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淺談畫家孫元亮

2020-12-22 環宇在線聚焦

人物 | 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淺談畫家孫元亮

藝+周刊 藝加文投

《格冠之春》

花鳥意象 勝跡金陵

—— 淺談畫家孫元亮

文 | 黃厚石

孫元亮

孫元亮,1947年2月出生於南京,畢業於南京教育學院美術系。曾任《花鳥畫研究》雜誌主編,現任江蘇省花鳥畫研究會顧問、江蘇省美術家理論委員會顧問、江蘇省格冠美術館名譽館長。編著省文聯《花鳥畫考級教材》一書。其著述曾發表於報刊和論文集,作品被多家國家美術館收藏。他屬於內外兼修的學者型畫家。

《天香》

孫元亮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美術創作及美術理論研究。在其五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有幸拜楊建候教授和趙良翰先生為師,通過這種一脈相承的學習,他不斷在博大精深的中西繪畫藝術中汲取營養。對儒、釋、道傳統文化和西方人文主義的廣泛涉獵、對大自然和生活的不斷地感悟,打造出他個性化的繪畫語言、作品風格和藝術境界。孫元亮對自己的藝術要求極嚴,每畫初成便接著自我批判,以期不斷地突破自我,進入更高的藝術境界,不求一時之名利,但求作品內在價值的永恆。面對當前藝壇之浮躁,市場經濟之誘惑,他能不改初衷、我行我素,存高遠之志向,如野鶴閒雲般悠遊藝海。

《戲水》

孫元亮曾廢畫三千、九易其稿,以白描手法創作十六米長卷《秦淮勝跡圖》。趙樸初、啟功先生為其題寫畫名,亞明先生在跋文中盛讚其為「近代江南難得精品」。《秦淮勝跡圖》長卷被蘇州刺繡博物館製成繡品赴法國展出並獲金獎,並於2010年成為上海世博會唯一批准的特許藝術珍品高仿全球發行。2015年,《秦淮勝跡圖》局部被製成大型青銅浮雕,置放於南京牛首山佛頂宮入口處。2019年,南京秦淮河建設開發有限公司斥資將《秦淮勝跡圖》做成140米長、3.2米高的金屬雕刻壁畫,安置於集慶門鳳臺路段秦淮河邊。

《秋韻》

孫元亮認為,寫意花鳥畫不是在畫標本,而是借花鳥之形來寄託作者之情,以創造作者獨有的意象。所以他作畫強調以情揮筆、以書入畫、骨法用筆、物我合一。他追求由線條的粗細、長短、疏密、聚散產生的節奏美感,以及由墨色的乾濕濃淡變化產生的韻律美感。在構圖的置陣布勢中注重主勢、輔勢和破勢的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其作畫用色不多,注意營造畫面的主色調。筆舞墨吟、氣韻生動,遠觀有勢,近看有質。如孔雀雖為人所愛,但許多畫家只解其形,表現那美麗的羽毛和色彩,將孔雀畫得五光十色、富貴豔麗。而孫元亮筆下的孔雀意象自然、超凡脫俗,一派紳士風度。他畫的花卉鳥禽、樹石山泉,無一不體現人格化的自然美和蓬勃的自然生機。為此,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周積寅先生評論孫元亮的作品為「格調高雅,書卷氣足」。

(作者系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學博士,南京藝術學院教授)

《南國春色》

《高潔圖》

跨世紀的歷史風俗畫精品

—— 孫元亮《秦淮勝跡圖》評析

文 | 馬鴻增

昔有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寫成《金陵十二釵》(《紅樓夢》);今有孫元亮歷時十載,重畫五、六遍,創作《秦淮勝跡圖》。早在1989年,我就應邀去南京市政協觀摩《秦淮勝跡圖》的初稿,當時即被其精神所感動。而今展現的第五稿,長達17米,人物2600餘,純用白描手法,這幾項堪稱中國歷史風俗畫之最:百裡秦淮,濃縮著「十代故都」南京的文明史。畫卷藝術地再現了古代南京的社會生活、自然風光和歷史勝跡,集人物、山水、建築、歷史、文學、民俗學於一體,在二十世紀之末,填補了美術史上的一個空白。

