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戰疫|我創作了一支評彈,想唱給那個剪髮護士聽

2020-12-23 新民晚報

由上海曲藝家協會主席吳新伯作詞,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評彈演員陸錦花作曲並表演的評彈《秀髮》今天發布。陸錦花說,這是她為奮戰武漢抗疫第一線,為了工作不惜剪掉長發的復旦大學附屬閔行醫院90後護士劉文進創作的。「我就想一支評彈給她聽,這是我寫給她的,也是寫給所有在一線抗疫的上海醫護工作者的。」陸錦花對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說。

我知道剪掉長發有多麼不舍

閔行醫院護士劉文進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抗疫一線,為了防護的需要而不惜剪掉自己養了很多年的秀髮的故事讓很多人動容,其中就有吳新伯。吳新伯是著名的評話表演藝術家,他很快寫了一段詞《秀髮》發給陸錦花,問問她有沒有可能將此譜成曲。

陸錦花今天對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說,其實在此之前,她已經看到了劉文進的故事,很是感動。而在1月28日凌晨收到吳新伯的唱詞時,她心潮澎湃,凌晨兩點從床上爬起來就開始創作了。「我也留過長發,我知道剪頭髮對一個姑娘意味著什麼。劉文進剪掉了頭髮,就放下了包袱和恐懼,增加了自己上前線的鬥志和決心,是一種義無反顧的體現。」

為了作品更能打動人心,陸錦花通過閔行醫院聯繫到了身在武漢的劉文進。那是1月31日,當時劉文進剛剛從第一線下班休息。她告訴陸錦花,剪掉長發她確實很捨不得,但是頭髮剪掉還可以再長,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刻不容緩。

陸錦花希望劉文進可以提供幾張穿防護服的照片,通過照片來感受劉文進在抗疫前線的狀態,從而做到創作的同情同心同愛和同感,但是劉文進說工作時不能使用手機,所以也沒有拍攝。陸錦華又讓她提供一些下班回到宿舍的照片,劉文進表示脫下防護服,臉上都是口罩深深的勒痕,她也是愛美的女孩子,覺得這樣的照片並不好看。

融入了流行和民謠元素的評彈

和劉文進聯繫過之後,陸錦花對這個90後女護士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為她的精神深深感動了。」陸錦花對青年報記者說,「我就想一支評彈給她聽,這是我寫給她的,也是獻給所有在一線抗疫的上海醫護工作者的。」

吳新伯創作的《秀髮》唱詞和傳統的評彈唱詞有所不同,這讓陸錦花也覺得必須要以一種創新的方式來進行呈現。當然,這本身也是陸錦花所擅長的,這幾年她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創新性的評彈作品,備受好評。陸錦花告訴青年報記者,在創作《秀髮》時,她在評彈裡加入了流行樂和民謠的元素,而為了通俗,讓更多的人能夠聽懂,她使用了普通話。但是評彈的韻味還在。

創作《秀髮》是一個夜以繼日的過程。陸錦花從1月28日凌晨2點開始創作,1月31日完成初稿,然後又是修改,直到2月4日演出錄製。雖然十分疲憊,但是陸錦花卻依然狀態激昂,是支援武漢的上海醫務工作者無謂生死的精神感動了她。很多參與《秀髮》製作的藝術家也都懷著同樣的感動。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副教授紀冬泳第一時間為《秀髮》製作了伴奏。原武警上海總隊政治部文工團退役軍人、普陀區文化館的卜一凡也在百忙中為作品製作了混音。原武警上海總隊文工團退役軍人、上海音樂學院數字媒體學院90後學生繆佳成也在寒假裡全情參與了視頻製作。

也就在青年報·青春上海記者寫此稿件的時候,陸錦花發來了劉文進看到《秀髮》視頻後的微信回復。微信上劉文進對陸錦花說:「剛剛才下班回來,打開微信就看到這個,心裡真的是滿滿的感動。謝謝陸老師,太感謝你們了。你們的心意我們都能感受到。我們一定會保護好自己,平安歸來!」

