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國內多地都開始步入了寒冬,全國很多地區都氣溫驟降,南方已經穿起羽絨蓋起棉被,北方一些城市更是已經白雪紛飛。嚴冬已至,萬物蕭索,車和人一樣,在寒冷季節,「身體」機能多少會有些下降。因此,都需要做好防寒保暖,否則就可能出現各種毛病,冬季如何正確為愛車禦寒保暖?幾個方面的冬季用車小貼士了解一下!
選擇合適的機油
寒冷天氣會讓汽車機油的粘稠度變大,因此發動機的運轉阻力增大,這樣可能會讓汽車在冬季冷啟動的情況下對發動機造成損傷,發動機在啟動時造成的磨損是在正常運轉時的兩倍,而一次冷啟動所造成的磨損,相當於汽車正常行駛150公裡發動機產生的磨損,特別是北方的一些寒冷地區。那身處寒冷地區,冬天應該選擇什麼標號的機油呢?
目前市面上的機油多使用SAE等級別標識黏稠度,SAE是英文「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的縮寫。例如:SAE 15W-40,其中「W」表示winter(冬季),「W」前面的數字越小說明機油越稀,低溫流動性越好,冷啟動能力越好,可在溫度更低的環境下使用。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南方車友需要駕車到北方,需要預先更換機油,以適應北方的低溫。
防凍液更換或添加
一般新車在兩年內無需更換或添加防凍液,但有些車型的防凍液的使用年限比較短。如果防凍液不足,發動機就不能很好降溫,輕則加速發動機的損耗,嚴重可能會燒毀發動機。特別是在寒冬時候,應該提前更換或添加防凍液。
防凍液具有冬天防凍,夏天防沸,全年防水垢,防腐蝕的功能。所以要時刻注意防凍液的液面高度,如果減少請及時添加,每隔一個季度應按時檢查發動機艙內防凍液儲液壺的液面高度,正常的液面高度應在MAX和MIN刻度線之間,低於MIN刻度線時應及時補充同一品牌型號的防凍液。此外,在冬季前應該對發動機冷卻系統中的防凍液進行冰點檢測,避免已經失效的防凍液影響發動機正常運轉。一般防凍液會有冰點溫度,防凍液應該選擇冰點溫度低於當地氣溫10-15°C。
更換冷凝點更低的玻璃水
大咖發現,很多車友在玻璃水不足的時候,會隨意添加玻璃水,甚至有用普通自來水代替玻璃水。用自來水代替玻璃水其實是不對的,自來水的清潔能力不足,而且會容易產生水垢。自來水在冬季噴灑在玻璃上,因為自來水凝固溫度沒有玻璃水那麼低,會容易結冰,導致玻璃視線更模糊。
冬季要使用低溫專用玻璃水,這種玻璃水能在-35℃低溫環境中,直接溶解洋霜,能夠在擋風玻璃上迅速鋪展,保持玻璃清晰亮澤,恢復廣闊視野。所以,在冬季一定要採用專用的冬季玻璃水,千萬不要隨意添加不是冬季專用的玻璃水。
雨刷器的使用
冬天由於氣溫過低,有些地方更是因為有雨雪天氣導致雨刷器被凍住,這時候不知情的車友會直接開啟雨刷器,當雨刷器被凍住時還啟動雨刷器,就會導致雨刷器的電機損壞。也有的車友直接用熱水為雨刷器和玻璃融雪,如果直接用熱水澆灑在玻璃上,容易導致玻璃熱脹冷縮後的爆裂。那麼在冬季,應該怎麼使用雨刷器呢?
如果知道要下雪的情況下,可以提前將雨刷器立起來放置,這樣可以避免雨刷器因為低溫或者積雪造成損傷。另外,應該在車輛啟動後,打開前風擋吹風,等雨刷器解凍後再正常使用。
冬季專用輪胎
夏季輪胎和四季輪胎的使用溫度的最低值是7℃,當氣溫低於7℃就應該更換冬季輪胎,對輪胎而言,7℃是臨界溫度,低於此溫度,四季輪胎橡膠開始變硬,抓地力明顯減弱,會導致剎車距離變長,起步、加速和轉向時操控性能下降,在溼滑路面上尤其明顯,危害您的駕駛安全。
冬季輪胎擁有獨特的花紋、形狀設計以及特殊的橡膠配方,可以在低溫天氣下的溼滑路面上提供足夠的抓地力,改善車輛的行駛和制動表現,從而確保行駛安全。所以,當溫度降低到7℃以下時,建議為愛車更換冬季輪胎。
冷啟動熱車
冬季氣溫降低,冷車熱身變得十分重要。車主一定要有暖車的意識。統計顯示:發動機磨損有90%是在冷車行駛的3分鐘內造成的,寒冷狀態下,機油粘度變大,流動性潤滑性不好,如果不熱車就高負荷運轉,可能導致發動機早期磨損。那麼,該如何熱車呢?
長時間的原地怠速熱車並不推薦,不僅耗油多、積碳多,還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尤其是在較小的車庫空間內),正確的熱車版本應該是「熱車兩步曲」!首先,原地暖車30秒至1分鐘後開車上路。(勿長時間原地怠速暖車);然後,低速行駛3-5分鐘。(發動機轉速儘可能保持在2000轉以下)。當車輛的水溫表達到三分之一以上後,就可以正常行駛了。當然,要視當時行駛環境去控制轉速,比如啟動車輛就進入高速公路的,不建議低轉速熱車,建議根據行駛路段規定的時速行駛,不要低於最低時速,以免造成追尾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