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獸是貶義詞?不,它其實是一種讚揚之語,99%的人都不知道

2020-12-11 百家號

文/璽哥說歷史

衣冠禽獸是貶義詞?不,它其實是一種讚揚之語,99%的人都不知道

作為一個古老的國家,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寶貴的財富,他們遺留下來的痕跡也在有意無意地向我們展示他們驚人的智慧。智慧這種東西從來不會因為年代的變遷而有所折損,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加以表達,中國瓷器還有絲綢的發展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今天咱們就來講一個跟服飾有關的詞語,這個詞語叫做「衣冠禽獸」。

說到「衣冠禽獸」你們想到了什麼?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認為這是個貶義詞,並且專指那些道貌岸然、衣冠楚楚,行為卻比禽獸都可惡的人。不僅如此,就是那些權威性很高的詞典,比如說《辭海》、《成語大全》等對這個詞也是這個定性。其實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我去了一個地方,才發現其中隱藏了多年的秘密。

南京總統府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所以裡面也會有一些清朝的展品。除了一些常見的筆墨紙硯,還有一個就是極具清朝特色的官服。由於個人對服飾布料比較感興趣,就仔細地觀察了陳列其中的官員服飾。長袍、對襟、官帽、長靴這些就足以讓我欣喜,可還有一點卻引起我極大注意還有思考,那便是官服前後兩塊圖案中的那隻鳥。

會不會鳥的圖案代表著官員品階的高低,是官員地位的象徵?又會不會繡以不同的動物來代表著不同的官階?江寧織造博物館驗證了我的問題,事實確實如此,不僅如此,還牽出了「衣冠禽獸」的歷史。

清朝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文官武將按等級劃分共有九品十八級。怎麼讓別人一眼就可以判斷官員的官銜,玄機就在這官服的圖案上。大清的官服又叫「補服」、「補褂」,除了無領、對襟、石青色這些特點外,官服前後各有一塊補子,補子上的不同動物就代表了官位的高低。

按照規定,在清朝,文官補子上繡的是飛禽,武官補子上繡的是猛獸。寓意文官如飛禽一樣思維活躍,智謀過人,是朝廷的智囊團;武官如猛獸一般勇猛無比、戰鬥力超群,是國家的銅牆鐵壁。這是朝廷對官員地位的肯定,也是朝廷對他們寄予厚望。也因此,就有了「衣冠禽獸」的說法,但是是極大的讚揚之詞。至於為什麼會淪落為宵小之輩的代名詞,這跟明清時期官員腐敗,中飽私囊,不為老百姓辦實事有很大關係。

所以說,「衣冠禽獸」這個詞的本意並不是貶義詞,而是由古代官服特點衍生過來的頗具讚揚意味的褒義之詞。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發展,中國文化也會有更新跟變化,但是我覺得我們還是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只有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定位未來,你們覺得呢?那你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會遇到跟我一樣的顛覆三觀但又特別有趣好玩的事情,期待你的分享!

