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辯證看 務實辦>:確立辯證理性思維 培育務實平和心態

2020-12-13 中國文明網

評:確立辯證理性思維 培育務實平和心態

發表時間:2012-06-29   來源:人民日報

  近日,由中央宣傳部組織編寫的《辯證看 務實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2》一經推出,受到了幹部群眾的極大歡迎。《辯證看 務實辦》是中宣部「理論熱點面對面」系列通俗理論讀物的第十本,在保持前幾年系列讀物一貫特點和風格的基礎上,又進一步凸顯了今年的特點和特色。通讀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有三點:

  一是直面問題的鮮明態度。中宣部理論局組織力量深入基層開展調研,認真了解幹部群眾的關切,梳理出收入差距如何縮小、房地產調控如何堅持、看病費用如何降低、素質教育如何推進、道德風氣如何提升、食品安全如何保障、環境汙染如何遏制、反腐倡廉如何深化等8個問題。這8個問題,可以說都是來自群眾、來自實踐,既是關係群眾切身利益、人民群眾最為關注關切的熱點問題,又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著力解決的難點問題,充分體現了不迴避矛盾、不掩蓋問題的態度,充分展示了直面問題、聚焦熱點的勇氣。馬克思主義認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對立面既統一又鬥爭,推動事物的運動和發展。毛澤東同志曾經指出:「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世界上萬物概莫能外,社會主義社會也同樣如此,正是存在著的矛盾推動社會向前發展。只有正視矛盾、不斷地正確處理和解決矛盾,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發展、不斷完善。迴避矛盾,迴避問題,既脫離群眾,也不利問題的解決,無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二是認識問題的辯證思維。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面臨不少「成長中的煩惱」,社會熱點難點增多勢所必然。怎麼樣來認識和看待這些問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非常重要。《辯證看 務實辦》一書特別強調「辯證看」,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全面、聯繫、發展的觀點,堅持「兩點論」、注重「兩分法」,從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等多角度對問題的現狀、背景、原因進行深入分析,使讀者認清成績與問題、區分主流與支流、釐清現象與本質,從而形成客觀理性的認識。比如,對於道德現狀怎麼看,《辯證看 務實辦》辯證指出:「我們正經歷道德的進步,也承受著道德的陣痛;我們身邊處處演繹著濃情大愛的『最美』事跡,也不時出現令人寒心的失德行為。」中國的道德狀況是一幅「感動與疼痛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主流進步與問題突出並存」的複雜圖景。因而,我們對存在的問題既不能視而不見、粉飾太平,也不能從一些失德敗德現象簡單推定出「道德滑坡」的結論;既要增強道德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推進社會風氣的改善,也要以理性、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對中華美德的傳承光大充滿信心和希望。

  三是解決問題的務實理念。《辯證看 務實辦》注重用事實說話、用數字說話,對每個問題的解決思路、對中央解決這些問題的政策措施、目前解決的進程、今後努力的方向等,都進行客觀務實的解釋和分析。通過擺事實、講道理,既不掩蓋矛盾和問題,又不隨意許諾,講矛盾問題清清楚楚,講工作進展實事求是,講政策舉措具體實在,講目標方向務實科學。例如,對收入差距如何縮小、素質教育如何推進、環境汙染如何遏制等問題,既分析了體制、機制、制度等深層次原因,也通過對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深入解讀,對各方面實際工作進展和成效的交待,對解決問題的前景的展望,讓人們感受到黨和國家對這些問題的高度重視、解決問題的務實態度,對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如實講清了長期性、複雜性,使群眾增強對黨和政府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希望。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中國已經進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階段,並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另一方面,中國依然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當前,引導人們確立辯證理性思維,培育務實平和心態,尤為重要。對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來說,我們既要看到成績巨大,又要看到問題不少,特別是要認識到有些階段難以逾越,有些問題難以規避。在走向偉大復興的歷程中,中華民族應該成為一個更加成熟、更加理性的民族,展現出泱泱大國國民辯證理性的思維、務實平和的心態。(鄭水泉/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733776&encoding=UTF-8&data=AAsyUAAAAAcAAADtAAAAAQBK6K-EPOi-qeivgeeciyDliqHlrp7lip4-Ouehrueri-i-qeivgeeQhuaAp-aAnee7tCDln7nogrLliqHlrp7lubPlkozlv4PmgIEAAAAAAAAAAAAAAC4wLAIULxjgKktvWvAsmLqheKb0zgyQmKkCFBw-6nH2IlyrGvjQqLVorB2a5bMN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733776&encoding=UTF-8&data=AAsyUAAAAAcAAADtAAAAAQBK6K-EPOi-qeivgeeciyDliqHlrp7lip4-Ouehrueri-i-qeivgeeQhuaAp-aAnee7tCDln7nogrLliqHlrp7lubPlkozlv4PmgIEAAAAAAAAAAAAAAC4wLAIUdEbLRuMi6wz5K8mzP8EGNI3ZnyQCFDHLbdI5AWAIfILNOiOjKugWk9mM&siteid=7

