業時,成績高達98.43分,創造了該校畢業分數記錄,此外,他還是美軍歷史上最年輕的準將,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最年輕的(總)參謀長等等。二:「泥腿子」彭總相比麥克阿瑟光鮮履歷,將門之後,彭總可謂是個「泥腿子」,他出身貧苦家庭,早早的出社會做工,當兵,只上了一年的舊式軍校——湖南陸軍講武堂。他的軍事手段,戰略戰術基本上是在實戰中掌握的。
  • 180師差點全軍覆沒,軍長被彭總點名起立,罵到會議結束沒敢坐
    此時志願軍在經過第四次戰役後,順利掩護了志願軍第十九兵團,第三兵團,第九兵團集結完畢,從而使志願軍一線作戰部隊增加到了三個兵團11個軍33個師又四個炮兵師,加上人民軍三個軍團,共60萬人,在地面作戰部隊上佔據優勢。
  • 韓戰,說是人海戰術贏的,你在侮辱美軍的智商
    中國自參加抗美援朝以來,我軍殺敵或抓捕聯合國軍109萬人,美軍約佔35%。據記載,號稱世界第一的軍事強國美國,他的軍隊死亡25801人,負傷103284人,再加上失蹤7852人,傷亡人數總共136937人。中國志願軍傷亡總人數達90萬,由十六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的傷亡人數則達到了409438人,基本2:1戰損。
  • 彭老總來這個軍視察,軍長讓一個參謀來應答,參謀後來成上將
    那是東北野戰軍的第四縱隊打的。而第四十一軍就是由第四縱隊改編而成的隊伍。(王東保)遼瀋戰役結束後,第四十一軍隨四野大軍南下,一直打到了廣東沿海,然後就在這裡駐防。第四十一軍的首任軍長是吳克華中將,當時的軍長叫王東保,開國少將,也是一位走過兩萬五千裡長徵的老紅軍了。
  • 小米加步槍趕走了日本人,我們用什麼戰術打敗了美國兵?
    中國人民志願軍組織進行的戰役和戰役規模的作戰行動共有9次, 包括運動戰階段的第一至第五次戰役, 陣地戰階段的1951年秋季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 (戰役規模的作戰) 、上甘嶺戰役、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 (包括金城戰役)。在這9次戰役中, 有6次戰役是進攻性質的作戰, 2次戰役是防禦性質的作戰, 還有一次戰役是既有進攻也有防禦性質的作戰。
  • 中國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美軍上將四字點評,雖然簡短卻很真實
    現在的中國,不僅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實力也位居世界前列,那麼中國真正的軍事實力究竟如何呢?二戰盟軍名將蒙哥馬利在上世紀60年代訪問中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不要和中國軍隊在地面上交戰。鑑於歷次共和國戰爭中的光輝戰績,中國陸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陸軍。
  • ...回顧抗美援朝戰爭18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開國上將名單一覽表
    1.鄧華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協助彭司令員指揮抗美援朝第一至第五次戰役,組織指揮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上甘嶺戰役及1953年夏季反擊戰。 2.洪學智上將:抗美援朝戰爭中,他擔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後方勤務司令部司令員。
  • 美軍與國軍有何不同?志願軍王牌師長戰後總結三點
    而出國與美軍作戰,這對志願軍來說是頭一遭。以往我軍都是與日軍和國軍作戰,並沒有跟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交過手,各級指戰員都在思考:在朝鮮的山地,和擁有最現代化軍事優勢的敵人作戰,敵人的戰術特點如何?戰鬥力如何?在敵人強大的空軍、炮兵和坦克聯合打擊下,在防禦作戰中我們如何才能守住陣地?在進攻中我們如何才能以小的代價,取得大的勝利?很快,雙方就有了交戰的機會。
  • 美軍這是想幹什麼?重要人士躲入末日堡壘,戰術核彈運入德國基地
    在四月初美國疫情開始大規模爆發的時候,美國就將北美防空司令部和五角大樓的部分工作人員轉入了夏延山地下掩體當中,但是美國人顯然是不滿足於這種防禦手段。據希臘一家媒體報導美國正在將B-61戰術核彈轉移到德國境內的美軍基地,由於缺少信息目前還不知道美國部署的是哪種子型號的B-61,但是美軍這種戰略前壓的意圖卻是不折不扣的暴露了。為震懾他國不惜部署核彈,足以可見美國為了維護自己霸權而下的決心。
  • 開國將帥:元帥之首是彭老總,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分別是誰?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加強軍隊的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於是軍銜制的問題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實行軍銜制,共設6等19級: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十人,大將軍銜的有十人,上將軍銜的有57人,中將軍銜的有177人,少將軍銜的有1360人;其中元帥之首是彭老總,那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又分別是誰?
  • 如何抵禦蘇軍的鋼鐵洪流,東線德軍在防禦戰術上的艱難探索
    隨著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失敗,經過兩年的鏖戰德軍在東線的總兵力是在不斷的下降中,尤其是裝甲兵的實力降低到了最低點,而蘇軍的實力卻在迅速的增長中(2-3倍),組建了強大的突擊兵團—坦克集團軍,德軍不可避免的要轉入戰略防禦。1943年的庫爾斯克會戰結束後,東線德軍完全失去戰略、戰役進攻能力,開始轉入防禦,進攻戰術對於此時的德軍已經沒有用處,現在的任務就是全力進行防禦。
  • 美退役上將表示:全球最強國家只有這3個,其餘不值一提
    之前有一位美軍退役上將就表示過,世界上戰力最強的只有這三個國家,其他國家根本不值一提。這位上將就是美軍著名將領李奇微,在韓戰中他曾經和我軍交手,我軍的彭德懷彭老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軍戰士堅韌的意志以及靈活的戰術也是讓他無比驚訝。
  • 抗美援朝,朝鮮領導人為何對彭總發脾氣?彭總是怎麼做的?
    最開始北朝鮮將南朝鮮李承晚的軍隊都快趕到海裡了,但後來李承晚向美國求援,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刻派遣在日本駐守的美軍前往支援李承晚。與此同時,杜魯門還命令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向安理會提交了對朝議案!當時投票數為13:1,只有南斯拉夫投了反對票。而中國因為席位被臺灣的國民黨霸佔,暫時沒有投票的權利。
  • 「把全國打光,也要撐到美軍到來!」冷戰期間挪威的防禦戰術
    挪威在冷戰期間進行了大規模的防禦工事建設,為的就是阻擋蘇聯可能發起的進攻,以維護北約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線。為此挪威付出了很多,現在看來也能讓人感受到冷戰期間的冰冷氣息。作為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的一個狹長國家,挪威跟蘇聯還有一段接壤的邊境線,這段邊境線的長度只有200公裡,但是對挪威來說卻如臨大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