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成了故鄉的客人

2021-01-16 華聲晨報網

□孫道榮 

  親戚的孩子結婚,邀請他去喝喜酒。欣然應允。

  先坐飛機,再改乘綠皮火車,又坐了近兩小時的客車,總算輾轉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呢,還是該先找個酒店落下腳,明天再趕過去?

  這是母親過世後,他第一次返鄉。父親10多年前就去世了,3年前,母親也走了。辦完了母親的喪事,他在縣城的妹妹家小住了幾日。臨別時,妹妹對他說,哥,以後回來你就上我家住吧。當時他點點頭。他還沒有完全從喪母之痛中走出來,也沒有體會出妹妹的話的意味。當他再一次回鄉,站在熟悉卻又陌生的車站出口,他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該往哪去了。

  以前當然不是這樣。父母在時,每次從外地回來,不管多晚,他都不著急,不擔心,更不會茫然不知去處,他會打個車,直奔縣城二十裡外的家,那個他從小長大的鄉村。有時候,他會提前告訴父母「我回來啦」!有時候,忘了事先跟父母說一聲,忽然就出現在了家門口,讓年邁的父母又驚又喜,嗔怪他老大不小了,還搞突然襲擊。

  也有時候,並不急於回家,先到縣城的妹妹家歇個腳,見見城裡的親朋,然後,再和妹妹妹夫一起,帶著他們的子女,一大幫子人,浩浩蕩蕩地下鄉,回家。一到村頭,就看見了手搭在額頭眺望的老母親,露水打溼了她的褲腳,天知道她從幾點鐘就站在村口了,一定是妹妹提前告訴了老母親他回來的消息。陳舊的老宅,忽然又被人聲塞滿。他們兄妹幾個長大成人後,都像鳥兒一樣飛離了老巢,只在他們回來時,才再一次呈現出歡樂的、飽滿的樣子。這才是他熟悉的老宅的味道,家的味道。

  這一次,他恍然不知去處。

  他自然還可以像以往那樣,先到妹妹家去。他和妹妹從小就關係很好,妹妹的孩子們,還有妹妹的孩子的孩子們,也都與這個不常見面的舅舅、舅爺爺很親,但是,那終歸是妹妹的家。以前落個腳,甚或小住幾日,都沒有關係,他是有自己的家的,父母在家裡等著他呢,他隨時可以回家。現在,再去妹妹家,就只能住那兒了,而不是落個腳,中轉一下,歇息一下,真正成了一個借居的客人,與去別的親戚家、朋友家,並沒有什麼兩樣。

  他也考慮過,直接去那個辦喜事的親戚家。但這個念頭一冒出,就被他掐滅了。人家要辦大事,忙都忙煞,卻要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提前招呼自己,他自覺甚為不妥。

  還是先回老屋去看看吧。他在心裡,用了老屋這個詞,而不是家。父母都不在了,那已經不是家了。他叫了輛車,回到鄉下。對司機說,你路邊等等我,我還要回城的。他沒有老屋的鑰匙,老屋的一個牆角,已經坍塌。母親去世後,他和妹妹們將母親的遺物整理好,鎖上門,就再也沒有回來過。看樣子,縣城的妹妹也不怎麼回來。他繞著老屋轉了幾圈,殘破的老屋,和心中那個家一起,再次坍塌一地。

  在村口,他遇見了一個面熟的村民。村民說:「回……」話說了一半,咽了回去,變成了邀請:「要不,上我家坐坐吧。」他謝了村民,那一刻,他意識到,對這個他從小長大的村莊來說,他是個客了。

  他乘車回了城,訂了一家酒店。他知道,他是這家酒店的客。

  猶豫了一下,他還是給妹妹打了電話,告訴她,他現在縣城,住在某某酒店。妹妹嗔怪說,哥,住什麼酒店,咋不來家裡住呢?他訕笑笑。妹妹說,那你過來吃晚飯吧。他答應了。

  從酒店走到妹妹家。在門口,遇見了剛剛買菜回來的妹妹。鄰居看看他,對妹妹說:「家裡來客啦?」妹妹看了一眼鄰居,搶白她:「什麼客,我哥!」妹妹的話,讓他感動,可是,他知道,那個鄰居說的沒錯,他就是一個客。在妹妹家,他是客;在這個縣城,他是客;在故鄉,他也是個客。

  那天晚上,他在妹妹家,與妹夫喝了很多。回到酒店,迷迷糊糊接到兒子的電話,兒子問:「爸,你明天在家嗎,我們回家來哦。」他告訴兒子,他回老家了,但是,你媽在家呢。

  放下電話,他淚流滿面。他已是客了,但是,他在,妻子在,那就是兒孫們的家呢!


