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園理念是幼兒園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幼兒園獨有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的總和,是幼兒園的精神之所在、文化之根基,是引領幼兒園發展的靈魂。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中國幼教已經走過了百餘年的歷史,湧現出了很多歷史名園,這些歷史名園的辦學理念是中國幼兒教育發展的寶貴資源和財富。在研究繼承歷史名園辦園理念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清晰地了解歷史名園代代相傳的幼教文脈及生生不息的慈幼精神,樹立中國幼教發展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學習借鑑歷史名園的根基、印記、信念、精神的過程中,能夠豐富拓展我國幼教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思想、新理念,為當今我國幼教改革發展提供借鑑和參考;在深化凝練歷史名園的時代精神與價值追求的過程中,能夠激發現代幼教人的責任與擔當,譜寫新時代中國幼教的精彩篇章。那麼歷史名園的辦園理念從何而來呢?守正出新是歷史名園辦園理念的共同特點和追求。
傳統積澱:傳承幼兒園歷史文化基因
辦園理念是幼兒園發展歷程的反映與總結,是幼兒園深厚文化底蘊和辦學精髓的積澱與升華,幼兒園的歷史積澱是辦園理念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因此,幼兒園的辦園理念,應該植根於自身歷史的土壤,在回顧幼兒園發展的歷史中,篩選適宜幼兒園發展的經驗,在反思幼兒園發展問題的基礎上去總結和發掘,實現辦園理念的繼承與發展。離開自身的發展歷史,辦園理念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百年歷史名園都十分注重對辦園歷史的尊重與傳承,辦園理念都是在對幼兒園歷史文化沉澱的基礎上,經過不斷培育,在幼兒園特定的歷史文化土壤上逐漸形成的。
南京市鼓樓幼兒園始終將陳鶴琴先生「活教育」作為文化之根,堅持「幼童本位」的兒童立場,以「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為目標,致力於探尋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化、大眾化的幼兒教育之路。發軔於香山慈幼院的北京實驗學校幼兒園,始終秉持熊希齡先生「面向社會,全面育人,追求高水平教育」的教育思想,繼承慈幼院「蒙以養正」「生生如己所生,幼幼及人之幼」的育人傳統,傳承著「健康成長、快樂生活、自主學習」的教育理念。
以古為鑑,可以知興衰;以史為鏡,可以明事理。豐厚的歷史是幼兒園發展的寶貴財富,幼兒園辦園理念的梳理與提煉要尊重歷史,注重傳承幼兒園優秀文化基因,要通過幼兒園歷史資料的查證與分析、園所發展歷史見證者的交流與對話等方式,重點對幼兒園的創建與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家或園長、幼兒園的辦園思想與理念等教育主張、幼兒園教師隊伍狀況、辦園體制與管理機制、幼兒園課程等歷史積澱、研究基礎、實踐經驗等進行仔細的盤點和深入的分析與論證,梳理篩選幼兒園的核心價值觀、教育哲學、思想理念等,使辦園理念具有延續性和傳承性。
經驗借鑑:吸收國內外先進教育思想
任何一種理念都不可能與世隔絕,都需要從其他思想中汲取養分。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不僅要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還要學習吸收中國優秀教育思想精髓,使其成為涵養幼兒園辦園理念的重要源泉;也要借鑑參考國外優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教育哲學等,博採眾長,使幼兒園辦園理念能夠因互鑑而繁榮,因交融而生輝。不注重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教育思想,辦園理念就會故步自封,缺乏深度與寬度。百年歷史名園的辦園理念都是在學習發展中華優秀教育思想基因,借鑑吸收國外有益的優秀教育思想基礎上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廈門日光幼兒園的前身是由英國教會在廈門鼓浪嶼島上創辦的私立懷德幼稚園,幼稚園一方面以德國兒童教育家福祿貝爾和義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的教育理論為基礎,福氏的「恩物」、蒙氏的教玩具,在教育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同時幼稚園也很重視本土自然環境及中國文化資源的課程內容,使懷德幼稚園成為中西合璧、中西教育思想並行不悖、相互融合的樂園。北京師範大學實驗幼兒園的前身是北京女子師範學校附屬蒙養園。建園初期,該園對杜威、福祿貝爾、蒙臺梭利等西方教育思想進行了研究,提出「調護兒童之身心,培養其三育,以造就健全之國民而為國民教育之基礎」的辦園宗旨。解放後,幼兒園教育理念受到蘇聯、美國等教育思想的影響,注重本土化吸收,提出「樂愛禮智美」的兒童培養目標,形成「蒙養百年,倡導開新」的文化理念和「以兒童為本」的教育理念。