相關焦點

  • 「衣冠禽獸」原是贊語且褒義,後來為何就變成貶義詞呢
    一、「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在古代,其實「衣冠禽獸」這個詞語也是有特指人群的,古代能穿「禽獸」制服的只有當官的。因此只有當官的被稱之為「衣冠禽獸」,那個時候的衣冠禽獸可是一個褒義詞。這是一種有一根尖角,能明辨善惡,專門攻擊壞人的神獸。今天中國的人民法院和檢察院門口,還很常見這種神獸的雕像。總之,「衣冠禽獸」這個詞語的詞義變化很大,最初是用來形容官服上繡繪有飛禽走獸的明代官員,它原本是一個光宗耀祖的褒義詞,但是後來這一詞發生變化。究竟是什麼原因使一個褒義詞變成了令人憎惡的貶義詞呢?
  • 歷史冷知識:你們知道嗎?衣冠禽獸以前其實是褒義詞
    歷史冷知識:你們知道嗎?衣冠禽獸以前其實是褒義詞!在現代人的理解中,衣冠禽獸是完全的貶義詞。《辭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而且在出自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其實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出自明代官員的服飾,根據歷史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在當時「衣冠禽獸」是一句讚揚人的詞語,要是說出去那可是十分惹人羨慕的!
  • 「衣冠禽獸」本來是一個褒義詞,為何後來成罵人的貶義詞了?
    「衣冠禽獸」是現在非常流行的一句罵人的詞語,指那些徒有外表、道德極壞、行為如同禽獸一樣卑劣的人。然而,最早「衣冠禽獸」這個詞卻是一個褒義詞,它代表一類特定的人群,即老百姓十分羨慕,連做夢都想去當的人——文武官員。
  • 衣冠禽獸:原來它最初的含義是個褒義詞
    一說到「衣冠禽獸」這個詞,大家下意識想到的應該是這個成語是貶義詞。它往往指道德敗壞的人,徒有人的外表,幹的事情卻如同禽獸。然而剛有這個成語的時候他的含義是褒義詞,指的是明朝當官的,是一個非常讓人羨慕的成語。那麼為什麼它由褒義詞轉變成貶義詞了呢?
  • 衣冠禽獸本指做官的人,後來為何成為罵人的詞語?
    「衣冠禽獸」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想必許多人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這還用問嗎,它就是拿來罵人的呀!沒錯,不論是在辭海還是在各種詞典當中,衣冠禽獸都是一個貶義詞,它常用來指那些品德敗壞、道貌岸然,看上去衣冠楚楚,行為卻禽獸不如的人。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衣冠禽獸」又為什麼是褒義詞?
    今天呢,我們繼續來探索語文中那些我們不知道的冷知識,知道3個以上算你厲害。1、《百家姓》開篇為什麼是「趙錢孫李」?相信很多人都被要求背誦過百家姓,人人皆知,百家姓開頭便是「趙錢孫李」,那為什麼開頭就是這個呢?
  • 衣冠禽獸,一個被誤解了六百多年的詞語
    翻開如今的辭海,對衣冠禽獸的解釋無一例外: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說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早在明朝,這個詞語就被人們作為貶義詞使用。比如:明·陳汝元《金蓮記·構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 「衣冠禽獸」人人羨慕,百姓為之努力,為何現如今成了貶義詞?
    「衣冠禽獸」該詞語在現代漢語詞典當中所表現出的是貶義,指的是一個人在品德方面有問題,行為極為卑劣,表面上與人內心上是不一樣的。幾乎接近於貶低人的意思,但是在古時候,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可並非是含貶義,反倒是誇人的一種詞語,甚至一度成為了古代男子的一種追求。
  • 衣冠禽獸這四個字竟然是褒義詞?這麼多年的語文和歷史都白學了
    一提到衣冠禽獸這四個字你們的第一想法什麼?是不是和表裡不一這個詞聯繫到一塊兒了,現在人們對於這個詞的理解完全就是貶義,表面上看上去是正值的一個人然而私下來又是另一種一個人了,這就是現在衣冠禽獸的含義。不過這個詞在古代可不是這麼用的剛開始完全是一個褒義詞這個可能大家是沒有想到的,看了小編的這個文章你們可能覺得自己的歷史和語文都白學了。那麼請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請搬好小凳子和小書本來記一下。首先我們先裡愛哦接一下這個詞在現在的含義,標準的解釋是在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的解釋,衣冠禽獸指的是品德敗壞的人,徒有人表行為卻和禽獸一般。
  • 文禽武獸:蠶神女聖早成絲,繅絲織帛猶努力;衣冠禽獸都是聖賢?
    導語:「衣冠禽獸」一詞,想必很難有人對這四個字產生好感,通常這個成語都是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某些人徒有人的外表,穿著人的衣服,卻幹著禽獸不入的壞事。在最初,這個成語原意並非如此。因為在明朝中晚期,官宦專權,官場腐敗,文官愛錢,武將怕死,欺壓百姓,無惡不作,聲名狼藉,老百姓民不聊生,將穿著官服的人視為匪盜瘟神,於是,「衣冠禽獸」一語開始具有了貶義,老百姓將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文武官員稱為「衣冠禽獸」。說到「衣冠禽獸」,人們肯定就會聯想到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之人,在我們現代人的眼力「衣冠禽獸」就是穿著人的衣服,卻幹著禽獸不如的事情。