我想著重從民俗學的角度評析其成就。為了準確地表現歷史景觀,孫元亮研經讀史,南遊北徵,凡有關秦淮之前朝建築、服飾、歌詠、無不搜求觀覽;州府縣誌、圖考廣記、野史夜談以及大量報刊資料,無不購藏細閱;清代(金陵四十八景),歷代風俗畫圖卷、《中國古代建築史)、《紅樓 夢》、《儒林外史》……都成為他學習和參考的珍貴信息庫:他對秦淮歷史風俗文化達到了如指掌的程度。中華文化,包含著下層民俗民風與上層儒、道、釋文化這兩個層面。為了藝術地而不是圖解式地予以展現,孫元亮匠心獨運,慘澹經營,構圖布局跌宕起伏,時間空間打破限制,以堅挺細勁的線條,勾勒出各式各樣的人物場景,展開無比豐富壯闊的歷史畫面,巧妙地將四時之景:民俗民情及儒釋道文化融為一滬,實現了情、景、境、理的和諧統一。

全畫可分為三大部分,既是秦淮流程,又是藝術節奏。第一部分由石臼湖、胭脂河、天生橋至方山、東山、通濟門;描繪的是鄉村春色,農舍散怖,牧牛下地,農夫插秧,山間行旅,漁舟唱晚,學童嬉戲等,可謂起於平淡,漸入繁華。

第二部分是城中十裡秦淮,重點所在,由河房畫舫,夫子廟建築群、商業街三個段落組成,此段起首於上水門。大中橋歷歷在目,遊人漸多,河邊垂釣,遊船始蕩,夏日融融之色。進人河房畫舫區,各式建築齊備:宮廷式的水榭、帶風火牆的水廳,普通的河房,房腳或石、或磚、或木樁、房頂或全瓦、或半瓦、或鋪草;舟船大小分五等,樓船中有吹簫弄笛彈琵琶者,有飲酒歌唱吟詩文者。桃葉渡口舟如織,王獻之似在其中;淮清橋畔聚文士,吳敬梓仿佛可見;河房人眾影迷離,觀景下棋作女紅,舞蹈奏樂聽說書,寫字作畫讀詩文,李香君、柳敬亭呼之欲出。

孔廟廣場豁然,照壁、泮池、得月臺、魁光閣、聚星亭——入畫。文德橋上人流攢動、商旅熙攘、官員出巡,鳴鑼開道,駐足圍觀,憑欄遠眺,隨人流穿過牌坊,入孔廟,只見大成殿香菸繚繞,古柏參天,一群衣冠楚楚者正躬身祭孔;明德堂內耆儒講經,尊經閣上,學子批覽古今典籍;貢院考棚正進行秋季考試。整個孔廟浸透著儒家的文化氣息。

接著畫家又帶領觀眾漫步市肆,只見商鋪林立,貨物豐盈,車馬塞道,行人接踵,三百六十行盡在其中,百姓眾生像千姿百態,反映了秦淮商業文化的繁華魅力。再往後,步人元宵燈節高潮。各式燈柱高懸,壯麗的「鰲山」矗立大功坊前,遊人川流不息,鑼鼓喧天,鞭炮轟鳴,魚龍紛沓,觀者如雲。入夜,火龍蜿蜒,將橋頭、歌樓、廊榭照耀得如同白晝;燈船、官船、民船在河中交相吹打奏樂,徹夜不絕,不枉古人「秦淮燈火甲天下」之譽。

