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原本是放鬆的好時機,但今年的暑假讓人有點兒快樂不起來。疫情雖然在我國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依然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與此同時,身邊時有發生的那些事兒讓我們一陣陣揪心:
西安一名9歲女孩在家中跳樓去世,生前留下兩封遺書,說自己「幹什麼都不行」;
廣西南寧12歲男孩被父親責備沉迷手機,次日從32層跳樓身亡;
河南一名高考考生考試中忽然起身,撕毀了另外兩名同學的答題卡;
更不用說熱播劇《隱秘的角落》裡那個慢慢地展現心理陰暗面的學霸朱朝陽……
9歲女孩的遺書
這一切,都像是給家長們敲響的一聲聲警鐘: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作為父母,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健康,但身體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長都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早已成為事實,家長怎麼判斷什麼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不良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問題,又該如何幹預?
注意!這些就是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信號
1.短時間內性格發生較大變化
有些孩子心理出現問題後,家長們會發現孩子一些性格上的變化,比如以前這個孩子挺開朗、活潑、愛玩鬧,怎麼突然變得悶悶不樂、內向膽小、不愛動;以前孩子無憂無慮,現在卻心事重重,特別敏感;以前孩子很寬容,很懂事,現在卻愛計較,愛發脾氣等等。
性格的養成是一個長期漸變的過程。如果短時間內孩子的性格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家長們要考慮一下家庭或學校內是否存在對孩子影響較大的事件發生。特別是如果孩子突然變得內向、寡言少語,家長一定要多留意孩子是否在學校經歷了不愉快的事情。
2.產生厭學情緒、不願去學校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碰到這種情況,孩子總是不願意去上學。哄也哄不好、說不得罵不得更打不得,不知如何是好,讓人頭大。我6歲的侄女有段時間總是不願意上學,到學校後就一直哭泣。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多次與老師溝通了解,原來孩子在學唱兒歌的時候有一段老是唱錯,跟不上節拍,產生了自卑心理。他父母知道後主動拉著侄女一起練習兒歌。一段時間後,快快樂樂的小女孩又回來了。
當孩子出現不愛去學校情況時,家長一定要及時的去了解原因,知道原因後就知道該怎樣的採取措施去解決了。
3.學習成績大幅下降
我班上的一個女同學成績一直非常優秀,但是暑假前的期末考試成績一下滑到了班級中遊。家長非常緊張找到了我。事實上我在成績出來後就主動去了解了下情況。原來學校藝術節她在表演的時候不小心摔了個跟頭,之後班上總有幾個淘氣的男孩子捉弄她,嘲笑她是個「笨蛋」。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後,心裡總是被不愉快的事情填滿,經常焦慮,導致無心繼續學習,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做不完還經常出錯,導致學習成績大幅下降。
4.身體變化要注意
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心理出現問題,往往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比如不愛吃飯,體重下降;或暴飲暴食,體質變差。嚴重的還會影響睡眠。經常有家長抱怨孩子喊這疼那疼,去醫院檢查後什麼問題也沒有。
這時候家長就要注意了,孩子此時要麼是真的心理上認為身體疼痛,要麼就是在撒謊以求關注。這兩種情況都是心理問題的徵兆。
5.亂發脾氣,有攻擊行為
朋友家8歲的男孩,以前是一個特別乖的孩子,我特別喜歡逗他。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再去朋友家,一開小孩玩笑,他竟然大哭起來,並向我扔東西。我很驚詫。
與朋友了解後,得知前幾天朋友帶小孩出去玩,路上碰到一隻散養的大狗對他狂叫,嚇得小朋友哇哇大哭。朋友當時也沒覺得有什麼大問題。只是最近孩子特別愛發脾氣,有時候還打人。
孩子情緒大變化時,往往是受到了驚嚇,而這種驚嚇可能是我們習以為常、容易忽略的事情。
別慌,預防心理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1、要改變對孩子的不正確的態度。要多關心他們,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們,對他們多加開導,避免專制的家長作風,讓孩子把自己心中的積鬱傾吐出來,想辦法解決或合理地解釋,使孩子滿意。讓孩子能從內心深處感到父母是他最親近的人,是世上最疼愛他的人。這樣,孩子的憂鬱心境就會得到改善。
2、不要對孩子管得太多、太厲害。因為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喜歡在同代人中尋找歡樂,尋求共處。他們往往對父母過多的幹涉表示反感,家長們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3、要努力為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環境。儘量安排他們參加集體活動,增進他們與同齡兒童的交往,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開闊他們的心理境界。
4、症狀明顯的憂鬱症兒童,應在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憂鬱藥物。
5、兒童憂鬱症有時伴有危及生命的消極言行, 密切注意孩子的各種言行信號。比如自殘的傾向或者行為。尤其是對於已有自殺企圖或有過自殺行為的兒童,家長必須高度警惕,嚴密監護,以防其自殺。
如何幫助心理問題的孩子?
對已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首先要分析心理的原因,消除環境因素的影響。
1. 要幫助孩子建立積極的態度,指導孩子調整情緒並進行適當的發洩。
2. 傾訴、哭泣等,釋放消極的情緒,恢復心理的平靜。
3. 陪孩子做一些開心或是振奮的事情,以愉快的心情抵消消極情緒。
4. 實行目標激勵,幫助孩子樹立目標,使孩子有方向感。
5. 也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藥物治療或者心理治療。需要注意的是,對於有自殺傾向的孩子,家長要高度警惕,嚴密監護,並請心理醫生進行長期治療。
渴望友情,私人空間
說到底,孩子的心思不是家長自己猜出來的,而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體察到的。想讓孩子對我們沒有戒備,就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問自己: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嗎?
孩子害怕什麼?
我有沒有過度反應?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嗎?
我有沒有平等地與孩子交流?
我有沒有忽略孩子的感受?
…………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播出時,有網友痛心疾首地說:「朱朝陽身上那麼大的變化,她的媽媽竟然沒有發現一點反常?最後的悲劇明明是可以避免的啊!」 其實,朱朝陽的媽媽未必沒有察覺到問題,但她並不關注那些。在她眼裡,成績是唯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而只有我們尊重孩子,願意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試著理解他們,孩子才會自然地信任我們。
https://mp.weixin.qq.com/s/mrhzyz1uAYXiqk6rO6w3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