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股書披露 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位,又有「國家隊」的光環加身,雲從科技卻與其他AI企業存在相同的痛。

或許是依圖科技謀求科創板上市刺激了同為「AI四小龍」之一的雲從,近日,雲從科技正式啟動IPO程序,與依圖科技爭奪科創板AI第一股。

12月6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雲從科技已正式啟動IPO程序,提交了上市招股書,準備全力衝刺科創板。

然而,作為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一位,又有「國家隊」的光環加身,雲從科技卻與其他AI企業存在相同的痛。流血上市、未來長期無法盈利、應收帳款高企等問題似乎成了AI企業的「標配」。

當雲從科技的財務狀況赤裸裸地展現在大眾面前,人們才發現這個看似高高在上的行業並沒有想像中過得好,雲從科技墜入凡間。

又一家「流血上市」的

AI獨角獸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有各自的不幸。」對於AI企業來說,列夫託爾斯泰的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AI企業連不幸的原因都是相同的。

前段時間,同為AI四小龍的依圖科技衝擊IPO,在招股書中依圖科技表示「公司無法保持持續盈利」。

同樣的話語也出現在了雲從科技的招股書中,「由於公司業務仍處於快速擴張期,研發費用將會持續增加,公司未來一定期間內存在無法盈利的風險。」

實際上,三年半的時間裡雲從科技已經虧損了23億元。

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雲從營業收入分別為6453萬元、4.84億元和8.07億元,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營收僅為2.2億元;在虧損方面,各報告期內其淨利潤分別為-1.06億元、-1.08億元、-17億元和-2.86億元。

鰲頭財經了解到,2019年的巨額虧損源於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確認股份支付費用13億元。

然而即使刨除這13億元,雲從當年的虧損也為4.06億元,其虧損額度逐年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雲從科技的虧損額度較同類企業較小,在同一報告期內,依圖科技淨虧損則分別為11.68億元、11.68億元、36.47億元和13.03億元。但三年半合計虧了72.62億元。

曠視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上半年營收分別為6780萬元、3.13億元、14.27億元以及9.49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裡虧了96.53億元。

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募資額度還是估值,雲從科技在同行業中都居於後位。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此次擬募資37.5億元,而早一步衝刺科創板的依圖科技則預計募資75.05億元。

估值方面,根據《2020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顯示,商湯科技估值為500億元、曠視科技估值為300億元、雲從科技估值為200億元、依圖科技估值為140億元,雲從科技的估值位列「AI四小龍」第三名。

AI企業本就投入周期長,盈利回報慢,在外界看來,雲從科技衝刺IPO是「跟風」、「隨大溜」的上市自救行為。

雲從科技聯合創始人姚志強曾對此公開表示:「上市是一件順勢而為或順水推舟的事情,不會因為任何外部原因改變雲從整體的計劃。」

業務面臨不確定性

雲從真到了順水推舟上市的關頭了嗎?至少在雲從自身看來是這樣的,自2015年獲得天使輪融資至今,雲從科技已經獲得10輪融資,其中包括今年5月18億元的C輪融資,而上市前的一級市場的高額融資則是獲取高估值的常規操作。

但在外界看來,雲從科技仍存在諸多問題,在商業模式上也存在不確定性,虧損上市後能否獲得青睞仍存變數。

首先便是其毛利率問題。招股書顯示,雲從科技目前主要業務分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兩部分,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雲從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6.12%、21.46%、38.89%和52.87%。

橫向比較之下,同一報告期內依圖科技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7.39%、54.55%、63.89%及 70.99%;曠視2017年到去年上半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2.1%、65.2%、64.6%。同時期比較下雲從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毛利率低的原因在於其定製化業務難以形成標準的定價區間。鰲頭財經了解到,雲從科技業務主要分為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但人工智慧解決方案佔比較高,這一具有非標性的業務也造成了其毛利率較行業內相比較低。

在成本結構上,雲從科技也是能「燒」的錢一分不省。在研發方面,2017年至今年上半年,其研發費用分別為 5940萬元、1.5億元、4.5億元和2.5億元,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06%、30.61%、56.25%和112.00%。

實際上,對於研發的巨額投入是行業普遍做法,但是鰲頭財經注意到,雲從科技銷售費用明顯偏高,2017年,銷售費用幾乎和營業收入持平,2020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幾乎佔總營業收入的一半,佔比較大。