高潮過後,是全畫的第三部分。聚寶門(中華門)巋然聳立,小市民們在其上作「正月十六走百病」之風俗。聚寶城下,長幹橋上,商旅熙攘,車水馬龍,外秦淮河船隻運輸忙。穿長幹裡,上雨花臺,見法師講經,大報恩寺信士雲集,百尺疏璃塔高聳人云。尾聲處,石頭城下,秦淮入江,洲分二水,江天寥闊,孤帆遠去,蘆蕩蕭蕭,一片空寂,與卷首的平淡遙相呼應。

《秦淮勝跡圖》從表面看是一幅民俗風情之作,可是細讀之下儒家可從中體味「中和之美」,道家可讀出「陰陽消長,自然變化」之道,佛家則可悟出「緣起性空」之禪機。因此使作品具有豐富地中華文化內蘊,這正是作者的良苦用心所在。

讀罷《秦淮勝跡圖》長卷,感慨萬端。《清明上河圖》、《姑蘇繁華圖》等傳世名作,工程浩大,曠日持久,皆為當時國家畫院所為。孫元亮一介書生,在秦淮河重建工程開始之際,立下宏願:用畫筆為百裡秦淮立傳,宣傳中華文化。為了完成這項極為艱巨的文化工程,他寒窗十餘載,積稿盈筐,廢寢忘食,得傳統之內蘊,悟造化之情神,終成跨世紀之歷史風俗畫精品。其意義不僅為南京百裡秦淮之歷史景觀立傳,而且作為當代南京旅遊文化增添了一件標誌性的藝術作品,對於今人及後人研究金陵民風民俗甚至規劃城市建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借鑑價值。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士所認識。不妨可以說,《清明上河圖》今天的待遇也許就是《秦淮勝跡圖》的明天。

(作者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原江蘇省美術館研究員、副館長)

(請將手機置於橫屏欣賞《秦淮勝跡圖》長卷)