相關焦點

  • 傅振邦:當代大學生要確立理性務實的創新創業觀,腳踏實地、堅韌不...
    傅振邦:當代大學生要確立理性務實的創新創業觀,腳踏實地、堅韌不拔地去做時代的弄潮兒4月23日,2018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峰會暨第十二屆KAB創業教育年會開幕式在重慶舉行。他建議,當代大學生要確立理性務實的創新創業觀,普遍投身創新、理性參與創業、立足專業學習、放飛創新創業夢想,腳踏實地、堅韌不拔地去做時代的弄潮兒。
  • 用辯證的眼光看世界
    我們要善於用辯證和發展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我認為辯證是用正反兩方面看待事物,例如一次考試的失利,看似使我們的信心倍受打擊,但同時也會使我們的經驗更加豐富,由此可見,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愛因斯坦曾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事物,而這句話背後隱藏的觀點,大家知道嗎?
  • 因材施教的活水源頭辯證哲學
    因材施教的活水源頭辯證哲學: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源頭:《論語·先進篇》原文:子路問:「聞斯行諸?」「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門徒3千而濃縮的教育辯證哲學藝術之巔。孔子的最大智慧,就是這句「因材施教」,它在任何領域都適應;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脾氣均大不同,亦如各種木材椽、柱、梁、檁;又如柳、杏、楊、果木皆迥然。
  • 戰略的無立場,與辯證的戰術落地
    趙汀陽在《思維迷宮》2010年修訂版中用了三個章節分別論述了辯證、唯美與變通,結合作者在同年文章《道的可能解法與合理解法》中對老子說的「道」的認定,以及前期作品中對「可能性」的闡述,趙汀陽的思路就清晰地展露出來了。
  • 以理性平和國民心態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
    其中,涵養積極進取開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國民心態,推動愛國之情轉化為實際行動,則是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的行動旨歸。涵養積極進取的國民心態,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愛國是心之所系,也是情之所歸。弘揚新時代愛國主義精神,首先是要涵養積極進取的國民心態。積極心態是積極、正向、穩定的心理傾向。
  • 2021國考申論(副省級)深度解讀:理性務實 照亮改革道路
    2021國考申論(副省級)深度解讀:理性務實 照亮改革道路 2020年11月29日,國家公務員考試如約而至,莘莘學子帶著自身的夢想踏進了考場,隨著申論考試的結束,這場大考終於落下帷幕。
  •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2021考研政治62個哲學考點: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辯證關係  認識過程中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及其辯證關係(四)★感性是基礎,理性是升華  ①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級階段,是對事物外部形態的直接的、具體的反映。特點直接性具體性。
  • 「文化工業」的概念化與問題化 ——重讀《啟蒙的辯證》(下)
    在現代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霍克海默與阿多諾把啟蒙、現代性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理解為工具理性的支配力的前所未有的增長,進而揭示當代資本主義用社會理性來確立統治模式並日益強勁地朝向理性化或行政操縱化的特徵。
  • 十八大以來公務員心態有何變化
    【關鍵詞】公務員隊伍  心態  積極健康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十八大以來政治生態的好轉,公務員隊伍的心態呈現正面變化公務員心態整體上趨於自尊自信,行為趨向理性平和。黨的十八大以來,由於全面從嚴治黨,政治生態發生顯著變化,大批黨性強、素質高、作風硬、幹勁足、清正廉潔的幹部,在各級換屆中得到提拔重用。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副省級)深度解讀:理性務實 照亮改革道路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副省級)深度解讀:理性務實 照亮改革道路 2020-11-29 18:55:25| 來源:中公教育 魏美薇
