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彈藝人的雅號與別稱

2020-12-20 江蘇頻道

以前從事評彈演出的藝人很多,市場很大,在20世紀50至60年代期間,據統計在江南一帶的城鎮聽眾可與電影觀眾相比美,反映出其影響之深。市場大,競爭也很激烈,在蘇州與上海兩地更為明顯。因為蘇州是評彈的發源地,那時幾乎所有蘇州人都有聽書的習慣,蘇州城裡城外書場遍地都有,最多時達一百多家。上海是大都市,加上電臺的興起也促進了評彈的繁榮,書場擁有量和觀眾的絕對量超過蘇州。大市場必然大競爭,早在20世紀20至30年代起就掀起了競爭的浪潮,特別是到了20世紀40年代評彈的競爭浪潮更是風起雲湧,在競爭中湧現一批批名家響檔,人們還給這些藝人評選桂冠,封予雅號別稱,如「塔王」沈儉安、薛筱卿,「蛇王」楊仁麟,「描王」夏荷生,「翡翠玉蜻蜓」周玉泉,彈詞皇帝」嚴雪亭,「電臺狀元」蔣月泉,「彈詞皇后」範雪君,飛機英烈」張鴻聲等;還有「七煞檔」、「四響檔」等等,下面來選擇聊聊幾個代表性的雅號別稱。

沈儉安、薛筱卿兩位彈詞藝人都是美譽「書壇文狀元」《珍珠塔》前輩大師魏鈺卿的弟子,於1924年沈薛合作拼雙檔彈唱《珍珠塔》,沈儉安自創「沈調」,說唱時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出神入化;薛筱卿自創「薛調」開創支聲復調,是評彈史上的裡程碑。《珍珠塔》是彈詞書庫中一部很有價值的經典書目,據傳當年最多時有一百多檔(演出單位有一人或二人彈唱都稱之為「檔」),在這眾多的演出隊伍中不僅僅要與說其他書目的演出檔比一高低,更要與自己同一書目的同道同行PK,可見其難度,要在一百多檔《珍珠塔》中,以同一個故事說出不同的風格去贏得你的聽眾粉絲,何等不易啊?沈薛雙檔合作別具一格,很有新意,節奏快捷,配合默契。他倆說書提倡「說書識世」,吻合了欣賞者的審美需求,說到哪裡紅到哪裡,所向無敵,深受大家歡迎,故有《珍珠塔》「塔王」之稱。

單檔彈唱《描金鳳》的彈詞藝人夏荷生,嗓音高亢挺拔清亮,節奏感強,高低強弱對比鮮明,富有表現力,被譽為「江南鐵嗓」,世稱「夏調」。其說功火爆,精氣神充沛,所起人物角色入木三分,活靈活現,善於抓住你的欣賞視角。1924年在上海得意樓書場演出,聽眾蜂擁而至,人滿為患,只聽一聲高腔樓面欲坍,傳為佳話,自此風靡書壇經久不衰,被上海聽眾評為「四大名家」之一,有《描金鳳》「描王」之稱。

前輩彈詞藝人徐雲志髙足嚴雪亭,根據自身條件說當時的新書《楊乃武》,創造了一套頗為新型的說唱藝術,自創「嚴調」,一貫為單檔說唱,說表凝練簡潔,條理分明,描景狀物,歷歷如繪,尤其是角色擅以音色音調來區分人物,頗有獨創。嚴雪亭為說好《楊乃武》,做了許多前期與研究創新工作,所以他的嚴版《楊乃武》,有特色有新意,一推上臺就佔領市場。1945年嚴雪亭在湖州與當時威望極高彈唱《楊乃武》的前輩李伯康「敵檔」,歷經百餘天,最終李伯康被「漂」出湖州,書場如戰場,從此一舉成名。同年年末,嚴雪亭與「彈詞皇后」範雪君雙檔在蘇州「四海樓」書場義演《楊乃武》後,在評彈界被尊稱為「彈詞皇帝」。