孫元亮花鳥畫作品欣賞

《蒼龍抱雲》

《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搏擊雲天》

《仁者壽》

《綠靜春生》

《積健為雄》

《癸日》

《春日喧和》

《獨立寒秋》

《雪域聖牛》

《神犬無敵》

《嘯雨吟風千年春》

《清極不畏寒》

《案頭清供》

《農邨風味》

《古梅逢春》

相關焦點

  • 中國寫意花鳥畫金陵組合佳作 特別賞析 組合作品《富貴瑞祥》
    中國寫意花鳥畫金陵組合是由陳培光、李羅、施永成、何鳴、馮智、張少武、趙治平、姚亮、憶君(年齡為序)九位著名畫家組成的一個享譽當今畫壇的創作團隊,他們以擅長集體合作巨幅花鳥畫而引起畫界、理論界及社會相關人士的廣泛關注和好評。
  • 借古以開今——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推「人物花鳥篇」
    江蘇美術館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人物花鳥篇) 在江蘇省美術館的收藏中,明清繪畫作品頗豐。「借古以開今——館藏明清繪畫專題展」繼「山水篇」之後,於8月9日—9月5日推出「人物花鳥篇」,首次專題展示了館藏明清人物畫、花鳥畫精品。 「借古以開今」乃清代畫家石濤所言。縱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古今學藝之精深,而又能參合造物之變化。本次展覽系統梳理了館藏明清名家名作,遴選出近40位畫家的70餘幅作品,彰顯傳承有序的繪畫史發展脈絡。
  • 花鳥畫家過衛民:丹青寫意 妙筆抒心
    :過衛民,1963年出生,師從著名花鳥畫家商敬誠,浙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中國畫家協會會員。他是一名寫意花鳥畫家,作品淡雅清幽,富有生活情趣,被行家稱為「濃中有淡,曲中有直,寫來自然,平中出奇」。他潛心筆墨丹青幾十年,用一管畫筆,抒寫了心中的詩意之美、生命之美。他是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諄諄善誘,為美術界培養和輸送了一大批優秀人才。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許多今日在中國畫壇具有影響力的畫家,當初就是從他那裡領到了一粒種子,開啟了收穫的糧倉。
  • 徜徉在詩意的花鳥空間——畫家曾弗
    花鳥畫是畫家與乾坤世界的對話,筆下描摹的物象代表著自身審美和藝術追求。曾弗承繼古人放縱簡括、風致蕭散的筆法,遒勁靈動,清澹有致,明潔光潤,墨韻鮮活,表現出審美主體的意興、力度、逸蘊,頗有古人「不求工而建功於筆墨之外,不求秀而含秀於筆墨之內」的意境。      詩人出身的曾弗,熱愛原生態的大自然。自然界花鳥的氣息,與人們如此親近,如此相依相隨,曾弗為之痴迷。
  • 走進「仙華雙甲」生動的花鳥世界
    張書旂 《白蕊圖》 1957年 吳茀之 《籬菊圖》 1972年 浙江美術館藏通訊員 李文慶 記者 陳友望 今年是浙江浦江籍現代著名畫家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為紀念這兩位在現代花鳥畫上做出卓越貢獻的藝術家,浙江美術館與浦江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仙華雙甲」紀念吳茀之、張書旂誕辰120周年特展於8月9日在浙江美術館開幕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阮勇作品賞析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西安中國畫院院聘畫家、浦江山明美術院特聘畫家、中原書畫院山水畫藝委會主任、中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文人畫家必須要有高尚的人品、博大的學問、敏捷的才情和深邃的思想,唯有此才能將文人畫所具有的文學性、哲學性和抒情性三大特徵集合在繪畫作品上。安徽當代青年畫家阮勇以藝術創作為生命,以生命為藝術載體,追求文人畫之風骨、之精神,一躍成為當今畫壇融匯古今、兼長中西的實力派青年藝術家。 山水、花鳥、人物是阮勇表達藝術人生的寄託,是表達他的遠方和學術理念。
  • 著名畫家金陵孔雀公主王麗萍
    王麗萍,1974年生於南京,中國著名孔雀畫家,師從著名畫家孫建東教授學習孔雀繪畫、拜花鳥大師和芝圃先生為師,並得喻繼高、蕭平、林筱之、何鳴等大師親授。其代表作《百鳳圖》長卷獲得海內外書畫界一致好評。向守志、方祖岐、錢國梁、朱文泉等近百位將軍和言恭達、喻繼高、林筱之等當代藝術名家為《百鳳圖》籤名,被眾多的社會各界名流和收藏愛好者讚譽為「金陵孔雀公主」。
  • 禪意花鳥,自在觀心——新銳工筆花鳥畫家吳宗易
    畫家將畫境、詩境、意境融為一體的藝術思想加入到工筆花鳥畫的具體創作中,使得工筆花鳥在墨意、留白、詩情畫意方面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新銳花鳥畫家吳宗易,用「頓悟真如,直抵性天」的妙悟方式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裡。他的工筆花鳥不論在構圖色彩還是意境表達上都體現了禪宗意蘊的本質——超然物外、即空非空的韻味。
