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準備 | 愛走神的娃怎麼變專注,一段難忘的經歷分享給你

2020-09-05 東西兒童教育


大家有沒覺得時間過得好快?


記得兩個月前我還在焦慮,該如何安頓娃度過一個漫長而充實的假期,如今就快熬出頭了,想想還有一周神獸就要歸山,內心喜悅無法用言語形容,話說9月1號要不要喝杯紅酒慶祝一下?哈哈!


不過,開學又有開學的煩惱,一開學課業壓力就來了,用群裡媽媽們的話說,假期掩蓋的各大痛點即將暴露無遺,專注力啊時間管理啊等等。


尤其是馬上就要讀小學的寶爸寶媽們,最焦慮。


不瞞你們說,最近這幾個月,千媽儼然成了「幼小銜接諮詢員」,大家各種問題接踵而至,問得最多的就是「專注力」。


看來,娃上課分神,做作業不專心,是爸媽們最為擔心的。


索性,咱們就來聊聊「專注力」這個老話題吧。


其實之前千媽分享過很多專注力有關的文章:


理論掰過,方法也掰過,都不新鮮。


今天更想給大家分享一段經歷,關於一個懷疑多動症的孩子變專注的故事。


它在我心裡藏了很久。


每當有家長問我:「千媽,我孩子老是坐不住,老師說他愛走神,怎麼辦?」,我就會想起這個故事。


它不是什麼高大上的案例,但我總覺得,這簡單平常中倒是蘊藏了個教養秘訣,至於是什麼秘訣,聽完你就明白了。:)


01


我家隔壁住著一個6歲男娃的媽媽。


很熱心也很愛聊天,聽說我在做教育,就經常和我倒苦水,吐槽自家兒子。


她口中的男孩洋洋(化名),是個連五分鐘都坐不住的皮猴子


安安靜靜看書?不存在的。思維練習冊,她們家早囤了,但是娃不做啊,大人按肩膀都坐不住。


無奈之下報了個幼小銜接班,才上一天課,老師就找來夫妻倆「告狀」:

「這孩子上課老走神,小動作太多了,要麼東張西望要麼玩橡皮,一塊好端端的橡皮愣是被他畫出了斑馬紋。」

娃的橡皮裡,藏著一個未知世界,哈哈!請大家對號入座


這樣下去,小學適應起來怕是很困難哦,畢竟聽課寫作業,哪樣都得靠專注力。


洋洋媽媽苦不堪言,甚至懷疑兒子有多動症,帶到醫院檢查過兩次,可醫生又說沒問題。


聽她說完,我也很好奇。


好動的孩子我見過,在繪本館講故事,頭幾次來讀書的孩子,大多都坐不住,到處跑,但慢慢就能被故事吸引,見身邊人安靜,自己也會受影響。


像洋洋這樣完全靜不下來的很少見。


於是我提議找個機會見見洋洋,洋洋媽媽同意了。

(圖片來源於繪本插畫)


02


初次見面,如媽媽所言,洋洋的確很淘氣。


來我家十分鐘,就沒見他停下來過,不是抓抓這個,就是摸摸那個。


我試著跟他聊天,問了個俗套的問題:「洋洋,你長大後想幹什麼呀?」


洋洋毫不猶豫地說:「當警察!」


「是因為覺得警察很威風嗎?」我笑著問。


「是啊,警察可以抓壞人,很厲害!」洋洋大聲說。


我突然就想到家裡有本神仙繪本,名字叫《真相只有一個》,法國亞馬遜的霸榜圖書,也是千尋超愛看的。


「那洋洋警官,阿姨這裡有本破案的故事書,你想不想聽,要不要和我一起去抓壞人?」我搖了搖手裡的書。


沒想到洋洋很感興趣,欣然同意。


我們就這麼開啟了「偵探之旅」。

這套法國「破案書」很好玩,每張書頁都可以沿虛線對摺,打開和對摺分別顯示兩種場景的犯罪現場。折起來是案發現象的外部場景,打開折頁顯示的是內部場景。

頁面側邊有關於受害人、證人、嫌疑犯的詳細介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辭,你得根據這些人的說法和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來判斷,誰是真正的兇手。

書裡也有答案。

不過,洋洋很「鄙視」看答案的行為,覺得警察是要靠自己本事破案滴。

我樂得充當「小學生」,時不時跟他討教:

「怎麼辦,小警官,線索好像又斷啦?!」


洋洋呢,不厭其煩地念證詞,琢磨人物,對比案發現場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每個細節都不放過。


看他那認真的樣,誰能想到這就是媽媽老師口中五分鐘都坐不住的皮猴子?

