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有一個現象級的電視節目開播了:最強大腦。
節目定位為科普性的娛樂節目,以傳播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等為初心,每次開場的口號就是:讓科學流行起來!節目中我們可以看到從小學生、初中生、高中、大學、海外留學生及大到白髮老者的驚人腦力表現。
節目專注於傳播腦科學知識和腦力競技,全程邀請科學家從科學角度,探秘大腦的世界,並將篩選出的選手組成最強大腦中國戰隊,迎戰來自海外的最強大腦戰隊,決出世界最強大腦。
你了解這些超級腦力背後的腦科學原理嗎?作為普通人,我們是否能通過後天的鍛鍊來打造「最強大腦」?
答案很清晰:普通人,通過科學系統的練習,也是可以做到的。
具體到我們自己的小孩,可不可以把大腦的學習能力鍛鍊出來,讓學習輕鬆一點呢?
解讀腦潛能開發核心課程【腦屏成像】
隨著當今世界形勢的發展,國家的競爭,歸結到根本上,其實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競爭的背後,是教育的競爭。當年錢學森拉著溫總理的手談到的著名的中國教育的終極難題還記得嗎:中國的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世界性的人才?這被稱為"錢學森之問"。
1989年,美國率先推出了全國性的腦科學計劃,把1990-2000年命名為「腦的十年」,並制定了以開發右腦為目的的「零點工程」。之後,美國科技文化蓬勃發展,科技文化的成果不斷湧現,從而躋身於世界的前列。
我國目前推出全腦教育、右腦教育等各種形式的教育,都是圍繞素質教育而展開的,開啟右腦潛能,實現左右腦平衡,通過實踐證明,讓孩子更聰明是行之有效的。
素質教育就是培養學生的這種綜合能力,讓學生學會思考和方法、懂得分析與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們教育深化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緊迫任務,而全腦教育是培養造就高素質人才,迎接新世紀挑戰的必然趨勢。
我們會看到世界強國,背後是其實是科技強國。錢學森晚年的研究重點,其實就是人體科學。錢老晚年出的最後一本書叫《論人體科學與現代科技》。在錢老的支持下,以張振寰將軍為首的我國第一批人體科學研究人員創建了507研究所。
從那個年代到今日,全世界的許多發達國家,一直都在進行著腦科學和人體潛能的研究。
這麼多年以來,你會看到諾貝爾獎好像就是專門給美國人設置的一樣,你會看到日本人也是連續十年了每年都有諾獎得主!而你看不到的是,這些國家從上世紀初,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今天,他們在腦潛能科學、兒童青少年學習能力開發訓練等方面,從國家層面到民間研究持續不斷的努力和實踐,美國著名的如"百萬神童之父"格林.杜曼等,日本如右腦開發專家七田真等,韓國如李承憲等。
還好,今天的中國,在腦科學和兒童青少年學習能力潛能方面,已迎頭趕上,各地的全腦開發和訓練機構數量也越來越多,雖然行業發展還遠未成熟,各種公司、機構也是良莠不齊、泥沙俱下,沒關係,實踐出真知,烈火出真金,總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受益,總會有好的公司發展出來。
腦力潛能的開發和訓練,是一項非常個性化的課題。
每一個孩子都來自於不同的家庭教育環境,有不同的心理行為模式,和不同的學習能力基礎。要做到"因材施教",甚至很多時候是需要一對一啟發引導的,這就無法滿足大範圍同時上課的"普及化"教育,同時,真正優秀的潛能核心課程啟發訓練的老師,也是難以複製和培養的。
種種特徵,註定了此項目難以在體制教育內做到國家普及,而更多的是需要社會機構的參與,且需要家長的教育認知、教育觀念等方面的同頻契合,孩子才有機會走進潛能開發課堂。
子韓老師進入潛能開發訓練領域,創辦子韓教育·全腦動力最初的發心
是因為子韓老師發現一個現象,很多家長因為常年工作的關係,孩子的學校都從來沒去過,陪伴孩子學習更不用說了,整天忙忙忙。多年教育行業的學習和從業經歷讓曾老師深深地明白:孩子的學習能力訓練、學習習慣養成、學習心理塑造等,只要是方法得當,肯定是越早越好的。孩子的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業之一。有這麼句話說: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子女教育失敗帶來的缺憾。
從最早小部分孩子受益(注意力水平、影像記憶能力、思維能力等等),到影響到到影響到更多孩子走進潛能訓練課堂,秉持著"以父母心,做教育人"的思想理念、以培養為"為未來而學"的創新型綜合素質人才為基準的教育方針,一路成長為了今天的子韓教育。
全腦教育是基於腦科學研究基礎之上的教育方法論,其主旨是培養具有綜合學習能力和人格健全的青少年兒童。
我國已將腦科學計劃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通過潛能開發與技能提升,達到提高青少年兒童綜合學習能力與素養目的。全腦應用訓練是一項利國利民的事業與重大舉措,使青少年兒童成為學習型、複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