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2020-12-22 澎湃新聞

原創 陳發展 心理科陳博士

文:陳發展

心理門診時,我們常常會用循環提問的方式來呈現家人對孩子問題的不同理解:「爸爸是怎麼理解兒子的問題的?」

有些父母會很容易反省和自責:「應該是我們家庭的問題,我們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孩子。或者,我們家庭關係不好,影響了孩子。」

父母的反省可以讓孩子放鬆下來,獲得喘息和修復問題的機會。

但是,父母的自責會讓他們過多承擔責任,有時候會被孩子利用,成為掌控父母,獲取自己利益的突破口。

這時候,孩子的問題繼發性獲益,很可能被繼續保留,甚至變得更糟糕,或者慢性化。

此時,家庭陷入一個「死局」:妥協,問題獲益,問題會繼續;不妥協,衝突會持續,問題加重。

當然,也有的父母會這樣思考:「我們家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比很多家庭強太多了,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沒有出問題,我們家的孩子卻出了心理問題呢?」

這樣的家庭會傾向於將問題歸結於孩子個人,很難從家庭整體做出適應性調整,孩子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利和歸屬感,可能將問題放大或保留。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每個人都在為家做貢獻,都不容易。

前面我們討論過什麼樣的家庭、什麼樣的父親和什麼樣的母親,容易養育出有問題的孩子。

今天我們嘗試從孩子的因素視角出發,來看看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心理問題?因為有些責任也不全在父母和家庭。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身上的先天特質會誘發父母產生特定的行為,從而形成雙重塑造的養育模式。

孩子並不是一張白紙,不是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被孩子「逼瘋」的父母也不在少數。

█ 敏感的孩子

敏感的孩子對外界刺激呈現高反應狀態,警覺性高,容易感受到不安全感,風險意識強。

這樣的小孩對父母的養育素質要求較高,否則就會哭泣、生病,過敏性疾病較常見。

如果父母沒有同樣高密度的回應,孩子容易出現心身疾病(例如,溼疹、哮喘、軀體症狀障礙等)、學校恐懼、分離焦慮、焦慮障礙等。

敏感的孩子對父母關係也很敏感,極易主動捲入衝突中。

如果是多子女家庭,敏感的孩子常常是父母最貼心的小棉襖,父母也最容易將自己的情緒投射給他們。他們可能會分化不良,成為長不大的孩子。

█ 多動的孩子

這類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愛探索,動作行為多,很難安靜下來。

他們的好奇和多動,會無意中突破人際界限或者社會規則,常常遭受批評、指責,容易被定義為「熊孩子」。

多動孩子的社會挫折較多,自信會被逐漸瓦解,看起來很快樂,內心卻很脆弱,容易出現極端情緒,憤怒、暴力,或者抑鬱、自傷。

多動的孩子,需要被理解和支持,運動項目可能有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成長,甚至會有卓越的成就,(很多體育世界冠軍是因為多動才開始練習體育),學習是他們的短板,就別逼他了。

█ 孤僻的孩子

孤僻和內向不同,內向是一種內傾性的人格特質,傾向於從個體內在去感受和理解,對外界是充滿好奇和興趣的。

孤僻是對外界興趣不濃厚,常常沉湎於自己的世界中,少與他人建立關係,幾乎沒有好朋友,沒有戀人,對人不感興趣。

孤僻的小孩,看起來很乖,很聽話,但是需要發展社會技能時,常常表現出問題,習慣用退縮來迴避社會挫折。

他們常出現的問題有學校恐懼、焦慮、社會退縮等。

█ 攻擊性孩子

這類孩子容易對他人產生防衛行為,認為別人可能要傷害自己或對自己不利,從而採取語言或行動上的攻擊性。

他們容易引起其他孩子或家長的集體排斥,形成社會孤立。這種孤立,又會強化他的認知和防衛。

他們渴望一個「友好」的世界,渴望得到理解,但是得到的多是謾罵、指責,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久而久之,偏執的觀念就容易沉澱在人格特質中,孤僻、多疑、敏感、憤怒常常成為他的情緒困擾,嚴重者可能出現精神障礙。

█ 殘疾的孩子

殘疾的小孩最困難的地方不在家庭,而在社會。因為顯而易見的缺陷,這類孩子往往得到家庭的彈性對待,內心發展的並不一定不好。

隨著年齡增大,這些差異和缺陷在社會上被無限放大,他們無助、無力和自卑,他們改變不了這些缺陷。

殘疾孩子最常見的心理問題是自卑和抑鬱,但是同時這也延伸出他們另外一方面能力:接納和理解他人。

他們的困難可能在於社會能否提供足夠的支持,如果可以,大部分殘疾孩子成年後,可以過著小富即安的健康生活,因為無力改變訓練了他們接納一切的寬容態度。

█ 被忽略的孩子

被忽略的孩子,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派遣的任務,沒有得到父母的期待,沒有任務性壓力,同樣也沒有了愛的塑形,依戀受損。