03


我們就這麼玩了大半小時,直到洋洋媽媽來接他回家吃晚飯,他還捨不得走,吵著鬧著要繼續當「警察」。


第二天晚上,洋洋又來我們家玩「偵探遊戲」了。


我指著頭也不抬的洋洋,開玩笑地跟洋洋媽媽說:「瞧你家兒子,專注力多好。」


洋洋媽媽心裡樂,嘴上還是說:「那是他有興趣,換成上課做作業,多半還是要分心。」


哈哈,這句話我真的好熟悉,因為太多媽媽跟我講過。


孩子看電視也專注啊,一學習就歇菜。


大家注意,這是有區別的哦。


看電視是被動接受,這不是專注,是孩子被電視情節黏住。


像洋洋這種邊讀書邊思考,主動探索,不是專注是什麼?


只不過,我們還需要幫孩子做個意識上的轉換。


於是,我對洋洋說:

洋洋,阿姨覺得你好了不起,這套書真的很難,很多小朋友都破不了案。


洋洋得意地說:

我不覺得難啊。


我又說:

而且洋洋你專注力太強了,阿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都沒法做到一動不動幾個小時認認真真看本書。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洋洋搖搖頭。


我說:

這說明洋洋只要想認真做好一件事,就一定可以定下心來做好。


破案的時候你是警察,你的任務就是找到真相抓住壞人。那上學的時候,你的任務就是好好聽課,抓住老師講課的線索,要是你能在回家後把課堂上找到的線索講給媽媽聽,就更厲害了。至於作業,也是小意思啊,你看這道數學題,是不是像個謎,我們來試試解開它,看看機關在哪裡......


洋洋聽得津津有味,我呢趁機陪他做完了思維練習冊裡的三頁題。


然後我說:

洋洋你看,我們專心做題,很快就能搞定,剩下就是你自己的自由玩耍時間,是不是比磨洋工更划算?


洋洋嘴上不說,但從表情我能看出,他找到了一些信心。:)


別小看這樣的陪伴,如果你能從孩子興趣點切入,先讓他每天坐在桌子前五分鐘,幹成一件需要主動思考的事情,然後十分鐘,二十分鐘,到小學達成30分鐘基本就沒啥問題!


04


當然,洋洋不可能因為一本書就徹底變專注,他依然會有走神分心的時候。


但這是個非常好的開端,因為洋洋媽媽嘗到甜頭後,就開始有意識地陪洋洋在某段時間專心做一件事,有時是閱讀,有時是桌遊,有時是學習。


一段時間後,洋洋媽媽告訴我:


很久沒和兒子這樣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了,感覺我陪他的時間越多,他專注的時候也越多。前幾天洋洋自個在書房練了20分鐘字,擱牛娃家可能不算什麼,但千媽你不知道,我真是高興得要死,至少不用太擔心他小學學習了。


我好開心,為洋洋開心,為洋洋媽媽開心。


可我也在心裡想,為什麼要那麼晚才開始呢?


其實,很多重要的習慣,真是越早培養越好,比如專注力,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不要指望孩子天生就有很強的專注力,尤其是在學習上。


瞬間進入「心流」狀態的天才兒童是少數,對大多數普娃來說,專注是種習得的能力。


這種能力怎麼培養?兩個關鍵點:

趁早!用心!