「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研發費用都非常龐大的情況下,雲從科技一直處於燒錢狀態,未來幾年該如何扭虧為盈仍是其一大難題。」長期觀察AI領域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

雲從科技未來業務仍具有不確定性,在招股書中,雲從科技披露了大量與人臉識別有關的產品和服務。

具體來說,其人機協同作業系統中包括人臉識別服務軟體、Facego 人臉識別引擎、集成生物識別系統等等;在人工智慧解決方案裡也包括智能安防一體機、如意刷臉支付PAD、刷臉支付盒子等硬體。

而人臉識別卻在近期遇冷。今年12月1日,天津出臺《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明確禁止市場信用信息提供單位採集自然人生物識別系統;上個月,南京本地部分開發企業陸續接到通知拆除人臉識別系統,各地政府「防刷臉系統甚於防川」。

在這樣的嚴政策監管下,稍有不慎就可能觸及雷區。

AI企業要在通過技術獲取回報和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之間尋找平衡點,這對於雲從是一個考驗,但云從面臨的考驗不止於此,AI賽道的競爭愈發激烈,除「四小龍」外科大訊飛等企業也早已布局,雲從科技能否脫穎而出仍需要時間來解答。

作者丨君平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相關焦點

  • 雲從科技IPO 招股書披露多款刷臉支付方案
    行動支付網訊:12月3日,上交所官網信息顯示,已受理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並披露招股書。至此,「AI四小龍」已有3隻公布上市文件(其中曠視科技港股IPO失效,依圖科技科創板IPO審核狀態為「已問詢」)。
  • 雲從科技提交科創板上市招股書:上半年收入2.21億
    12月3日,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成為科創板又一家公開招股的據了解,雲從科技於2020年8月18日辦理輔導備案登記,中信建投擔任輔導機構。
  • 雲從科技的正反面
    從已披露信息看,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
  • 生益電子IPO:與母公司關聯交易多 招股書未披露傷亡事故
    作為華為的主要供應商,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益科技」600183.SH)的控股子公司生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生益電子」)在上海證券證券交易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擬在科創板上市,並在10月16日成功上會。
  • 雲從科技IPO上市,AI四小龍同路不同歸
    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量子位(ID:QbitAI)作者:關注前沿科技有意思。越來越多AI明星公司上市,有意思。在雲從科技IPO上市節奏明確、招股書披露後,當初外界因AI視覺而並稱的「AI四小龍」,現在已有3家走向公眾市場。
  • 網易披露招股書:6月11日上市 股份代碼9999.HK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網易最新資訊 > 正文 網易披露招股書:6月11日上市 股份代碼9999.HK
  • 雲從科技的「IPO焦慮症」
    商湯科技對於IPO的消息,一直表示「不予置評」。目前進展比較快的反而是依圖科技和雲從科技,雙方開始IPO的時間相差無幾。在11月4日,根據上交所官網信息,依圖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目前雲從科技也已正式遞交上市招股書。但IPO這劑「良藥」能否把他們「搶救」過來仍不得而知,畢竟去年曠世IPO時已經出現過一次失敗的經歷。
  • 美的中央研究院胡斯特:讓尖端技術墜入凡間,顛覆人們的衣食住行!|U30
    空氣動力學、對旋技術、流體力學...這些普通人難以觸及的尖端學科和技術,如今已經墜入凡間,被運用在普通家電上,顛覆了人們的衣食住行。
  • 百融雲創赴港IPO背後:招股書出現離譜錯誤 旗下產品被投訴超千次
    據港交所12月7日披露,百融雲創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摩根史坦利、中金與民銀資本為聯席保薦人。百融雲創成立於2014年3月,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於2019 年,按收入計,公司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金融大數據分析解決方案供應商。
  • 衝刺上市的雲從科技在布希麼局?
    雲從科技是做什麼的?答:「一家提供高效人機協同作業系統和行業解決方案的人工智慧企業。」 日前,AI 獨角獸雲從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受理,在招股書中,重點提到的 「人機協同作業系統」 刷新了外界固有認知。
  • 東威科技應收款與客戶應付款差異大,行政處罰披露還半遮半掩?
