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式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專家表示荒謬

2020-12-16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北京時間周四(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8日發布消息稱,關於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地位,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日本將維持容易對不當傾銷徵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

由於美歐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仍持扭扭捏捏的態度,日本的這一表態也使其成為第一個「出頭鳥」。就此多名專家表示,日方說法純屬無稽之談,中國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是大勢所趨。今天上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就此回應: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據日本共同社稱,日本此舉的理由是,中國尚未解決國有企業等產能過剩問題。日本擔心中國的廉價商品大量湧入,與持同樣方針的美國與歐盟統一了步調。在調查傾銷問題時,對象物品將按照國際價格估算,而不是按中國國內價格,以便易於徵收高額關稅的制度。

報導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5日的參議院TPP特別委員會會議上稱,中國國有企業的「不當傾銷」行為損害市場秩序。安倍還聲稱,「中國鋼鐵業產能過剩,並以相當低廉的價格對外銷售,這讓全球鋼鐵企業以及相關企業深受其害」。

非市場經濟地位成打壓中國利器

今年12月11日將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5周年,根據中國入世時籤訂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十五條規定,「在針對來自中國的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時,並不自動用中國產品國內價格作比對價格,而是選擇第三國產品價格,即替代國價格作對比價格,這種待遇保持15年。」

屈指算來,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在對中國出口產品的反傾銷調查中使用「替代國」數據的做法應當於2016年12月11日終止。因此,日本的這一決定迅速引起關注。

這並不是西方國家第一次就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進行炒作,美國就曾多次表態,不會承認中國的這一地位。今年7月,美國方面稱,無法在12月世界貿易組織會議上自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美國妄稱,中國的市場經濟改革存在不足,鋼鐵和鋁方面尤其如此。中國國家幹預導致供應過剩和產能過剩,威脅到了全球各地的有關行業。

歐洲也存在一些雜音。今年5月,歐洲議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決議,拒絕同意中國在今年自動獲得「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議案,不過這一決議並不具有強制力。

非市場經濟地位一直是歐美打壓競爭對手的最為有效的工具,例如,在涉嫌傾銷的情況下,歐盟貿易調查人員慣用第三國來替代中國出口商品價格,如美國的價格而不是中國國內的價格。

這一點在反傾銷中替代國設置的隨意性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早期反傾銷案件中,美國往往喜歡選擇印度、新加坡等作為我國的替代國。但隨著相關國家的數據透明度不斷提高,美國又開始選擇數據透明度更低的「新六國」(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巴西、哥倫比亞和南非)作為備選國,剔除了印度等國家。其中的目的不言而喻。

專家表示荒謬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在今天(12月9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少數世貿組織成員在如期履行第15條義務的問題上表態含糊其辭,企圖在對華反傾銷調查中繼續使用「替代國」做法,中方表示強烈不滿並堅決反對。

沈丹陽表示,議定書第15條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時與各方達成一致的國際條約,具有國際法效力。信守條約是國際法的基本準則,維護條約義務的嚴肅性,是世貿組織成員的共同義務。至今已有許多世貿成員承諾棄用「替代國」做法,中方對此表示讚賞。

對於少數成員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國家」的表態,沈丹陽在今天的發布會上強調了中方一系列原則立場:「12月11日後,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必須徹底履行第15條義務,全面終止「替代國」做法;應嚴格依照世貿組織《反傾銷協定》等規則,公正、合理、透明地對自華進口產品開展反傾銷調查,不能變相延續「替代國」做法。

中國外交部此前曾就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表示,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致力於營造更規範、更穩定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國在發展市場經濟方面取得的成就也是舉世公認的。

西方一直有反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雜音

每日經濟新聞12月9日報導稱,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其採訪時表示,日本通過增加關稅壁壘來限制中日經貿發展,其本身就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做法,這不僅會造成中日兩國間的新貿易摩擦,而且還會影響到兩國之間本已經脆弱的戰略互信。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充分競爭,日本一方面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另一方面又害怕充分競爭、優勝劣汰。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此外,中國加入WTO已經15周年,這15年是有定義域的,過了這個時間期限,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獲得國際認可。」白明說道。

有俄方專家認為,日本聽從美國擺布是很自然的事情。據參考消息報導稱,俄羅斯遠東研究所專家維克託·帕夫利亞堅科認為,日本系聽從西方夥伴國家擺布。他說,「日本作為G7成員國無法採取其他處理方式。日本能有今天的全球政治影響力,得益於與西方的合作和加入G7。總體來說,目前日本只能與西方夥伴保持一致立場,所以日本做出這樣的決定完全不讓人驚訝」。

