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小鵬
大洋網訊 「正視這個世界的現狀將使我們重獲希望。」一年前,羅小鵬坐在法國的辦公室中,從這句話開始了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親筆自傳《變革》的中文版翻譯。
「我必須提一下對我們有著特殊意義的中國。這是一個強大的國家。」「中國對我們來說不但不是威脅,反而是機會。」這是馬克龍親筆自傳《變革》中的內容,無數中國人將通過羅小鵬翻譯的中文版,來了解這位法國總統。
從律師到譯者
其實,羅小鵬是在自己60歲的時候,跨入了艱辛的法中文史哲著作翻譯之路。
因受到伯父的影響,1978年,羅小鵬考入南京大學外語系法語專業。
「伯父是研究法國文學的,與法國哲學家、文學家薩特有過交往。」自此,羅小鵬就萌發了有朝一日也涉足翻譯的夢想。
本來就有心走翻譯這條路的羅小鵬,在南大遇到了一位學法律出身的法語教授。順其自然,羅小鵬在研究生畢業時,改為學習法律。「沒想到,這一路就走了三十多年。」
南京大學法語專業畢業後,他前往法國攻讀法律專業,博士畢業後,就成了律師。
儘管過去了許多年,羅小鵬嘗試文史哲翻譯的想法一直未泯,對他來說,「法律只是一份職業。那些與時政、文學、歷史相關的東西,與我的生活更接近。」
「用盡全力,仍有遺憾」
等羅小鵬拿到《變革》的翻譯任務後,他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首先是因為長時間不使用,中文水平不進反退了。」羅小鵬心裡有點擔憂。「其次,限定的翻譯時間非常緊,一本書十多萬字,要在兩個多月時間裡完成。」
接到任務的喜悅,很快就被接下來的忙碌和壓力衝走了。
他說:「整個翻譯過程確實十分艱苦。」那幾個月裡,羅小鵬幾乎日日夜夜,除了吃飯、睡覺,把所有的時間都投了進去。每天清晨,他就坐在辦公桌前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晚上又往往熬到深夜。
「政治家的自傳翻譯與普通的文學作品翻譯又有很大的不同。」羅小鵬說,「一定要儘量做到忠實於原文,客觀呈現。」
為了更加準確,羅小鵬曾給馬克龍總統夫人寫了一封信,請求她的幫助。此外,他還請馬克龍所在黨派成員幫助。他更是走訪了一些人,經過多方的比較,才對這些細微而重要的問題進行判斷。
翻譯成書之後,羅小鵬像送自己的孩子一樣,將作品交到了出版社,「心裡覺得悵然有所失。」羅小鵬說,作為他的處女譯作,「已經是用盡了全身力氣,但依然有一些遺憾。」
文、圖/廣報全媒體記者杜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