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辯證統一

2020-12-25 徐尚的錦年

引言:

在師範院校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教師不一定是好教師,沒有在師範院校接受過專業教育的教師不一定是壞教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用學過的教育學理論來進行教育實踐,如何解決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辯證統一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一談三點愚見。

1、 教育學理論的定義及用途

教育學理論是研究教育一般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這門學科是教師經過很長時間

的探索發現而總結出的教育的教育理論,其作用幾乎囊括了整個教育界。因此,教育學是一門成為優秀教師所必須掌握的一門實用學科。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教育方式,教育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教師以什麼方式教,以及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方式,成為各個老師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

我們學習教育學有什麼用?這是每個學生都會考慮到的問題,教育學能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讓學生更健康地成長,中國的傳統教育重視「品德教育」比如古代給孩子看的《三字經》、《弟子規》等等。

在西方教育學還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就已經開始形成一個獨立的教育體系。教師的鼻祖孔子曾對教育發表過一些言論:「有教無類」、「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等等。

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也得以體現,教師應該平等對待任何一個學生,不能因自我的偏見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教師雖然作為教育者,學生作為被教育者,教師用不用向學生學習?答案是肯定的。

教育學理論的發展經歷過很多次重大發現與變遷。從以教師為主體,學生為附庸的看法在今天已然過時,現在更重要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

教育學與教育心理學理論的不斷完善使教師觀念不斷發展、更新,教育理念不斷上升到新的高度。

總的來說,教育學是一門讓教育者變得更會教育的一門學科。

2、 教育理論在課堂中的運用

我們知道,學習教育學就是讓自己變成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但不是讓學習者生搬

硬套教育理論,不懂得靈活運用。

筆者通過做小學語文教師的經歷,頗有幾分感悟。

我一直認同這麼一句話:「沒有不會學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作為學生,一般情況下是崇拜老師的,為什麼崇拜老師啊?筆者有幾點看法:

第一、 教師具有親和力

第二、 教師具有淵博的知識

第三、 教師具有高尚的品德

第四、 教師教學水平高超

當然,學生崇拜老師的原因絕不只有這四點。筆者的教師經歷可以很好的證明這四點,下面筆者的親身經歷來說明:

我第一次進入課堂的時候,學生都以為我是鄰家大哥哥,但是我並沒有因此而退縮,就

在講臺前笑著對同學們說:「同學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這學習,我是你們的語文老師。今天,我將帶領你們走進絢麗多彩的語文世界。」不管學生再怎麼驚訝,我還是保持鎮定。

在課堂上,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會用幽默的話使學生的捧腹大笑,以活躍課

堂氣氛,通過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鼓勵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用深入淺出的語言把課堂教學知識點講出來,學生在玩中學,並且學生學得很紮實。

筆者通過名人成功經歷或以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3、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辯證統一

教育理論是無數優秀教師在教育實踐中的結晶,對普通教師有指導作用,所以教育學是作為師範生必須要掌握的技能,只有學習了先進的教育理論,並在教育實踐中得到靈活應用,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有人說:「有人沒有上過師範院校,卻能成為一名好教師,但是很多師範專業畢業的教師不一定稱職。」可見,教育學理論並不是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

有的人天生就是優秀的教師,有的人沒有當教師的天賦,有的人經過後天培訓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從這些年的教學活動中,教育學理論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很多師範生成為了合格的老師。

