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2020-12-15 手機鳳凰網

到2021年,AI獨角獸公司雲從科技就6歲了。

對於這家「獨角獸」公司來說,這是一個微妙的節點。

近日,繼寒武紀、雲知聲之後,科創板又迎來這一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報考生」。

從已披露信息看,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

資料來源:量子位

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

首先是年輕,雲從從創立到上市,僅5年時間。與經常一起比較的AI四獸等公司相比,都要更年輕,更快實現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

這既有雲從的努力和奮鬥,但也說明,以深度學習驅動的AI技術創新,正在不斷臨近商業模式大爆發的臨界點,節奏會越來越快。

AI技術的研發、落地和應用的基礎設施,正在日趨完善。

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從2019年曠視嘗試赴港IPO、今年12月雲天勵飛科創板IPO獲受理,到如今雲從科技招股書披露,敏感的大眾似乎早已留下「AI公司都是吞金獸」的印象。

因此,這次拿到雲從的招股書後,輿論場也再次泛起一輪輪的口誅筆伐。

「3年虧損20億」、「研發投入偏低」、「毛利率低」、「中庸到底」......

但這些似乎是AI企業們最不在乎的一件事。

市場之所以給AI企業高估值是由因為他們有高成長的實力傍身。雲從科技作為四小龍之一,奉行的「務實之道」,增速一直是幾家中最高的。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雲從科技分別實現營收6453.37萬元、48411.34萬元、80734.72萬元,2017年至2019年三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358.47%。

那麼快速發展的AI賽道,雲從科技真的在「大步快跑」嗎?

第一代網際網路人才和「科學家」合力

雲從科技的核心創業團隊均來自中科大及中科院,結合其全內資與政府基金背景,也是其被視為「AI國家隊」的主要原因。

其中,創始人周曦,80後的AI大牛,受教於中科大,創業前是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的專家。

核心技術團隊中,也多是中科大、中科院系統出身的專家。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比如楊樺、姜迅等,出自中國第一代網際網路公司盛大。

可以說在AI這樣的技術創新周期——中國有機會可以站在全球技術創新同一起跑線時,既離不開學研領域的博士、教授們,也離不開網際網路發展浪潮裡浸潤後的產品人才。

相比其他三家創始人的海歸背景,雲從科技創始團隊的中科院背景也使得這家公司有了更多本土色彩。這家基本由本土基金一路扶持長大的人工智慧公司從一開始就就選擇了一條更艱難的道路,B輪以前的投資者中也鮮有知名機構,但B輪以後中國網際網路投資基金、中國國新、廣州產業投資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順為資本等知名VC/PE以及政府基金大量進駐。

雲從科技上市前最後一輪估值仍達173億元,同時估值與募資金額37.5億相比估值更低的其他企業募資金額較為合理。

和另外三家AI小龍不同,周曦以及雲從科技在對人工智慧技術路徑上似乎有著超前的認知。2016年,隨著AlphaGo落下制勝的棋子,「強人工智慧」成為了業內追逐熱點。

所謂強人工智慧,即機器擁有著自我意識、價值觀和世界觀體系,可以獨立思考並得到問題的最優解決方案,且整個過程無需人類的介入。

周曦並不認為這種「強人工智慧」會是人類的未來,他試圖在人與機器之間找到一種平衡。在周曦看來,人可以在複雜的環境、很小的樣本下做出創造性決定,但是依靠深度學習的人工智慧一定要做成千上萬次的試錯才能做出決定。

這一觀點的潛臺詞是,機器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形成「強人工智慧」。所以,機器要利用人類的智慧——專家知識,形成人機協同,這是雲從科技的另闢蹊徑。

這一路徑也決定了雲從科技戰略相對超前,在別人還視AI為工具時,雲從已經在規劃「AI共生」的發展路徑,同時,這種漸進式規劃更關注從1到10的應用和落地。

結合增速看AI公司財務

從招股書可以看出,雲從科技已經擺脫單純計算機視覺的身份,將自己定義為「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