他們要麼看起來很獨立、堅強,要麼沒有規矩,四處破壞。內心渴望得到愛和關注。

父母很忙,沒有時間照料孩子。或者父母情緒不好,沒有心情照料孩子。

他們很容易抑鬱,消極,對抗。

█ 被寵壞的孩子

這類孩子看起來太幸福了,什麼要求都會被滿足。實際上,肆無忌憚的滿足讓他們對拒絕和不滿足非常敏感,經常在社會上受挫,攻擊或者被攻擊。

他們不知道邊界在哪,常常感受到那個虛弱的自己:因為只有弱小的人才需要被百般照顧。

焦慮、恐懼、憤怒是他們常有的情緒。

一個家庭,沒有孤立的個體,這些孩子的特徵與父母有關,但是父母的行為也與孩子的特性有關。

父母不必自責,更不用去責備孩子,選擇合適的方式養育他們。

如果你盡力了,就認命吧!

他可能就是這樣一個孩子。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家長最應該做的是這個!
    2017年9月,我孩子出現心理問題 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等一切心理問題的本質是能力問題。一切的藥物儀器等外部治療都只是就症狀而進行抑制,治標不治本,復發是必然的,中醫說,心病要用心來醫。,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模板,不管我們內心願意不願意承認,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
  • 不同年齡階段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
    道德品質與個性品質的培養教育問題造成兒童道德與個性品質不良的原因與問題有:家庭不良影響問題;雙員工對子女了解不夠和缺少家庭教育問題;離異、破裂家庭對兒童心理發展的不良影響;網絡成癮以及不良行為;少數兒童受社會上的不良影響,無端攻擊行為、吸菸、偷竊、放蕩及其他犯罪行為;教養方法不當引起的品德問題等。
  • 什麼樣的人最容易被操縱:心理控制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關於心理操控,這個領域的大多數內容都是關於警告的 —— 幫助您識別操縱者;通過分析操縱者 「是什麼樣的」,提醒您在遭遇危險時及時警惕。即使那些真心實意為子女好的父母,由於過度地關懷保護或幹涉子女的行為,也會慢慢侵蝕孩子的主體性,最終出現同樣的結果。幼小的孩子只能依賴父母,得到父母的關愛才能生存。
  • 律師和教授被兒子弒殺,為什麼教師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律師與教師是兩種崇高的職業,一般的人認為出生於這兩種家庭的孩子,必定彬彬有禮,能遵紀守法,為人良善,各方面都很優秀。確實律師或者教師家庭出身的孩子,有不少是各行各業中頂尖拔萃的人物。然而這兩種職業家庭出身的孩子也容易得心理問題。
  • 青少年容易出現的三種心理問題,每一種都關乎到孩子的未來
    青少年容易出現哪些嚴重的心理問題呢?一、犯罪心理表現:犯罪心理主要表現有:偷盜、搶劫、報復性行為等。受動力性和方向性的心理支配,為了達到目的而衝動犯罪,常見的青少年犯罪就有因為需要錢充值遊戲而入室搶劫的。後果:犯罪心理具有成癮性,這也是為什麼不管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一旦犯案被抓,大部分都是慣犯。
  • 這些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信號
    作為父母,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健康,但身體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長都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早已成為事實,家長怎麼判斷什麼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不良傾向?如果孩子有心理問題,又該如何幹預?注意!
  • 高考後居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高峰期?
    一年一度的高考正在如火如荼進行著,今年因為疫情的特殊原因,高考推遲了一個月,但是家長和孩子的焦慮卻一點也沒有減少,隨著孩子高考的結束,家長和孩子將要進入一個比較放鬆的時間,但是往往這個時候,卻是很多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找心理醫生需求幫助的情況特別多,那在這個原本應該放鬆的時刻,為什麼孩子反而會出現心理問題呢?高考後的孩子一般會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 家裡有抑鬱症等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
    家裡有一個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孩子?這是很多家長最關心的問題。今天我就來詳細講講這個問題。孩子有心理問題,無論是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強迫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症,還是人格障礙,家長不著急那是不可能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啊!
  • 孩子患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問題,應該找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
    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內心火急火燎,查閱資料想弄清楚孩子到底是什麼問題,結果是:不查資料還好,一查資料,家長驚慌失措:孩子是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於是乎家長亂了方寸,有病亂投醫,多方打聽哪裡有高人能夠治療孩子的問題,是去醫院還是去找心理諮詢師,自己拿不定主意。該找什麼樣的諮詢師呢?什麼樣的諮詢師是適合你的或者孩子的呢?
  • 心理學家: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經歷,長大後戀愛容易出現問題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經說過:戀愛關係其實就是親子關係的複製。一個人如果童年幸福,那他在戀愛中就會複製這種幸福。如果一個人童年痛苦,那麼他在戀愛中就會複製這種痛苦。戀愛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很少會跟人說不,這樣的孩子即使長大了,也會像小孩子一樣力求別人對自己滿意。戀愛中他們會全心全意的對對方好,但是這種無底線的討好行為很容易讓自己受到傷害,也會讓對方感到壓力,甚至是選擇放棄這段感情。