因此,筆者強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需要辯證統一」。

相關焦點

  • 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
    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闢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闢出中國建設新道路。
  • 論教育學的邊界
    教育學發軔時期的代表人物誇美紐斯在其奠定現代教育學基本框架的《大教學論》開篇「向讀者致意」中即說,「教學法的含義是教學的藝術。一些有才智的人,由於憐憫學校中的西西弗斯勞作,近來想努力找到這種藝術」[6]。誇美紐斯所說的"didactic"指的是關於教的理論,起初主要探討的就是歐洲傳統「七藝」的教授方法,而"pedagogy"則指的是關於教育之理論與實踐的學科。
  • 餘清臣: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化改造
    (二)抽象性作為堅持本質主義信念的一種必然表現,當代教育理論具有超越情境的抽象性特徵,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教育理論與自身產生背景相脫離,二是在教育理論內容上一般不考慮特別情境,三是教育理論一般不對自身的應用情境做出具體說明。在理論產生背景上,除了教育思想史的專門研究外,一般教育理論教科書多是隱去或只是簡單地提及理論產生的背景。
  • 赫爾巴特教育學理論
    在近代教育史上,沒有任何一位教育家可與之比肩,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乃至之後百年來的學校教育實踐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產生了非常巨大、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西方教育史上,他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在世界教育史上被稱為"教育科學之父",而反映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則被公認為第一部具有科學體系的教育學著作。
  • 2010年成考專升本教育理論:教育學緒論
    教育理論   總要求:  教育學部分  1、了解與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  2、理解和掌握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  3、具有運用教育理論分析並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
  • 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教育目的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備考:《教育學》教育目的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如有疑問請加【2019寧夏教師招聘考試交流群匯總】 ,更多資訊請關注寧夏教師微信公眾號(ningxiajsht),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培訓諮詢電話:0951-6028571/6027571 18295188220,微信號:ht18295188220   教育目的理論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主要是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主要包括宗教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個人本位論
  • 論教育學的術語和概念體系
    作為一門科學的教育學,或曰「教育科學」(如同「物理學」之謂「物理科學」①),其術語和概念體系不僅反映著它的科學思維水平,也反過來影響著它的科學化發展。「教育科學的理論基礎框架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實踐教育學。在接受實踐教育學基本觀念的同時,其專業術語或專業用語也被繼承和接收下來……實踐教育學的專業用語或專業術語又均來源於口語或日常語言。因此,它們所指示的東西,在許多情況下並不足夠精確。」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教育目的的理論詳細梳理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備戰甘肅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廣大考生準備了教師招聘教育學公共基礎知識:教育目的的理論詳細梳理,望各位考生及時查看。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是國家對教育培養人的總的要求,它規定著人才的質量和規格,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關於教育目的的理論有不同觀點,在考試中一般以客觀題為主。
  • 教育學通過口訣
    教育學通過口訣在教育綜合知識的考試中,經常涉及一些關於人物、思想觀點、地位等方面的考查,為了更好地應對這類考題,在本文中將與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育學中常考知識點的相關口訣,幫助大家進行記憶。2.口訣:心理仿孟祿(三)勞動起源說1.觀點及代表人物: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以米丁斯基、凱洛夫為代表。2.口訣:米凱愛勞動。二.20世紀以後的教育特點(一)內容: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現代化、終身化。(二)口訣:全民多現身。
  • 「兩山」論的理論品格
    中國化的理論品格「兩山」論是來源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又指導這一實踐的中國化的綠色發展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內容。「兩山」論的萌發、形成和發展與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實踐密切相關。「兩山」論是行動中的環境倫理學,它的實踐性是建立在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的基礎之上的。唯物史觀認為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是人類社會的兩對基本關係,二者是辯證統一的。一些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潮離開人類發展談論環境保護,而另一些人類中心主義思潮則離開自然生命共同體談論人類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兩者的不足之處都是割裂了人類社會兩對基本關係的辯證統一。
  • 教育理論基礎知識教育學著作及具體考點
    一、教育著作1.誇美紐斯《大教學論》、洛克《教育漫話》、盧梭《愛彌兒》、裴斯泰洛齊《林哈德與葛篤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福祿貝爾《人的教育》、斯賓塞《教育論》、烏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對象》、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誇美紐斯《大教學論》。
  • 「考點精粹」小學教資: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和近現代教育理論
    (2)當時的教育部長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總結了蘇聯社會主義教育的經驗,構建了新的教育學理論體系,論述了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他極其重視智育即教養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較嚴格和嚴密的教學理論。這本書對我國建國初期的教育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教育學「通關」口訣
    (二)心理起源說1.觀點及代表人物: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一種「無意識模仿」,以孟祿為代表。2.口訣:心理仿孟祿(三)勞動起源說1.觀點及代表人物:教育起源於勞動過程中社會生產需要和人的發展需要的辯證統一,以米丁斯基、凱洛夫為代表。
  • 餘清臣:「比較利益人」:實踐教育學的人性假設
    「比較利益人」假設作為一種直面人性現實的人性假設,為實踐教育學研究範式的建立提供了一種有價值的思路,即實踐教育學的邏輯起點是利益分析;實踐教育學採用複雜性邏輯範式;實踐教育學研究的途徑是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放互動;實踐教育學的理論姿態是「建議者」。
  • 教育學各種理論代表人物
    1——《康德論教育》①人性論:教育的根本就是對人的本性控制 ②認識論:感性理性認識結合③道德論: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自由14、裴斯泰諾齊1——「教育心理學化」 要素教育論「小學各科教學法奠基人」15、洛克1——「白板說」《教育漫話》紳士教育16、赫爾巴特1——《普通教育學》「現代教育之父」「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
  • 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
    一、考情介紹教育學中教育目的這一章整體來看主要以客觀題的形式進行考察,因此有關教育目的的理論也是以客觀題備考即可,主要考察每一種理論的觀點和代表人物以及出自每一位代表人物的名言之類的句子。下面我們對教育目的的相關理論的知識點進行簡單梳理。
  •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論教育研究方法論要擺脫唯實證主義的三個「崇拜」 ——兼談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論開展教育研究 2019年02月19日 14:23 來源:《教育發展研究》 作者:姜勇 柳佳煒 字號
  • 被譽為「科學教育學的奠基人」和「教育科學之父」的赫爾巴特
    二、兩個理論基礎強調教育的兩大理論基礎:哲學倫理基礎和心理學基礎赫爾巴特的貢獻在於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正因為赫爾巴特強調教學的教育性,提成培養有道德的人,所以他屬於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七、練一練1.教育學作為一個學科獨立的標誌是 ( )A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B 康德的《論教育》C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D
  • 侯懷銀 董標:教育學的傳統與變革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會 第十五屆學術年會綜述
    來源:《教育研究》2015年第10期 2015年9月19—20日,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教育基本理論學術委員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在太原舉行。來自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的360餘位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教育學的傳統與變革」。
  • 「教育強國」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
    基於上述認識和判斷, 本文試圖分析教育實踐的邏輯特徵, 繪製教育實踐的一般理論圖式, 以期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關係, 嘗試促進解決近十幾年來相關學術討論「即使不說倒退, 至少並無多大長進」1的問題。一、何謂「教育實踐的邏輯」為了克服教育論述中概念泛化的時弊, 有必要先澄清「教育實踐的邏輯」這個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