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做人的道理很簡單,就是這兩個字

2020-12-11 琢磨君專欄

根據「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標準,中國歷史上出了三個聖人:第一位便是春秋時期的孔子,第二位便是明朝的王明陽,第三位便是晚清中興名臣之首的曾國藩。其中尤以曾國藩的爭議最大,因為他曾率領湘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還縱容九弟曾國荃的屠城行為。

但不管怎麼說,曾國藩作為一個標標準準的儒生,在晚清亂世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說明其為人處世的本領很高超,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曾國藩在寫給兒子曾紀澤的家書時,突然頓悟,解釋說做人的道理很簡單,就是這兩個字,即:「至於作人之道,聖賢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意思就是說:至於做人的道理,聖賢們雖然說了千言萬語,但是我總結出來無外乎兩字口訣——敬和恕。「敬和恕」具體又該如何做呢?下面我們來一起具體看一看!

第一,敬;

從字面意思看,「敬」就是尊敬和恭敬的意思;按照《論語》「仲弓問仁」中孔子的解釋,「敬」便是「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即:出門辦事如同會見貴賓,態度要認真;役使百姓如同承辦重大的祭祀活動,要謹慎、嚴肅地對待。

其次,「敬」字功夫還要做到「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即:站立時,就好像看見'忠實、誠信、篤厚、恭敬』等字樣直立在面前一樣;在車上時,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靠在車前橫木上,這樣才能處處行得通。

孔子又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即:君子無論多少,無論大小,都不敢怠慢,這不就是態度安詳舒泰卻不驕傲嗎?反之,只有小人才是驕而不泰,目無尊長,做人做事大不敬。所以,要做好「敬」字功夫,還要做人泰而不驕!

最後,「敬」字功夫還要注重衣著打扮和言行舉止,如孔子所說:「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即:君子應該首先衣帽齊整,再就是要注意觀看事物時的目光要正,不能左顧右盼,好似賊眉鼠眼一樣。這樣一種莊重嚴肅的儀態,就會讓人生出敬畏之心,顯得有威嚴但又不兇猛。

終上所述,一個人做到了孔子所說的以上四點——「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便可謂是真正做實了「敬」字功夫。

一個人能夠尊敬他人,他人自然也會尊敬他,正如孟子所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說,待人之道的第一字秘訣便是一個「敬」字,若能完全做到,便是聖人!

第二:恕;

從字面意思看,「恕」就是寬恕、饒恕的意思,而「仁愛」思想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恕」就是孔子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願意做的,不願意接受的事情,也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除此之外,「恕」字功夫還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自己要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要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用曾國藩的話說,就是:「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

為什麼我們要懂得寬恕他人呢?因為你今日以盛氣凌人對人,他日別人也會用同樣的盛氣凌人方式來對待你或你的子孫。得饒人處且饒人,冤冤相報何時了,我們常以「恕」字自我警惕,多留餘地給他人,這樣也會讓我們的人生荊棘少許多。

其次,要做好「恕」字功夫,還有多反省自己的錯誤,而不是一味指責他人,正如孟子所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即:遇到了挫折和困難,或者人際關係處得不好,要多自我反省,多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少怨天尤人。君子經常責備自己,小人老喜歡責備他人,所以戒掉尖酸刻薄的壞毛病,才能真正做實「恕」字功夫。

《孟子·離婁下》云:「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意思就是說:君子應該思慮的是長遠大事,而不是眼前小事。我們若常懷這種心理想問題,就不會計較眼前利益得失,也不會對他人求全責備了,繼而慢慢養成豁達寬闊的心胸,也就會逐步領悟到「恕」的思想核心。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一個人,以寬恕自己的心態去寬恕別人,則與他人的交情會越來越深,朋友也會越來越多;而以責備他人的心態來責備自己,則可以使自己過錯越來越少。所以說,人際交往中,做好「恕」字功夫,朋友多,人緣好,路也會越走越寬!

以上就是曾國藩對兒子告誡,也是對我們所有人的告誡:待人之道,無外乎兩字口訣——敬和恕。這兩個字看似很簡單,但誰若能完全做到,做足做實「敬」字功夫和「恕」字功夫,便可謂是聖人!朋友們,您覺得呢?

【琢磨君2019】弘揚傳統文化,傳播國學智慧。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評價曾國藩呢?

