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黨的理論教育學什麼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強調,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黨的理論教育學什麼?《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中指出,最重要的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把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課作為重要課程,抓好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教育,抓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要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中之重,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及時學、跟進學、深入學,堅持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更好地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筆者認為,黨的理論教育,至少包涵以下幾個方面內容:
一、學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認識論
馬克思主義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是領導素質的核心和靈魂,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領導幹部的基本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要多讀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著述。
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首先要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著作。要認真研讀經典著述,領悟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掌握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學習哲學原著,正確認識思維與存在、物質與意識的關係,理解物質生產實踐是社會生活的基礎,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制定政策、推動工作;學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和矛盾分析法,不斷強化問題意識,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面對和化解前進中遇到的矛盾;學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群眾史觀,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學唯物辯證法,不斷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提高駕馭複雜局面、處理複雜問題的本領;等等。
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要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要學商品、勞動、價值、貨幣、分配、生產、消費、流通等方面的理論,掌握科學的經濟分析方法,認識經濟運動過程,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指導意義,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力,更好地回答中國經濟發展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提高領導經濟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立足中國國情和發展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還必須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發展的歷程和基本理論。通過學習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性、科學性。
二、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刻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行動指南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重大理論觀點和戰略思想,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鮮明主題,就是近代以來,中華文明背景下的後發中國,在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後,如何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性課題。這一歷史性課題貫穿了新中國幾代領導集體的探索之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探索的最新理論成果,集中體現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可以提煉為「一二三四五」的理論要點。「一」條紅線,指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二」個目標,指的是「兩個百年」的奮鬥目標,即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三」個自信,指的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四」個全面,指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五」個發展理念,指的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中的理論新概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是保證中國經濟社會穩步前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行動指南。
三、學世界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發生的新變化、新特點,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環顧全球,時代已發生重大變化,世界正向複雜化、多元化發展。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或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呈現出新的變化和特點。考察這些新變化、新特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分析、判斷國際新格局,以開放、包容、穩定的心態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認識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性和長期性,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中國已探索出一條適合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有一點經驗確鑿無疑,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與本國的實際結合,走出符合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四、學古今中外優秀文化和文明成果,從人類歷史長河看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堅定對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信心和信念
優秀文化和文明思考的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問題,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思想價值跨越時空,歷久彌新。要學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化和文明成果,理解世界各類文明孕育現代化進程和方式的差異性,為正確理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廣袤的思想土壤。只有多讀古今中外文明文化史,才能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寬闊的國際視野,理解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多樣性發展邏輯,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中國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信心和信念。只有學習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和文明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必然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根植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科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郭麗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