「很明顯,他們想遏制中國。中國已成為世界工廠,超越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天的中國不單單是日本的競爭者,也是日本的對手。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將影響中國在全球市場上吸引借貸,在WTO框架下對中國實施各種貿易限制措施也會更容易。日本聯同歐盟和美國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說明三方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一致認為中國已成為他們的強大對手,」維克託·帕夫利亞堅科說。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姚鈴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調,《入世議定書》明文規定了反傾銷「替代國」做法的終止日期,因此從法律文件文本上來說,相關方面不按議定書行事便沒有履行其應盡的義務。

相關焦點

  • 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是無稽之談?
    不給中國特惠關稅待遇,日本圖什麼?11月24日,日本財務省宣布,自2019年起,把中國、巴西、馬拉西亞、墨西哥和泰國從日本特惠關稅待遇國名單中作為剔除的對象。而除名的理由是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且認為中國的「不當傾銷」行為損害國際市場秩序。
  • 避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發狠反傾銷
    區別在於,歐盟自覺法理吃虧,為避免同中國發生正面貿易衝突而全面修改、加強貿易保護工具,美國則仍堅決將「市場經濟地位」同「替代國」問題掛鈎——換言之,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與否,與在反傾銷時是否繼續使用「替代國」是完全兩回事,而美國選擇了繼續蓄意捆綁。「這將是下一屆(川普)政府需要來處理的事情。」
  • 澳-中FTA中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互補作用似乎註定會促使雙方進入自由貿易協議(FTA)談判,但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卻需要在談判開始之前做出決定。  北京駐坎培拉大使付英(譯音)說,FTA 談判開始之前,澳大利亞必須承認中國已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 財經快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應取「大勢」棄「短視」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樊宇 謝鵬 汪平)歐洲議會全體會議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決議給歐盟最終承認中國這一經濟身份帶來變數。歐洲議會的態度反映了其對一個重要趨勢的短視。
  • 假如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帶來這三大變化
    可是11月30日的一些動向卻表明,美國川普政府已經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另外,據美國於2017年11月中旬向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提交的法律文件顯示,川普政府稱,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並不要求改變美國計算對華反傾銷稅的方式。
  • 中國,究竟是不是市場經濟?
    作者:鄭宇  來源;公號「IPP評論」  5月12日,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驚人的決議,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地位時常導致它與主要貿易夥伴間的關係緊張。要知道,中歐關係原本剛因為數個歐洲國家決定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而得到加強。  政治博弈  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自中國在2001年加入WTO以來就一直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考慮到中國也許未能履行它對WTO承諾,許多成員國都拒絕馬上給予中國該地位,而是提出以2016年12月為不具約束力的最後期限作出決定。
  • 專家:琉球再議議什麼?絕不是「中國要琉球」
    日本官房長官當天表示了強烈的反對意見,日本安倍首相第二天表示要向世界說明日本的立場。日本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了抗議,中國拒絕了所謂「抗議」。接著,美國國務院表示:「美國承認日本對衝繩的主權。但在釣魚島問題上,美國對於釣魚島最終主權歸屬不表示立場。」各國新聞媒體廣泛報導了這篇文章的發表,並猜測發表這篇文章的背景和後果。一篇歷史學者文章發表引起如此陣勢,是我事前完全未曾預料的。
  • 有個國家不承認日本天皇,認為中國皇帝才是皇帝,日本天皇是國王
    英國女王是國王,不是皇帝日本君主的名號為「天皇」,有一個國家實際上是不承認的,這個國家就是韓國,在韓語裡,「天皇」沒有對應的漢字詞,而韓語裡沒有「天皇」並不是真正的沒有對應詞,而是韓國人不願意使用「天皇」這個詞來稱呼日本的君主,他們認為只有中國古代的皇帝才是皇帝,日本君主是國王,而不是皇帝,因此,在韓國,日本天皇的「天皇」名號是不被承認的,韓國人稱日本天皇為「日王」,「日王」實際上就是日本國王的簡稱。
  • 欲和中國硬碰硬 澳大利亞政客提議正式承認臺灣