目前,雲從科技主要布局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業務線,核心客戶包含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同時還服務於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從業務看,公司收入包括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類。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2018年,雲從科技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為6.41%,到2020年上半年,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收入佔比提升至46.61%,整體營收能力優秀,呈快速增長趨勢之下。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業務營收佔比從72.27%下降到53.39%。從營收可見,雲從科技的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已逐步進入收穫期。

除此之外,毛利率也是投資者較為關注的一點。

毛利率方面,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毛利率與軟體行業較為接近,高達89.3%。與此同時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毛利率較低,主要原因是需外購部分配套軟硬體產品或服務,外購材料成本較高導致。

在報告期內,雲從科技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的毛利率更具優勢。由此可見,伴隨著人機協同作業系統業務營收在雲從科技總體營收中佔比持續擴大,其盈利水平有望進一步獲得增強。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在研發費用端,相比其他人工智慧公司的激進投入,雲從科技也顯得頗為「穩健」。

從公司規模看,雲從科技研發支出4.54億元,對應技術人員為872人。從收入佔比來看,2018年和2019年雲從科技研發投入佔比分別為30.61%和56.25%,在研發人員和研發投入相對曠視、依圖較少的情況下做到了不錯的營收與增速。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從雲從科技研發人員情況看,博士及以上比例有14人,佔1.6%,碩士有308人,佔35.28%,對於人工智慧這一高科技行業,與依圖、曠視等企業佔比類似。

作為對比,同樣是中科院背景的人工智慧企業寒武紀共有研發人員680人,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546人,佔研發人員比例為80.29%,雖然AI四小龍的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佔總研發人員比例為均為30-40%,但整體業務規模、營收和增速卻比寒武紀強上不少。

可見技術產業化需求更多的是產業化人才。

同時說明營收越高研發佔比越小,與此相似,雲從科技在管理和人效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公司管理費用率分別為46.61%、12.73%、181.69%,剔除2019年的股權激勵費用,2019年的管理費用率為20.36%。2017年-2019年,雲從科技的人效分別為21.39、57.41、53.53,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

從募集資金投向方面,雲從科技更傾向於應用落地。

此次上市,雲從科技擬募集37.5億元,用於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

其中,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升級項目偏向人工智慧的基礎性研究,輕舟系統生態建設項目旨在提高公司在雲計算場景下的系統部署能力,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重點在於行業落地。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

從各項目投入力度看,人工智慧解決方案綜合服務生態項目的投入最高,達到14.1億元。這似乎也體現了雲從科技「大步快跑」的基因:堅守行業落地,快速從1到10。

相比其他企業布局AI晶片領域,雲從科技的選擇更接地氣,也更「穩健」。

實際上,雲從強悍的場景落地能力在招股書中也有體現。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確認收入的項目數量由 2017 年的 273個增加至 2019 年的 2,114 個。

典型的落地項目也比比皆是。

在今年9月份,雲從中標海關總署綜合應用項目,成為「海關總署2020年動態人臉識別綜合應用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據云從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的建設將全面助力中國海關推進科技興關及海關科技發展規劃,到2021年實現智慧海關基本建成,到2025年全面實現智慧海關,在關鍵領域領跑全球海關科技發展。

今年10月份,雲從中標廣州市南沙區衛生健康局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信息基礎設施與智能化管控平臺建設項目,項目標的額為3.12億元。據了解,該項目是全球第一家從0到1由人工智慧公司主導建設的智能化醫院,自設計、規劃開始,就融入了智能化理念與相應規劃配套,是擁有「智慧基因」的智慧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金額也是目前國內人工智慧企業公開的最大單一來源訂單金額。

科創板設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意義與價值

高科技企業IPO,業績以及虧損從來都不是主要的參考方向。

這些公司基本都是新技術周期裡技術模式創新公司,看增長率,可以比直接看營收和淨利,更容易窺見其規模化落地的關鍵所在。

這可能是衡量技術創新到商業模式落地的一個合理方法。

對於上市後的預期展望,也會更真實。

科創板的初衷,就是扶持高科技企業,而高科技企業往往初期研發投入大,通常容易處於虧損狀態。

之前這種狀態不被媒體和大眾接受,所以諸多優秀科技公司——即便是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也不得不赴美上市。