  • 「衣冠禽獸」剛出現時是褒義詞,為何後來成了罵人的話?
    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碰到那種品德敗壞,徒有其表的偽君子時,都會憤怒地斥責其為「衣冠禽獸」。而這個詞也生動形象的表明了那些人的特點就是道貌岸然,平時裝的一本正經,實際上比那些外表兇狠的人還壞。但大家可能不知道,「衣冠禽獸」這個詞在誕生之初其實是褒義詞,很多人都想成為其中的一員。
  • 「衣冠禽獸」詞語的來源?古時的人們都爭著做
    「衣冠禽獸」詞語的來源?古時的人們都爭著做「衣冠禽獸」現在喻指穿戴著衣帽的禽獸,指品德極壞,行為象禽獸一樣卑劣的人。大家都知道,詞語含義的演變是有一個過程的,分為三種情況。詞義擴大,詞的今義所表示的範圍大於古義,而古義包括在今義中。
  • 「跳槽」本是青樓語?「衣冠禽獸」是誇獎?
    你知道嗎?「朕」原是百姓自稱?「衣冠禽獸」是誇獎?「跳槽」本是青樓語?……在時間的長河中,許多詞語失掉了原來的意思,造成詞句混用,使許多人走入了誤區。據史料記載,明朝的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繡獸,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政治腐敗,「衣冠禽獸」一語開始有了貶義。「莘莘學子」多少人「莘莘學子」不是成語,而是組合語。
  • 衣冠禽獸原本是褒義詞 最早代指「當官的」
    衣冠禽獸最早是代指「當官的」  如今,衣冠禽獸一詞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很多工具書中幾乎都被解釋為貶義。比如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辭海》中,即非常直接地解釋為:衣冠禽獸,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謂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明·陳汝元《金蓮記·抅釁》:「人人罵我做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窬。」
  • 作為程度修飾語使用的貶義詞和褒義詞
    所以,正如例子所顯示的那樣,它們只具有一種中性的功能,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內容,它們都可以修飾。還有一些貶義詞,它們甚至直接和一些動詞或形容詞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固定的單詞,而貶義詞在單詞中也僅表示「極深的程度」:(3)    酷熱;酷愛;酷似。(酷的原義為「殘酷」)    在哩語和青年語言當中,也可以找到類似的用法:(4)    帥呆了。
  • 「衣冠禽獸」是罵人的話,為啥古代官員補服要繡禽獸?還引以為榮
    提到「衣冠禽獸」這個成語,大家都會想到這是個貶義詞,在《辭海》中曾被解釋為「比喻品德敗壞的人。說這種人虛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禽獸。」在明清小說中也將這詞用為貶義詞,用來罵道德敗壞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衣冠禽獸」剛被創造出來的時候,其實是褒義詞,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似乎觀眾們也從古裝劇中看到了官員穿的官服上面其實是繡著動物的,雖然不清楚具體類別,但將「衣冠禽獸」用在這裡形容朝服的話,古代將動物分為飛禽走獸,如此從字面意思上看,這個成語還是非常貼切的。
  • 這個成語都被我們用來罵人,誰想在古代意思完全不同
    有這麼一個家喻戶曉的成語,說的是有些人雖然表面上是人,但是實際上卻做著猶如禽獸一樣的事情。沒錯,這個詞就是——衣冠禽獸。這個詞通常只有我們很憎惡的人才會用來形容。在辭海和成語詞典等知名工具書中「衣冠禽獸」都無一例外是個貶義詞。
  • 你知道有哪些詞彙偏離了它的本意?
    奇葩原本用來形容奇特而美麗的花朵,什麼屍香魔芋、彼岸花之類都能夠算上奇葩,《紅樓夢》裡也說林黛玉原本是琅苑仙葩。現在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情很超出正常人的思維,基本上算是貶義詞了。二、 衣冠禽獸原本的意思是形容文武百官,明清兩朝,文官武將們的官服前面有一塊補子,上面的圖案不同代表著官銜的不同。一般來說文官繡飛禽,武將繡走獸,所以統稱為衣冠禽獸,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褒義的詞彙。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衣冠禽獸,你還知道哪些具有偏正式用法的成語?
    典故:成語\」衣冠禽獸\」常用來指道德敗壞的人,說他們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如同禽獸。其實。這個成語的原意並非如此。「衣冠」作為權力的象徵,歷來受到統治階級的重視,在官服上繡以飛「禽」走「獸」,來顯示文武官員的等級。這種等級制度,從明朝就已經開始了。
  • 99%的人都不知道壽司其實起源於中國……
    可是你知道嗎,壽司其實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但為什麼壽司文化在中國沒能流傳下來?日本人愛吃冷食也是出於同樣的原因。細菌在35℃左右最容易繁殖,飯菜在不溫不熱的情況下最容易變質,在外出沒有加熱或保溫的條件時,徹底放涼的飯菜反而更容易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