評話藝人張鴻聲從名師蔣一飛說經典評話《英烈》,他能根據「書性、地性、時性」,善於綜臺運用說表、八技、角色、手面等表現手段,繪聲繪形,擅放噱頭,幽默風趣富有回味。特別是角色,有活胡大海之稱。1935年在上海與當時評話界前輩葉聲揚、楊蓮青、許繼詳等「敵檔」,由於他書路快,說法新,角色好,一鳴驚人,從而獲得「飛機英烈」之美譽。

人們的審美會有疲勞感的,你若一成不變就會被與時俱進新人新的藝術所淘汰,這些新人就會獲得新的藝術桂冠。以上都是個人的藝術榮譽,但不一一介紹了,接下了再介紹評彈小團體的別稱,如「三大單檔」、「四大名家」、「光裕足球會」、「十弟兄」、「七煞檔」、「四響檔」等,這些都是都市藝人自發團結起來用來維護拓展演藝生涯的。

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評彈市場是激烈競爭的時期,江浙各地的評彈藝人都渴望來上海灘顯露較量一下,當然已經在上海站穩唱紅的評彈藝人也要守住陣地。如紅極一時的「七煞檔」便是由七檔評彈名家結成的強檔組合,是唱得「煞刻」,說得「煞刻」,聽得過癮的意思吧,乍一聽這「七煞檔」有點嚇人。事情是這樣的,1948年10月13日樓外樓主在《書壇周刊》上撰文「評彈名家走馬換將」,提到「聲勢浩大」、「驚動書壇」的這七檔評彈名家與他們的拿手出科書:評話有張鴻聲之《英烈》、潘伯英之《刺馬》、唐耿良之《三國》、韓士良之《七俠五義》,彈詞有張鑑庭張鑑國昆仲之《十美圖》,蔣月泉、鍾月樵之《玉蜻蜓》,周雲瑞、陳希安之《珍珠塔》,皆為書壇不可多得人材。

建國之後的評彈團體與評彈市場基本上由政府文化部門統一管理,所以這些封號與稱謂就少了,基本上聽不見了。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浙江省文化廳組織一批既有創作能力又藝術水平較高的演員,由杭州曲藝團的吳迪君、鄭纓,湖州評彈團的王文稼、嚴燕君、陳平宇、秦錦文,德清評彈團的張雪麟、嚴小屏等組成浙江省評彈實驗演出隊,搞新創作新演出,輾轉江浙滬影響極大。新作品如中篇彈詞《桃井案》、《冤家夫妻》等與演員們的新幹勁結合得十分完滿。原本這四檔八人都是各團的精幹力量,各自的代表性長篇都是讓聽眾滿座鼓掌的拿手傑作,聽眾給他們八位評彈團演員起了個不雅的別稱「八國聯軍」,調侃他們書藝好業務好,走到哪裡書場就被他們佔領了,聽眾滿滿的。