但現在,科創板提供了一個機會。

在這個機會裡,讓技術創新或許能真正在中國長起來。

在過往的全球現代化進程中,特別是以信息科技和網際網路為核心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中國始終是跟隨者,所有當前龐然大物的巨頭和企業,都是商業模式創新的產物,在此之前別人已經完成了技術模式創新鋪墊。

然而AI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這波創業公司都是代表。

人工智慧是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點發展領域,隨著醫療、金融、網際網路、安防、教育等各個領域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發展,人工智慧成為下一代通用技術,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而人機協同將是人工智慧發展的必然趨勢。

本質上,雲從在推進人機協同生態體系建設的同時,也打造出了自身獨特的「雲從範式」,不僅抓住國家深化實施促進新一代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更是成為了國家新基建以及十四五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梭織面料正反面區別
    梭織面料正反面區別 2019-11-18 11:36:48 來源:全球紡織網 梭織面料正反面區別,通常情況下,在對梭織面料進行分析的時候,是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的:先取樣,然後確定梭織面料的正反面
  • 如何區分府綢面料正反面
    如何區分府綢面料正反面 2017-07-17 10:37:36 來源:全球紡織網 如何區分府綢面料正反面?
  • 如何辨別裡布面料的正反面
    如何辨別裡布面料的正反面 2017-09-01 10:26:18 來源:全球紡織網 如何辨別裡布面料的正反面?
  • 如何區分面料正反面
    如何區分面料正反面 2017-04-07 08:54:39 來源:全球紡織網 滴滴,有你的順風快遞!
  • 怎麼區分服裝面料的正反面?
    怎麼區分服裝面料的正反面? 2016-07-28 11:28:52 來源:全球紡織網 很多面料採購商在選購服裝面料、家紡面料時,經常不知道如何區分服裝面料的正反面,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晰的找到自己想到的面料
  • 怎麼區分真絲面料的正反面
    怎麼區分真絲面料的正反面 2017-06-19 10:31:23 來源:全球紡織網 怎麼區分真絲面料的正反面?
  • 雲從科技的「IPO焦慮症」
    商湯科技對於IPO的消息,一直表示「不予置評」。目前進展比較快的反而是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雙方開始IPO的時間相差無幾。在11月4日,根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目前雲從科技也已正式遞交上市招股書。但IPO這劑「良藥」能否把他們「搶救」過來仍不得而知,畢竟去年曠世IPO時已經出現過一次失敗的經歷。
  • 怎麼把身份證正反面放在一張圖片裡
    為大家演示下怎麼把生身份證放在一張圖片裡首先我們需要把身份證正反面做成電子版,我想這個就不需要我多說什麼,大家都會,把身份證正反面導入到電腦桌面上首先,我們需要打開畫圖板打開,這裡以win7系統來為大家演示,你可以在按照以下順序「開始菜單-附件-畫圖」打開畫圖板
  • 科技之路,雲日起步
    雲日公司被推選為協會副秘書長單位,具體牽頭負責協會的STEAM教育工作。科普教育和STEAM教育有著很深的聯繫。科普教育協會就有很多教育行業的人參加,包括不少教育部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專家。要從科技興趣、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四個方面入手,不能只偏科普活動周上。同一天,雲日科技推出的天賦測評、編程軟體、3D列印、VR教育、機器人等多類科技創新產品,在重慶和貴陽的科普活動展上同時亮相,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 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前段時間,同為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衝擊IPO,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表示「公司無法保持持續盈利」。同樣的話語也出現在了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裡雲從科技已經虧損了23億元。