幼兒園辦園理念的提煉需要保持一種開放的視野、開放的態度和開放的胸襟,要認真學習國家教育方針和政策法規,主動研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理論和經驗,積極借鑑其他中小學、幼兒園甚至企業的思想理念,要重點學習研究那些辦學歷史悠久、文化沉澱深厚、辦學特色鮮明、社會美譽度較高的幼兒園的優點和長處,摒棄缺點和不足。只有廣泛吸收中國教育思想文化的精髓,積極借鑑國外辦學理念的成功經驗,努力做到博採眾長,才能形成開放包容、獨具特色的幼兒園辦園理念。
開拓創新:深化幼兒園核心價值追求
辦學理念一旦形成,應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但是時代又是不斷前進的,不同歷史階段的教育理念體現著不同的時代精神。幼兒園辦園理念也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體現時代的精神,不斷發展、創新,才不會落在時代的後面,失去它應有的指導性和生命力。歷史名園辦園理念都非常注重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成都市第三幼兒園原為私立成都樹基幼兒園,開辦之初是一所典型的教會幼稚園,教育理念和內容帶有明顯的西方文化特色。新中國成立前,該園逐漸形成了「樹人之基礎,樹民族之基礎」的辦園宗旨。新中國成立後,幼兒園貫徹「從兒童生活中來、到兒童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還原兒童真實生活,讓兒童真切地體驗生活。新世紀以來,幼兒園提出了「追隨兒童,接納兒童,回歸生活,首席玩伴」的教育追求,傳承著「為兒童成長培根,為民族復興樹人」的樹基精神。湖北省實驗幼兒園的前身是中國最早的公立幼兒園——湖北幼稚園,建園之初就秉承普惠大眾的原則,開蒙啟智,堅持為平民子女服務,堅守張之洞先生提出的「保全身體之健旺,培養天賦之美材,習慣善良之言行」的辦園宗旨。新時代,幼兒園秉承「釋放天性、回歸本真、淬礪教育、健康身心」的教育思想,續寫了「蒙學養正,普惠大眾」的辦園宗旨。
思想活則觀念新,觀念新則思路寬。幼兒園辦園理念的提煉不能脫離兒童發展、教師發展、幼兒園發展和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時代要求,因此需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必須在新形勢下,以創新的意識、精神、思路,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借鑑新成果,不斷豐富和完善幼兒園辦學理念的新內涵、新視野、新境界。需要指出的是,開拓創新不是推倒重來,開拓創新同樣需要尊重歷史,需要深入挖掘幼兒園發展過程中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當代中國社會相適應、同現代社會相協調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激活其內在的強大生命力,讓辦園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深化。
歷史名園的辦園理念是在傳承幼兒園歷史文化基因,借鑑國內外先進教育經驗,深化幼兒園核心價值追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與發展起來的。幼兒園的辦園理念,只有尊重歷史,不忘本來,才能傳承幼兒園的文化基因;只有博採眾長,吸收外來,才能豐富幼兒園的思想內涵;只有與時俱進,面向未來,才能延續幼兒園的精神血脈。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本研究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國百年老園的發展樣態研究」(課題批准號:GYC2016001)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國教育報》2018年11月1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