相關焦點

  • 「苦口師」茶的——茶的雅號別稱
    茶的別稱有好多種今天說一個關於茶的別稱 苦口師的故事晚唐著名的詩人皮光業襄陽人士,字文通久而久之,茶別有了雅號 「苦口師」。那其實茶的別稱有特別多,那我們今天就來羅列一下。供大家學習參考,讓更多的人看到,不一樣的茶,不一樣的稱呼。
  • 「適量飲酒 快樂生活」酒的別稱與雅號
    隨著酒文化內涵的豐富,我國古代的人們在飲酒之時,大多喜歡為其所飲之酒叫上一個別稱或雅號。而被古人奉稱的這些不同的酒的稱謂,其中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歷史由來。或引經據典,由歷史典故演繹而來;或根據其所唱飲之酒的口感、功效、用途,酒的液體所呈現的顏色、濃鬱程度等;或根據此酒的釀製方法、釀造原料的構成等等而定。
  • 古箏在歷代流傳中有多少別稱雅號?
    古箏除有起源地秦箏名稱之外,它的別稱雅號甚多。
  • 曲藝演唱和戲劇表演結合 上海評彈團首創評彈劇《醫聖》引熱議
    評彈演員換下長衫旗袍,穿上戲服載歌載舞演繹《山歌調》《道情調》《無錫景》等傳統曲牌;舞美背景從一桌兩椅延展至全臺……由上海評彈團首創的評彈劇《醫聖》日前在上海大劇院中劇場首演,創新將名醫張仲景的故事搬上舞臺,引起了不少戲迷的關注。
  • 陝西省十個城市的雅號別稱!陝西人也不見得都知道
    陝西省現轄西安、鹹陽等10個設區市,他們的別稱、雅號一一說來。文化古都——西安西安是陝西省省會,古稱長安,曾稱西都、大興城、京兆府等,地處「八百裡秦川」的關中平原中部。
  • 詩詞界17位頂級大家名人的雅號別稱(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詩詞界17位頂級大家名人的雅號別稱。「詩神」——蘇軾「詩神」簡介: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茶有哪些雅號別稱,茶的字形演變和流傳是怎樣的
    003茶有哪些雅號別稱?段有出黑,《請極》中利「素」在由代識即,「5」字語字,(加罪)許係為「檔」,《仿)年「」(她),《級子森秋》特「著」,《凡將畫)h「」(dwau),《做書·煙參路》作*花* 5外。吉時的款是一抽多名,在陸羽飯《新經)同世之前。
  • 蘇州評彈才400年歷史 祖師爺是3000多年前的泰伯?
    原標題:評彈的祖師爺是泰伯?有沒有搞錯昨天上午,位於平江歷史街區的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以下簡稱評博)為其成立十周年舉行了系列紀念活動。作為活動的重頭戲,評博為紀念評彈祖師而專門打造的一尊泰伯塑像正式亮相。
  • 來聽聽常熟梅李鎮的抗疫評彈
    小年夜,龐先生收到通知,由於疫情影響,原定於大年初一到元宵,在鎮上龍園茶館的評彈演出取消了。龐先生所在的梅李鎮坐落在常熟東面,有「東鄉十八鎮,梅李第一鎮」的美譽,龍園茶館來頭不小,有近百年的歷史,評彈界有句話——「不到龍園說書不是好演員,龍園是評彈演員的考場」。
  • 蘇州市評彈團評彈經典書會將在臺北舉行
    9月29日,著名評彈演員盛小雲(右)在彩排會上。當日,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在臺北彩排,將於9月30日正式公演。據介紹,接連3天共3場的演出以傳統篇目為主,包括以唱曲為主的《蘇州彈詞流派專場》,有說有唱有人物的《評彈經典摺子專場》和《盛小雲專場》。新華社記者 宋振平攝   新華社臺北9月2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由臺灣辜公亮文教基金會和蘇州市評彈團共同主辦的「《天籟雲間》評彈經典書會」,30日將在臺北市政府親子劇場開幕。
  • 寒酸夫子、五言長城……這些個性的別稱雅號是誰的
    今天小編就來梳理一下那些著名詩人的別稱雅號的來源,一起來長知識吧!
  • 在古漢語中,原來茶的別稱可以這麼美
