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的活水源頭辯證哲學: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源頭:《論語·先進篇》
原文:
子路問:「聞斯行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
冉有問:「聞斯行諸?」
子曰:「聞斯行之。」
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
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門徒3千而濃縮的教育辯證哲學藝術之巔。
孔子的最大智慧,就是這句「因材施教」,它在任何領域都適應;因為、每個人的性格脾氣均大不同,亦如各種木材椽、柱、梁、檁;又如柳、杏、楊、果木皆迥然。
亦與中醫或孫子兵法的以人為本有同工異曲之妙,或量身裁衣、或有的放矢、或因地制宜。
不幸的是,孔子的精髓並沒有被很好的傳播,現代教育、反倒是本末倒置、或不食人間煙火;君不見個個大學或職業學院教育出來的寶貝們能夠勝任社會或企業的什麼?
還不是—
家庭:光 言傳、不 身教
教育:只 授之以魚、不 授之以漁
社會:口號 為人民服務、實際 為人民幣服務
企業:大 務虛 、小 務實。
基於以上四點、「因材施教」基本被意淫的面目全非;所以孔子的真正文化被日本、德國、美國學去了;君不見稻盛和夫處處給世界企業講「利他」、「因材施教」、「活法」嗎?這一切不都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哲學嗎?所以「孔子的文化是世界的,但不是中國的」,我也就翻譯標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