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部著作《普通教育學》
德國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標誌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標誌著規範教育學的建立。
二、兩個理論基礎
強調教育的兩大理論基礎:哲學倫理基礎和心理學基礎
赫爾巴特的貢獻在於把道德教育理論建立在倫理學的基礎上,把教學理論建立在心理學的基礎上,可以說是奠定了科學教育學的基礎。倫理學即實踐哲學,主要體現為5種道德觀念,赫爾巴特認為心理學就是研究觀念的科學,他重視和發展了兩個重要的概念,即「意識閾」和「統覺」
三、三個中心
赫爾巴特強調系統知識的傳授,強調課堂教學的作用,強調教材的重要性,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和中心地位,提出了教學過程的三個中心,即「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
四、四步教學法
赫爾巴特提出教學過程四階段論,即「明了、聯想、系統、方法」(後由其學生席勒發展為5個階段即預備,提示,聯繫,總結,應用)。這一理論標誌著教學過程理論的形成。明了,主要是把新教材分解為各個構成部分,並和意識中相關的觀念,即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比比較;聯想,即建立新舊觀念的聯繫,使學生在新舊觀念的聯繫中繼續深入學習新教材,系統,即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新舊觀念聯繫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尋求結論和規律;方法,即通過實際練習,運用系統的知識使之變得更熟練,更牢固。
五、教學的教育性原則
在西方教學史上,赫爾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概念,「教育性教學」指沒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也沒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育性教學」的主要內容有:教學和教育是相互聯繫的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教育和教學的關係是目的和手段的關係;決定教學具有教育性的主要因素在於強化教學工作中的教育目的性;對於「教育性教學」來說,一切都取決於其所引起的智力活動,
赫爾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強調了教學的教育性。
六、社會本位論的代表人物
赫爾巴特認為的教育目的可以分為兩種:「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可能的目的」是指與兒童未來所從事的職業有關的目的;「必要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指養成內心自由,完善,仁慈,正義和公平5種道德觀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具體來說,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養成這5種道德觀念。
正因為赫爾巴特強調教學的教育性,提成培養有道德的人,所以他屬於社會本位論的代表
七、練一練
1.教育學作為一個學科獨立的標誌是 ( )
A 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B 康德的《論教育》
C 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 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
本題選C
2.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的教育家是 ( )
A.赫爾巴特
B.杜威
C.福祿倍爾
D.裴斯泰洛齊
本題選A。
3.第一個提出要使教育學成為科學,並認為應以倫理學和心理學作為教育學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
A.誇美紐斯
B.赫爾巴特
C.杜威
D.洛克
本題選B。
4.在教育史上,被譽為第一部規範形態的教育學著作是()
A.福祿培爾的《人的教育》
B.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
C.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
D.斯賓塞的《教育論》
本題選C
5.赫爾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這說明了教學過程具有什麼特點( )
A、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
B、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相統一
C、教學過程中知、情、意的統一
D、都是主導作用與學生能動性相結合
本題選C
想要獲取更多關於考編的內容,請關注我,「17學堂「致力於為您提供有趣有用的資訊與資料,一路陪伴,助您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