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一個月,新收入準則全面執行?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到底是個啥?

2020-12-18 億企贏四川

2021年還有不足一個月了,也就意味著———新收入準則全面執行在即。

根據財政部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只要是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都需要開始施行新收入準則了。

今天,咱們結合案例聊一聊,新收入準則的重要知識點!

新收入準則產生了新的資產負債表項目:合同負債。

根據新收入準則第六章、列報—第四十一條:

合同負債,是指企業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的義務。比如,企業在轉讓承諾的商品之前已收取的款項。

咋一看,怎麼這麼像預收帳款?

合同負債和預收帳款還是有明顯區別的。

根據《新收入準則應用指南》:

兩者相同點都是先收錢再提供商品,不同在於:

1、「合同負債」是在構成履約義務的前提下確認,在一項預收款不構成履約義務時,原則上不以合同負債進行核算,而是以預收帳款核算。

也就是說,在合同訂立前已收到的對價不能作為合同負債,可作為預收帳款。

2、「預收帳款」並不強調和客戶已籤訂合同。

也就是說,在合同籤訂成立前已收到的對價,可以作為預收帳款。如果合同一旦正式成立,需要將預收帳款轉入合同負債。

還有一個核算範圍的區別在於:

預收帳款往往是商品和交貨期等已經確定,而合同負債是商品和交貨期等還不確定。

合同負債不但能夠核算實際收到的預收款,還能夠核算未實際到帳但已擁有收款權的預收款。

比如,對於已經籤訂合同但是還未收到款項的業務,可以進行如下核算:

借:應收帳款(或應收票據

貸:合同負債

但是預收帳款科目,只能在實際收取對價後才能確認,所以實務中我們幾乎不會見到「借:應收帳款(或應收票據);貸:預收帳款」的會計處理。

這裡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甲公司是一家會員制健身俱樂部。甲公司與客戶籤訂了為期2年的合同,客戶入會之後可以隨時在俱樂部健身。

除年費2000元之外,甲公司還向客戶收取了40元的入會費,用於補償俱樂部為客戶註冊登記、準備會籍資料、製作健身卡等花費的成本。甲公司收取入會費和年費均無需返還(不考慮稅費情況)。

【分析】

1、甲公司承諾的服務是向客戶提供健身服務(可隨時使用的健身場地),甲公司為提供服務進行的初始活動是註冊登記、準備會籍資料、製作健身卡。

2、收取40元的入會費但並未向客戶提供實際服務,而只是一些內部行政管理性質的工作。因此,該入會費實質上是客戶為健身服務所支付的對價的一部分。

3、甲公司應當將作為健身服務的預收款2000元與收取的年費40元,合計2040元計入「合同負債」,然後在2年內平均轉為收入,也就是每年確認收入1020元。

常見的買商品送積分業務,也是會用到「合同負債」這個科目。

我們再來看一個案例:

【案例】2020年1月1日,甲公司開始推行一項獎勵積分計劃。根據該計劃,客戶在甲公司每消費10元可獲得1個積分,每個積分從次月開始在購物時可以抵減1元。

截至2020年1月31日,客戶共消費10萬元,可獲得1萬個積分。根據歷史經驗,甲公司估計該積分的兌換率為95%。

假設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客戶共兌換了4500個積分。甲公司如何進行帳務處理?(不考慮稅費影響)

【分析】

1、根據新收入準則,客戶支付的10萬對價包含了商品價值以及積分價值,應當按照兩者公允價值比例分攤。

按照歷史兌換率,積分預計兌換9500個,公允價值9500元。

計算分攤至商品的交易價格= [ 100000 ÷( 100000 + 9500)]*100000 = 91324(元)

計算分攤至積分的交易價格= [ 9500 ÷( 100000 + 9500)]*100000 = 8676(元)

甲公司2020年1月31日的帳務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0000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商品 91324 元

合同負債-積分 8676 元

2、2020年12月,客戶共兌換了4500個積分,按照比例折算出公允價值,以此確認收入。

兌換積分應當確認收入=(4500÷9500)*8676 = 4110(元)

甲公司的帳務處理如下:

借:合同負債 4110元

貸:主營業務收入4110元

剩餘的合同負債4,566元(8676-4110),在實際消費時轉為主營業務收入,如果說客戶未使用而過期了,甲公司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

除了「合同負債」,還有「合同資產」,也是困擾不少小夥伴。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合同資產,是指企業已向客戶轉讓商品而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且該權利取決於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

聽上去似乎有點像應收帳款?

「合同資產」和「應收帳款」,有什麼區別?