相關焦點

  • 「閱讀」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
    《在沒有父母的老屋,我只是故鄉的客人》作者:孫道榮老家親戚的孩子結婚,邀請他去喝喜酒。他欣然應允。回到了故鄉,從車站走出來,他卻有點恍惚了,喜宴是明天,他不知道是直奔親戚家好,還是該先找個酒店住下,明天再趕過去?這是母親過世後,他第一次返鄉。
  • 故鄉的老屋(散文)
    現在,奶奶已離世十年了,老屋也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作古,本世紀初,已賣給了本姓一戶叔輩,如今,已被一棟新式的"兩間兩層"樓房覆蓋,另一間的臺基做了車庫。老墩老屋剛建成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應該是我故鄉最漂亮的房屋之一。後來兄長結婚,老屋分給了他,我和奶奶隨父母遷居到後墩的新臺基上。
  • 在沒有父母的老家,我只是故鄉的客人
    我們家姊妹五個,三個哥哥,我是最小的妹妹,大哥,二哥都在市裡安家,三哥在省城,大姐嫁在附近,父母在世時,我們親密無間,兄妹五個不分彼此,經常回爸爸媽媽家團聚,帶去不同的吃的,喝的,大家共同分享,聚餐後,我們團體打撲克,打麻將,爸爸媽媽享受著天倫之樂,我也覺得是最幸福的人。
  • 懷念故鄉的老屋……
    文:張利平圖:愚伯的自留地故鄉的老屋已經很老了。從我記事的時候起,老屋就有了。直到有一天我高中放假回家,才發現梧桐已經不見了,只留下一個樹墩子露出地面。再後來樹墩也被挖出來當做了柴火。另三棵楊樹也老了,枝葉再也蓋不住老屋了。失去了一個同伴,楊樹們整天無精打採的,終於有一天枯死老去。沒有了梧桐花兒和楊樹葉子 ,老屋顯得越發的孤單和蒼老了。村子裡都蓋起了樓房,老屋處在其中顯得分外落伍了。
  • 故鄉的老屋,我們夢裡揮之不去的常客
    作為六十年末出生的人來說,這些關於老屋的故事始終記憶深刻,每每想起,也是一陣唏噓,對故鄉的記憶,老屋始終是揮之不去的主角,常常是夢裡的常客。父親的姊妹多,加之父親又是老大,「有風吹大坡,有事問大哥」。父親自然要吃一些苦,吃一些虧。
  • 再也回不去的故鄉老屋
    故鄉的老屋,已經快40年了,從我出生,到外出求學,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都是在老屋中度過的,她帶給我無窮無盡的歡笑和樂趣。當年,我家是個名副其實的「人場」,尤其是晚上,寬大的院裡,成了村裡孩子們歡樂的海洋。
  • 記憶中故鄉的老屋
    記憶中故鄉的老屋,常見於1980年代的鄉村,好多是我們父輩的婚房。記憶中故鄉的老屋,青磚灰瓦,木門木窗,有門檻有門杵。主屋分三開間,中間是廳堂,兩邊是臥室。因為空間有限,每個臥室又會再分為前後兩間,臥室前面作為睡房,後面一部分用作屯糧。
  • 沉澱在故鄉老屋的情懷
    但對故鄉濃濃的鄉情不為此而減弱。因為故鄉有我曾經的心路歷程,有我沉澱在故鄉老屋裡的那份情懷。儘管歲月的答案告訴我,往昔已老去,故事已遙遠,卻無法擱淺我對故鄉的追念,一件物體、一個故事、一份情懷。前些天,帶著對故鄉的那份眷戀,我回到了魂牽夢繞的地方——福綿石橋村。
  • 懷念我故鄉的老屋
    雖然我手機內存小,拍照的時候,經常要刪除一些舊照片,但這張故鄉老屋的照片,卻從沒刪除過。家鄉的楊柳依依、溪澗潺潺;炊煙嫋嫋、雨雪霏霏;黍麥青青、嗩吶悠悠,家鄉的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是縈繞在我腦際,永遠不能散去最美的風景。
  • 故鄉:時光裡的老屋
    站在老屋門口,總會想起過去的時光,老屋,不僅記載著歲月,更記載著我,記載著家的親情和溫馨。父親老實厚道,低眉順眼,勞累了一輩子,總盼望著、準備著,要修建一棟屬於自己的新屋。因做門的樹木被人偷去,家裡一時沒有材料,房門都沒做,也沒有餘錢刷白石灰,牆上用黃泥拌稻草草草地抺了層薄泥,有些地方還露出土坯磚間的縫隙,透著風。搬進新屋那年,我讀初小三年級。搬家時,我搬些小件,家什收拾完後,東邊房間裡放著我、弟弟和父親的大床,母親的一張單人床靠牆橫著。裡間住著二姐三姐,西邊那間是灶房。
  • 故鄉老屋的荒涼(優秀散文)
    故鄉老屋,幾天後將要拆遷了,站在院中,想了很多,不喜歡回憶、一向向前看的我,終敵不過哀傷如潮 。很小的時候回一次老家都會待上一兩個月,看夜晚的星星,數著數著睡著了。我沒見到羽青帝,卻能看到一頭頭巨獸張牙舞爪,但沒能蹦躂多久,就被茆日星官一口一個吞入口中,就連龜縮在地下的巨蛇,也難逃鐵喙……這樣就難免要想起小時候買來玩的小雞,養得快死了送到老家,半年後回來看,又大又白,足有七八斤重,精神抖擻,還是曾經那個黃絨團嗎?我撥石塊、挖土坑找蚯蚓給它吃,它也憨憨地不怕人,從我手上琢食。
  • 再見,故鄉!再見,老屋!
