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一個小視頻,拍攝了衡水中學學生排隊打飯時,每個人都拿著一張紙在背誦
鏡頭轉過來,學生們都站著讀書,是早晨誦讀時光,因為孩子們需要5點半就開始早期誦讀,所以為了防困,就讓他們都站著誦讀。
這樣好學鑽研的精神,我以為會引發很多網友的讚嘆和佩服,翻了翻下邊,才發現,網友們很多卻是對此狀態並不認可。
衡水中學有多牛,你可以看看,連英語字帖都有專門的衡水體,我給兒子買了一本,別說,他練習了一陣子,確實寫得好看多了。
網友--反對派
網友:高考流水線工廠
網友:這學校出名靠的是硬灌,跟注水肉一樣,喝不喝都得喝,完全弄成條件反射,理解不理解放一邊,到考試的時候你見過這題了,想答錯了都難,至於能不能真的變成知識,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分數高了,就成為稀缺資源的擁有者,成為高級人了。
網友:人家大學都是寬進嚴出,我們卻相反,搞到學生從小拼命的灌,近視率,身體素質,心理問題
網友:知識上的巨人,思想上的矮子,14億人,愣是在創新能力和想像力上面穩居全球倒數前十,gmat考試國區550的平均分將這種缺陷暴露的一乾二淨。
網友---贊成派
網友:別酸了,看看清華北大學生的筆記和作息時間表,真正的學霸到什麼時候都比普通人努力,在你算他們的教育方式時,人家拿到了清華北大錄取通知書,你還敢說他們丟人嗎?
網友:讀書是你唯一的出路,不讀書沒家庭你去打拼真的很累,我跟我朋友就是例子,他是大學,我是中學生,預算,我比他早工作6年,同一個工地,他什麼都不會錄取了,我沒有,這就是學歷。
看小歡喜時,季楊楊的媽媽是公認的會教育孩子的媽媽,溫柔賢惠,她說過一句話:教育有時候很難說對錯。
的確,即便很多人說衡水中學是填鴨式的硬灌,但是那種模式就是造就了「高考神校」,也造就了衡水體,成為一種時尚,而很多孩子可能因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拼不過富二代,高考是改變命運最公平的途徑。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如果沒有高考前的刻苦,又怎能變得天之驕子。
我有個朋友,女兒在去年也考取了衡水中學,據說的確是非常的累,孩子們也非常吃苦,她從孩子小學一年級時就開始抓孩子學習,抓得自己也很苦,很累,我看過她寫的那段經歷,在沒有摸到法門之前,她甚至是有點瘋狂的狀態。
但是,如果把孩子訓練成,只會死記硬背,確實也有弊端,人的思維會變得固化,也不願意進行創新性思維。
還有高考後怎麼辦?上大學後怎麼辦?沒有了約束和壓力,是不是有很多孩子開始走上另一個極端,瘋狂打遊戲?孩子的心理建設問題也的確需要考慮。
嚴進寬出,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人把寶全部押在高考那幾天,而上了大學後就會出現頭重腳輕現象,大學4年裡最該學知識的美好年華卻白白浪費了。
不過,暫時還無法改變這種模式時,那家長自己可以多考慮考慮,給孩子多一點選擇。比如,在報考培訓班上,孩子學習上課外班我都沒有報,我給孩子報的都是科技類,創新思維類,雖然未必會成某大家之類,但是我希望孩子能夠開闊眼界,開拓思維,能夠走出自己的路來。
讓孩子,對學習保持終生興趣才是最好的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