  • 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現什麼問題?
    每位父母都是愛孩子的,甚至勝過愛自己,這是毋容置疑的。父母為孩子做每件事的動機都是好的,都想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然而,有些父母,因著自己的自私自利,互不包容,生活中,瑣碎的小事引發矛盾,造成家庭破裂,給孩子建立了一個殘缺的生活環境。有的孩子跟爸爸,有的跟媽媽,多數的跟了爺爺奶奶,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問題呢?
  • 小時候越乖的孩子,長大越容易出現這些問題,家長不要高興得太早
    我身邊的朋友看完這個劇都深有感觸,從小很乖的孩子,是大人理想中的孩子,不折騰、不鬧心,說什麼話都聽,讓做什麼事都做。但是,這樣的孩子長大反而容易很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心情長期處於憋悶的狀態,容易出現
  • 孩子的心理最容易出現偏差,家長的一定要懂得這些育兒知識
    孩子的成長問題,其實遠遠不止是學習和生活習慣,還有其他一些方面也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比如心理問題。然而,心理問題是家長最容易忽視掉的一部分,因為不重視,所以當出現意外情況的時候,大家都顯得那麼手足無措。其實,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並不是現在才有的現象,過去就存在,只不過當時並沒有引起社會上的重視。近年來這類問題呈現愈演愈烈的趨勢,而要想幫助孩子避免心理問題,必須了解出現問題的成因。那麼,一個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的成因是什麼?
  • 出現問題的是孩子,為什麼家長也需要做心理諮詢?
    在做青少年的心理諮詢個案時,我們常常會要求父母也來做心理諮詢。但是在跟父母解釋必要性的時候,他們都會覺得:有問題的是孩子,為什麼家長要做心理諮詢?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當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父母也是承受了很多壓力與焦慮的,家庭環境會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態下,即使孩子來做心理諮詢,家庭環境沒有改善,也很難看到孩子的改變。
  • 考生最容易出現的十大心理問題
    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經過較長時期的苦讀,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憊不堪,大腦接收的信息過多和負荷過重,造成了一種保護性的抑制。針對這種情況,考生可採取下述三個措施:   第一,要注意適度的休息、娛樂和鍛鍊。不少考生在臨考前為了爭時間,因而拼命地開夜車,並擠佔了娛樂和鍛鍊時間。這種做法是極不明智的,它帶來了考生身體和心理的疲勞,使得學習效率下降,所以應該予以糾正。
  • 什麼樣的孩子容易出現語言發育遲緩?
    每個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盼著自己孩子聰明伶俐、能說會道,最好就像周瑜那樣「七歲學文,九歲習武,一十三歲官拜水軍都督」。俗話說「不如意事常八九」,看著別人家的孩子2歲都能跟媽媽頂嘴了,娜娜媽可真是要愁死了。自家寶貝連個「吃飯」「謝謝」都說不利索。媽媽說什麼孩子都懂,但就只用點頭和搖頭回答,真是惜字如金。
  • 最容易讓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家庭模式:母強勢—子弱勢—父遠離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了心理問題。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不僅與其自身有關,家庭之間的互動模式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甚至在有些家庭中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因素。網癮等青少年相關的問題而帶著孩子來諮詢的夫妻。
  • 李玫瑾:家長打孩子時,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心理出現了問題
    她曾在一次講座中表示:孩子出現這兩種行為,多數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這比任何情況都要嚴重,嚴重的話可能毀了孩子的一生,甚至是讓孩子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家長要引起重視,注意自己的行為。第一種行為:當家長在打孩子時,孩子在不斷的反抗,而且還會表露出怨恨的表情。
  • 孩子的這12個信號,說明出現心理問題
    作為父母,我們無時不刻都在關注孩子的健康,但身體健康容易操持,心理健康呢?很多家長都感到無能為力,尤其是正處於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但青少年心理問題日益嚴重早已成為事實,北京安定醫院兒童精神障礙專家鄭毅教授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國的中小學生有三分之一、大學生有四分之一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個數字,超乎了很多人的想像。
  • 心理學家坦白:越是智商高的「天才」,這3種心理問題越容易出現
    心理學家坦白:越是智商高的「天才」,這3種心理問題越容易出現   可能在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已經對於孩子智商的很關心了,往往一個人的智商越高,那以後的成就就會越大,最後學習起來也會更加的節省時間,但其實智商越高的人也會有生活中的困擾,心理學家坦言智商越高的天才越容易出現這三種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