我印象裡,千尋的專注力全靠早期大量親子閱讀。


從上幼兒園,每天放學我們都有固定的親子閱讀時間,剛開始讀一會就跑開玩去了,我就耐著性子陪她磨,也會專門找像《真相只有一個》這種容易讓孩子沉浸下去的書,慢慢閱讀時間就長了。


後來我們又加入了精讀、討論,都是非常專注地在一段時間裡積極動腦,千尋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她的專注力閾值在悄然提高。



久而久之,這種集中注意力思考的能力就變成了習慣。


單獨相處還不覺得,有次帶幾個娃去博物館看沙林動物展,我就發現:同行好幾個娃看過一遍就沒興趣了,不耐煩地催我換地兒,千尋看了一遍又一遍,還饒有興致地聽解說,提問題。


這份靜氣和她閱讀討論時一模一樣。



進小學後,專注力延續到了學習上。


每天課堂筆記,複習預習,安排得妥妥帖帖,也不愛拖作業。


究其原因,沒什麼神奇外力,也不是她天生專注力好,而是長期習得的能力已成型,不會覺得一段時間堅持做一件事痛苦,自然比別人更耐得住性子,更容易進入狀態。


說這麼多,就是想借這個故事告訴爸媽們:

對普娃來說,專注是種習慣,只要不違背生長規律,越早培養越好。


怎麼培養?用心陪伴是道,適當方法是術。


關於「術」,千媽之前寫過很多了,你可以在舊文中找到:

●《孩子上課走神,做事總分心?從腦科學角度,揭示專注力的秘密》

●《從走神到專注,改善孩子注意力,這兩個小方法很有效!》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三種遊戲越早玩越好》


比「術」更重要的是「道」,父母用心才是王道。

怎麼用心?

就像前面故事裡那樣,我們不能只責怪孩子坐不住,而是要儘早動起來,找機會多陪他在一段時間裡完成一件事。

以千媽的經驗看,學齡前孩子最容易心無旁騖做成的事,也是家長最易實操的事就是閱讀。

而且,閱讀也是與學習共通性最強的,因為讀繪本是讀,讀課本也是讀。

學齡後,初入小學時還得多輔導孩子作業,的確,作業是娃自己的事,但現實是,剛開始那段不好走的路你得陪他先走過去。

只有先養成專注的習慣,孩子才會逐漸發展出自律。

說白了,內核都是時間成本。

就像電影《如父如子》裡老父親教育兒子說的:

別聽那些人講什麼捷徑、訣竅! 要花時間,對孩子就是要花時間。

所以,回到咱們前面那個問題,這簡單平常的故事裡蘊含了個什麼教養秘訣呢?

真相只有一個:用心!


千媽絮絮叨:

文章剛寫完,發給團隊小夥伴看看,沒想到,大家最感興趣不是內容本身,而是裡面提到的那本書,office幾個媽媽紛紛表示要買本回去陪娃玩起。(這樓歪的)

不過也提醒了我,看完文章的你,可能也會想多了解些像《真相只有一個》這種能抓住孩子,對專注力培養有奇效的繪本。

這樣的繪本,千媽庫存裡還有很多,篇幅所限沒放出來,畢竟今天是來講故事不是來安利書的,需要的爸媽可以留言給我,如果留言人多,咱們就來一波「專注力好書」資源分享!

另外,耐心看到這裡的朋友,千媽特意為你們準備了小福利

幼兒心理學家強烈推薦,4種越玩專注力越好的小遊戲list!