劉文進父母還不知道女兒去了武漢

劉文進到武漢抗疫一線已經一周多時間了。劉文進這次是被安排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重症病房工作。她表示,她已經習慣了短髮的生活。儘管之前的一頭長長的秀髮她留了七八年時間,是她的寶貝。其實每天把自己裹在防護服裡,與死神競速,她也根本沒有時間去在意頭髮的問題,「剪了頭髮還能長,抗疫在才是第一位的。」

劉文進沒有想到自己的剪髮之舉會引起社會那麼多的關注。她覺得,這其實不僅僅是因為她個人,而是因為整個上海醫務工作者團隊的精神讓人們的感動。在武漢的一周多時間裡,劉文進已經照顧了很多病人。目前,她到武漢後照顧的第一位重症患者已明顯好轉,被轉往普通病房。

在去了武漢之後,上海很多藝術家都以劉文進的故事創作作品。吳新伯和陸錦花為她創作了評彈《秀髮》,上師大美術學院繪畫專業教師、上海美協會員和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宋巍也根據劉文進的故事創作了《秀髮——劉文進90後護士援鄂醫療隊員》的粉畫,再現了劉文進赴武漢之前毅然剪髮的感人一幕。

劉文進告訴記者,自己只是做了一個醫務工作者應該做的事情,救死扶傷是每一個醫務工作者的天職。劉文進還告訴記者,其實為了不讓父母擔心,她還沒有告訴父母自己去了武漢的事情。她希望在上海每一個人都做好防護,好好保重身體,大家共渡這個難關,「靜待春暖花開之時」,而到時候他們也會平安歸來。