歡迎大家留言互動,發表您的看法!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 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做人,三分精明,七分厚道
    做人,七分厚道,是為人待人的真誠之本。【微信公號:老子微言V】 算計不如讓利 曾國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時期的名臣,兩個人卻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讓利。
  • 曾國藩: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
    做事要深思,做人要反思。思考在先,行動在後,是做人做事的基礎和成功的關鍵。 我們常常在與他人的交流中告誡自己言多必失,也常常在做事的時候提醒自己要考慮周全,這一切的前提都是要求我們善於深思。
  • 曾國藩:做人要有恆心,做事要有勤奮
    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封他寫給九弟的信。在信中,他一再告誡九弟,做人一定要有恆心。01九弟來信說:「意趣不在此,則興會索然。」這讓曾國藩很是擔心。恆,就是要堅持,不能虎頭蛇尾,不能有始無終,不能半途而廢。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每天都在給自己定目標,目標定得也不少,但總是沒堅持多久就放棄了。有人喜歡讀書,就給自己定下了每年閱讀一百本書的目標,但沒堅持幾周,就因為這事那事把讀書這件事給中斷了。
  • 做人,兩個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做人,兩個字:善良。做事,就兩個字:堅持。一腔熱血未必能成功,堅持到底必定有收穫。做人,要乾乾淨淨。別想著佔誰便宜,把人暗算,對朋友,真誠點,對伴侶,忠誠點,簡單善良不吃虧,陰險狡詐遭人厭。
  • 雄奇淡遠,虛心涵泳,曾國藩感悟讀書和做人道理
    曾國藩自從有了這番感悟,每天讀書和臨帖似乎更加遊刃有餘了,常常讀到精彩時手舞足蹈,揮墨豪放處氣吞山河,他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發現與兒子分享。切己體察,就是說將自身置進去來體驗觀察。」望著兒子點頭、沉思,然後又站起來開始踱步,又坐定了在本子上寫著,曾國藩覺得今天的功夫沒有白費,抬起頭,仰望著蒼穹,又深思起來。
  • 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
    ——文章: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髮心來這裡,賞月和合團圓,我們在平時也是一樣。要發心,我們要了解心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心,請問我們怎麼發呢?我們自己心都搞不清楚自己是什麼心,怎麼去發呢?佛經裡面講我們人五蘊和合,色受想行識,受想行識都屬於心,色就是我們的軀體,色心和合名為一個人。一個人活在於世,要學佛法。我們常常講要學佛法,包括兩個部分,一個事一個理。事跟理怎麼來區分,怎麼來認識,這裡邊就很有講究了。事有狹義跟廣義之分,狹義的話做事就做事,做人就做人。做人跟做事不一樣。做人,講究做人的道理;做事,講究做事的道理。
  • 曾國藩成功靠的是人,事,心態3個方面,其中做人這點被頌揚至今
    說起晚清重臣曾國藩,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他"千古第一完人"的名號,甚至被毛主席稱讚為"地主階級中最厲害的人"種種現象都表明他是在做人做官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做到了名垂歷史。知道曾國藩成功的思想基礎,離不開中國的陰陽調和之道,也就是常說的中庸之道。
  • 做人,很累的時候,要學會這兩個字
    我相信,對很多人來說,活著的意義,不過就是為了這一生能夠快樂的度過。雖然生活有許多的累,有很多的身不由己,但這漫長的一生,要想快樂的度過,你終歸是要學會兩個字:知足。做人,在很累的時候,告訴自己,別去勉強那麼多,知足才能常樂。
  • 曾國藩:最聰明的做人之道,是讓人對你放心
    讓跟你交往的人覺得放心,舒服,這才是最聰明的做人之道。 讓人對你放心,是對一個人最高的評價,這意味著這個人厚道,靠譜。 曾國藩出生於農民家庭,祖父、父母的文化都不高,他卻最終成為「千古第一完人」。
  • 曾國藩:做人要虛懷若谷,做學問要虛心謹慎
    在曾國藩的四個弟弟當中,溫浦天分最高,阮甫能力最強,不過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性格浮躁、自視甚高。對此,曾國藩十分擔心,多次寫信告誡他們,一定要戒驕戒躁,虛心學習。在《吾人為學最要虛心》中,曾國藩就勸告弟弟們:「吾人為學,最要虛心」。
  • 慈禧太后只用兩個字,就瓦解了曾國藩的四十萬湘軍,手段太高明了
