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師範院校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教師不一定是好教師,沒有在師範院校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教師不一定是壞教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用學過的教育學理論來進行教育實踐,如何解決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辯證統一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一談三點愚見。
1、 教育學理論的定義及用途
教育學理論是研究教育一般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這門學科是教師經過很長時間
的探索發現而總結出的教育的教育理論,其作用幾乎囊括了整個教育界。因此,教育學是一門成為優秀教師所必須掌握的一門實用學科。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教師以什麼方式教,以及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方式,成為各個老師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我們學習教育學有什麼用?這是每個學生都會考慮到的問題,教育學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中國的傳統教育重視「品德教育」比如古代給孩子看的《三字經》、《弟子規》等等。
在西方教育學還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形成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教師的鼻祖孔子曾對教育發表過一些言論:「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
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也得以體現,教師應該平等對待任何一個學生,不能因自我的偏見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教師雖然作為教育者,學生作為被教育者,教師用不用向學生學習?答案是肯定的。
教育學理論的發展經歷過很多次重大發現與變遷。從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附庸的看法在今天已然過時,現在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
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理論的不斷完善使教師觀念不斷發展、更新,教育理念不斷上升到新的高度。
總的來說,教育學是一門讓教育者變得更會教育的一門學科。
2、 教育理論在課堂中的運用
我們知道,學習教育學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但不是讓學習者生搬
硬套教育理論,不懂得靈活運用。
筆者通過做小學語文教師的經歷,頗有幾分感悟。
我一直認同這麼一句話:「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學生,一般情況下是崇拜老師的,為什麼崇拜老師啊?筆者有幾點看法:
第一、 教師具有親和力
第二、 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
第三、 教師具有高尚的品德
第四、 教師教學水平高超
當然,學生崇拜老師的原因絕不只有這四點。筆者的教師經歷可以很好的證明這四點,下面筆者的親身經歷來說明:
我第一次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都以為我是鄰家大哥哥,但是我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就
在講臺前笑著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學習,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今天,我將帶領你們走進絢麗多彩的語文世界。」不管學生再怎麼驚訝,我還是保持鎮定。
在課堂上,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會用幽默的話使學生的捧腹大笑,以活躍課
堂氣氛,通過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鼓勵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課堂教學知識點講出來,學生在玩中學,並且學生學得很紮實。
筆者通過名人成功經歷或以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辯證統一
教育理論是無數優秀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結晶,對普通教師有指導作用,所以教育學是作為師範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只有學習了先進的教育理論,並在教育實踐中得到靈活應用,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有人說:「有人沒有上過師範院校,卻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但是很多師範專業畢業的教師不一定稱職。」可見,教育學理論並不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
有的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教師,有的人沒有當教師的天賦,有的人經過後天培訓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從這些年的教學活動中,教育學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很多師範生成為了合格的老師。
因此,筆者強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需要辯證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