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止咳水」給「邦友」帶來大的痛楚。「喝上癮了,大夫救我!」
它不是海洛因,也並非搖頭丸,但如過量服用會把你拖入癮君子的行列。「對它的依賴讓我得了『低鉀症』。每天,後背和胸部就像被針刺一樣疼。」一位成癮者說。另一個人為了更「HIGH」,把它和可樂一起喝下去,吐出來的是「一條條淡黃色的泡沫」。還有一名學生,因為長期服用難以正常呼吸。在某個周六的早晨,他因胸悶從宿舍的床上掉下來,距門只有二十多釐米。
但是全身無力,根本喊不出聲來。如果不是返校的舍友,他就沒命了……
在一個醫生論壇上,名為「塗鴉」的網友留言:喝它上癮了啊!請大夫救我!我才19歲!還有大把的人生……迄今,無法確切統計多少人受到它的危害。但幾個數據足以顯示成癮者群體的龐大:記者暗訪的廣東東莞麻湧———一個小鎮,服食者至少100人,此藥每周銷售量約3000瓶;廣東省第二人民醫院的何日輝,一位專業治療「藥物成癮」的醫生,整天忙於接待來前來戒癮的患者,那些人遍布全國,從新疆到河北、從瀋陽到廣東;而在天涯論壇、百度貼吧等大型網站上,癮君子們已經形成了社區,還有幾十個人開了博客,痛斥這種東西帶來的危害;甚至一些網絡原創小說裡,也引入了它。這就是聯邦止咳露,一種本用於鎮定、止咳的處方藥,由於被濫用,造成了預想不到的後果。
「神仙水」的誘惑
據成癮科醫生何日輝介紹,止咳露等藥物濫用,早在1980年代的香港就出現過。它們均含有「磷酸可待因」,能引起中樞神經興奮,強度大概為嗎啡的1/4。如果過量服用3個月以上,藥癮就會像影子一樣尾隨著你。這是一種超劑量的服用———何日輝的病人李樂,一個18歲的廣東高中生,在過去3年中,喝過的「聯邦」超過1000瓶,最高記錄是一天14瓶。每瓶容量為120毫升,這相當於喝掉近4斤水。他們管自己的小圈子叫「愛邦族」,大家互稱「邦友」。李樂最早接觸聯邦止咳露是在一次課間休息中。「當時看到同學在喝,自己覺得很好奇。」他回憶說,「為了不在同學前丟面子,兩眼一閉,就把剩下的半瓶倒進嘴裡。」他贏得了朋友們的「尊重」,正式成為一名「邦友」。在李樂成為「邦友」前,從未意識到飲用止咳露的風險。
「頂多是一種興奮劑。」絕大部分人是這樣被誘惑的。「邦友」多數在20歲以內,缺乏判斷力及自我保護意識。與吸毒一樣,從最初的嘗試,到每天1瓶、兩瓶,直至更多……單純的「聯邦」已不能滿足李樂們「HIGH」的欲望,於是,「止咳露」混合了可樂、紅牛或者冰紅茶——「愛邦族」把它們稱為「神仙水」。銷售者為了更多利潤,甚至採用了「買一瓶止咳水送一瓶可樂、買兩瓶送包煙」的策略。而「曲馬多」等藥品以及香菸,也成為讓「邦友」們更興奮的佐料。
難以掌控的銷售鏈
李樂依賴的聯邦止咳露,來自學校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在同學引薦下,老闆把藏在收銀櫃檯下的「止咳水」賣給了他。記者通過多個案例調查得知:除藥店外,學生們會從以下幾個途徑得到「聯邦」:1.通過各種欺騙性行為離開學校,在附近的食品店中購買;2.利用買早餐、午餐機會,小販送貨上門;3.在校園圍牆外,賣者用「放飛機」手法扔進來,學生也將錢扔出圍牆;4.部分學生帶回校轉賣。「這都是非法的。」廣州市藥監局流通監管處副處長徐國炬說。按照規定:便利店沒有藥品經營許可證,不能售藥。即使擁有許可證,在沒有醫生處方的情況下,向學生出售「處方藥」也屬違規。
徐國炬說,聯邦止咳露屬於「嚴格管理」的處方藥。從1998年開始,國家藥監局針對「止咳水」的濫用,對其進行了重點監控。深圳致君製藥有限公司開始改進它的銷售模式:從2006年9月起,該公司已採取了「一級直銷模式」,嚴格控制流通渠道。他們在每個區域確定幾家協議特許經銷商,建立「藥廠———特許經銷商———醫院、診所、衛生院、藥店等銷售終端的三級流程控制」。但遺憾的是,2007年4月9日,記者在東莞市麻湧鎮暗訪,仍然輕鬆買到了10瓶聯邦止咳露,根本不需醫生處方。聽說記者要把藥倒賣到武漢,藥店老闆甚至願意長期大量供貨。
網絡推波助瀾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通過網絡獲得止咳水,正成為「邦友」們的新選擇。用Google搜索「求購止咳露」,顯示的網頁有十幾萬個。而在百度貼吧「聯邦止咳露」論壇上,有關求購和出售的信息約1000篇——上面可以查到各種止咳露的標價和數量,還可以交流飲用後的感受,文末大多留下QQ號或手機號。而在國內最受歡迎的個人交易網上平臺「淘寶網」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淘友」公開叫賣「夫人止咳露」和「聯邦止咳露」,競價從17.5元到82元不等。記者查詢後發現,已經顯示多宗大額交易記錄。(據《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