合同資產強調有權收取對價的權利取決於時間流逝之外的其他因素。比如,企業向客戶銷售兩項可明確區分的商品,合同規定交付了A商品後,還不能收款,只有交付B商品之後才有收款權利。企業應當將對於A商品的收款權作為合同資產。

【案例】2020年8月1日,甲公司與客戶籤訂合同,向其銷售A、B兩項商品。A商品的單獨市場售價為6000元;B商品的售價為24000元,合同打包價為25000元。

合同約定,A商品於合同籤訂後三日內交付,B商品則在一個月之後交付,只有當兩項商品全部交付之後,甲公司才有權收取25 000元的價款。

假定A商品和B商品分別構成單項履約義務,其控制權在交付時轉移給客戶(假定不考慮相關稅費影響)。

【分析】

1、交付A商品時,控制權已經轉移,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分攤合同價款,確認收入。但是由於收款權不能確定,只能作為合同資產。

分攤至A商品價款為=[6 000 ÷( 6 000 +24 000))] * 25 000=5000元。

借:合同資產 5 000

貸:主營業務收入 5 000

2、交付B商品時,控制權已經轉移,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分攤合同價款,確認收入。同時,已經可確定收款權,所以應將之前確認的5000元合同資產轉入應收帳款。

分攤至B商品的合同價款為= [(24 000 ÷ ( 6 000 + 24 000)) * 25 000]=20000元。

借:應收帳款 25 000

貸:合同資產 5 000

主營業務收入 20 000

相關焦點

  • 預收帳款與合同負債的區別和聯繫|風雲課堂
    」2017年,會計準則在2006年的基礎上經歷過一波大修訂,合同資產、合同負債的概念就是在當年7月5日隨「新會計準則14號——收入」提出的。其中,合同負債是在新收入準則下對原預收帳款科目作出的進一步增補,但很多初學者容易混淆這兩個概念。
  • 2021新收入準則全面施行,新增會計科目速速查收!
    全面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都必須使用新收入準則進行收入的確認了。新收入準則增加的會計科目包括了:合同資產、合同負債、合同履約成本及相應減值準備、合同取得成本及相應減值準備、應收退貨成本。 1.會計科目:合同履約成本 核算內容:核算企業為履行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所發生的、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準則規範範圍且按照本準則應當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成本。
  • 新保險合同準則八大看點 對保險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在反覆聽取各方意見和模擬測試分析的基礎上,會計司對徵求意見稿作了進一步修改完善,履行財政部審核批准程序後,形成終稿,於2020年12月正式發布。保險合同準則修訂主要內容新保險合同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
  • 《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落地
    新準則執行後,原本執行準則的企業不再執行上述現行準則以及《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企業籤發的保險合同、分入和分出的再保險合同、在合同轉讓或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併中取得的保險合同和再保險合同,都需按照新準則進行確認、計量和相關信息的列報。
  • 新保險合同準則發布!壽險公司收入將受較大影響
    12月24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以下簡稱新保險合同準則)。新保險合同準則要求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剔除投資成分、不再區分壽險合同和非壽險合同、新增具有直接參與分紅特徵的保險合同計量方法。
  • 執行新收入準則後如何更改帳套會計科目和會計制度備案?
    執行新收入準則後如何更改帳套會計科目和會計制度備案? 彭懷文 問:我們聽了課,說要用新收入準則,聽說建築企業需要新增14個科目,我們的帳套怎麼改?財務制度備案是不是也要修改,怎麼改?
  •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保險合同準則發布實施答記者問
    答:新保險合同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修訂的主要內容如下:(一)完善保險合同定義和合同合併分拆原準則下的保險合同定義未對保險風險對保單持有人影響、保險風險包含內容等作出明確要求,導致實務中對保險合同的理解不一致。
  • 新收入準則各主要科目運用的重點提示
    會計雅苑轉載之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CPA研習社,歡迎關注。新收入準則於2020年1月1日開始在國內上市、非上市公司普遍執行。2020年度半年報正在陸續披露。本文就半年報中新收入準則各主要科目的應用情況進行闡述並作要點提示。
  • 2021年確定實施新收入準則!你掌握了嗎?
    2021年1月1日起,所有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就都要執行新收入準則了!新收入準則相比現行準則有哪些變化呢?有會用到哪些新的會計科目?具體如何使用你都掌握了嗎?不懂?那就和我一起學習吧~2021起 全部施行新收入準則!
  • 保險合同新會計準則擠出壽險保費收入「水分」
    財聯社12月24日訊,財政部12月24日在官網上正式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業內人士表示,上述保險合同新準則將使我國在保險合同方面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而另一面,與現行會計準則相比,新準則在保險服務收入確認、保險合同負債計量等方面作了較大修改,將使得保險公司的收入,尤其是壽險公司的收入發生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可能達到60%~70%,其收入結構乃至戰略運營將被重構。
