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女兒今年8歲了。從幼兒園到現在報的興趣班有估計有十來種了。有舞蹈、畫畫、跆拳道、語言藝術、早期結構(樂高)、小提琴、圍棋、英語、幼小銜接的網絡數學、聲樂。從培訓機構到少年宮到請專業人士一對二培訓都有嘗試。當時恨不得把孩子把可能感興趣的培訓班一一嘗試,從而去挖掘她的「天賦」。經過幾年的嘗試,回過頭才發現自己入了多少坑。
1、老大才上幼兒園的時候,並沒有報興趣班。一天寶寶回家後說要報美術和舞蹈,覺得奇怪,細問之下,發現是老師讓說的。看著別的同學差不多都報了幼兒園的興趣班,也跟著報了。孩子在學校學了啥,回來給我看看,我們還覺得瞞稀奇,挺滿意。
2、與同事了解孩子幼兒園興趣班後,發現我家報的還挺少的。看著人家朋友圈的孩子琴棋書畫似乎樣樣在行,而我家的畫畫和舞蹈還是處於塗鴉和隨便揮舞,不禁充滿了焦慮。
3、我和老公及家人從小都沒有上過幼兒園,家裡也沒有藝術氣息。對選擇什麼興趣班也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看著育兒專家個個都在說孩子啟蒙的重要性,很擔心因沒發現孩子天賦而錯過她是某方面天才的機會。
就這樣,在了解和考察後在專業培訓機構報了畫畫、舞蹈、跆拳道,為了對比專業機構和少年宮的教授水平,特地在少年宮搶到了同等條件的舞蹈、畫畫,外加一門語言藝術。
1、孩子報了興趣班以後,感覺完成了一項重大任務似的。像是總算是交給老師去發現與評判我家孩子是否具備這方面的潛質,沒有耽誤「天才」的誕生。
2、幼兒園上學是以玩得開心為主。很自然認為,去參與興趣班培訓也以玩得開心為主了。每次學完之後看到孩子開開心心,還和你分享今天上課的趣事,然後再完成老師布置的一次作業似乎就是非常圓滿的成功。就這樣,我們總是在忙碌於送孩子上課和接孩子上課的路上,完成各培訓班每周一次的作業,發一下視頻在群裡給老師點評似乎都比較吃力。很多時候因為其他事情忘記作業沒發。
1、記得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從來沒有加強練習和溫故知新的概念。看到孩子每周從幼兒園回來在家裡東摸摸西搞搞,開開心心的吃好喝好聽話就很滿足了。認為興趣班是把孩子送給老師,老師才是挖掘我家孩子是否有「天賦」的人。
2、認為孩子要是感興趣,肯定會自己去做,無需我們額外要求,而被要求做的事,肯定是不喜歡的。大家不都在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
在幼兒園大班的時候,部分孩子都表現出自己過人的一面了。回頭看看自己孩子,興趣班倒是挺多,但是沒一個拿得出手。比如小她兩歲的妹妹,在家沒事兒就畫一幅畫在家人群裡曬曬,幾次下來,畫的畫活靈活現比我家學了兩年的還好。再一次印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入小學時,我選擇放棄她的畫畫和舞蹈。我重新選擇了圍棋、樂高、小提琴、聲樂四個興趣班。
而讓我幡然醒悟不再執著於發現她的興趣,而是培養和激發她的興趣是跳繩這件事。
一年級學校舉行秋季運動會,有跑步和跳繩等選項可以選擇。孩子向來比較自負,認為自己啥都比人家強,自發的報了跳繩。我還笑話她跳繩跳成那樣肯定不行,但是她堅持要報我也不好反駁,心想重在參與。
另一方面,怕她到時候拿名次太低,她受到打擊,所以在比賽前兩周,我每晚下班回家讓她練習跳繩。跳繩是我們小時候的特長,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這方面,我還是很有經驗的。