簡單好上手且親測有效。

相關焦點

  • 課堂不專註上課就走神,武漢大學學霸分享克服上課走神的小妙招
    今天一起來聽一聽武漢大學學霸教大家怎麼課堂專注聽講。上課的時候,以45分鐘的課堂為一個單位,每次走神就在紙上畫一筆。當每堂課的結束的時候你就會神奇的發現,自己已經可以在40分鐘內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了,那就是監督自己的思想然後畫筆畫。
  • 專注5秒鐘,走神2小時,怎麼破?
    為什麼我們會對這個BOSS很失望,常常處於專注5秒鐘,走神2小時的窘境?3. 我們訓練大腦集中注意力呢?01.注意力如何控制我們感知的?魔術是大家都很喜歡看的一項視覺表演,但你知道嗎?魔術是利用人的注意力。
  • 孩子,走神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我仿佛瞬間被點燃,試過大聲吼他,怎麼就不能好好寫作業呢?寫完再玩不行嗎?事實上,「寫完再玩」這個道理大豪很明白,甚至也體驗過「寫完再玩」的好處,無奈就是有時無法控制。為什麼會走神呢?翻過書,取過經,我總算有點眉目。原來,人會走神,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 【上海人在海外】一段有驚無險的難忘經歷
    【上海人在海外】一段有驚無險的難忘經歷 2020-10-16 14: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拒絕走神!3個小技巧,教你學會自律
    這幾天總收到同學們的私信跟我說,剛開學心收不住,上課總是發呆走神,然後回過神來就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麼了,然後問我有什麼好的方法能夠控制走神嗎。那麼面具今天就來分享給大家一些能夠控制自己走神的方法。不過也別太自責,會走神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這也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而我們能做的也只有怎麼控制自己不去走神。面具在這裡總結了三個小技巧,讓你拒絕走神,學會自律。
  • 英語演講 | 怎樣克服走神的問題,變得更專注?
    外部幹擾(如壓力)和內部幹擾(如走神)都會削弱我們的注意力。Amishi Jha是一位專注於大腦注意力機制的神經學家,主要研究如何集中注意力。她表示一些簡單的技巧可以提高注意力,一起來看看她在TED上的分享。
  • 孩子上課愛走神,是專注力不夠嗎?衡量「專注力」的4個維度
    最近有位粉絲的私信引起了我的興趣,有位媽媽在留言裡說,一年級剛開學沒幾天,自己就被女兒的老師在群裡@,說孩子上課總開小差,有時候老師叫好幾遍,她才回過神兒來。仔細回想女兒在家的日常生活,好像有點「愛走神」。只不過那是在家,功課也寫完了,就沒當回事兒。沒想到上課也是這樣?
  • 會場中容易走神?3招,擺脫「迷糊」標籤,在會議中保持專注高效
    在《專注》一書中,丹尼爾·戈爾曼指出,我們可以把注意力視作意識的肌肉,通過鍛鍊來提升對注意力的控制。科學研究表明,當注意力肌肉開始變強健時,我們就對注意力的控制就越強,當注意力再出現"自由駕駛狀態"時,我們則能把注意力拉回當下,擺脫自由駕駛狀態。那怎麼鍛鍊這種注意力的控制能力呢?
  • 這個超長假期,我和娃都經歷了些什麼?(家長群分享)
    各位爸爸媽媽周末好,轉眼小寶貝們已經開學 2 周,焦頭爛額忙完小傢伙的入園,老父母親們是時候坐下來,盤一盤過去這個超長假期,自己和娃的成長和收穫啦~育兒復盤三問這個假期,你和孩子一起做了哪些事?孩子取得了哪些進步?
  • 孩子上課走神,做事總分心?從腦科學角度,揭示專注力的秘密
    回想起來,娃也經歷過這樣的時期,平時我自己陪他還不覺得,一參加集體活動就「暴露無遺」。記得我們剛上幼兒園時,前面幾天是親子互動課程,四組家長和孩子圍坐一桌,只有娃high遍全場,每次我把他抓回來不到五分鐘,他又會開心地逃走。老師也是一遍又一遍耐心的把他領回來,讓他嘗試跟大家一起配合指令完成互動。然而,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效果。
  • 今年《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帶娃聆聽鍾南山等分享抗疫故事
    2020年我們遭遇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這堂「開學第一課」註定非同尋常、令人難忘!節目將於9月1日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式播出。網絡用戶可通過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觀看。