    中澳關係不斷惡化,在試圖利用本國華裔「以華制華」後,澳大利亞政客又想出打「臺灣牌」,以應對中國的反制。中澳關係不斷惡化,傳中國批准限制進口澳大利亞煤炭。而在12月13日晚,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英文版一篇報導稱,中國國家發改委在與10家主要電力企業的會議上表示,為穩定國內煤價,中國將戰略性地減少高價煤炭的購買。在此情況下,價格較為高昂的澳大利亞煤炭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中將陷入劣勢。如果100%失去中國市場,這對澳大利亞煤炭業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 新冠病毒源於中國實驗室?美國專家:荒謬!
    ◎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近段時間以來,在美國「神通廣大」的匿名人士、別有用心的高層政客、不負責任的新聞媒體的聯合炒作下,新冠病毒源於武漢病毒所等中國實驗室洩露的「陰謀論」甚囂塵上,川普、彭佩奧等紛紛藉機放言「調查中國」「讓中國負責」。
  • 人民要論:市場經濟並非只有一種模式
    我國根據自身具體實際探索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力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綜合國力增強。 市場經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傳統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是以斯密模式為標準的,它有三個基本要素:承認和保護私有產權,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政府作為守夜人僅提供社會經濟運行最基本的公共產品。其典型代表是1929年經濟大危機前英、美兩國的市場經濟模式。
  • 歐盟討論中國貿易地位問題 美國持中性立場
    路透社1月14日報導 針對中國政府要求放寬貿易壁壘限制的要求,歐盟執委會將諮詢各個行業以及貿易夥伴的意見,周三開啟的這場政治辯論將塑造歐盟未來與中國關係的格局。歐盟28國執委首次討論從12月起給予中國「市場經濟體地位」的問題。中方認為,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之後,有權獲得這樣的地位。
  • 專家:蔡英文以「民意」拒絕「九二共識」十分荒謬
    信息 專家:蔡英文以「民意」拒絕「九二共識」十分荒謬   全文內容如下:  近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接受《華盛頓郵報》專訪,當其被該報副主編問及有學者指出大陸有給期限要求承認「九二共識」時,明確回答「要求臺灣當局違反民意,去接受對方設的期限,其實可能性是不大的」。蔡英文又在打「民意牌」,以所謂民意為拒絕「九二共識」背書,如此行為極不負責、十分荒謬,對兩岸關係、對臺灣前途都是不利的。
  • 要正式承認臺灣?!澳大利亞又要作死了!
    為此,澳大利亞昆士蘭自由國家黨(LNP)議員克裡斯滕森(George Christensen)15日接受採訪時竟建議稱,政府應該通過所有的貿易和外交途徑來結束兩國持續爭端,包括考慮「正式承認臺灣」。在談及原因時,克裡斯滕森聲稱:「中國最不想見到,澳大利亞這樣的國家正式承認臺灣是一個『國家』……中國如果要來硬的,那澳大利亞也可以。」
  • 【理論研究】新興大國如何衡量自身地位?兼論中國的地位承認問題 | 國政學人
    本文提出了地位尋求行為的時間比較理論,表明許多與地位不安全相關的信號問題來自於國家如何評價其地位的基本差異,以及行為體是否優先進行時間比較而不是社會比較。本文將把當代中國為地位承認(status recognition)而進行的奮鬥置於中國文明歷史和臺灣問題的語境下,分析其背後的意義。
  • 《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國的「邊緣革命」
    科斯回憶,在1982年,當張五常對「中國是否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個問題做出肯定回答時,幾乎每個人都表示完全懷疑,即便張五常也對自己的結論表現出審慎的態度,認為「這個轉型是個緩慢的過程」,但是,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速度之快,遠遠超乎經濟學家們的想像,以致張五常在1986年就不得不對他的觀點做出調整,承認「低估了轉型的速度」。
  • 日本承認臺灣屬中國,打臉蔡英文,而中國兩大機構也送上兩記重拳
    臺灣自古以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自從蔡英文上臺來,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做了很多傷害兩岸關係的事,也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否認一個中國原則。  巖波書店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都主張「一個中國」,另一方面,包括日本在內的各國對「一個中國」的論點沒有異議。
  • 日本傳統文化的奠基人,他在日本的地位就如孔子在中國的地位
    本居宣長是日本復古國學的集大成者,江戶時期的國學四大名人之一,他一生修習儒學,醫學,佛學,將日本民族的情感融合於這些學說之中,探求古道。升華和發展了日本民族的文化, 為日本的神道學說復興確立了思想理論基礎,是日本國學中的大宗師,不可缺少的人物。
  • 該地人至今不承認自己是日本人,多次要求歸附中國,日本:不同意
    該地人至今不承認自己是日本人,多次要求歸附中國,日本:不同意琉球群島,在日本南部的九州島和中國臺灣東北中間位置,是東中國海與菲律賓海的分界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作為東北亞和東南亞貿易的中轉站,貿易發達,號稱"萬國津梁"。
  • 日本專家:日本女人O型腿全怪中國,中國:這鍋太重,我們不背
    日本專家:日本女人O型腿全怪中國,中國:這鍋太重,我們不背文|董小姐說史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島國,他這個國家和我們之間的恩怨,全世界都知道,滿清政府腐敗,導致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們的社會逐漸越來越弱