  • 安永:財政部修訂發布《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
    1)實施時間表新保險合同準則的實施採取分步到位的辦法——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並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自2023年1月1日起執行;其他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企業自2026年1月1日起執行。同時,允許企業提前執行。這樣的安排給我國大部分保險企業實施新保險合同準則還是留足了時間。
  • 凱文教育:根據新收入準則將預收款項調整至合同負債 2020-2021學生...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3日訊,有投資者向凱文教育(002659)提問, 通過觀察三季報。發現三季報合同負債大增,通過計算可得出預收學費將近3億元,比去年同期2.4億多出將近6000萬,請問是學費及其他費用上漲了還是學生增加了?
  • 案例解析執行新租賃準則後使用權資產折舊的納稅調整與填報
    企業執行新租賃準則後,除低價值租賃和短期租賃可以簡化處理外,承租人會確認"使用權資產",並且也會折舊;執行新租賃準則後,承租人不再區分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
  • 還在傻傻地搞不清新會計準則中合同資產與應收帳款?現在就告訴你
    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允許企業提前執行。1.什麼是應收款項應收款項是企業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的權利。只有在合同對價到期支付之前僅僅隨著時間的流逝即可收款的權利,才是無條件的收款權。有時,企業有可能需要在未來返還全部或部分的合同對價(例如,企業在附有銷售退回條款的合同下收取的合同對價),但是,企業仍然擁有無條件收取合同對價的權利,未來返還合同對價的潛在義務並不會影響企業收取對價總額的現時權利,因此,企業仍應當確認一項應收款項,同時將預計未來需要返還的部分確認為一項負債。
  • 一文拆解新收入準則12大科目
    合同取得成本合同取得成本減值準備應收退貨成本合同資產合同資產減值準備合同負債對於新收入準則,核心在於五步法模型,基礎前提是要掌握這12個科目的運用在存在未確認融資費用或收益的情況下,2007年的收入準則,是按照應收合同或者協議價款的公允價值(折現值)來確認;而新收入準則是按照「假定客戶在取得商品控制權時即以現金支付的應付金額(現銷價格)」來確認。
  • 新租賃準則實施在即!深度解析新租賃準則核心變化及影響
    新租賃準則有效借鑑國際準則,又考慮了我國實際情況,除明確使用權資產僅應採用成本模式進行後續計量外,與國際新租賃準則基本趨同,是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並保持持續全面趨同的重要成果。 分階段實施時間表和範圍
  • 新準則:合同履約成本核算哪些內容
    合同履約成本屬於收入準則新增的會計科目,用來核算企業為履行當前或預期取得的合同所發生的、不屬於其他企業會計準則規範範圍且按照收入準則應當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成本。新收入準則不再用成本科目單獨反映施工過程中的毛利或虧損,資產負債表日,根據履約進度計算出本期應確認的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合同毛利是通過利潤表的營業利潤項目來反映,核算過程比較直觀簡潔。
  • 新會計準則取消經營租賃和融資租賃的分類
    財政部會計司有關負責人就新租賃準則發布實施答記者問2018年12月14日 來源:會計司2018年12月7日,財政部修訂發布了《企業會計準則第21號——租賃》(以下簡稱「新租賃準則」),這是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保持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全面趨同的重要成果。
  • 新收入準則合同成本
    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有關傳統美國公認會計準則(US GAAP)的指導,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實體可以選擇將直接和增量合同收購成本(如銷售佣金)資本化,儘管許多實體在發生時已將此類成本支出。相比之下,在專題606下,獲得客戶合同的增量成本和履行符合規定標準的合同的成本,如果可以收回,則應作為合同成本資產予以資本化。如果預期攤銷期(包括特別預期的更新)為12個月或更短,則獲得合同的成本不需要資本化。選擇不將成本資本化以獲得合同的實體應在其所有業務單位或部門中一致地應用這種實用的權宜之計。
  • 新保險合同準則落地 有助於推動行業回歸本源
    因此,修訂原準則進而對保險行業合同會計加以規範顯得尤為必要。  此次修訂發布新保險合同準則的另一重要背景在於,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分別於2017年5月和2020年6月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保險合同》和《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17號〉的修訂》將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根據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路線圖,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應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保持持續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