    1、 茗茗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別稱,《太平御覽》中記載,其老葉謂之荈,嫩葉謂之茗。所以,茗又指代茶葉嫩芽。4、 靈草靈草的別稱出自唐代農學家陸龜蒙所寫的《奉和襲美茶具十詠 茶人》,其詩寫到「天賦識靈草,自然鍾野姿。」
  • 評彈演員變身蘇州話網紅代言人,一個人撐起一檔「方言節目」
    他是蘇州評彈演員周夢白。端坐演出時的他,一襲長袍,一把三弦,儒雅大氣;短視頻裡的他,耍寶賣萌,活潑俏皮 …… 當傳統藝人走起網紅路線,在兩種 " 人設 " 之間切換自如," 覅忒靈哦!"傳統藝人走偶像路線,他成了蘇州話網紅代言人" 來一碗楓鎮大肉麵,這肉放到嘴裡入口即化,好吃得打奈耳光都不肯放格,覅忒靈哦 ……"" 蘇州人吵架,是這個樣子的:奈要那哼?
  • ​姆媽個評彈(上海話朗讀)
    有朋友拿我當作歡喜評彈個,問我,儂是哪能會得懂評彈個。我講,第一,是儂勿懂,再覺得我懂,我總歸勒勿懂評彈個人面前裝得懂評彈;第二,裝也是要稍微有眼貨色,再可以裝得出來。朋友追問,儂個貨色是啥地方裝得來個?
  • 蘇州評彈藝術走進香港高校(圖)
    這一團體的多名評彈表演藝術家此前幾天還先後走進香港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以講座加演出的形式,為香港高校學生提供一個了解蘇州評彈基本知識並現場感受這一藝術形式的機會。  當天參與演出的評彈表演藝術家盛小雲說,香港高校的學生對蘇州文化和蘇州評彈可能並不熟悉,「但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同學們秩序特別好,願意坐下來靜心看完整場演出,沒有人中途離場,有的同學還做筆記或拍視頻。我感到他們願意了解和接受傳統文化,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
  • 茶有哪些別稱?這篇文章分享給你
    茶的雅稱就像文人們的雅號一樣,基本是依照茶的個性來取的。那麼茶都有哪些別稱呢? 不夜侯 茶的雅號,人對茶的擬人戲稱。因茶可提神,飲後夜不能睡。胡嶠《飲茶》:「沾牙舊姓餘甘氏,破睡當封不夜侯。」
  •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
    讀書人的雅號與齋名趙剛我在參加創作採風和大型文化活動時,與文朋詩友交流總會有人問,您貴姓?雅號、書齋名是?於是就有了國學守望者、微妙齋主人的雅號和微妙齋的書齋名。同時,在翻閱古人書籍或欣賞古人和現代人的書畫雅集時,其作者多有雅號、齋名,文人墨客都有給自己或書房起個雅名的習慣,這個習慣是從古代流傳到今天的。中國歷代文人著述之餘往往有一雅趣,即為自己和書齋寓所起一個或數個室名,自得其樂。書齋的命名,大都比較講究,或以明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人名叫雅稱,書房為齋號。
  • 古典詩詞最多雅號的是什麼?你猜得出來,但說不出全
    古典詩詞中關於酒的別稱、美稱、雅號,有三十多個。酒,上下五千年流傳至今。獨特的酒文化,也是單純酒水、酒氣、酒味、酒香和酒力的文化,還是詩詞歌賦的文化,酒伴隨文章去嬉笑怒罵,伴隨藝術弄琴棋書畫。中國是歷史最悠久的酒文化之都,也是文化最悠久的鼎盛之國度。
  • 評彈唱出《鐵達尼號》,還對味嗎?
    第一支曲目,是改編自流行歌曲《小城故事》的吳語版《評彈故事》。曲、詞,一併響了「許久」,舞臺的大幕,這才拉起。一名江南身段的婀娜女子,身著湖藍色旗袍,懷抱琵琶,端坐於用錦緞覆蓋的木凳之上。輕撥琴弦,紅唇微啟,漸如古時美人拉開那青紗帳,將奪魄容顏示於親近之人。 她,便是當天的主角——評彈陸錦花;這一夜,她是巨星。
  • 紹興酒的別名雅號,我知道4個,你知道幾個?
    人們在飲酒、贊酒的時候,總要給所飲的酒起個饒有風趣的雅號或別名。這些名字,大都由一些典故演繹而成,或者根據酒的味道、顏色、功能、作用、濃淡及釀造方法等而定。它們或直白通俗,或含蓄雋永,都生動地體現了紹興酒的個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