  • 大師兄思想|以辯證的思維看待管理問題
    2021/02/01以辯證的思維看待管理問題在乾隆的南巡中,面臨兩個問題:這個河道是誰堵上的?我們看在整個過程中,紀曉嵐所了解的情況:普道昭這麼努力這麼好,這麼多年不要薪水,甚至連轎夫都請不起,他的這些親戚替他做事不要錢,免費抬轎子。紀曉嵐了解的情況,就像我們說的反腐反出了一個好幹部。但是我們也看到了紀曉嵐錯過的細節。聰明智慧如紀曉嵐,所看到的也只是普道昭讓他看到的。這說明什麼?眼見的都未必是事實。
  • 堅持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中指出,當前,結合我國實際和時代條件,學習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要學習掌握認識和實踐辯證關係的原理,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
  •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解讀:考察務實精神 理性思考 治理智慧
    2021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解讀:考察務實精神 理性思考 治理智慧 冬青樹上掛凌霄,歲晏花凋樹不凋。數幾同窗同甘共苦拼搏到此時,無數春秋風雨兼程成敗在今朝。中央機關及其直屬機構2021年度考試錄用公務員公共科目筆試分為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和申論兩科。
  • 辯證看待,把根留住!
    正因如此,我們才要辯證的去看待留學的問題。當然,現在那些在網絡上抨擊中國的留學生是無法與這些偉人和功勳教授相比美的,甚至連相比的資格都沒有,但在這裡魔君認為,大部分人還是有良知的。從建國初期到此次疫情,海外華人華僑為祖國捐獻的人還是功不可沒的,他們能在祖國危難之時用於捐助,說明這些人還是有良知的愛國人士的,至少也說明他們知道自己的「根」是在中國的。
  • 2021國考申論,多角度分析申論題型,重務實需理性
    2021年申論試卷「謎底」已經揭開,據考生回憶整體情況如下:從試卷主題上看,2021年國考申論試卷副省級主題是「改革的務實精神和理性思考」,市地級主題是「汲取『治』慧,穩步提升治理效能」。從「改革的務實精神和理性思考」和「社會治理」這兩個主題來看,今年的國考申論試卷仍然突出「時政性」「教育性」,注重考生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價值觀上的引領。從題型搭配上看,2021年國考申論試卷仍然回歸「非作文+作文」的常規搭配,申發論述再次成為主流考法。
  • 印廣門清答疑「師徒」與「辯證」 ——敏感問題解答第二十八
    答:不叫批評,是辯證。師徒辯證,佛開先河,是檢驗真理的途徑,也是提升行人品格的捷徑。至於公開辯證,因為他不接受私下辯證,更重要的是他已先對我進行了公開辯證,並且已經、正在、還在不斷擴大不好的影響。他的網徒、信徒一直不斷地捧著大x的辯證,強烈障礙我們弘揚如來正法,幾無了時,我們和解無望。問:您這也是對師不恭嗎?
  • 本草詩歌——胸痺的辯證論治
    常見病的辯證論治,是《中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的重難點。
  • 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證統一的
    深刻認識改革方法的哲學內涵 唯物辯證法認為,認識從實踐中產生,隨實踐而發展,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實踐,認識的真理性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和證明;認識的發展過程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再由理性認識到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辯證過程。深刻體會其精神內核,對於我們把握好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辯證統一關係、提升治國理政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 河北面試綜合分析題破題「殺手鐧」:辯證分析法
    通過研究發現,辯證分析法能快速破解綜合分析題。  何謂辯證分析法,相信很多同學在大學的哲學課上學過,知道一些但又不太清楚,教科書中告訴我們的定義是強調用全面的、聯繫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通俗說就是一分為二地看待問題,不能僅僅說好或者不好,必須全面地看待問題,就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不能簡單的說是福還是禍,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