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

2020-12-25 央廣網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馬克思主義認為,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而實踐的主體是具有一定思想認識的人。一方面,人的正確思想從實踐中來,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源泉和動力、目的和歸宿,同時也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另一方面,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推動正確的實踐,錯誤的認識導致錯誤的實踐。這就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係,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個基本原理。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切從實際出發。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同志反對教條主義,強調一切從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此開闢出中國革命新道路。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反對照抄照搬、思想僵化,強調從實際出發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由此開闢出中國建設新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國際國內形勢發生的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實踐觀點,逢山開路、遇河架橋,譜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我們學習理論知識,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必須把理論與我們的工作實際相結合,理論認識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這就是毛澤東同志所強調的「有的放矢」。實踐出真知。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離開了實踐,理論就成了自說自話的空洞說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樹立實踐觀點和問題導向,堅持真抓實幹,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現實實踐豐富多彩,不可能用整齊劃一的理論和方案來套用和裁剪。同時,實踐也是不斷發展的,必然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將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概括提煉、總結推廣。從這個角度講,實踐觀點和群眾觀點是根本一致的。實踐是群眾的實踐,群眾是實踐著的群眾,沒有群眾觀點就不可能真正有實踐觀點。

當前,我國正處於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改革進入深水區、處於攻堅期。我們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聯動性,又要激發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一時拿不準、看不清的,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要允許基層群眾大膽闖、大膽試。特別是在培育新業態、推動「雙創」、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推進自貿區建設、不斷擴大開放進程中,更需要尊重和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全社會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在其他各項工作中,也要在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的前提下尊重地方和基層的創造性,鼓勵大膽探索、百舸爭流、千帆競發。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堅定「四個自信」,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實踐的主體是受一定思想指導的人,指導思想至關重要。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證明,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理論的作用,強調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從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國革命史、社會主義建設史、改革開放史的角度,系統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淵源、歷史淵源、文化淵源、實踐淵源等,使我們加深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堅定了「四個自信」。

堅定「四個自信」,不是空泛的、抽象的,而是要貫徹到改革發展實踐的各方面。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堅持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則、有方法的,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正確方向,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該改的必須堅決改,但對有些不能改的,什麼時候都堅決不改,等等。這就是堅定理論自信,發揮馬克思主義指導作用的體現。

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必須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給我們提供的是科學指南而不是具體教條。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在堅持中發展、在發展中堅持。如果沒有發展,就脫離了時代和實踐要求,生機就會停止,不能發揮應有的指導作用,也就談不上堅持。因此,只有發展才能更好地堅持。近百年來,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先後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創新理論成果,對引領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發揮了巨大指導作用。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外形勢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面臨很多新的課題,對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敢於和善於分析回答現實生活中和群眾思想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我們不僅要對現實問題進行政策性、對策性研究,還要進行理論概括和提煉,提煉出有學理性的新理論,概括出有規律性的新實踐,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黨推動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我們一方面要堅持學懂弄通做實,堅持用新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堅持發展的眼光,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總結經驗,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的辯證統一,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戚義明 作者單位: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相關焦點

