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璽哥說歷史
衣冠禽獸是貶義詞?不,它其實是一種讚揚之語,99%的人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他們遺留下來的痕跡也在有意無意地向我們展示他們驚人的智慧。智慧這種東西從來不會因為年代的變遷而有所折損,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達,中國瓷器還有絲綢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今天咱們就來講一個跟服飾有關的詞語,這個詞語叫做「衣冠禽獸」。
說到「衣冠禽獸」你們想到了什麼?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認為這是個貶義詞,並且專指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行為卻比禽獸都可惡的人。不僅如此,就是那些權威性很高的詞典,比如說《辭海》、《成語大全》等對這個詞也是這個定性。其實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我去了一個地方,才發現其中隱藏了多年的秘密。
南京總統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所以裡面也會有一些清朝的展品。除了一些常見的筆墨紙硯,還有一個就是極具清朝特色的官服。由於個人對服飾布料比較感興趣,就仔細地觀察了陳列其中的官員服飾。長袍、對襟、官帽、長靴這些就足以讓我欣喜,可還有一點卻引起我極大注意還有思考,那便是官服前後兩塊圖案中的那隻鳥。
會不會鳥的圖案代表著官員品階的高低,是官員地位的象徵?又會不會繡以不同的動物來代表著不同的官階?江寧織造博物館驗證了我的問題,事實確實如此,不僅如此,還牽出了「衣冠禽獸」的歷史。
清朝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文官武將按等級劃分共有九品十八級。怎麼讓別人一眼就可以判斷官員的官銜,玄機就在這官服的圖案上。大清的官服又叫「補服」、「補褂」,除了無領、對襟、石青色這些特點外,官服前後各有一塊補子,補子上的不同動物就代表了官位的高低。
按照規定,在清朝,文官補子上繡的是飛禽,武官補子上繡的是猛獸。寓意文官如飛禽一樣思維活躍,智謀過人,是朝廷的智囊團;武官如猛獸一般勇猛無比、戰鬥力超群,是國家的銅牆鐵壁。這是朝廷對官員地位的肯定,也是朝廷對他們寄予厚望。也因此,就有了「衣冠禽獸」的說法,但是是極大的讚揚之詞。至於為什麼會淪落為宵小之輩的代名詞,這跟明清時期官員腐敗,中飽私囊,不為老百姓辦實事有很大關係。
所以說,「衣冠禽獸」這個詞的本意並不是貶義詞,而是由古代官服特點衍生過來的頗具讚揚意味的褒義之詞。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發展,中國文化也會有更新跟變化,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只有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定位未來,你們覺得呢?那你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會遇到跟我一樣的顛覆三觀但又特別有趣好玩的事情,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