  • 書畫專訪|鴻雁歸處是吾鄉——專訪花鳥畫家吳冰
    專訪|鴻雁歸處是吾鄉 ——專訪花鳥畫家吳冰瀚墨雲橋推薦語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個大類,花、鳥、蟲、魚、獸皆是其取獵範圍。中國當代的花鳥畫家眾多,在精工涉獵各個題材後,各有自己衷情、擅長的題材,再長此以往深入、反覆的創作、鑽研,最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 清代畫家樊圻:金陵第二才子,醉美江南風光
    風流佳畫專注於書畫傳播推廣,為文化領域添彩清代畫家樊圻:金陵第二才子,醉美江南風光圖/樊圻 文/風流佳畫明末清初,畫壇有一男團組合出道,成員有八人,因其多在金陵地區活動,人稱「金陵八家」。▲樊圻 山中小築樊圻擅長畫山水,畫花卉,畫人物,其部分作品藏於博物館內,比如《柳溪漁樂圖》,今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樊圻還有個兄長,叫樊沂,哥倆名字很像。
  • 2020年特別推薦畫家:著名工筆花鳥畫家詹宏俊作品欣賞
    原標題:2020年特別推薦畫家:著名工筆花鳥畫家詹宏俊作品欣賞詹宏俊的工筆花鳥,無論是錦雞牡丹、荷花白鷺、花叢百蝶、竹林飛鳥、紅葉蚱蜢......皆歸於繁花似錦、春風和氣之中,無怪乎觀賞詹宏俊的工筆花鳥畫,有一股親切清新的氣息撲面而來,令觀者"眼睛一亮",如春風沐拂、悅目賞心。在藝術精進之路上,詹宏俊亦積極參加諸多美術團體,慷慨地與眾分享藝術心得和成果。先後加入美術家協會、中國花鳥畫家協會、國際美術交流協會……。
  • 南京古建築朝天宮:「金陵第一勝跡」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後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是個朝代及政權定都南京,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南京是一個旅遊文化景區,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讓不少人前來遊觀。初到南京,想了解這座城的歷史,朝天宮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 得實彩 淡虛華——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若清
    得實彩 淡虛華——大寫意花鳥畫家李若清當今大寫意花鳥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當屬青年書畫家李若清老師。李若清,1970年生,祖籍重慶,現居北京。每每同行們談起李若清都說她畫的是男人畫,作品大氣豪放,其筆墨之酣暢,層次之分明,造型之老辣,韻律之生動,毫無小女子的謹慎嫵媚,足以讓一大批當今的寫意花鳥畫家暗暗自愧。李若清的可貴在於她對傳統經典的守護與超越,她潛心認真研習古人、繼承與創新,豐富她的全面修養,實為難能可貴。
  • 「新金陵畫派」代表人物精品集萃
    「新金陵畫派」的整體風格是文人畫藝術傳統與現實生活相契合,清新的生活氣息與靈性的筆墨相交融,以秀美、柔美為主調,而秀中有雄、柔中帶剛,以傳統筆墨為根基,同時不拒絕吸收外來技法,如西畫的色彩、構圖法等,而且能不露痕跡,十分自然地融入到中國民族繪畫傳寫性、傾瀉性、書寫性三者辯證統一的「寫畫」美術體系中。
  • 變幻萬千的中國畫畫家——李祥亮(山水圖)
    畫家李祥亮,河南鶴壁濬縣人,本科美術系學士學位。09年安陽師範美術系畢業,中國長城畫協會會員,鶴壁美協會員,濬縣美協理事。他主功花鳥,兼顧山水和人物。歷年來,他朝夕研閱,博採中國畫之魂魄,形成自己的獨特技法。他的冰雪山水,畫面肌理效果剔透晶瑩。層層疊疊,計白當黑,知白守黑。畫面瀟瀟灑灑躍然迷離。
  • 龔繼先等花鳥畫家浦東聯展,見證海上寫意花卉傳承
    龔繼先等花鳥畫家浦東聯展,見證海上寫意花卉傳承 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2020-11-22 18:46 來源:澎湃新聞
  • 名家推介|走近濰坊本土花鳥畫家徐建明
    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皆有其品性,古今許多畫家結合自己的人生追求,寄情花鳥,抒情表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點一線、一筆一墨也將中國畫的意像精神包含其中。從自然的潤物無聲到花鳥畫意境的創作,是畫家對生活有著深厚的理解以及對人生的感悟,藉助花鳥畫的創作語言來寄託自己的所思、所想。
  • 名家國畫寫意花鳥四條屏,畫家石開傾心力作
    中國畫四條屏,即以四幅為一組的畫,作為中國畫的一種特殊藝術表現形式,在特定而有限的空間中詮釋山水、花鳥、人物等萬物個性神情的美感。像我們常見的花鳥四條屏《梅蘭竹菊》、《春夏秋冬》等,四幅作品相輔相成,共同構築成為完整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