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古代既然是讚美詞?

2020-12-20 出聯人

成語乃由四個漢字組成,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獨特的屬性和寓意,它通常被人們運用到語句或文章中,我們都知道成語的類型多種多樣,小編在這裡就就不一一舉列說明,而今小編要解說的一個成語大家肯定都聽說過,那就是——「衣冠禽獸」。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現代社會中已被人們劃分在貶義的文字領域裡,它也被定義為那些偽君子的標籤,每當我們聽到或使用這個成語時肯定是在罵人。然而這個成語在古代卻另有其意,其含義與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意思完全相悖,下面小編就來詳細的闡述一下這個成語的出處以及它在古時候所代表的含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出自於明朝的話本中,在明朝早期,皇帝為了讓人們能夠明確的區分官員的級別,故而制定了一個非常嚴格的規定,那就是官服上的繡飾。

其實不同級別的官服的繡飾在明朝之前也有明確的規定,只不過到了明朝時期更為嚴格,因而從一品到九品的官服上都有了不同繡飾。明朝的皇帝規定,所屬文官官服的正前方的補服上只能繡飛禽,所屬武官官服的正前方的補服上只能繡走獸,其詳細的官服繡飾如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官官服繡飾

文官一品:繡仙鶴。

文官二品:繡錦雞。

文官三品:繡孔雀。

文官四品:繡雲燕。

文官五品:繡白鷳。

文官六品:繡鷺鷥。

文官七品:繡鴛鴦。

文官八品:繡黃鸝。

文官九品:繡鵪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武官官服繡飾

武官一品同二品:繡獅子。

武官三品:繡老虎。

武官四品:繡豹子。

武官五品:繡熊。

武官六品同七品:繡彪。

武官八品:繡犀牛。

武官九品:繡海馬。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意思就是代表文官官服上繡飛禽,武官官服上繡走獸,正所謂「衣冠禽獸」,若在明朝時期,有人說你是衣冠禽獸,那可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相關焦點