在開始練習的時候她總是找不到加快速度的方法,手持繩子也不對,幾次練習都沒有什麼突破性的進步。她自己也很洩氣,表示想放棄,看她這麼輕易就想放棄,我氣不過訓斥她遇到挫折就想放棄等等,還吼她「不想練就算了,反正是你自己要參加跳繩的,丟臉又不是丟我的臉?」,結果是不歡而散。
本以為她被我訓斥會放棄,但是沒過兩天我一下班回家後她很驚喜的告訴我她找到了跳得快的方法,要示範給我看。看了之後果然是進步了,我也挺替她開心的。然後我又帶著她一起練習,並親自示範一起摸索我跳得快的原因在哪裡,是握繩子的手沒繃直?是跳的時候膝蓋是彎曲的?還是我們應該用腳尖跳等等。才發現,孩子其實都有好勝心,說放棄不過是希望得到我們的寬慰。
我們找到了自己認為的原因並加強練習。通過每晚不停的訓練,眼看著她從一分鐘70個到90個到110個到150個。每一次突破記錄,我們都一起歡呼,分享到家人群,十分開心、滿足和得意。作為成年的我們曾經示範了一下,跳100個就很累了。看她發現我們大人都不如她的時候,她奮進更足了,到賽前兩天時甚至跳出了166一分鐘的成績。
天公不作美,運動會前一天晚上她忽然高燒39度。婆婆和老公不讓她參加比賽。看著她最近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我說聽取她的意見,她說想參加,因為想拿獎。最後取得成績是一分鐘126個。小組第一,沒有拿到跳繩項目名次。跳繩項目第一名是167個每分鐘。
看到成績她有些難過,我們安慰她是因為生病,如果沒有生病拿名次是肯定的,告訴她來年再戰。讓她明白有實力不怕失誤,以後有的是機會展現自己的道理。
自此之後,她沒事就練習跳繩,甚至挑戰一次兩分鐘三分鐘跳繩,去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還特地央求我買了個計時器,她可以自主練習!
看到她這次意外的表現,我突然醒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天賦是自帶的」我們一直曲解了這個意思。
孩子懵懂無知,根本沒有能力去辨別對一件新事物是否感興趣。貪玩、怕遇到挫折、喜歡被表揚是人的天性。沒有經歷過磨練的興趣始終是禁不住考驗的。在經歷過訓練,一次次克服困難、身上的弱點、實現自我價值而取得的成就感才是永恆的。這個成就感會告訴你,我是真的行。繼而給你繼續實現更高成就的動力。
孩子去年學了圍棋課,老師說我家孩子聰明,就報了圍棋訓練課。興致勃勃參加考級,結果比較慘澹,才升一個級。疫情期間在家封閉了一個多月,剛好有時間督促孩子學習。每天安排圍棋練習,遇到輸棋的時候很洩氣沒有繼續練習,但是在我把這個當作任務一樣每天必須下棋三盤以上,無論輸贏讓她堅持了兩個月。等圍棋培訓班再次開啟網絡課的時候,她是班裡最高級別的小棋手。這個第一的榮譽讓她愛上了圍棋課,經常問我面授班什麼時候開課,好想念老師。
世上哪有那麼多天賦異稟、無師自通的科學家?不都是通過99%的汗水加1%的天賦得來的嗎?
興趣班最終是否能有所成稱為特長,不是源於一開始的好奇,而是在經歷不斷磨練、挫折、失敗、堅持後取得成功的成就感。
如果再返回到孩子小時候,無論她選擇什麼培訓班,我都積極參與其中,和她一起經歷挫折、失敗、通過鼓勵和淳淳教導引導她一步步取得成功。相信我不必讓她經歷如此多的興趣班後還是無所特長。
好在一切還不晚,對於以後,我們都知道了堅持不懈、不輕易言棄的重要性。擁有這個品質,相信以後遇到什麼都們都不會害怕了。這才是我們需要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