  • 孩子上課愛走神?四個方法教你輕鬆應對,簡單又好學
    孩子上課愛走神,專注力不夠?一般來說,孩子專注力不夠,是家長的愛用錯了方式。表姐回想了一下樂樂專注玩玩具時的場景,比如當他把積木一個個摞高的時候,表姐和老公總會說:「寶寶真棒,都搭這麼高了!」「寶寶想不想吃草莓呀,媽媽剛洗好的!」「這個不對,這個大的放在上面就掉下來了。」等等。
  • 【 開學季】今年《開學第一課》註定難忘!帶娃聆聽鍾南山、張伯禮等榜樣人物分享抗疫故事
    2020年我們遭遇史上罕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這堂「開學第一課」註定非同尋常、令人難忘!節目將於9月1日晚八點檔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正式播出。網絡用戶可通過央視新聞、央視頻、央視網、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學習強國等新媒體平臺觀看。
  • 孩子很聰明,但上課總走神是「專注力」出問題,3個辦法化解!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相似的經歷:孩子感覺在家裡面活蹦亂跳,在外面和朋友嘻嘻哈哈,各種益智類的玩具,益智類、策略類的遊戲玩得都比同齡人厲害,生活中幾個好朋友一起玩的奔跑抓人的遊戲也是信手拈來,生活中各種東西學習起來速度都很快,很聰明,但是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諮詢老師後才發現是自己的孩子再學校裡面上課的時候總是愛分神,注意力不夠集中
  • 心理學家認為:愛發呆,易走神兒其實是聰明的標誌
    但是偏偏你愛發呆,容易走神。是不是說發呆就是負面的?其實不然,心理學家們認為:愛發呆,是聰明的標誌。愛發呆,容易走神,聽起來似乎總是負面的,我們總是聽到「分心有害」的論調。想想從小到大,家長老師們總是教育我們要專心,告誡我們走神是個壞習慣;上課的時候,明明發誓要專心聽講,結果一個神遊,錯過的全是重點。專心致志怎麼這麼難?我這麼愛發呆,這樣還怎麼走向人生的巔峰呢?
  • 上課走神怎麼辦,這樣做,專注聽講
    所以在上課中一定要做到有效學習,不要走神。但許多學生上課上著上著思想就不知道飄到了哪裡?那為什麼上課老走神?上課走神怎麼辦呢?耐心看完本文,小編告訴你答案。許多孩子上課老由自主的走神,有的可能只是在發呆,有的已經開始在想看過的電視綜藝或者八卦,還有的在想今天中午要吃什麼呢?
  • 演員安悅溪微博曬圖:感謝「藍精靈」的陪伴,一段難忘的經歷
    今天早上,安悅溪發微博曬圖說道「感謝「藍精靈」的陪伴,一段難忘的經歷」,引來粉絲紛紛圍觀~ 安悅溪 一臉懵   @盡職的一片冰心 : 溪哥早安,昨天真的特別厲害特別棒,辛苦了好好休息[給你小心心][給你小心心][給你小心心]   @蕭雨鳶 : 溪寶起這麼早**,辛苦了。我就說球才是人生贏家。可是我為啥覺得球是綠色的額。
  • 防「走神」神器,真相撕給你看
    有調查顯示,80%的父母都認為自家孩子注意力不足,表現有多動、坐不住、愛做小動作、心不在焉、效率低下……焦慮之下,很多父母將目光投向了高科技防走神「神器」……本期,就將真相撕給你看。這有點像我們看球賽,體育場裡一片嘈雜,你雖然能判斷哪個球隊進了球,但卻不知道每個人在說什麼。 換句話說,腦電反饋無法明確給出孩子的專注目標。即便腦電數據顯示孩子很專注,你也不知道他是在專注聽課,還是在專注玩手機,還是沉浸在別的什麼事情上。都是大腦的思考活動,腦電類產品很難加以區分,也就無法準確判斷孩子是否走神。 而且,客觀來說,智能頭環對孩子來說是一個他律的工具。
  • 孩子專注力怎麼提升?用對方法,孩子上課不走神
    孩子上課愛走神,專注力不夠?專家指出,專注力是一項適用於任何事情的通用技能,掌握了專注力,做事就會集中高效,更容易成功。一般來說,孩子專注力不夠,是家長的愛用錯了方式。表姐回想了一下樂樂專注玩玩具時的場景,比如當他把積木一個個摞高的時候,表姐和老公總會說:「寶寶真棒,都搭這麼高了!」「寶寶想不想吃草莓呀,媽媽剛洗好的!」「這個不對,這個大的放在上面就掉下來了。」等等。
  • 克服上課走神的小妙招
    如果你經常看高考狀元分享的學習方法,多數高考狀元都是上課聽課效率特別高的,相信大多數同學也知道課堂應該好好聽講,但真正上課的時候,卻經常性走神,課堂聽講效率很差,這樣學習成績絕對不可能太好,今天為大家分享一些克服上課走神的小妙招,教你上課聽課更高效、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