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已有50家醫療機構推廣醫保電子憑證,享受預約掛號、費用結算等便捷
近期上海市民在看病就診感受到新變化:只要一部手機,無須攜帶醫保卡甚至醫保本子,就能完成所有就診流程。上線「脫線支付」的醫保電子憑證,未來將讓更多病家享受到從預約掛號、費用結算到送藥上門的一系列便捷。記者獲悉:截至6月18日,全市已有50家醫療機構上線醫保電子憑證,初步目標是試點推廣128家醫療機構。
攜帶一部手機「暢行醫院」
6月4日21時28分,上海首張通過醫保電子憑證產生的發票在閔行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誕生,這也是上海市首家上線「醫保五期」的公立醫療機構。七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成功升級系統,患者無須攜帶醫保卡,憑醫保電子憑證就可以在醫院就診,實現一站式就醫,打破傳統就醫模式。
攜帶一部手機就能「行走醫院」?傳統就醫過程中,實體醫保卡是醫保患者就診看病時必不可少的。而有了醫保電子憑證後,患者可通過手機在線申領,實現掃碼掛號、脫卡支付一系列操作。這也意味著,無論是掛號、候診、就診、取藥、檢查、檢驗、入院、出院,不用醫保卡就能完成,真正實現「一部手機,暢行醫院」。
6月上旬起,上海多家醫療機構陸續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市民劉先生作為體驗者,深感便捷。11日他前往就診,排至掛號窗口時,突然發現沒帶醫保卡。「醫院今天剛上線新功能,支持醫保卡脫卡交易,只需關注醫院公眾號,使用手機在線申請醫保電子憑證,申請成功後,憑二維碼到窗口掃一掃,就能完成醫保就醫了。」當被告知新功能後,劉先生經過在線激活、掃臉認證,僅1分鐘時間,就在微信綁定了自己的醫保電子憑證,順利前往診室候診。
改善跨省醫保就醫便捷度
「醫保電子憑證」是什麼概念?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負責人介紹:它是由國家醫保信息平臺統一籤發,基於醫保基礎信息庫為全體參保人員生成的醫保身份識別電子介質。電子憑證通過實名/實人認證技術,採用加密算法形成電子標識,具備安全可靠、認證唯一等重要特點。
專家補充,「推廣醫保電子憑證是國家醫保局2020年的重點工作之一。醫保電子憑證是全國醫保線上業務唯一身份憑證,參保人可通過電子憑證享受各類在線醫療保障服務,包括醫保業務辦理、醫保帳戶查詢、醫保就診和購藥支付等。」
「醫保電子憑證」不但為線下就診帶來便利,而且在疫情期間興起的網際網路醫院同樣適用。瑞金醫院負責人說,線上網際網路醫院同樣可以完成在線醫保結算支付,市民可直接享受到藥品快遞上門的服務。目前市民可通過隨申辦APP、支付寶市民中心、微信城市服務等渠道,實名認證申領「醫保電子憑證」。微信僅支持實名制申請本人醫保電子憑證。
記者翻閱文件,去年11月國家醫保部門提出:推出醫保電子憑證、逐步實現無卡就醫,同時完善適應人口流動的醫保服務體系,簡化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備案手續,推動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試點。此後,全國多個省份已著手探索醫保電子憑證。來自上海的數據顯示,迄今已有50家醫療機構推廣醫保電子憑證,下一步預計還將有128家醫療機構實現醫保電子憑證。
「無卡就醫」,為傳統診療帶來怎樣的顛覆性變化?更便捷流程、更順暢結算,醫院管理者、患者均從中獲益。「以前只看到一張發票列印出來,不知道醫保費用怎麼結算,現在看病之時透明度更高了。」市民周先生常年患有風溼病,嘗試了醫保電子憑證後說。而在管理者看來,升級醫保系統後為時間、人力成本的節省等也帶來很大空間。
「醫保電子憑證」不僅是「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如此簡單,它更涉及醫療資源分配與利用的系統性工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近些年,國內隨著人口流動性增加,異地就醫難問題日益凸顯。異地就醫後續報銷流程繁瑣,以「醫保電子憑證」為載體邁出第一步,實現標準全國統一、跨區域互認,未來跨省醫保就醫的便捷度將能得到大幅改善,由此打破各地區各自為政的醫保體系,為更多病家帶來福祉。
原標題:沒帶醫保卡,也能憑手機在醫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