  • 這個成語都被我們用來罵人,誰想在古代意思完全不同
    有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說的是有些人雖然表面上是人,但是實際上卻做著猶如禽獸一樣的事情。沒錯,這個詞就是——衣冠禽獸。這個詞通常只有我們很憎惡的人才會用來形容。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知名工具書中「衣冠禽獸」都無一例外是個貶義詞。
  • 中國古代有一個經典成語,原本是身份的象徵,如今成難聽的罵人詞
    這句話在任何一個領域應該都適用,尤其是成語方面。現如今有許多成語都改變了其本來意思,有的甚至和原意完全相反了。比如說炙手可熱,原意指名氣大、氣焰囂張的人無法靠近,現在反而用來形容受歡迎的人了。看來真是時代變遷太快,人的認識都有些跟不上發展了。我們今天也要介紹的一個變化巨大的成語--衣冠禽獸。
  • 古今意思相差較大的成語,這個竟有美好祝福
    大部分成語,它們今天的意思和原意是一樣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成語,現在的意思和原意差別很大,有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如今誰都知道「衣冠禽獸」是一個罵人不帶髒字的成語,而且憤恨、侮辱的語氣非常深重,很惡毒。除非萬不得已,這個成語很少強加於人。唯獨那些道德淪喪、行為下流、處事卑劣的無恥之徒,才可能被罵成「衣冠禽獸」。
  •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最早代指「當官的」
    衣冠禽獸最早是代指「當官的」  如今,衣冠禽獸一詞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很多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比如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明·陳汝元《金蓮記·抅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 「衣冠禽獸」是罵人的話,為啥古代官員補服要繡禽獸?還引以為榮
    提到「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大家都會想到這是個貶義詞,在《辭海》中曾被解釋為「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說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在明清小說中也將這詞用為貶義詞,用來罵道德敗壞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衣冠禽獸」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其實是褒義詞,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似乎觀眾們也從古裝劇中看到了官員穿的官服上面其實是繡著動物的,雖然不清楚具體類別,但將「衣冠禽獸」用在這裡形容朝服的話,古代將動物分為飛禽走獸,如此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個成語還是非常貼切的。
  • 「衣冠禽獸」,在明朝竟是吉祥話,成語還可以這樣玩兒
    來到電梯口,遇到了部門主管,一臉奸笑:「喲,今天穿得挺精神,衣冠禽獸啊」。你才衣冠禽獸,你全家都衣冠禽獸,差點把公文包摔他臉上的你暗自咬牙,想了想房租還沒交,你默默地走進了電梯。按照這個標準的話,我們大多數吃瓜群眾可以聊以自慰了,即使勉強做到上半句,但離下半句還是有一定距離的,畢竟想要道德敗壞也是需要實力的不是。說起衣冠禽獸的來歷,想當初可不是這個意思。這事的源頭要從俺們老鄉朱重八說起。朱重八生於元朝末年,老家就在我們安徽鳳陽縣。朱重八一家八口,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全家務農給地主種地。
  • 有一個成語,古今釋義截然相反,它古代是捧人的,現如今卻是罵人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成語,別看這個成語只有四個字,但是這個成語蘊含的知識卻是非常多的,它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古今釋義截然不同,古代這個人見人愛,但是演變到現在,這個成語竟然成為了一個罵人的成語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成語呢?
  • 「衣冠禽獸」明明是罵人的,為何在明朝,卻有人很喜歡聽
    「衣冠禽獸」這個成語,意思是穿戴著衣帽的禽獸,形容一個人品德敗壞,所作所為像禽獸一般卑劣。這個成語的出處,是清朝的長篇小說《鏡花緣》,在第四十三回中這樣寫道:「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衣冠禽獸」又為什麼是褒義詞?
    3、「衣冠禽獸、呆若木雞」原來是指褒義詞這兩個成語大家都不陌生,如今都是不太好的貶義詞,但是你知道嗎?在古代,這些詞都是褒義的。(1)衣冠禽獸衣冠禽獸,現在是指品德敗壞的人,但在古代最初,做個衣冠禽獸是大家夢寐以求的事情。「衣冠禽獸」一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
  • 衣冠禽獸:原來它最初的含義是個褒義詞
    一說到「衣冠禽獸」這個詞,大家下意識想到的應該是這個成語是貶義詞。它往往指道德敗壞的人,徒有人的外表,幹的事情卻如同禽獸。然而剛有這個成語的時候他的含義是褒義詞,指的是明朝當官的,是一個非常讓人羨慕的成語。那麼為什麼它由褒義詞轉變成貶義詞了呢?
  • 「衣冠禽獸」是誇獎?
    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莘莘學子」多少人「莘莘學子」不是成語,而是組合語。「跳槽」本是青樓語「跳槽」原專指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但不知從何時起,人們已經忘了這個詞本來的用法,「跳槽」這個充滿狎邪意味的詞被大家拿來當成交換工作的習慣用語。
  • 衣冠禽獸:明清二品文官官服上,圖案為何都是雞?
    衣冠禽獸:明清二品文官官服上,圖案為何都是雞?衣冠禽獸,這個成語聽起來並不好聽,翻閱辭海和成語詞典,這個詞幾乎都是相當難聽的貶義,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個詞在古代,原來是個相當中聽的褒義詞?其來源出自明代官員的官服,根據明朝的規定,文官的官服上繡的是禽,武官官服繪獸,根據官職的品級大小,所有禽獸各不相同,衣冠禽獸正是由此得來,其中有令人羨慕的味道。
  • 「衣冠禽獸」原是贊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衣冠禽獸」一詞最早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有所不同。所以,當時的「衣冠禽獸」有令人美慕的味道,一般用作贊語。一、「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在古代,其實「衣冠禽獸」這個詞語也是有特指人群的,古代能穿「禽獸」制服的只有當官的。因此只有當官的被稱之為「衣冠禽獸」,那個時候的衣冠禽獸可是一個褒義詞。
  • 古今意思截然不同的成語大盤點,你知道幾個呢?
    這才十年就有這麼大變化,那兩千年前的古人,和我們說話用的成語哪些意思和現在不一樣呢,今天小編就來帶領大家盤點一下。衣冠禽獸說起這個詞,現在一般都和道貌岸然連起來用,主要用來形容我們男性,小編躺槍,意思就是說人長得很正氣,穿著打扮也十分講究,卻盡幹些齷齪的事情。
  • 文禽武獸:蠶神女聖早成絲,繅絲織帛猶努力;衣冠禽獸都是聖賢?
    導語:「衣冠禽獸」一詞,想必很難有人對這四個字產生好感,通常這個成語都是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著人的衣服,卻幹著禽獸不入的壞事。在最初,這個成語原意並非如此。因為在明朝中晚期,官宦專權,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民不聊生,將穿著官服的人視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具有了貶義,老百姓將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為「衣冠禽獸」。說到「衣冠禽獸」,人們肯定就會聯想到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之人,在我們現代人的眼力「衣冠禽獸」就是穿著人的衣服,卻幹著禽獸不如的事情。
  • 衣冠禽獸是貶義詞?不,它其實是一種讚揚之語,99%的人都不知道
    文/璽哥說歷史衣冠禽獸是貶義詞?不,它其實是一種讚揚之語,99%的人都不知道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他們遺留下來的痕跡也在有意無意地向我們展示他們驚人的智慧。今天咱們就來講一個跟服飾有關的詞語,這個詞語叫做「衣冠禽獸」。說到「衣冠禽獸」你們想到了什麼?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認為這是個貶義詞,並且專指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行為卻比禽獸都可惡的人。不僅如此,就是那些權威性很高的詞典,比如說《辭海》、《成語大全》等對這個詞也是這個定性。其實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我去了一個地方,才發現其中隱藏了多年的秘密。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衣冠禽獸,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1.衣冠禽獸 [yī guān qín shòu]基本釋義: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不但衣冠中禽獸;乃禽獸中豺狼也。」典故:成語\」衣冠禽獸\」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其實。這個成語的原意並非如此。「衣冠」作為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在官服上繡以飛「禽」走「獸」,來顯示文武官員的等級。這種等級制度,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
  • 古今意思差距最大的一個成語, 以前讓人追捧, 如今是最惡毒的罵人詞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一個成語,這個成語如今經常被用在罵人的場合,它就是「衣冠禽獸」。如今誰都知道「衣冠禽獸」是一個罵人不帶髒字的成語,而且憤恨、侮辱的語氣非常深重,很惡毒。除非萬不得已,這個成語很少強加於人。唯獨那些道德淪喪、行為下流、處事卑劣的無恥之徒,才可能被罵成「衣冠禽獸」。可是鮮為人知的是,「衣冠禽獸」這個成員原來根本不是如今這個意思,它來源於明朝官員穿的衣服。
  • 「衣冠禽獸」與古代官服有關聯?最能體現這個詞的是哪個朝代?
    人們通常罵那些道德敗壞又裝君子的人為「衣冠禽獸」,頗具貶義。 其實這「衣冠禽獸」來源於古代,特別是清代官員官服的品階。
  • 衣冠禽獸,一個被誤解了六百多年的詞語
    翻開如今的辭海,對衣冠禽獸的解釋無一例外: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說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早在明朝,這個詞語就被人們作為貶義詞使用。比如: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