《秀髮》唱詞

今夜

我決意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合上那粉紅色的妝盒

心中有千萬個不舍

那淚花卻只在眼眶裡閃爍

今夜

我決意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背起了行囊邁開步伐

雖說是醫者的又一次衝鋒

最擔心爸媽的不舍與牽掛

今夜

我決意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去對付魔鬼的肆虐

不見硝煙拼生死

白衣戰士何戀這無用的長髮

今夜

我決意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背起了行囊邁開步伐

雖說是醫者的又一次衝鋒

最擔心爸媽的不舍與牽掛

今夜

我剪短了,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去對付魔鬼的肆虐

踏平泥濘成大路

白衣戰士何戀這無用的長髮

我已剪短了 剪短了長長的秀髮

等著那……

等著那

等著那花開芬芳春來時

到那時

到那時

我再蓄青絲再留這長長的秀髮

到那時 春暖花開萬物蘇

我再蓄青絲再留這長長的秀髮

我打開妝盒

再蓄青絲再留這長長的秀髮

原標題:青春戰疫|我創作了一支評彈,想唱給那個剪髮護士聽

相關焦點

  • 雅致·湖沁閣:聽小姐姐彈奏琵琶、聽小哥哥悠唱評彈
    蘇州是我常去的一個城市,粉牆黛瓦、小橋流水、蘇州園林、評彈崑曲、吳儂軟語,這座城市猶如江南女子的婉約讓人流連忘返。這一次我來到蘇州金雞湖畔的斜塘老街,無意間發現了一家可以居住的蘇式園林酒店——雅致·湖沁閣。
  • 評彈藝人的雅號與別稱
    因為蘇州是評彈的發源地,那時幾乎所有蘇州人都有聽書的習慣,蘇州城裡城外書場遍地都有,最多時達一百多家。上海是大都市,加上電臺的興起也促進了評彈的繁榮,書場擁有量和觀眾的絕對量超過蘇州。1924年在上海得意樓書場演出,聽眾蜂擁而至,人滿為患,只聽一聲高腔樓面欲坍,傳為佳話,自此風靡書壇經久不衰,被上海聽眾評為「四大名家」之一,有《描金鳳》「描王」之稱。前輩彈詞藝人徐雲志髙足嚴雪亭,根據自身條件說當時的新書《楊乃武》,創造了一套頗為新型的說唱藝術,自創「嚴調」,一貫為單檔說唱,說表凝練簡潔,條理分明,描景狀物,歷歷如繪,尤其是角色擅以音色音調來區分人物,頗有獨創。
  • 蘇州評彈藝術走進香港高校(圖)
    儘管未必能完全聽懂由蘇州話演唱的唱詞,觀眾仍凝神細聽,不時有人跟著打拍子或用手機拍攝視頻。  在一段評話《康熙私訪》節選表演結束後的互動環節中,香港科技大學大數據專業研究生楊溢舉手提問:能否在網上找到這一評話表演的完整視頻?他在活動結束後告訴記者,提出這個問題「一是因為這個故事很吸引我,我很想知道接下來的情節發展;二是因為表演者表現出來的個人魅力很帶感」。
  • 上海評彈團:「90後」「00後」書臺拜師
    出生於評彈世家的吳新伯,其父吳君玉是評話一代宗師,以擅說《水滸》而聞名;母親徐檬丹不僅是出色的評彈藝術家,更是評彈界難得的劇作家。從小耳濡目染,吳新伯對傳承的重要性體會更深。  「過去有一段時間,人們提到評彈,似乎只知二八佳人懷抱琵琶唱曉風殘月,忘了還有長袍大漢手執醒木說大江東去。」吳新伯說,「評話加彈詞,才是真正的評彈藝術。」
  • ​姆媽個評彈(上海話朗讀)
    有朋友拿我當作歡喜評彈個,問我,儂是哪能會得懂評彈個。我講,第一,是儂勿懂,再覺得我懂,我總歸勒勿懂評彈個人面前裝得懂評彈;第二,裝也是要稍微有眼貨色,再可以裝得出來。朋友追問,儂個貨色是啥地方裝得來個?
  • 來聽聽常熟梅李鎮的抗疫評彈
    2014年在龐先生的倡議下,這裡舉行了第一屆龍園杯江浙滬評彈票友大獎賽,2016、2018年又連續舉行了兩次。所以問梅李人,總說梅李是評彈除蘇州外的第二故鄉。「先生」,是對評彈藝人的尊稱。龐先生年輕時以評彈為業卻中途下海,退休後因為興趣又重操舊業,開始「跑碼頭」。過年的時候本想在自家門口找家書場,既可以接待上海的女兒一家回鄉過年,又不誤「生意」,兩全其美。
  • 非洲女生表演蘇州評彈網上走紅 網友直呼真厲害
    「評彈用的是蘇州話,諾貝拉的普通話很不錯,但學蘇州話不容易。她聽我的發音,看我的嘴唇形狀,一個字一個字地學會了唱很標準的蘇州話。」  上臺表演沒犯錯 仍檢討坐姿不好  5月28日,諾貝拉將和嬌嬌一起,參加上海最高級別的業餘曲藝比賽。周紅考慮到比賽的壓力,決定讓諾貝拉提前登臺演出。
  • 蘇州市評彈團評彈經典書會將在臺北舉行
    9月29日,著名評彈演員盛小雲(右)在彩排會上。當日,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在臺北彩排,將於9月30日正式公演。據介紹,接連3天共3場的演出以傳統篇目為主,包括以唱曲為主的《蘇州彈詞流派專場》,有說有唱有人物的《評彈經典摺子專場》和《盛小雲專場》。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30日將在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開幕。
  • 南京藝術家連夜創作錄製「戰疫」歌曲《我相信》
    1月28日晚,南京市珠江路音韻文化滿是消毒水味道的錄音棚裡,來了十來位文藝志願者,有歌唱家、有主持人,他們戴著口罩熱烈討論著,他們要連夜錄製「戰疫」歌曲《我相信》。《我相信》由南京市委宣傳部監製,南京市文投集團、南京市演藝集團策劃,南京市歌舞劇院出品。整首歌曲從創作到進錄音棚,整個過程不超過48小時。