    我對這個世界最早的記憶裡,有這樣一幅場景:我躺在炕上,母親靠窗做著針線活,窗戶外面下著雪,哥哥不在——那會已經上小學了,院子裡則傳來父親掃雪的聲音。這幅場景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可是我卻一直記得,記得清清楚楚。剛上小學的時候,家裡添了一臺17寸的「黃河」牌黑白電視機,從那時起,老屋裡頭的裝飾布局就保持了二十年沒有變,直到我大學快畢業的時候。
  • 夢裡故鄉,永遠在我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我如一隻離巢迷途的飛鳥孑然遠行,鄉路漫漫,每當念及故鄉,思念早已綿延沉重成通往故鄉的兩根長長鐵軌……光陰菲薄,肆無忌憚地牽惹我的思緒,酸楚的心情與日俱增。總想回老家看看,卻聽說鄉村全面拆遷,沒有了可愛的老屋沒有了溫暖的炊煙,也沒有三姑六婆的吵吵嚷嚷……那片被我思鄉夢捂熱的土地,將變成荒涼的模樣!
  • 故鄉老屋情:《鄉愁詩四首》
    故鄉老屋情院內荒蕪雜草深,老屋冷清遊子心。自傳體筆記《我的童年》、雜文《也談教育》、《教與學》、《人生應超越自我》……我自幼勤學苦讀,愛好文學、書法,中學時就有好多作文被學校收錄,作為範文為歷屆學生作例文。………我從小喜愛文學,尤愛古詩詞。醉心於詩詞創作。天下沒有白費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我對生活充滿激情,我的人生雖坎坷,但富有詩意。
  • 魯迅《故鄉》:「我」回到了故鄉,卻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我」心裡也跟著灰暗起來: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 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為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完全不是回憶中故鄉美麗的樣子。而到家以後,家中的境況又是這樣的: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正在說明這老屋難免易主的原因。幾房的本家大約已經搬走了,所以很寂靜。
  • 故鄉的老屋(我魂牽夢繞的地方)
    圖片來自網絡我又回到了久別的老屋,大門上的鎖已經鏽蝕,我拿出了鑰匙,小心翼翼的把門打開,院子裡的景象讓我的心感到有點悽涼,院子的四角已經長滿了雜草,抬頭一看,老屋的屋頂上也被茂密的雜草覆蓋,看到眼前的景象頓感失落,內心深處無比傷感,我掃視著眼前的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從前,以前那個無比熱鬧的小院竟然變的如此的寂靜和悽涼,這時,媽媽突然出現在我的面前,喊著我的乳名,慈祥的面孔上洋溢著驚喜的目光,在對著我笑,我跨步上前抱住了媽媽,媽媽卻不見了,我揉揉眼睛,才發現眼前啥都沒有,只有叢生的雜草和熟悉的老屋,這時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 捧在手上的鄉愁 懷念回不去的故鄉,他用微縮雕塑還原記憶中的老屋
    &nbsp&nbsp&nbsp&nbsp原來,這是李義中按照1:50的比例還原的故鄉老屋。今年37歲的他從事雕塑行業已有十幾年,近幾年才涉足微縮場景製作,專注於還原許多人記憶裡的老屋。
  • 鄉下的那些老屋:剎那間把我帶回到懷舊的記憶裡!
    我細心計算過一光年的距離,但我沒有計算出我和老屋之間的路程,現在,忐忑不安的我掐指一算,我覺得我和老屋沒有任何距離,因為老屋從來都在我的心裡深深紮根。雲遊四方客,惟系慈母心。八年的時光,只有你,老屋能與母親分擔數不清的憂鬱愁苦。
  • 江西贛縣上壩村故鄉的原風景,老屋牆上留有很多舊時標語,看咋樣
    關於老屋關於我們曾經最熟悉的故鄉的原風景卻在我們生活中加速的消失,土磚瓦房的房子可以說是故鄉的原風景中難以磨滅的一塊,老屋見證了我們生活的變化從艱苦到生活富裕。雖然我們如今生活的很幸福但是我們也在遺失很多的熟悉的東西很多村子民俗活動淡化甚至沒有,有的村子連有點歷史的見證物也沒有,過好日子每個人都是希望的但是我們不應該忘本遺忘過去遺忘歷史。
  • 江西油山坑口村的老屋,贛州大山故鄉的風景,距信豐縣城31公裡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老屋,有人看到它的破敗蕭瑟,有人看到它的荒蕪蒙塵,也有人只看到它雍雍穆穆的身影矗立在風雨滄桑之中日光為伴,月光為侶,蟄蟲嘶鳴,木末繁盛。四季開落不見當年人,它是被遺忘在塵世的一束光照亮城市人的念想,青藤老樹,野草芻狗。它是兒時的印象常在人們孤獨時囂張凝望老屋,煙火深處,再見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