    02金陵收復後,最高興的莫過於攻城主帥曾國荃,也就是曾國藩的弟弟,他以八百裡加急將消息送到了朝廷。隨後,作為統帥的曾國藩作了一個十分詳細的奏報,以六百裡加急送到了朝廷。既然有人告曾國藩的狀,自然要下一道諭旨責問一下,免得曾國藩得意忘形,把朝廷也不放在眼裡了。很快,軍機處就將責問曾國藩的諭旨擬好交給慈禧過目。措辭嚴厲,連慈禧讀了都感覺渾身打顫。「這諭旨寫是寫的好,就是太過於嚴苛,恐怕引起曾國藩和湘軍不滿,情急之下鋌而走險啊。」
  • 曾國藩智慧:做人,學會這8個字,你的人生從此不一樣!
    《論語》中說:「吾日三省吾身」,這是曾子對於自己的要求,我們普通人雖然不需要這麼嚴格的去要求自己,但是在生活中經常對自己做檢討也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人生就如同是不斷試錯的一個過程,沒有不犯錯的人,也沒有不走歧途的人生,在人生中只要能夠通過自己的錯誤去提煉成人生的經驗,那麼這樣的錯誤就是人生的財富。
  • 曾國藩選拔人才、培養人才用的什麼方法?簡而言之,兩個字可總結
    曾國藩憑藉自己一步步的努力,最後成為了清朝的高官,後來他管理湘軍內部事務,自始至終曾國藩在選用和培養人才上,都貫穿一條原則,這條原則只有兩個字:「拙誠」。在曾國藩看來:「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唯天下之至拙能勝天下之至巧」。
  • 曾國藩:人交往中,銘記這三條中庸之道,讓你風調雨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曾國藩:熟記這三條「中庸」箴言,處理人際關係時遊刃有餘!中庸,在儒家思想看來,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它告誡人們在待人接物時,要保持中正平和,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的態度。簡單說,就是要把握好做人做事的分寸,不偏不倚!
  • 一個人是否有教養,可以對照一下這兩個字
    梁啓超甚至評價曾國藩是「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中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還說曾國藩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比肩聖人孔子和王陽明。為什麼曾國藩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人生成就呢?其實這都離不開兩個字——敬與恕!
  • 曾國藩:別耍小聰明,智者都明白這3個道理,否則聰明反被聰明誤
    曾國藩曾經說在生活中喜歡,做一些小聰明的人最終會害了自己,聰明反被聰明誤。真正的聰明人心裡明白三個道理,從來不會耍這種小聰明。一、小聰明是細節、近觀,裝飾。生活中有些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是,很容易被人察覺到的。
  • 曾國藩練就強大內心的秘訣之一:主敬
    」大概意思就是:做學問,關鍵是要「主敬」;能夠「主敬」,則身上的百種毛病都可以去除掉。從此以後,要堅守這兩個字,終生都不敢遺忘。曾國藩是否做到了說話算數?如果我們讀完曾國藩的家書和日記,縱覽他的一生,就會發現:曾國藩嘴上說的和行為是一致的,他用一輩子來實踐「主敬」,他的修身功夫就是從「主敬」開始的,他臨終前還在告誡子孫要「主敬則身強」。那麼,到底什麼是「主敬」呢?
  • 曾國藩:最高級的評價,是對你的放心
    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成就,這與他做人做事之道有緊密關係,曾國藩深諳為人之道,其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讓對方感覺舒服,放心,這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並不容易。 總結這三點,曾國藩說自己作為一個標準的儒家知識分子,連《禮記》裡說的「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的道理都參不透,連語言這一關都過不了,還能成什麼大事呢?
  • 曾國藩:為人處事,想要得到別人敬仰尊重,記住這3點,值得一看
    曾國藩提出過做人有三不,如果能做到這幾點,不論走到哪都會得到他人的敬仰和尊重。一、不貪財,即為廉當人的欲望大大超過了他的真實需求,這種欲望就不再合理,就可以稱之為「貪」。不貪財不僅是君子之行,更是避免禍患的關鍵。
  • 曾國藩:做人牢記三句話,家庭財運常興,福氣不衰
    曾國藩在歷史上稱不上「梟雄」,其所作所為,既有衛國禦敵,施策惠民的功勞;又有「賣國」之賊,弒殺良民的罪惡,稱之「奸雄」才不為過吧。曾國藩某些惡行或是為清朝效力,不得不為之。其在年紀越大,野心越小,對家庭的看重更為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