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北京時間周四(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8日發布消息稱,關於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地位,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日本將維持容易對不當傾銷徵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
由於美歐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仍持扭扭捏捏的態度,日本的這一表態也使其成為第一個「出頭鳥」。就此多名專家表示,日方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中國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大勢所趨。今天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回應: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據日本共同社稱,日本此舉的理由是,中國尚未解決國有企業等產能過剩問題。日本擔心中國的廉價商品大量湧入,與持同樣方針的美國與歐盟統一了步調。在調查傾銷問題時,對象物品將按照國際價格估算,而不是按中國國內價格,以便易於徵收高額關稅的制度。
報導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5日的參議院TPP特別委員會會議上稱,中國國有企業的「不當傾銷」行為損害市場秩序。安倍還聲稱,「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並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對外銷售,這讓全球鋼鐵企業以及相關企業深受其害」。
非市場經濟地位成打壓中國利器
今年12月11日將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周年,根據中國入世時籤訂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在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並不自動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是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即替代國價格作對比價格,這種待遇保持15年。」
屈指算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因此,日本的這一決定迅速引起關注。
這並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就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進行炒作,美國就曾多次表態,不會承認中國的這一地位。今年7月,美國方面稱,無法在12月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上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妄稱,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存在不足,鋼鐵和鋁方面尤其如此。中國國家幹預導致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威脅到了全球各地的有關行業。
歐洲也存在一些雜音。今年5月,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拒絕同意中國在今年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議案,不過這一決議並不具有強制力。
非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歐美打壓競爭對手的最為有效的工具,例如,在涉嫌傾銷的情況下,歐盟貿易調查人員慣用第三國來替代中國出口商品價格,如美國的價格而不是中國國內的價格。
這一點在反傾銷中替代國設置的隨意性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早期反傾銷案件中,美國往往喜歡選擇印度、新加坡等作為我國的替代國。但隨著相關國家的數據透明度不斷提高,美國又開始選擇數據透明度更低的「新六國」(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巴西、哥倫比亞和南非)作為備選國,剔除了印度等國家。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
專家表示荒謬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今天(12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少數世貿組織成員在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的問題上表態含糊其辭,企圖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沈丹陽表示,議定書第15條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與各方達成一致的國際條約,具有國際法效力。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維護條約義務的嚴肅性,是世貿組織成員的共同義務。至今已有許多世貿成員承諾棄用「替代國」做法,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對於少數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表態,沈丹陽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強調了中方一系列原則立場:「12月11日後,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徹底履行第15條義務,全面終止「替代國」做法;應嚴格依照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等規則,公正、合理、透明地對自華進口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不能變相延續「替代國」做法。
中國外交部此前曾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表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致力於營造更規範、更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公認的。
西方一直有反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雜音
每日經濟新聞12月9日報導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其採訪時表示,日本通過增加關稅壁壘來限制中日經貿發展,其本身就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做法,這不僅會造成中日兩國間的新貿易摩擦,而且還會影響到兩國之間本已經脆弱的戰略互信。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充分競爭,日本一方面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又害怕充分競爭、優勝劣汰。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此外,中國加入WTO已經15周年,這15年是有定義域的,過了這個時間期限,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獲得國際認可。」白明說道。
有俄方專家認為,日本聽從美國擺布是很自然的事情。據參考消息報導稱,俄羅斯遠東研究所專家維克託·帕夫利亞堅科認為,日本系聽從西方夥伴國家擺布。他說,「日本作為G7成員國無法採取其他處理方式。日本能有今天的全球政治影響力,得益於與西方的合作和加入G7。總體來說,目前日本只能與西方夥伴保持一致立場,所以日本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不讓人驚訝」。
「很明顯,他們想遏制中國。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不單單是日本的競爭者,也是日本的對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將影響中國在全球市場上吸引借貸,在WTO框架下對中國實施各種貿易限制措施也會更容易。日本聯同歐盟和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說明三方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一致認為中國已成為他們的強大對手,」維克託·帕夫利亞堅科說。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姚鈴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調,《入世議定書》明文規定了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終止日期,因此從法律文件文本上來說,相關方面不按議定書行事便沒有履行其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