  • 雲想科技:IPO點評:雲想科技
    安信國際12月7日發布對雲想科技的研報,摘要如下:公司概覽雲想科技是中國領先的短視頻營銷解決方案供應商及集中於泛娛樂的線上內容服務供應商。公司於2019年貢獻中國整體線上營銷市場的總收入約為0.5%。本次IPO融資主要目的包括:13.6%用於加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包括資訊科技基建、升級自主智慧財產權的DMP、升級內容製作及分發平臺等;57.6%用於提升與現有媒體合作夥伴的關係,擴大廣告主及媒體合作夥伴群以及達致多元化收入資源擴張業務;18.8%用於尋求上下遊行業參與者的策略投資與收購機會;10%用於一般運營資金。
  • 面料的經緯向區別、面料的正反面區別
    面料的經緯向區別、面料的正反面區別 2016-12-29 10:14:16 來源:全球紡織網 面料的經緯向區別(1)、如被鑑別的面料是有布邊的,則與布邊平行的紗線方向便是經向
  • 正反面列印怎麼操作?
    當第一面列印完畢,就會提示「將出紙器中已列印好的紙張取出重新放回送紙器中」,這時候放紙要注意翻轉到第二面,這樣列印出來的就是正反面了。另外,還有一種方法,即奇偶頁列印。將列印範圍設置為「僅奇數頁」,或者直接輸入頁面範圍,比如1,3,5-15。
  • 隱形眼鏡有正反面之分嗎怎麼區分
    原標題:隱形眼鏡有正反面之分嗎怎麼區分 隱形眼鏡是很多近視朋友們的福音,但是同時也是非常傷害眼睛的,那麼隱形眼鏡有正反面之分嗎怎麼區分? 隱形眼鏡多少度不能戴? 隱形眼鏡有正反面之分嗎怎麼區分: 1、將隱形眼鏡輕放在右手食指肚上,最低點沾著指肚,讓四周自然翹起。
  • 瀚雲科技牽手重慶工程學院
    2020年06月10日 18:07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6月10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新區企業瀚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雲科技)日前攜手重慶工程學院,持續推動產學研合作。
  • 雲從科技入選最具前景中國金融科技企業
    2020年06月30日 15:17 兩江新區官網  閱讀量:  6月30日,記者從兩江新區獲悉,入駐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的重慶中科雲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
  • 怎麼區分隱形眼鏡的正反面?
    怎麼區分隱形眼鏡的正反面呢?有以下幾個方法來判斷: 其一,浸泡法。 將隱形眼鏡從瓶子或者盒子裡取出來的時,清洗後就直接放入護理液裡。隔段時間過後,鏡片會慢慢變成正面朝上,很少有反面的。
  • 金融IT系統 X 雲 平安科技使能金融領域上雲
    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平安以其長遠的戰略眼光,早已瞄準「金融+科技」、「金融+生態」發展領域,提前布局雲計算、AI、區塊鏈等基礎科技核心能力的提升。  2016年銀監會下發《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銀行IT架構向雲計算遷移,並要求到2020年銀行業面相網際網路場景的重要信息全部遷移至雲計算平臺。
  • 雲從科技入駐蘇州人工智慧產業園
    近日,雲從科技「揚帆·金雞湖」蘇州喬遷入駐儀式在蘇州人工智慧產業園新辦公樓舉行。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組織部部長林小明,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長許文清等出席本次喬遷慶典。
  • 雲晰科技,做最懂商業的科技賦能者
    2017年,消費網際網路鼎盛之際,雲晰科技已經悄然布局產業網際網路,2018年風向一轉,連同BAT在內的眾多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擁抱產業網際網路,一時間,產業網際網路風起雲湧。從消費網際網路的流量驅動到產業網際網路的技術驅動,本質上都是市場競爭環境的自然選擇,聚焦垂直場景,做最懂商業的科技賦能者,雲晰科技是一家營銷科技化、商業數位化、技術智能化的智能商業科技公司,圍繞消費醫療、母嬰教育與服務、旅遊服務等垂直領域,打造美業雲、微鈴、雲智遊三款SaaS級雲產品,助力機構實現數位化商業模式革新和智慧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