  •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光芒——記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光芒——記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餘碧波出生於1992年的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作為甘肅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90後」的責任與擔當。
  • 大山歌手:想把我唱給你聽
    山還是那座山,村卻不是原來那個村,生活在這裡的村民也在幾年之間改變了境遇。新華網 王曉震 攝「牛牯上嶺叻,疑是馬呀,白鷳下田疑是鵝,指望今年收成好,一年割出兩年禾……」近日,走進丫山的一間鄉村酒吧,歌手羅名華正在給遊客演唱客家民歌。新華網 王曉震 攝羅名華的酒吧名字叫「千裡走單騎」,由一棟老屋改造而成,門口掛著蓑衣和鬥笠。
  • 評彈唱出《鐵達尼號》,還對味嗎?
    4月9日,受邀去徐匯影劇院聽了一場評彈。沒有工作任務。採訪本、相機,都不帶。只有一雙耳朵,和為好友助陣的心。 我的鄰座是上海青年作家張怡微和她的家人,附近還有話劇演員田蕤,另一位青年作家滕肖瀾坐在後排不遠。節目安排於晚上19時開演,之前半小時,觀眾已陸續進場。
  • 聽小雲說書,賞評彈之美
    昨天下午,藝往情深——小雲說書·蘇「州評彈之美」在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劇院開演,著名蘇州評彈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盛小雲現場講述、展示蘇州評彈之美,贏得贊聲一片。本次活動還通過引力播App進行直播,近20萬名觀眾線上同步感受蘇州評彈的魅力。本次活動由蘇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蘇州市文化館承辦,姑蘇文化名家盛小雲工作室協辦。
  • 讓楊冪聽了流淚,薛之謙聽了沉默的毛不易,又一次把觀眾給唱哭了
    在華語音樂人行列中,毛不易可能是最容易把人唱哭的音樂人,在比賽時他唱哭了楊冪、薛之謙,在歌手時唱哭了觀眾,在商演時他唱哭了路人。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在幾年前還是一名實習護士的人,會用音樂把觀眾一次又一次唱哭,又一次又一次的治癒。
  • 把理性主義融入詩歌創作 粥沫:請聽我唱一首古老的歌
    原標題:粥沫:請聽我唱一首古老的歌( 來源:青島晚報)「我要唱一首歌 一首古老的歌 時光易流失 流逝入滄海……」伴著古老的《斯卡博羅集市》的腔調,粥沫深沉地朗誦一首《我想唱一首古老的歌》,獻給他所愛的民謠。
  • 「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分享會召開
    青羚網訊(記者 鍾自珍 視頻製作 吳佔雲)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4月29日,青海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機關第二黨支部邀請團省委、省青年聯合會聯合開展以「綻放戰疫青春·堅定製度自信」為主題的分享會。省人民醫院潔淨手術部護士楊曉倩、郭明義愛心團隊青海青情援助分隊大隊長石磊、省第四人民醫院呼吸一科護士長韓曉茹三位「戰疫」一線的先進楷模分別作了《星火漫漫終會燎原》《讓志願者精神在防控一線的寒風中挺立》《青春力量抗疫有我》的主題演講,為民警及輔警分享各自的戰「疫」故事。
  • 郭沫若喜歡他的詩,他創作了彈詞開篇翹楚之作……吳宗錫:吳儂軟語...
    這段時間是吳宗錫詩歌創作的高峰期,創作於1947年的《山那邊喲好地方》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譜曲後,被廣為傳唱,還被作為電影《江南春曉》的插曲。1946年6月,詩歌社編印第一期詩刊《野火》,內刊左弦的兩首詩,《無題》及《我寫詩》。郭沫若給詩刊《野火》去信說:「讀後的快感逼著我趕快來寫這封信,左弦的兩首詩都很好,我特別喜歡那首《我寫詩》。」
  • 「再見是離開前最後的語言」聽90後警草唱出心聲
    「再見是離開前最後的語言」聽90後警草唱出心聲 2020-04-26 11: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評彈《梁家河紀事》「特別」演出 80後90後齊點讚
    這場演出就是由上海評彈團出品的評彈《梁家河紀事》的帶妝聯排,許多80後90後年輕黨員觀看了演出。排練現場 攝影唐風立  80後90後觀眾:感染力如此之大  《梁家河紀事》主創團隊均為70、80後,年輕的團隊帶來了全新創作靈感,為觀眾呈現出一場有別於傳統表演形態的評彈演出
  • BTV青少年音樂藝術盛典《我想唱給你們聽》啟動儀式在京發布
    本次音樂盛典活動是由北京電視臺培訓中心、北京北視英特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共同發起,由唱想未來(北京)文化娛樂有限公司、北京晨時河星藝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百家音樂單位一起攜手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