  • 論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辯證統一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用學過的教育學理論來進行教育實踐,如何解決教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的辯證統一呢?筆者就這一問題談一談三點愚見。1、 教育學理論的定義及用途教育學理論是研究教育一般現象及其規律的社會科學。
  •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原標題:「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是一切成功社會實踐的經驗總結和基本規律。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必須把握好二者的動態平衡。其精要和緊要在於,實踐者要演好再平衡的角色,以砝碼的增減保持二者的平衡和互補。
  • 2016考研政治難點解析: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
    2016考研(課程)政治中,哲學部分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知識點,為了確保後期的複習進度和複習效率,給突破和衝刺複習留有更大餘地,研苞們需要將最難複習、最難理解的知識點先消化掉,打好基礎,為接下來的複習做好準備工作。今天就和都教授一起複習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的理論知識吧。
  • 《實踐論》:用15分鐘搞清楚,理論和實踐的關係
    前兩篇文章,我們主要講認識的過程,重點闡述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偉人告訴我們,人們的認識來源於實踐,而人們的認識過程,又存在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個階段。由於事物本質總是隱藏在內部,不會直接呈露給我們看,需要我們透過現象才能看到本質。
  • 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牢牢堅持八個「相統一」
    他還具體提出了八個「相統一」。這一指示精神,為新時代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提高思政課質量水平明確了重要指向和基本遵循。  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思政課肩負著培養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聖使命,必須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彰顯政治屬性。對此,新時代思政課要堅定政治立場、凸顯政治智慧,貫徹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廣大師生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強化政治擔當。
  • 「理論強黨」孫秀玲: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推進新時代思政課...
    一、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是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建設的重要原則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世界本質問題的一個基本原理,包含物質和意識、統一性和多樣性的兩種基本關係。統一性與多樣性作為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既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統一關係。
  • 協同推進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的理論邏輯與實踐向度
    新華社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於進行自我革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只有深刻把握黨的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深刻認識統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的歷史演進、理論邏輯與實踐指向,才能在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新時代實踐中,展現新氣象、彰顯新作為。
  • 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需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根本原則
    」,其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居於之首,蘊意著統領之意,成為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根本原則。一、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思政課改革創新的內在意蘊思政課改革創新需要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準確認識和把握政治性與學理性的本質特徵及其辯證關係的基礎上得出的理性判斷,彰顯了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本質意涵,事關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方向性、科學性和原則性。
  • 「理論強黨」在「八個相統一」中推進高校思政課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傳導主流意識形態,直面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高校思政課教學的目標指向是科學回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理論和偉大實踐中的重要問題,引領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自覺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分析看待和解決問題,自覺辨析甄別各種意識形態思潮中的錯誤觀點。
  • 積極探索「兩制」臺灣方案 不斷豐富和平統一實踐
    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就國家統一問題發表了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講話,提出五項重大政策主張,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我就「探索『兩制』臺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談談個人粗淺的看法。
  • 刑法理論與刑事司法實踐的辯證關係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人類知識增長的理想模式,也是理論家和實踐家永恆的追求。但是在實然層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卻經常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前沿理論與司法實踐的關係只能進行相對精確的描述。刑法學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比較成熟也比較活躍的學科,每年都有大量的理論著作和論文問世。
  • 評<辯證看 務實辦>:確立辯證理性思維 培育務實平和心態
    >人民日報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辯證看 務實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2》一經推出,受到了幹部群眾的極大歡迎。《辯證看 務實辦》是中宣部「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通俗理論讀物的第十本,在保持前幾年系列讀物一貫特點和風格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凸顯了今年的特點和特色。通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直面問題的鮮明態度。
  • 勞動教育要堅持認識和實踐的結合
    如何啟動勞動教育並把它落到實處,我們要從認識和實踐兩方面去抓,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實踐和認識是辯證統一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所以我們既要看到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也要重視發揮正確認識對實踐的指導作用。
  • 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特徵的理論真諦
    他強調:「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始終站在時代前沿。」科學認識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特徵的理論真諦,對於我們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統一與良性互動中,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開放性特徵是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真理性的重要前提。
  • 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守正創新要堅持實踐導向
    在現實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話語依據主要功能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政治話語、學術話語和生活話語。政治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宣傳和闡釋黨的大政方針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學術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從哲學社會科學的角度論證黨的思想理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生活話語的主要功能是從日常生活經驗的角度揭示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性與國家發展成就的客觀性。恩格斯曾說:「語言是從勞動中並和勞動一起產生出來的。」
  • 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全部實踐和理論的主題,也是貫穿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的主題。他對這個問題講得很深刻、很精闢、很有針對性,為新形勢下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思想上政治上理論上提供了科學指導。
  •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四)★感性是基礎,理性是升華  ①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特點直接性具體性。
  • 把握新時代追求美好生活的辯證關係
    這表明,「美好生活」既是一個重要的實踐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因此,要注重處理好「實現目標與實現手段」「追求效率與追求公平」「個體美好與集體美好」的辯證關係,客觀、全面地揭示不同矛盾雙方的邏輯規律,運用對立統一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推進美好生活偉大實踐。
  • 堅持在實踐中檢驗運用和發展真理
    40年來,改革開放似奔騰的洪流,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民族復興巨輪不斷向前,根本的一條經驗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在實踐中檢驗、運用和發展真理。正如習主席所指出的,在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性和真理性的基礎上增強自信。
  • 馬克思人與自然關係理論的時代價值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不僅與人民幸福安康緊密相關,更關乎國家和民族的興旺繁盛。馬克思人與自然關係理論堅持人類要從辯證統一的角度去看待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的關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方法論指導,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