    此外,東威科技下屬全資子公司崑山東威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威機械)受到淮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但是招股書對此卻毫無披露。因侵犯商業秘密被行政處罰,招股書卻未披露2019年2月20日,東威科技下屬子公司東威機械受到行政處罰。可是,招股書對此卻沒有任何信息披露。
  • AI獨角獸成立僅5年 雲從科技IPO是突圍還是涅槃?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報告期內巨虧23億 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報告期內巨虧23億 雲從科技綜合毛利率遠低於同行 來源:和訊科技 • 2020-12-08 10:49:57 12月3日,雲從科技在科創板遞交招股書,作為
  • IPO資訊|雲從科技引發AI上市潮 科創板設立初顯成效
    12月初,AI明星企業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也在科創板正式提交了IPO招股書。不出意料的是,招股書披露後,雲從首先被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財務數據、研發投入,集中於營收、淨利和盈利。
  • 正帆科技IPO:收款全靠打官司 信息披露前後矛盾如何自圓其說
    但云創財經研究員發現,正帆科技近年以來應收帳款餘額直線飆升,大量貨款出現了收款困難的情況,以至於只能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另外,正帆科技同時也是一家新三板公司,不過奇怪的是,正帆科技在新三板披露中描述的子公司的情況與招股書中披露的情況前後矛盾,為何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披露?這也需要正帆科技做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 IPO雷達|研發投入偏低,AI公司雲從科技 「中庸」到底?
    記者 | 曹立CL編輯 | 陳菲遐1近日,雲從科技披露了上市招股書,揭開了這個最年輕AI小龍的面紗。雲從科技在AI四小龍中絕對算是異類。從已披露信息看,商湯科技是AI平臺型公司、AI算法提供商;曠視科技則是人工智慧產品和解決方案公司,通過專注物聯網等領域挖掘算法價值;依圖科技將晶片技術與算法技術結合,向AI算力技術及產品領域發力;雲從科技則聚焦人機協同戰略,主推作業系統,面向行業提供人機協同作業系統與解決方案。不出意料的是,雲從科技依然處於虧損狀態。
  • 雲從科技衝刺科創板:3年虧損20億 預計未來二三年觸及盈虧平衡點
    【TechWeb】12月6日消息,人工智慧公司雲從科技近日在上交所披露上市文件,正式衝刺科創板上市。不過,對於公司的虧損現狀,雲從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雖然公司處於虧損階段,但仍在高增長階段,預計未來兩三年將觸及盈虧平衡點。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其創始團隊來自於中國科學院,資方背景也多為產業基金。成立至今, 雲從科技共完成了5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超過53億元。
  • 【螞蟻招股書風險披露創紀錄?巴曙松:與國際成熟規則接軌】8月25日...
    2020-08-25 17:40:46來源:FX168 【螞蟻招股書風險披露創紀錄巴曙松:與國際成熟規則接軌】8月25日,螞蟻集團在科創板披露的招股書中,關於風險因素的披露數量之多,將在國內資本市場創新紀錄。巴曙松認為,招股書對於風險信息的充分披露,可以說是整個科創板註冊制改革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資本市場與國際成熟規則接軌,正在從最基本、也是最為關鍵的信息披露開始。螞蟻集團在風險因素上應披盡披、公開透明的做法,正是將海外成熟經驗帶回內地,或將開創國內資本市場的新風尚。
  • 羅胖的思維造物披露招股書:一場跨年演講收入超千萬,或成知識付費...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月25日,「羅輯思維」母公司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思維造物」)披露創業板IPO招股書。 在線課程方面, 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每門課程產品的銷售單價呈下降趨勢,從 99.96 元/門、71.45 元/門、56.92 元/門降至 55.70 元/門,但每講課程產品的銷售單價上升,從0.54 元/講、0.80 元/講、1.08 元/ 講上升至 1.49 元/講。
  • 曠視招股書披露:2019 年上半年營收 9.49 億,阿里系持股近 30%
    (Megvii)正式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從而證實了前不久的傳言。通過這份招股書,我們也能夠看到曠視在業務、營收、股權、股東、人才等方面的諸多信息,也有助於行業在商業和資本回報的維度上更加深入地了解 AI。在此,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也提取了該招股書的關鍵信息。 曠視的業務發展狀況曠視是一家成立於 2011 年的人工智慧公司,聯合創始人分別為印奇、唐文斌和楊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